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的耳廓再造与重建方法。方法 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法,利用健耳相片,通过计算机photoshop软件数字化翻转处理形成即要再造耳廓的相片,然后进行耳廓软骨支架的雕刻,用扩张后的患耳乳突区皮瓣覆盖雕刻的自体肋软骨耳廓支架行耳廓再造。结果 1102例(1165耳)经过6个月10年的随访观察。其中56例(56耳)再造耳廓有不同程度的软骨吸收、变形;2例(2耳)肋软骨支架感染、肋软骨液化、坏死;1044例(1107耳)再造耳廓与健耳匹配,凹凸结构显示清晰,形状相似、逼真,颅耳角的角度与健耳对称。结论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法行耳廓再造,术中应用数字化技术形成患耳相片指导自体肋软骨耳廓软骨支架的雕刻,效果满意、并发症少,是先天性小耳畸形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伤后耳郭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法,利用健耳相片,通过计算机photoshop软件数字化翻转处理,形成即要再造耳郭的相片,然后进行耳郭软骨支架的雕刻,用扩张后的患耳乳突区皮瓣覆盖雕刻的自体肋软骨耳郭支架,行耳郭再造。结果 随访1~9年,36 例(36耳)外伤后耳郭缺损均获得满意修复,修复后的耳郭形状逼真,再造耳郭的大小、高度、颅耳角角度和健耳匹配,移植的软骨支架无变形、吸收,再造耳郭色泽、感觉正常。结论 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法,结合数字化技术形成的患耳相片雕刻的自体肋软骨耳郭支架行耳郭再造,效果满意、并发症少,是外伤后耳郭缺损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双扩张器重叠埋置瘢痕皮肤扩张法在烧伤后耳廓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月烧伤后全耳廓缺损患者18例,采用双扩张器重叠埋置瘢痕皮肤扩张法进行全耳廓再造术,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手术于耳后行扩张器埋置术,在患侧乳突区植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80 mL和50 mL各一个;二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在不牵拉耳后皮瓣的情况下适当切除颈部瘢痕,取自体肋软骨雕刻成耳支架,自耳后上方取颞浅筋膜瓣覆盖耳支架后方,耳后创面植以中厚皮片。结果 18例患者术后皮瓣血运良好,无坏死,植皮均成活。随访8~24个月,再造耳廓外形良好,双侧耳基本对称,皮肤色泽红润、感觉正常;移植肋软骨支架无排出、吸收和变形。结论双扩张器重叠埋置瘢痕皮肤扩张法修复烧伤后耳廓全缺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并发症,是可以作为烧伤后耳廓缺损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于肋软骨已发生钙化的先天性小耳或后天性耳缺损患者,以MEDPOR作为再造耳廓支架的可行性。方法手术分为2期,1期是在残耳后埋置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扩张皮瓣或瘢痕瓣。2期是以扩张皮瓣、耳后乳突区皮下筋膜瓣、残耳、MEDPOR支架、中厚皮片移植行耳廓再造术。自2009年1月---2014年1月,以此种方法行耳廓再造术34例,男性23例,女性11例,年龄32岁-61岁,均为单侧耳廓再造。结果 34例耳均顺利完成二期耳廓再造手术。术后随访时间,最短2年,最长5年7个月,形态令人满意,支架无外露发生。结论对于肋软骨已发生钙化的先天性小耳或后天性耳缺损患者,MEDPOR支架是较为适合的再造耳廓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耳后扩张皮瓣切口在耳廓再造中的应用。方法在2009-2014年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结合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方法进行外耳再造,于二期手术中保留扩张器后缘下1/3不予切断。结果本组患者共42例,术后随访患者30例,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再造耳廓感觉功能无明显异常,颅耳角无明显变化,再造耳廓无牵拉、变形,患者基本满意。结论本手术方法可有效减少由瘢痕牵拉引起的再造耳廓变形的发生,易于操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人小耳畸形的扩张器法耳廓再造术的序贯治疗。方法第一期手术行皮肤定量扩张器埋置;第二期扩张皮肤形成耳前扩张皮瓣(A瓣)、耳下扩张皮瓣(B瓣),同时残耳形成残耳皮瓣(C瓣),应用第七、第八或仅第七肋软骨雕刻立体支架进行耳廓再造术,A,B和C"三瓣"从前方、下后方和下方包裹支架,使用耳后筋膜瓣从后方包裹支架,筋膜瓣后方行皮片移植治疗。结果 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共应用成人"三瓣"技术实施扩张器法耳廓再造73例(78耳)。再造耳廓立体感强、表面结构清晰可见,耳后瘢痕隐藏于颅耳沟中部。结论成人"三瓣法"小耳畸形的扩张器耳廓再造术并发症较少,再造耳廓不仅形态逼真而且耳后瘢痕隐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扩张“单瓣法”外耳再造在耳廓畸形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总结2019年1月—2022年9月武警部队山东省总队医院155例(162耳)耳廓畸形患者,全部采用全扩张“单瓣法”外耳再造。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3年,155例(162耳),其中5例术后出现再造耳术腔血肿,经更换负压引流管或穿刺抽血肿后治愈;5例术后出现软骨支架外露,经局部拉拢缝合、带蒂皮瓣转移或带蒂颞肌筋膜瓣覆盖外露软骨支架局部植皮修复等处理后治愈。全部病例最终均获得满意效果,再造耳廓位置与健耳对称,再造耳廓皮肤颜色正常,耳廓细微结构显示清晰。结论 全扩张“单瓣法”外耳再造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是耳廓畸形患者外耳再造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于瘢痕性外耳缺损、曾经耳廓再造术耳廓形态不良、发际过于低者、残耳后乳突区皮肤过厚且弹性差者等残耳周皮肤软组织情况较为复杂的耳廓再造术,探讨残耳后皮肤扩张器法耳廓再造术的可行性。方法本组12例患者,其中:5例瘢痕性外耳缺损(3例烧伤,其中1例为双耳缺损,2例挫裂伤),2例曾经再造耳廓手术后耳廓形态不良,2例残耳后发际过低,另3例乳突区皮肤过厚、缺乏弹性。