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孤立性肺结节的高分辨CT扫描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Jiang T  Shi M  Lü N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3):216-218
目的 对照高分辨CT扫描(HRCT)表现与病理的相互关系,比较HRCT与常见CT扫描(CCT)对提供肺小结节的诊断信息,提高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孤立性肺结节的高分辨CT扫描(CT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照高分辨CT扫描(HRCT)表现与病理的相互关系,比较HRCT与常规CT扫描(CCT)对提供肺小结节的诊断信息,提高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直径≤3cm的73例(75个)良恶性结节做术前HRCT和CCT扫描,并与组织学做对照研究。结果小肺癌多呈球形(34/37例),有深分叶(28/37例)、锯齿征(33/37例)、细小毛剌(37/37例)、小泡征(19/37例)、支气管充气征(10/37例)。其病理基础为癌瘤外侵和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肿瘤内残存正常肺组织和支气管。上述表现与良性病变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结节内脂肪、卫星病灶、粗长毛刺、钙化、胸膜增厚粘连、浅分叶以良性为常见。与肺癌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HRCT在观察病变的轮廓、内部结构等方面明显优于CCT。结论HRCT有助于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应常规用于肺小结节的CT扫描  相似文献   

3.
周围型肺小病灶的CT与术后病理对比分析张军,付志民,王天君,赵惠儒对周围型肺小病灶行CT薄层扫描,与术后病理对比分析,探讨其成像特点及成像基础,以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收集1992~1994年有完整病灶局部CT薄层扫描资料,并经手术切除的周围型...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术前CT检查对判断肿瘤外侵程度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卫平  杨捷生 《癌症》1996,15(1):48-49
作者对58例食管癌病人术前CT所见及手术和术后病理组织学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CT扫描估价食管癌外侵程度的准确率达86.2% ̄98.3%,提示CT检查在术前判断食管癌外侵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还讨论了以CT检查判断癌外侵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病  例 :患者女 ,44岁 ,干咳伴活动后胸闷、气急半年。胸片示右心缘旁膈上呈模糊浸润影 ,边界不清 ,侧位于右侧斜裂前下方见一梭形致密阴影 ,密度均匀 ,边界清晰。胸部CT示右侧斜裂前下方可见边界光整的实质性肿块 ,大小约 4.2cm× 7.9cm× 3.9cm ,CT平扫肿块内密度均匀 ,注入造影剂增强扫描示肿块有较明显强化 ,但其内强化程度不一 ,肺门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胸MRI示右侧斜裂后上方可见边界光整的实质性肿块 ,大小约同CT所见 ,结合胸CT片肿块可活动 ,首先考虑良性肿瘤。电透示右下肺心缘旁见块状密度增高影 ,侧位于右肺…  相似文献   

6.
胸部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淑琳  温树伟 《白血病》1999,8(6):348-349
目的 对照分析普通X线、CT在胸部淋巴瘤的改变,以期提高对其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 对有病理证实的60例常规摄X线正侧位胸片、肺门和纵隔分层,16例行CT扫描。结果 表现为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肺浸润、胸膜和心包病变。肺浸润分间质改变为主型、结节型、肺炎肺泡型和胸膜病变型。结论 同一病例多种影像学表现为其特点,多数病例可由平片及分层确诊,CT较其更敏感,影像学对胸内淋巴瘤病理分型的确定有待进一步探  相似文献   

7.
血管集束征在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价值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血管集束征在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价值。方法 对123例直径≤3cm的肺内孤立结节实施了薄层CT扫描。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其中周围型小肺癌83例,良性病变40例。91例手术切除标本做成病理大切片与CT进行对比研究。重点观察血管集束征的CT及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8.
常规CT及螺旋CT扫描在肺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对比观察常规CT与螺旋CT在肺癌诊断中的CT表现特征。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134例,中心型肺癌56例,周围型肺癌78例。所有病例均经常规CT或螺旋CT扫描,观察其CT表现特征,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56例中心型肺癌中,病变发生于右侧支气管30例,左侧支气管26例;螺旋CT扫描对肺癌阻塞性改变及纵隔内大血管受侵情况的显示率高于常规CT扫描,对病灶密度、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观察与常  相似文献   

9.
作者报道X线静脉及逆行肾盂造影、肾动脉造影、B超显像、CT扫描对41例肾脏肿瘤的诊断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静脉和逆行肾盂造影诊断正确率为88.2%(30/34),X线肾动脉造影诊断正确率为100.0%(4/4),B超诊断正确率为89.5%(34/38),CT扫描诊断正确率为96.6%(28/29).作者分别对X线、B超、CT对肾脏肿瘤的影像诊断进行讨论,目的在于提高肾脏肿瘤术前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
探讨AgNOR技术及CT扫描联合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应用AgNOR技术和CT扫描对38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伴淋巴结转移肺癌的AgNOR/核均数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肺癌(P<0.05)。CT扫描淋巴结短径≥8mm的10例肺癌中淋巴结转移7例,此7例肺癌细胞的AgNOR/核均数为8.97±0.72,且AgNOR颗粒均表现为聚集型。提示以肺癌细胞核内AgNOR颗粒为聚集型,Ag-NOR/核均数≥8,CT扫描淋巴结短径≥8mm作为标准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AgNOR技术及CT扫描联合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巴奇 《实用癌症杂志》1996,11(4):262-264
作者报道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壶腹周围癌23例CT表现,其中胆总管远端癌6例、胰头癌(直径≤3cm)7例、壶腹癌8例、十二指肠乳头部癌2例。着重分析了壶腹周围癌的CT直接征象、间接征象和特征性改变,20例(86.9%)在手术前经CT作出了正确诊断。对各种肿瘤之间以及与壶腹部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和CT扫描技术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应用CT诊断壶腹周围癌是有效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39例直肠癌术后CT扫描结果,着重讨论了不同手术方式术前复发情况和CT扫描表现,分析结果表明,(1)两组术式(保肛术或非保肛术)复发者出现消化道及会阴部症状的机率有显著性差异,(2)局部复发时CT表现为行保肛术者大多为吻合口或残端直肠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而行非保肛术者则为会阴部或骶前边缘模糊,横条状或片块状不规则软组织影,作者认为直肠癌术后患者应定期CT随访,结合手术方式和临床症状有助于  相似文献   

