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昆仑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地理环境与地方性氟中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疆昆仑山麓洪积-冲积平原是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为了解地区地理环境与地方性氟中毒关系,我们于1990年在有代表性的和田地区进行了调查。调查区内水氟分布明显受地理环境影响,山区水氟低,儿童氟斑牙率低;随着海拔高度下降。水氟和儿童氟斑牙率均上升,呈正相关关系。儿童群体尿氟与氟斑牙率亦呈密切正相关关系。平原低处邻近沙漠处氟中毒病情较重。有些村镇儿童氟斑牙率高于90%。同一地区地下水氟含量多高于地面水且呈密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滨州市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滨州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病情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惠民、博兴、邹平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水氟及儿童氟斑牙患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未改水病区、改水工程正常病区及改水工程报废病区饮用水含氟量分别为1.00±0.76 mg/L、1.34±1.05 mg/L、2.24±1.21mg/L;改水工程报废病区饮用水含氟量明显高于改水正常病区(t=2.06,P<0.05);改水工程报废病区饮用水含氟量明显高于未改水病区(t=3.00,P<0.01);未改水病区饮用水含氟量与改水工程正常病区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t=1.01,P>0.05);改水降氟工程报废的病区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62.87%,缺损率13.12%,改水降氟工程正常运转病区氟斑牙患病率为59.45%,缺损率14.92%,而未改水病区氟斑牙患病率小于30.00%。三类病区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经统计学处理显示高度显著性差异(χ2=210.06,P<0.01),改水降氟工程正常运转病区儿童氟斑牙患病率高于未改水病区(χ2=140.61,P<0.01),改水降氟工程报废的病区儿童氟斑牙患病率高于未改水病区(χ2=467.37,P<0.01),改水降氟工程报废的病区儿童氟斑牙患病率高于改水降氟工程正常运转病区,但无统计学意义(χ2=0.99,P>0.25);改水工程报废病区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存在显著差异(χ2=21.04,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也有增高的趋势,但无明显相关性(r=0.37,P>0.25)。结论山东省滨州市地方性氟中毒病情仍然较重,防病措施必须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农安县地方性氟中毒的病情现状和防治工作进展,为更深入开展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县的轻、中、重病区和非病区分别抽取调查点。结果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57.23%,氟斑牙指数1.41,尿氟含量中位数1.27mg/L。病区防氟井改水率为25,46%,报废率49.46%。结论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有回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五华县地方性氟中毒病情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掌握五华县地方性氟中毒的病情现状,为今后预防地方性氟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19个病区村中随机抽取9个,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轻、中、重病区分别随机抽取各3个病区村为调查点。调查8-12岁儿童氟斑牙、成人氟骨症患病情况;检测饮水氟含量、8~12岁儿童尿氟含量;调查改水情况。结果8~12岁儿童的氟斑牙总患病率为18.03%,未检出重度氟骨症患者;饮水氟平均浓度为0.54mg/L;8~12岁儿童尿氟含量的几何均值为1.02mg/L;调查点总改水率100%。结论五华县地方性氟毒病情基本得到控制,原有氟中毒患者病情逐渐减轻的趋势,个别病区村的改水设施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重点病区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病情现状,为今后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3个重点病区县中,按非、轻、中、重病区总人口的10%抽取调查点,调查8~12岁儿童氟斑牙、成人重度氟骨症患病情况;检测饮水氟含量、8—12岁儿童尿氟含量;调查改水情况。结果 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45.23%,未查出重度氟骨症患;水氟含量的中位数为1.49mg/L,8~12岁儿童尿氟含量的中位数为1.57mg/L;病区改水率为33.21%,使用率为67.34%。结论 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病情有转轻的趋势,防氟改水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运城市改水降氟10年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了解运城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后居民氟中毒病情现状。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果 重度病区侯家卓改水后饮水氟10年间稳定在1.0mg/L以下,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及氟斑牙指数,随改水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改水12年后无新病例发生,儿童尿氟保持在1.0~1.4mg/L,成人氟骨症检出率明显降低。中度病区杜东庄改水后水氟为1.25mg/L,超过改水标准,虽然以上几种指标呈下降趋势,但都高于侯家卓。结论 饮水型地方型氟中毒病区改水后保证水源水氟稳定在1.0mg/L以下,是防治此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忻州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后的病情变化。方法水氟检测根据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氟离子电极法;用Dean法检查儿童氟斑牙。结果改水病区饮水氟含量均值在正常范围;8-12岁儿童尿氟均值在正常范围;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30%。