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丽珍 《现代保健》2009,(18):64-65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降低产妇病死率。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42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5.1%,发生在2h内占80.6%;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危险性因素包括未进行孕期保健、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临产后过多使用镇静剂或麻醉剂、有妊娠并发症及妊娠合并症、多次人工流产、剖宫产、产程延长、多胎、巨大儿、羊水过多、接产时未保护好会阴或阴道手术操作不当、无早接触及早吸吮等。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最危急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加强产后观察等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葛志娟 《现代保健》2010,(34):51-52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09年8月11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首位原因(84.5%),其次为胎盘因素(10%)。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中,在孕期有不同程度的高危因素存在。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产程延长、胎盘因素、剖宫产、心理因素等。结论针对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高危因素,加强孕期保健工作,提高助产技术,降低剖宫产率,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朱彩容 《现代医院》2010,10(11):38-40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和危险因素并给予合理治疗,预防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231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47%;其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危险性因素有分娩中的损伤、妊娠并发症、人流引产史和孕产史、未进行孕期保健等。结论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和多种危险因素所致,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降低剖宫产率、严密观察产程、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加强产后观察等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对降低产后出血及孕产妇死亡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06--2010年广州市海珠区辖区助产机构产时保健开展现状及质量情况,为继续规范助产服务提供依据。方法以2006—2010年63204例产妇及63324例活产儿为对象,采用检验对不同年份、不同分娩方式及母婴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6--2010年总的剖宫产率为39.44%,总体剖宫产率呈现下降趋势;围产儿死亡率为9.67%。分娩并发症发生率为1.94%,其中产后出血占分娩并发症的95.60%,其发生率为1.86%;剖宫产产后出血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具有极显著性(X^2=38.553,P〈0.01);新生儿产时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6%,出生窒息发生率为0.98%,占总并发症的92.84%。近几年出生窒息发生率整体下降。结论海珠区近几年经过辖区行业管理以及各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5年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国内有关报道。由于剖宫产增加了产后出血等产科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此,对围产期保健工作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剖宫产的认识,减少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发生,支持和保护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5.
姚筠 《中国农村卫生》2013,(3Z):122-122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常见原因,并对其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选择768例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对其产后出血量进行测量,并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768例患者中,共14例患者发生产后出血,比例为1.82%。宫缩乏力为最常见原因,比例为64.5%,胎盘因素位于第二位,比例为21.4%。2.经单因素分析,急诊手术、非初次分娩、低体重儿、伴有前置胎盘及子痫前期为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异榭1宫产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其危险因素包括急诊手术、非初次分娩、低体重儿、伴有前置胎盘及子痫前期等,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做好预见性护理,减少或避免发生产后出血。方法回顾分析104例产后出血病人出血原因、危险因素,做好预见性护理。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常与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有关,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分娩中的损伤、妊娠并发症与人流引产史。结论加强孕前宣传教育及孕期管理,降低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对孕产妇进行有针对性地预见性护理,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几率,有利于产妇的身体康复及新生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0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55例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33%,分别为宫缩乏力占69.09%,胎盘因素占25.45%,软产道裂伤占3.64%,凝血功能障碍占1.82%。55例产后出血患者均经积极抢救及护理,完全治愈,无死亡及并发症。结论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和最主要原因。注重产前检查、产时监护,并针对出血原因进行及时治疗,加强产后急救与护理,才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危险因素及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1月的106例产后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产后出血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障碍4个方面.相关影响因素有分娩次数、分娩方式及妊娠合并症等.结论:产后出血是多原因、多危险因素所致,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掌握剖宫产的指征及时机,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及加强产时、产程及产后的监护,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对降低产后出血率及孕产妇病死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高危因素。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产后出血1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首位原因(57.25%),其次为胎盘因素(29.71%)。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中,在孕期有不同程度的高危因素存在。出血的原因有:产程延长、胎盘因素、剖宫产、心理因素等。结论重视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高危因素,加强保健工作,提高助产技术,降低剖宫产率,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张丹君  金建萍 《职业与健康》2008,24(10):1004-1005
