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对临床血液不合格的标本进行常规临床检验分析。方法对某部官兵2011年12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68份不合格的血液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其形成原因及解决措施。结果通过对68例临床检验不合格的血液标本进行误差原因分析,其中采血时间不恰当,占23.53%,采血标本量不足占39.71%,血液标本有凝块占16.18%,溶血占8.82%,其他因素占11.76%;经统计学分析,采血标本量不足是导致血液检验误差的主要原因,与其他各因素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提高患者血液标本的质量,应严谨做好每一个环节,避免标本误差的出现,确保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患者罹患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并研究血液净化对其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月1我院收治的120名老年急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病原因,并将其分为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研究组和不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对照组,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120例老年急性肾衰竭患者中病因为肾前性的75例,占62.5%;肾性的22例,占18.3%;肾后性23例,占19.2%。研究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前性因素是老年患者急性肾衰竭的主要病因,对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好转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静脉滴注导致儿童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用药监护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5月收治的因静脉滴注导致不良反应的患儿145例,对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用药监护措施。结果本组145例患儿,呼吸系统疾病94例,消化系统疾病24例,血液系统疾病8例,其他19例。抗感染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55.2%,其次为中成药制剂,占23.5%,营养用药占6.9%,中枢系统用药占5.5%,呼吸系统用药及其他分别占4.8%、4.1%。消化系统累及发生率最高,占53.8%,其次为皮肤及附件,占19.3%,呼吸系统占13.8%,其他占6.9%,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及中枢系统分别占5.5%、4.8%、3.5%。结论通过对静脉滴注导致儿童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严格用药监护,可提升儿童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误差出现的原因,并探讨解决方案。方法对该院出现误差的血液标本62份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误差出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结果 62份血液标本误差出现的原因包括:患者个人因素18例,占29.03%;采血、检验人员因素10例,占16.13%;其他客观因素34例,占54.84%。结论血液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呈多样化,一些客观因素占较高比例,应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同医务人员一道全方位防范,以降低误差率,提高正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中心潜在护理安全隐患,改进消毒隔离的管理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来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期间,对血液净化中心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对于常规护理模式的满意度为78.33%;研究组患者对于改进消毒管理方法后的护理模式的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液净化中心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包括:环境因素、工作人员因素及患者因素等,改进的消毒隔离管理方法包括:合理布局血液净化中心、做好室内消毒管理、做好设备管理及人员管理等。结论加强对于血液净化中心的消毒隔离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安全意识,减少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还通过改进消毒隔离管理方法,提高了患者对于血液净化中心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郑州地区临床血液制品回退的原因,为合理用血,减少血液报废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2011年1月至12月间临床血液制品退回情况,对临床回退的原因进行归类分析。结果2011年郑州地区医院回退血液789袋,占发血量的0.18%,其中最多的为血浆制品422袋,占回退血液的53.4%,红细胞制品266袋,占回退血液33.7%,冷沉淀及其他101袋,占12.8%。漏袋原因最多,392袋,占回退血液的49.7%,以血浆制品为主。因凝块、漏袋、溶血、外观不合格回退的血液569袋均给予报废处理,因配型失败、患者疾病因素回退血液220袋,其中20袋给予报废处理,其余调配给其他患者。结论临床用血回退主要原因是漏袋,其次是患者疾病因素及外观不合格,针对上述原因,血站及医院应密切配合,规范操作,加强从业人员血液运输等相关知识及输血技能培训,减少临床退血,避免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用药错误(medication error,ME)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如何减少用药错误的发生。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6月报告的345例用药错误进行回顾性分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分析用药错误发生的原因。结果 A、B、C、D级ME分别占20.9%、76.2%、2.6%、0.3%,E、F、G、H、I级未有发生。ME的分类中药物品种错误比例最高,占35.1%,其次包括用量错误、溶媒和适应证错误等。ME的引发因素中药品名称相似是引发ME的最主要的原因,占24.9%。引发人员中医师、药师、护士、患者或家属占比分别为53.6%、35.1%、1.4%和0.3%。发现ME人员中药师占96.2%,在门诊药房和诊室有61.5%的ME发生。