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李芳  廖越 《贵州医药》2013,37(4):337-339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病最终的转归和主要死亡原因,它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心肌梗死、血液动力负荷过重、炎症等)引起心肌机构和功能改变,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功能低下,临床上以组织灌注不足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治疗心力衰竭的目的是改善心功能,防止心功能进一步恶化,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张浩  李泽浦  徐兵 《河北医药》2013,35(15):2314-2315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不同的病因引起心脏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低于机体代谢需要和心室充盈压升高,心脏长期负荷过重而导致心肌收缩能力减弱,心排血量发生功能性障碍[1,2]。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组织血流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为主要体征[3]。目前研究发现,CHF患者人群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合并微量白蛋白  相似文献   

3.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常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肌疾病的晚期。主要是心肌收缩能力下降,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导致心排血量不足、组织血流量减少、肺循环和(或)体循环静脉淤血。我们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与黄芪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只用西医治疗的病例对照,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指在有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上以组织血液灌注减少,及体循环和/或肺循环淤血为特征.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临床综合征,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不可避免的结局.其发病率高.五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对人民健康危害极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机理十分复杂,是一个由心功能代偿到失代偿的过程.心衰的代偿反应开始为心脏功能性调节,以后为周围血管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其中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对心力衰竭代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对心力衰竭病理生理和生化进一步了解,人们逐步认识到CHF时神经内分泌常有过度激活.从而加剧心室重塑和促进心力衰竭恶化.其原因是:(1)CHF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  相似文献   

5.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损害引起心输出量减少或心室充盈压升高外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及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在治疗CHF方法上临床已进行了广泛研究,本研究利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商品名:雅施达)与磺胺类利尿剂吲达帕胺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经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苏磊 《淮海医药》2013,31(5):449-450
心力衰竭是在静脉回心血量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或(和)舒张功能障碍,使心排血量降低,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出现组织灌注不足,肺或(和)体循环静脉淤血的临床综合征[1]。心力衰竭时常伴有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的被动性充血故又称之为充血性心力衰竭[2]。近20年来,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心力衰竭的死亡率仍然是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对4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治疗,  相似文献   

7.
<正> 心力衰竭或称心功能不全,泛指在有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心脏排出的血液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并形成一个临床综合病征。这时心排血量下降,心室容量增加,心室舒张压增高,组织血流量减少,心搏量减少,心房压增高,肺循环和体循环静脉淤血,组织水肿。各种心脏病伴有心肌病变、心脏长时间前负荷或后负荷过重,以致心肌收缩力减弱是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但组织代谢率增高、血液循环加快和心室充盈受阻也足以引起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而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改变,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下降。CHF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有资料显示,人群中心衰的患病率高达1.5%~2.0%,65岁以上可达6%~10%,心衰导致的死亡比40年前增加了6倍[1]。慢性心衰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9.
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求,而产生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也可以说是由于心室功能失常及病理重构而导致的渐进性综合征。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负荷过重,心肌病损及收缩力减弱,都可导致心力衰竭。临床上以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和组织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刘俊 《云南医药》2015,(3):356-358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一个终末结局,是由于多种不同疾病抑素引起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其中以心排出量缺乏,组织的血液灌注减少以及肺循环或体循环静脉系统瘀血为特征[1],预后差,死亡率高。笔者对西双版纳农垦医院临床在使用强心、利尿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用西拉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CHF,并与单用西拉普利或美托洛尔做比较,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选取2006年2月-2009年11  相似文献   

11.
<正>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舒缩功能障碍或心脏负荷增加而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全身器官和组织血流灌注不足,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其中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常见的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一种类型,左心衰竭以肺循环淤血和排出量降低为主要表现,右心衰竭以体循环衰竭为主要表现,并存者为全心衰竭,人群患病率水平较高,约占人口总数的0.9%。该病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  相似文献   

12.
<正>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由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降低、心排量不足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导致组织灌注不足,伴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系各类心脏病进展的严重阶段~([1])。患者常伴左心室肥厚或左心室扩张,可引起循环功能及神经内分泌调节异常,表现为乏力、呼吸困难、体液潴留,若未及时治疗可加重心功能不全,增加患者死亡风险~([2])。且心力衰竭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可引起心力衰竭恶化,加重病情。早期多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治疗CHF,其中ACEI即便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但仍难以抑制醛固酮水平。而β受体阻滞剂则可选择性阻断肾上腺素与β1受体连接,阻断交感神经  相似文献   

13.
<正>心力衰竭作为心脏疾病终末期的结局,一直以来都是内科中复杂难治的疾病之一。心衰是指由于心肌损害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除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瘀滞,动脉系统血液贯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表现为肺淤血及腔静脉淤血。根据发病的缓急,临床上一般将心力衰竭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近几十年,由于人们生活及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大,心衰  相似文献   

14.
<正>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体循环淤血、心排出量降低。心力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心脏疾病发展的严重阶段。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通常是在原有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失代偿而发生的,当发生急性失代偿时,神经内分泌系统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细  相似文献   

15.
心力衰竭是指在有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肌舒张或/和收缩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以心排血量降低、组织液灌流减少以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静脉淤血为特征,故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6.
任节  毛建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0):862-863
心脏泵血功能有赖于心室收缩排血与收缩后舒张快速再充盈。舒张性心力衰竭是指在左室收缩功能(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左室充盈速率和充盈量减低或虽充盈量正常,但伴有左室充盈压的异常升高,而导致的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临床综合症。单纯舒张性心力衰竭不包括下列三种情况:(1)机械性梗阻如二尖瓣狭窄所致的心室充盈异常;(2)心包病变如缩窄性心包炎所致的心室充盈异常;(3)收缩性心力衰竭所致或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时的心室充盈异常。  相似文献   

17.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导致心室结构的变化,即心肌重量、心室容量的增加和心室形态的改变,称心室重构。因此心室重构是CHF的特征;CHF的治疗不应仅仅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还应干预神经内分泌的作用,从而减轻心肌损害,延缓CHF的进展。传统治疗方法是强心利尿,以尽快减轻心脏负荷,缓解患者症状。除此之外目前临床病例资料印证了CHF治疗有效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心力衰竭(HF)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捧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少数情况下心肌收缩力尚可使心捧血量维持正常,但由于异常增高的左心室充盈压,使肺静脉回流受阻而导致  相似文献   

19.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的临床表现,而且心力衰竭初诊或再诊人数逐年增加.随着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入,心力衰竭不断赋予新的含义.目前较为通用的心力衰竭的概念,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肌收缩或(和)舒张功能障碍,使得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低于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综合征.临床上可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20.
慢性心功能不全亦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慢性心肌病变和长期心室负荷过重,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静脉回心血量不能充分排出,引起静脉系统淤血和动脉系统灌注不足,而发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后者即所称的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