均应用残耳后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法耳廓再造术。结果本组12例耳廓再造术,其中1例(左侧挫伤耳廓缺损患者)在注水扩张后期,皮瓣局部发生血运障碍,导致扩张器外露,继发感染,遂取出扩张器,换药促使创面愈合。6个月后重新埋置扩张器,并成功行耳廓再造术。余11例(12外耳)耳廓再造术均获成功。结论对于瘢痕等残耳周皮肤条件较差者的耳廓再造术,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法是较为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肋软骨结合3D打印耳廓模型进行全耳廓再造术的精细化优势,以及量化的评价方法。方法对40例小耳畸形患者采用自体肋软骨结合3D打印行全耳廓再造,对再造耳廓的外观效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评价;并对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再造耳廓14个解剖结构效果评分总分为28分,医师评分大于20分的达70%,与健耳比较患者满意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再造耳廓与健康耳的相关测量数据的相关性更好,其立体感强、个性化、自然逼真,再造耳廓14个解剖结构存在。结论应用自体肋软骨结合3D打印行全耳廓再造,较精细,个性化强,是耳廓较理想的再造方法,该量化的评价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第8肋软骨发育不良的儿童小耳畸形肋软骨支架雕刻。方法小耳畸形患者常规进行术前胸部CT扫描和三维重建,选择第8肋软骨发育不良的患者,针对传统的肋软骨支架雕刻方法进行改进,应用全扩张皮瓣法行耳廓再造术。结果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11例小耳畸形患者为第8肋软骨短小,采用第7肋软骨进行耳轮构建,完成耳廓再造术。其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4例;左侧8例,右侧3例。再造耳廓耳轮形态逼真、立体感强,经1年观察支架稳定,无变形和吸收,远期随访仍在观察。结论应用第7肋软骨进行耳轮构建行全扩张法耳廓再造术,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形态IU Liu,LI Huizheng,CHENG Xingjian,YANG Lei(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ery,Thir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Shi Jiazhuang,Hebei逼真。  相似文献   

11.
局部皮瓣转移即刻修复急性外伤性耳廓缺损63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转移即刻修复急性外伤性耳廓缺损的疗效。方法:对63例急性外伤性耳廓缺损患者即刻行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缺损。结果:术后所有皮瓣无坏死,随访12~18个月,耳廓外形良好,无耳软骨膜炎发生。结论:局部皮瓣转移即刻修复急性外伤性耳廓缺损.尽快地恢复了耳廓的外形,其皮肤色泽与缺损区皮肤相近,是理想的修复耳廓缺损的材料。伤口污染严重者.术后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及地塞米松5~10mg 7~10d,有助于防止耳软骨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带蒂扩张皮瓣加带蒂筋膜瓣“两瓣法”在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耳郭再造中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 总结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712例(756耳)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全部采用“两瓣法”行耳郭再造。 结果 术后随访1~6年,712例(756耳),其中15例(15耳)术后出现钢丝外露,经及时处理,拆除钢丝后治愈;10例术后出现再造耳郭皮下血肿,经更换负压引流管,引流通畅后,血肿消失;3例因术后患者保护不当,再造耳郭受压、碰伤导致软骨支架外露,经局部皮肤拉拢缝合,带蒂筋膜瓣覆盖表面植皮,及时处理后治愈。全部病例最终效果均满意,再造耳郭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健耳对称,再造耳郭皮肤颜色正常,耳郭软骨支架无外露及吸收,细微凹凸结构显示清晰。 结论 “两瓣法”耳郭再造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是先天性小耳畸形行耳郭再造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良Ⅱ期法耳廓再造的方法并总结6年来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对146例(155耳)小耳畸形患者行耳廓再造术,手术分Ⅱ期进行。Ⅰ期:采用“U”形切口,切除残耳,在耳后分离合适的腔隙,置入肋软骨耳支架,耳垂向后转位衔接于再造的耳廓下方。6个月后行Ⅱ期手术:掀起耳廓,耳后置入软骨块,颞浅筋膜瓣转移覆盖后行中厚皮片移植术。结果 146例患者中141例(150耳)Ⅰ期术后恢复顺利,伤口愈合良好;5例(5耳)Ⅰ期术后4~6d出现皮瓣尖端坏死,范围约1.0 cm×1.5 cm,经换药后痊愈,未出现软骨外露、感染等;139例(147耳)Ⅱ期术后耳后移植皮片成活良好,7例(8耳)Ⅱ期术后出现耳后移植皮片部分成活不良,换药1周后愈合。146例患者随访94例(97耳),失访52例(58耳),随访时间为术后6个月至2年,随访病例均无感染、软骨吸收等并发症,再造耳廓结构清晰,耳颅角稳定。结论 改良Ⅱ期法耳廓再造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易于掌握,是耳廓再造的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液氮低温冷冻治疗耳廓假性囊肿830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液氮低温冷冻对耳廓假性囊肿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20年间液氮低温冷冻治疗的830例(842耳)耳廓假性囊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42耳全部治愈,其中一次治愈512耳(60.8%),两次288耳(34.2%),无感染及耳廓畸形。