结论应从更新设施、规范药品摆放、优化工作规范和流程、加强教育培训、建设非惩罚性安全用药文化等方面着手,不断改进或重新设计系统与过程,从而减少ME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深入探讨分析血液检验标本所产生的误差的原因,以此降低血液的检验出现的误差错误,确保血液检验的可靠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的血液检验科出现的100份血液检验标称出现的误差,以此展开回顾性的分析,分析出现误差的原因,并对应的提出解决的办法,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可靠性。结果 100分血液检验标本出现的误差原因有以下几点:患者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共有30例,占总数的比例30%;因为标本采集的原因而出现误差的有40例,占总数的比例40%;因为标本送检原因出现误差的有16例,占总数的比例16%;因标本本身的检验原因的有14例,占总数比例的14%。结论在血液的检验过程之中,能够影响到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的原因有很多,所以必须要更加认真的对待血液检验的工作,保证送检样本的工作时间,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确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分析血液净化中心控制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透析患者150例,随机分为采用常规管理对照组(75例),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的针对性护理管理的观察组(75例),主要通过环境管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保护、科学预防措施等,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为0例,占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医院感染10例,占13.33%,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液净化中心控制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从制度、思想和防护等,对医院感染的遏制效果明显,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发生的23起护理不良事件(21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根因分析法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另选取2016年发生的12起护理不良事件(23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根因分析法分析的原因制定相对应的整改措施,比较整改前、整改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上报率。结果实施根因分析前,218例患者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23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55%,上报14例,上报率为60.87%;实施根因分析后,236例患者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2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8%,上报11例,上报率为91.67%;经χ~2检验,实施根因分析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根因分析前,且上报率显著高于实施根因分析前,均有P<0.05。结论根因分析法可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上报率,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夏巧  伍奕 《抗感染药学》2019,16(9):1488-1491
目的:分析医院静脉用药配制中心(PIVAS)审方干预不合理用药的医嘱类型及其原因,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8年度医院PIVAS审核医嘱3 012 197例,分析其不合理用药的医嘱类型及其原因。结果:3 012 197例审核医嘱中,不合理用药医嘱4 632例占审核医嘱0.15%,其中主要问题集中在溶媒类型选择错误和溶媒用量使用错误占61.98%,其次是药物剂量选择错误(占13.00%)和医嘱录入错误(占11.01%)。结论:审方药师通过对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审核及干预,及时拦截了不合理用药医嘱,确保了患者静脉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生化血液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方法展开观察与分析,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进行生化检验的1500例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中130例检验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并分析生化血液标本质量受到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在130例生化检验不合格的标本中,溶血标本由44例,占33.8%;标本量较少的有23例,占17.7%;标本的放置时间过长的有20例,占15.4%;餐后抽血16例,占12.3%;将EDTA2K混进血清标本中有8例,占6.2%;在输液中同侧手臂采集的血液标本有4例,占3.1%;另有15例因其他因素导致检验不合格,占11.5%。结论生化检验人员应深入分析血液标本检验前受到的各种影响因素,将薄弱环节找出,并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充分促进生化血液标本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献血者血液检测指标之一,本中心因ALT不合格而报废的血液约占总量的15%。导致ALT不合格的原因除病理因素外,还与饮食、生活习惯等生理因素有关。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系2005年6月10日~2005年10月25日自愿无偿献血者共797名。其中男性533名,占66·88%;女性264名,33·12%;汉族680名,占85·32%;藏族99名,占12·42%;另外18名为其他少数名族,占2·26%:本组无偿献血者年龄最大者47岁,最小者18岁,全部为中青年。1·2方法ALT试剂为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四川省科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均在有效期内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区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发病情况、生存情况及生存质量。方法对我院自2006年8月建立血液净化中心至2010年底需要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122例患者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每年年底新增透析患者人数递增速度23.2%~24.4%,平均增长速度为66.4%;引发慢性肾衰竭的原发病占第一位的是慢性肾小球肾炎,占52.46%,第二位是高血压病占17.2%;透析龄≥4年占17.39%;退出患者占总透析人数37.7%,透析龄<1个月的占11.48%,其中老年不能自理的占退出患者64.29%;在透析龄≥1个月的患者中,死亡占13.89%,死亡原因以心脑血管病为主;本地区居民透析自负比例逐年减少,至2010年门诊各项费用自负均为5%;社会回归率在90%以上。结论我区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增加、生存时间延长及生活质量提高等与原发病情况、血液净化技术发展、社会医疗保障及家庭社会的关爱等多方面相关因素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