结论改水降氟可控制地方性氟中毒的病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辽宁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现况,评价改水措施的防病效果。方法按病区分层抽取的85个病区村进行8-12岁儿童氟斑牙、16岁以上成人临床氟骨症的普查,采集饮用水和儿童尿样进行氟含量的检测。结果抽样病区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16.74%,尿氟几何均值0.97 mg/L。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重病区高于中病区,中病区高于轻病区,未改水病区儿童尿氟水平明显高于改水病区。16岁以上人群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4.98%,随着年龄的增长氟骨症检出率逐渐升高。结论地方性氟中毒病情随着病区水氟含量的增高而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2001~2005年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系统地掌握全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省14个病区县的轻、中、重病区抽取有代表性的屯作为监测点;用氟离子电极法检测监测点居民水氟含量和8~12岁儿童尿氟;采用Dean氏法调查监测点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结果改水监测点8~12岁儿童氟斑牙平均检出率达到病区控制标准。有13个改水监测点儿童尿氟达到≤1.5mg/L的控制标准。改水病区氟骨症患病率明显低于未改水病区(X^2=119.61,P〈0.05)。结论改水病区8~12岁儿童的氟斑牙检出率、平均尿氟水平及成人氟骨症患病率均得到较好控制,未改水病区氟中毒病情仍较严重,需加大改水力度,控制氟源,预防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地方性氟中毒10年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 了解与掌握地方性氟中毒的病情动态.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结果 安全村改水后饮水氟含量稳定在1.0 mg/L 以下,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中度以上氟斑牙患病率及氟斑牙指数,随着改水后的时间延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成人氟中毒症状与体征、骨Χ线逐渐减轻,尿氟含量也保持在较低的水平.湖陂、大寨2村改水后的饮水氟不稳定,经常超标,上述4项指标下降趋势不显著,并高于安全村.结论 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改水后设施的运转是否正常及是否保证饮水含氟量稳定在<1.0 mg/L以下,是预防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乌兰 《地方病通报》2021,36(2):35-38
目的 了解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病情现况及防治效果,为制定下一步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2020年选取呼伦贝尔市230个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为监测点,了解病区改水进度,检测病区居民生活饮用水水氟含量,在每个病区村检查全部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和成人氟骨症患病情况.结果 230个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中,工程改水177个村,小型理化改水42个村、累计改水率95.2%,且各村水氟含量均合格,11个村未改水;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7.6%(669/8 853),氟斑牙指数为0.17;成人氟骨症X线检出率为0.02%(26/161 564);9个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旗(市、区)均已达到控制标准.结论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已得到明显控制,所有病区旗(市、区)均已达到控制标准,但由于牧区集中改水难,有部分病区村采用单户小型除氟设备改水;应加强监测,及时更换滤芯,确保居民饮水安全,且今后仍应加强改水设备的后期管理维护和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12.
为对山东桓台改水降氟防治地方性氟中毒效果进行评价,在1991、1993、1995和1997四年中,对桓台县10处改水工程的使用情况、各年度平均水氟含量(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三期均值)进行观察监测,并对观察点儿童尿氟水平、儿童氟斑牙患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改水降氟工程使用效果良好,改水后氟含量相对稳定,儿童尿氟水平低,儿童氟斑牙患病率达到非病区标准。桓台县改水降氟预防地氟病成效显。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鲁山县改水降氟防治地氟病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动态观察改水降氟防治效果,科学指导改水降氟工作,依据全国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要求,逐年对鲁山县上汤、下汤和绰楼三个已改水病区村进行长达10年的病情调查和内外环境氟测定,结果显示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呈下降趋势,与改水前相比有显性差异,但仍未降至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30%的流行标准线以下。  相似文献   

14.
连云港市降氟改水氟病区村8~12岁儿童氟斑牙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降氟改水措施对氟病区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的影响。方法对连云港市部分已改水的氟病区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并检测居民饮水氟含量。结果 (1)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由改水前的74.91%降至4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降氟改水工程一直正常运行的氟病区村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23.32%(〈30.00%),达到了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控制标准要求;(3)居民饮水氟含量均值为0.71 mg/L,范围为0.19~3.04 mg/L。结论连云港市降氟改水有一定成效,病情呈现下降趋势但未得到完全控制,需要加强对降氟改水工程的管理与维护,确保有效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5.
