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赤芝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1H,13C-NMR 和MS 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赤芝子实体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灵芝醇B(ganoderiol B,1)、灵芝酸A (ganoderic acid A,2)、赤芝酸A(lucidenic acid A,3)、灵芝萜酮二醇(ganodermanondiol,4)、 3,7,11,15,23-5O-5α-羊毛甾-8-烯-26烷酸(3,7,11,15,23-pentaoxo-5α-lanosta-8-en-26- oic acid,5)、麦角甾-7,22-二烯-3β-醇十五烷酸酯(ergosta-7,22-dien-3β-ol- pentadecanoate,6)、麦角甾-7,22-二烯-3β-醇(ergost a-7,22-dien-3β-ol,7)及正二十六烷酸(n-hexacosanoic acid,8).结论 其中化合物8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珊瑚状猴头菌子实体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鹏  包海鹰  图力古尔 《中草药》2012,43(12):2356-2360
目的 研究珊瑚状猴头菌Hericium coralloides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手段,结合波谱方法(MS、NMR)分离鉴定珊瑚状猴头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结果 从珊瑚状猴头菌子实体的石油醚和氯仿部分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9,12-十八烷二烯酸甲酯(1)、麦角甾-7,22-二烯-3β-棕榈酸酯(2)、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3)、麦角甾醇过氧化物(4)、麦角甾醇(5)、麦角甾-7,22-二烯-3β-醇(6)、hericenone J (7)、啤酒甾醇(8)、麦角甾-7,22-二烯-3-酮(9)、β-谷甾醇(10)、hericene A (11)、hencene C(12).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珊瑚状猴头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紫芝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紫芝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紫芝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部分分离得到6个甾醇,1个脂肪酸和1个哌嗪二酮衍生物。结构鉴定为:麦角甾-7,22-二烯-3β-醇(1),麦角甾醇(2),6,9-环氧麦角甾-7,22-二烯-3β-醇(3),过氧麦角甾醇(4),麦角甾-7,22-二烯-3-酮(5),β-谷甾醇(6),α-羟基-二十四烷酸(7),cyc lo(D-Pro-D-Val)(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紫芝子实体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波谱和X-衍射分析鉴定赤芝子实体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罗俊  林志彬 《中草药》2002,33(3):197-200
目的 对赤芝子实体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主要采用一维、二维核磁谱及X-衍射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赤芝子实体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其结构经波谱和X-衍射分析鉴定为:3β-氧-甲酰基-7β,12β-二羟基-4,4,14α-三甲基-5α-胆甾-11,15-二酮-8-烯(E)-24-酸(3β-oxo-formyl-7β,12β-dihy-droxy-4,4,14α-trimethyl-5α-chol-11,15-dioxo-8-ene(E)-24-oic acid,VI);3β-氧-甲酰基-7β,12β-二羟基-5α-羊毛甾-11,15,23-三酮-8-烯(E)-26-酸(3β-oxo-formyl-7β,12β-dihydroxy-5α-lanost-11,15,23-troxo-8-en(E)-26-oci acid,Ⅶ);麦角甾醇(ergosterol,Ⅷ);麦角甾-7,22-二烯-3β-醇(ergosta-7,22-dien-3β-01,IX)。结论 化合物Ⅵ和Ⅶ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破壁赤芝(Ganoderma lucidum)孢子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法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破壁赤芝孢子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灵芝酸A(Ⅰ)、甲基灵芝酸A(Ⅱ)、甲基灵芝酸B(Ⅲ)、灵芝酸C2(Ⅳ)、灵芝酸G(Ⅴ)、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Ⅵ)、麦角甾醇过氧化物(Ⅶ)和麦角甾-7,22-二烯-3β-十五酸酯(Ⅷ).结论化合物Ⅱ、Ⅲ、Ⅶ和Ⅷ为首次从赤芝孢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6,(11)
目的:研究喜热灵芝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薄层制备色谱、高压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分离喜热灵芝子实体的化学成分,运用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喜热灵芝中分离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麦角甾-7,22-二烯-3β-棕榈酸酯(1)、(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醇(2)、灵芝萜烯二醇(3),6,9-环氧麦角-7,22-二烯-3β-醇(4)、灵芝酮二醇(5)、丁二酸(6)、灵芝醇F(7)、赤芝酮(8)、灵芝酮三醇(9)、灵芝醇A(10)、(22E,24R)-麦角甾-7,22-二烯-2β,3α,9α-三醇(11)、泥湖鞘胺醇(12)。结论:其中,化合物1、2、4~7、9~12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紫芝中的一个新甾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紫芝Ganoderma sinense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7,22-二烯-2β,4α-二醇(ergosta-7, 22-dien-2β, 4α-diol,1)、麦角甾-7,22-二烯-2β,3α,9α-三醇(ergosta-7, 22-dien-2β, 3α, 9α-triol,2)、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9α-四醇(ergosta-7, 22-dien-3β, 5α, 6β, 9α-tetraol,3)、麦角甾-7, 22-二烯--棕榈酸酯(ergosta-7, 22-dien--yl palmitate,4)、5-羧基糠醛(5-formylfuran-2-carboxylic acid,5)。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紫芝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9,(2)
目的:研究东方栓菌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凝胶、硅胶等多种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东方栓菌中的主要单体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分析方法及化学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东方栓菌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多孔菌酸C(1)、齿孔酸(2)、茯苓酸(3)、硫磺菌酸(4)、齿孔醇(5)、麦角甾醇(6)、3β-羟基-5α,8α-过氧麦角甾醇-6,22-双烯(7)、3β-羟基-5α,8α-过氧麦角甾醇-6,9,22-三烯(8)、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9)、麦角甾-7,22-二烯-6β-甲氧基-3β,5α-二醇(10)、麦角甾-7,22-二烯-3β-醇(11)、亚油酸(12)。结论:其中,化合物1~5为首次从东方栓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药用真菌竹黄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各种现代色谱方法从药用真菌竹黄菌Shiaria Bambusicola子座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纯化1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鉴定它们的结构为竹红菌甲素(1),竹红菌乙素(2),竹红菌丙素(3),hypomycin A (4),麦角甾醇(5),麦角甾醇过氧化物(6),(22E,24R)-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1,9(11),22-三烯-3β-醇(7),麦角甾-7,24(28)-二烯-3β-醇(8),(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9),(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3-0-棕榈酸酯(10),(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6-0-棕榈酸酯(11),棕榈酸-α-单甘油酯(12),棕榈酸-α,α′-甘油二酯(13),甘露醇(14).其中化合物7~13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多脂鳞伞Pholiota adiposa(Batsch)P.Kumm.子实体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提取。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并运用MS和NMR等方法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共分离纯化得到15个化合物,鉴定其结构分别为麦角甾醇(1)、麦角甾醇过氧化物(2)、(22E,24R)-23-methylergosta-7,22-diene-3β,5α,6β-triol(3)、1-棕榈酸单甘油酯(4)、1-油酸单甘油酯(5)、啤酒甾醇(6)、D-甘露醇(7)、苯甲酸(8)、Glyceryl-1,2-dioctadec-9,12-dienoate-3-octadec-9-enoate(9)、1,3-二油酸甘油酯(10)、β-谷甾醇(11)、二十三烷醇(12)、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13)、麦角甾-7,22-二稀-3β-棕榈酸酯(14)、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多脂鳞伞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首次从鳞伞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