《抗感染药学》2016,(3):530-532
目的:分析医院儿科门诊患者退药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间所有儿科门诊退药患者150例,分析退药原因并寻找其对策。结果:在退药患者中,发现致不良反应退药率占50.00%,家长要求退药的占11.33%,由门诊转为住院的占9.33%,治疗方案更改的占9.33%,小儿依从性差拒绝服用的占3.33%,录入错误的占4.67%,效果不好的占4.00%和治疗后痊愈患者占4.00%,其他原因占4.00%。结论:导致退药原因有的是患者因素,有的是医生因素,也有的是药物因素;存在部分退药确实不可避免,但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减少退药率。  相似文献   

16.
徐雪香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5):156-157
为了总结退药原因,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本文收集本院2007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退药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本院住院患者退药主要原因:①医师因素占总比例的70.50%;②患者因素占总比例的12.65%;③操作因素占总比例的7.81%;④因各种不良反应占1.51%;⑤其他因素引起退药的占7.53%。退药种类比例最大的是抗感染药,占退药比例的18.39%。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关于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的原因探究,同时提出有效的针对性措。方法本文选择采用的方法为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调查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选择在此期间的1000份血液标本作为研究调查对象,分析其中所存在的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数量,同时总结出现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分析有关的解决对策。结果本文抽选的1000份血液标本当中遴选出不合格血检验液标本85份,占8.50%;进一步总结不合格标本可以得出,导致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出现的原因主要是脂血因素、溶血因素、血液标本量不符合要求、采血管应用错误、送检超时、采血人员业务不熟练、责任心不强、操作未按流程进行、为厉行无菌操作等,对于所有因素进行Logistic Regression逻辑回归分析可以得出:脂血因素、溶血因素、血液标本量不符合要求、采血管应用错误、送检超时是导致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在进行血液标本检验的过程当中,导致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发生的原因来自于多个方面,总结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出现,有效的规范临床血液检验工作。  相似文献   

18.
李婧 《中国医药指南》2014,(35):295-296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血液透析患者,对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出科学的防范措施。结果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与患者自身、医护人员以及医院环境等因素有关,因而需要从这些因素去考虑,才能够更好地加强对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结论通过对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综合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对改善患者的护理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标本出现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并对其相关优化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各科室收集的1000分血液标本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标本中,有50分标本质量不合格,占了总标本数的5%。其中,血液标本质量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溶血、凝血、标本量不足与抗凝不全、取血试管不合理以及其他原因,所占比例分别为26%、20%、18%、14%、12%、10%。结论在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中,致使血液样本出现质量不合格的各种原因中,有些是可避免的,故各科室必须逐步完善血液标本的控制体系,针对各种不合格因素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从整体上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责任感,以最大限度提升血液标本质量,提高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并提出相应优化政策。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不合格血液标本80例,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不合格原因,并提出有效对策。结果检验不合格标本80例,其中凝血与溶血占有主要原因,分别占41.25%、26.25%,其他原因为标准量不符合要求、抗凝管使用错误、采血位置不当、脂血、延时送检等。结论导致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凝血、溶血是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重要原因,应加强采血者的业务能力,加强采血过程的监控,提高检验科室与临床的有效沟通,对采血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