13.
对80例肺内孤立性球形病灶行X线胸片、常规CT扫描和定量CT(QCT)检查。80例中46例含钙量少于35.5mg/cm,确诊为周边形肺癌,其中6例为假阳性,而34例含钙量大于35.5mg/cm者诊断为良性病变,7例为假阴性,其敏感度为85.1%,特异度为81.8%,而常规法诊断敏感度为70.02%,特异度为42.42%。借助其它检查方法的同时,QCT对于鉴别诊断肺内孤立性球形病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肺母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患者女 ,45岁。咳嗽伴白痰 3个月。无咳血、胸痛、胸闷、发热。入院前 1个月咳嗽气急加重 ,于 1997年 4月 1日入院。体检 :血压 18/ 11kPa(134 / 82mmHg)两锁骨上淋巴结及浅表淋巴结均未触及。胸片 :左上肺后段有 7cm× 6cm大小密度均匀、边缘光整增高影 ,靠内下有分叶。CT扫描 :左肺上叶尖后段内巨大占位实质性病灶 ,约 6cm× 5cm× 5cm ,CT值 15~ 35hu ,边缘清楚 ,后部浅分叶 ,外缘与胸膜相连 ,内缘与左肺门上部紧贴 ,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诊断 :左上肺癌。于 1997年 4月 7日行手术探查。术中见左上肺尖后段有一 …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30例胰头癌患者进行了术前CT扫描评估手术可切除性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术前CT判断为可切除的13例中,有12例术中证实确能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准确率为92.3%;而术前CT依据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受侵,肿瘤过大侵及十二指肠以及肝或肝门淋巴结转移等判为不能切除的17例均未能施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准确率达100%,表明术前CT检查对胰头癌能否施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确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胰腺癌CT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1例胰腺癌和其它胰腺病变术前CT误诊和漏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25例,其误诊率为44.0T。主要原因,一是CT表现不典型;二是对某些CT征象认识不足以及分析欠全面。漏诊6例,主要为胰头部直径≤3cm的小胰头癌。通过对误诊漏诊原因的分析,作者认为,改进检查技术,如采用薄层连续动态CT扫描,结合临床资料对CT征象作全面分析及综合多种影像学方法优势,可减少误诊,漏诊机率。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30例胰头癌患者进行了术前CT扫描评估手术可切除性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术前CT判断为可切除的13例中,有12例术中证实确能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准确率为92.3%;而术前CT依据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受侵,肿瘤过大侵及十二指肠以及肝或肝门淋巴结转移等判为不能切除的17例均未能施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准确率达100%,表明术CT检查对头癌能否施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确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美国Henschke等最近报告的早期肺癌行动方案(ELCAN)的总体设计和基线普查结果显示,低剂量CF检查有可能改善肺癌病人的预后。 EMAP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低剂量CT普查,并且每年重复检查一次,1000名60岁以上的无症状志愿者参加了该项研究,这些受试者至少有每年10包的吸烟史,无肿瘤史,并且无胸部手术禁忌证。对每位受试者进行胸片和低剂量CT检查,对发现的非钙化肺结节根据ELCAP方案进一步检查,其中包括近期高分辨CT随访。 结果显示,低剂量CT检查在23%(233例)的受试者中发现了非钙化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照分析普通X线、CT在胸部淋巴瘤的改变,以期提高对其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 对有病理证实的60 例常规摄X线正侧位胸片、肺门和纵隔分层,16 例行CT扫描。结果 表现为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以前中纵隔居多)、肺浸润、胸膜和心包病变。肺浸润分间质改变为主型、结节型、肺炎肺泡型和胸膜病变型。结论 同一病例多种影像学表现为其特点,多数病例可由平片及分层确诊,CT较其更敏感。影像学对胸内淋巴瘤病理分型的确定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谢琦  郑国梁 《癌症》1993,12(5):414-418
本文作者分析62例鼻腔、副鼻窦疾病的CT表现,其中非肿瘤性病变16例、良性肿瘤10例、恶性肿瘤36例。讨论了各类病变的CT表现和病理的关系。认为骨壁、窦腔改变的CT征象、考参软组织表现对炎性病变、囊肿、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大意义。CT扫描可清晰显示病变的部位与范围,对提高术前诊断、治疗方法的制定及追踪术后有无残留或复发帮助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