蒲城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为制定我国21世纪饮水型氟中毒防治策略和陕西省长远防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在非、轻、中、重病区按总人口的10%各抽取1个调查点,分别调查8~12岁儿童氟斑牙、成人重度氟骨症患病情况;检测水氟含量、儿童尿氟含量以及改水情况。结果未改水与改水病区水氟含量差异有显著意义,改水后各病区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显著下降,改水越早下降幅度越大。而未改水病区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居高不下,并有上升趋势。结论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改水对降低氟斑牙患病率和减轻氟骨症患者病情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乾安县地方性氟中毒病情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了解乾安县地方性氟中毒病情现状,40年防治效果及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调整防治对策,提高防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分层抽样的方法,在乾安地方性氟中毒轻、中、重病区和非病区选取全县人口10%的居民,调查其饮水氟含量,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和尿氟排泄量,残废型氟骨症患病率。以及这个县的改水率,防氟井管理使用情况。结果共调查20个村(屯),其中氟中毒病区12个,非病区8个。轻、中病区和非病区饮水氟含量均值不超过1.0mg/L。重病区不仅饮水氟含量超标,波动范围大,而且个别防氟井的水氟含量高达6.5mg/L。全县改水率78.6%。有17眼防氟井因管理、使用、维护不善等原因不能正常使用。报废井占全县建防氟井数的7.9%。轻、中、重病区氟斑牙患病率分别为32.1%、45.9%和61.3%,缺损型氟斑牙患病为7.5%。而非病区氟斑牙患病率仅9.2%。轻、中、重病区儿童尿氟排泄量在1.0mg/L以上,重病区高达3.36mg/L。非病区则在1.0mg/L以下。1964~1990年,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呈下降趋势,但1995年病情又有回升。结论40年的防治取得了显著效果。地方性氟中毒严重流行趋势已得到遏制。但重、中病区的改水尚未完成。防氟井在建、管、用方面仍存在问题。致使氟中毒病情有所回升。这是当前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富裕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是齐齐哈尔地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之一。10个乡(镇)有9个是病区,1980年以来,曾多次采用打深井的方法进行防氟改水,达到降低水氟的目的。为了评价改水后对儿童氟斑牙的预防效果,我们选择改水前氟含量在6.03mg/L,改水后氟含量在0.71mg/L的富海镇富海村为常年病情固定监测点。观察改水后出生的8~12岁儿童是否出现新的氟斑牙及其患病程度,与改水前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通过改水前后水氟含量和斑釉指数的对比,我们认为改水降氟是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的有效措施。改水前(1979年),斑釉指数为1.98,为中等流行。改水后(19…  相似文献   

18.
赵建新  王西峰  陈勇 《地方病通报》2005,20(3):36-36,38
目的了解不同病区病情现状,评价改水效果,制定改水计划.方法儿童氟斑牙、残废型氟骨症调查;测定内、外环境氟含量及外环境砷含量;病区村一般情况.检查、测定方法按统一方案执行.结果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与病区程度呈反比.查出一例残废型氟骨症病人.轻病区儿童尿氟含量高于中、重病区.水氟含量超标69份,超标率70.41%,总均值为1.76mg/L,砷含量正常.结论改水降氟措施后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有所下降,改水进度缓慢和设施的报废是病情下降缓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掌握运城市地方性氟中毒改水后现状.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果原重病区侯家卓改水后饮水氟含量10年间稳定在1.0mg/L以下,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及氟斑牙指数,随改水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改水12年后无中度病例发生,15年后流行强度达阴性,儿童尿氟含量保持在较低水平,成人氟骨症症状亦逐渐减轻.原中病区杜东庄改水后水氟为1.25 mg/L超过改水标准,虽然以上几种指标呈下降趋势,但都高于侯家卓.结论①饮水型地方型氟中毒病区改水后保证水源的质量(水氟含量稳定在1.0 mg/L以下),是防治此病的关键.②虽然饮水氟含量达标且稳定,儿童氟斑牙指数达阴性,但氟斑牙患病率仍达22.03%,认为氟斑牙患病率以<25%作为评价指标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0.
对阿克苏地区6县1市地方性氟中毒病情、预防措施落实情况及改水设施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水氟浓度是工摄氟的主要因素,氟中毒病情与其饮水含氟量呈正相关关系。不同类型水源氟含量以浅层地下水超标比例最高为23.8%,深层地下水次之为11.9%,地表水最低。目前该地区为防治消化道传染病而新建了许多饮用水工程,为此应注意水氟含量升高而导致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