目的探讨无锡市惠山区基层医院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1-2005年在该区分娩的15721例产妇中产后出血的病例资料。结果产后出血产妇共238例,出血的发生率为1.51%,其出血原因主要是宫缩乏力,占69.33%;其次是胎盘因素,占15.13%;软产道撕裂占13.03%,凝血功能障碍占2.52%。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分娩方式、胎次、双胎、巨大儿、妊娠并发症等。结论加强孕期产检、减少高危因素;严密监护产程,防止宫缩乏力;提高产科技术,正确估计出血量是降低产后出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临床原因、预防及治疗措施,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方法对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68%,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结论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早期发现高危因素、提高助产技术、正确处理产程、加强产后观察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以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量.方法:回顾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安吉县妇幼保健院分娩的4 452例产妇,对其中93例产后出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35%,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主要为子宫收缩乏力(72.04%)、胎盘相关因素(23.66%)、子宫切口出血(4.30%).结论:①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比阴道分娩引起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应降低剖宫产率,避免非医学指征剖宫产;②积极有效处理子宫收缩乏力、胎盘相关因素及子宫切口出血是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产妇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为今后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2017年上海市长宁区4家接产机构住院剖宫产发生的73例产后出血病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4 818例剖宫产产妇中73例发生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49%。剖宫产患者有流产史、巨大儿、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的产后出血比例均高于无流产史、不是巨大儿、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巨大儿(OR=2. 423, 95%CI:1.260~22.554)、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OR=1.438, 95%CI:1.109~5. 050)为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排序前3位分别为前置胎盘(45.21%)、妊娠期糖尿病(21.92%)、和甲状腺功能减退(10.96%)。结论应加强计划生育宣教,减少非意愿妊娠及流产,重视孕期保健,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对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治疗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 01 1年1月-2 01 3年1 2月本院66例分娩后出血产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1.65%,其中剖宫产39例,阴道分娩27例,剖宫产较阴道分娩更容易发生产后出血;剖宫产出血量较阴道分娩出血量显著增多。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主要的原因。结论加强系统产前保健,识别产前高危因素,合理选择剖腹产术;积极控制并发症;正确处理产程等措施,积极防治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5.
产后出血9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与防治,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子宫切除率及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分娩6929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1.31%,其中剖宫产发生率1.65%,阴道分娩发生率1.07%,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依次为宫缩乏力80例,占87.91%,胎盘因素5例,占5.49%,软产道裂伤4例,占4.3%,凝血功能障碍2例,占2.20%,妊娠并发症使产后出血率增高。结论选择适当分娩方式,有关治疗措施得当可以减少子宫切除术和死亡率,加强孕期保健,积极处理妊娠期并发症,正确处理好产程,可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与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以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收住院分娩的产妇6309例,发生产后出血的为169例,对照组338例。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2.69%,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作用大小顺位排列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早剥、胎盘粘连或植入、软产道损伤、产次。结论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及时纠正孕期贫血,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有利于降低产后出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和危险因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对2009-01/2009-09大连市妇产医院收治的119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54%,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危险性因素包括产程延长、多胎、巨大儿、羊水过多、有妊娠并发症及孕产史.结论: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早期发现高危因素、提高助产技术、正确处理产程、加强产后观察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乔梁 《中国保健》2008,16(11):516-517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对本院收治的52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选择同期无产后出血的948例作对照.姑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5.2%,发生在2h内1.8%,产后宫缩乏力1.4%,胎盘因素0.8%,软产道裂伤0.5%.其他相关因素,如未进行孕期保健有妊娠期合并症及剖宫产史、产程延长等0.7%.结论:产后出血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孕期保健.积极治疗并发症,提高助产技术,提倡早接触、早吸吮对减少产后出血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产后出血70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曹素珍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815-481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降低孕妇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4~2009年收治的70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77%,剖宫产发生率5.35%,阴道分娩发生率2.22%,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68.57%,胎盘因素占18.57%,软产道裂伤占11.43%,凝血机制障碍占1.43%。相关因素为孕产史、剖宫产、产程延长等。结论:加强产前、产期保健及预防宫缩乏力,处理好各个产程、降低剖宫产率等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出血发生后采取积极果断的抢救措施是防止产妇死亡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胡蝶飞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7):1331-1332
目的探讨影响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以便预防产后出血。方法对我院2003年3月1日-2009年3月1日发生的产后出血病例216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6年间共分娩10204例,其中剖宫产2448例,剖宫产组发生产后出血96例,发生率为3.92%,阴道分娩7756例,发生产后出血120例,发生率为1.55%。结论搞好孕期保健,积极防治孕期合并症和并发症,降低剖宫产率,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首要措施;密切观察产程,注意产后出血情况,采取相关措施和适宜技术,严格控制和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