结论 该方法是一种简单实用、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CONCLUSIONS: Improved appearance and hearing and increased efficiency are achievable for congenital microbia with defects of external auditory meatus (EAM) and middle ear. First the site of the external auditory meatus (EAM) orifice must be locat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temporal CT scan, then the auricle can be reconstructed employing the three-stage method. At the third stage, the EAM and middle ear can be reconstructed at the same time. OBJECTIVE: To select the best approach for reconstruction of congenital microtia with defects of the EAM and middle ear. PATIENTS AND METHODS: This study analyzed 498 cases (528 ears) of auricle reconstruction by the three-stage method and 77 cases (91 ears operation/120 ears) of EAM and middle ear reconstruction. RESULTS: For auricular reconstructions, the effects of reconstructed auricles were classified into four grades according to their structure verisimilitude and the bilateral symmetry.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families were satisfied. For 52 ears with normal movement of stapes, reconstructions of EAM and middle ear improved hearing by 15-50 dB, but long-term improvement was not ideal. In bilateral patients, 20 of 24 ears with reconstructed EAMs exhibited relapse of stenosis or atresia. For patients whose EAMs were reconstructed first, scar developed around the orifice and affected the skin flap and later auricle reconstruction, while reconstructing the auricle first sometimes resulted in the location of the EAM orifice deviating from an ideal posi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发性耳部瘢痕疙瘩的形态特点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所有采用手术治疗的复发性耳部瘢痕疙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瘢痕疙瘩的位置、大小、有无窦道以及表面皮肤是否正常等特征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半年每3~4周复诊1次,之后每3个月复诊一次,对有复发倾向者及时补充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后效果。结果21例复发性耳部瘢痕疙瘩患者随访15~62月,单侧19例,双侧2例。有11例患者(11耳)可见窦道,采用联合窦道完全切除瘢痕组织术,术后耳廓外形都基本恢复正常,且均治愈,治愈率达100%;8例患者(10耳)瘢痕疙瘩体积较大、表面皮肤正常,采用瘢痕疙瘩核心切除术,结果治愈4例(5耳),治愈率50%,有效1例(1耳),总有效率60.0%,复发3例(4耳),复发率40.0%;2例患者(2耳)瘢痕疙瘩表面皮肤异常、瘢痕化,采用瘢痕疙瘩切除及耳后游离皮瓣修复术,结果治愈1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根据复发性耳部瘢痕疙瘩的形态特征采用合理的手术方式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应用耳后带肌蒂皮瓣修复外伤性耳廓部分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修复外伤性耳廓部分缺损的方法。方法 :利用耳后带肌蒂皮瓣修复外伤性耳廓部分缺损患者 11例。结果 :随访 3~ 12个月 ,无一例发生皮瓣坏死 ,耳廓外形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耳后带肌蒂皮瓣修复外伤性耳廓部分缺损 ,操作简单易行 ,耳廓外形恢复良好 ;供皮区位于耳后 ,瘢痕隐蔽 ;耳廓修复后整体颜色相近。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耳郭形态畸形的类型及矫正时的年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临床耳郭形态畸形无创矫正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确诊为耳郭形态畸形的1岁以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开始矫正的年龄分为两组,<42d为小月龄组,>42d为大月龄组.同时根据形态畸形的类型分为招风耳组、杯状耳组、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耳畸形患者采用大脚内侧Thiersch皮瓣在耳廓成形并外耳道重建术中的应用。方法 总结2000年1月-2012年5月先天性小耳畸形并外耳道闭锁的患者105例(115耳)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全麻下行耳廓成形并外耳道重建术,在重建的外耳道内采用大腿内侧Thiersch皮瓣移植,术后10-12 d局部换药,3-4周后外耳道用透明质酸和膨胀海绵填塞,3-6个月后取出填塞物。结果耳廓外形满意,外耳道皮肤上皮化良好,112耳外耳道口直径6-10 mm,外耳道口宽敞;3例患者因未定期复诊出现外耳道狭窄。结论大腿内侧Thiersch皮瓣可满足于先天性小耳畸形术后外耳道植皮需要,术后定期复查可有效预防外耳道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