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和呼吸机的使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期抢救成功率明显增高,这使得他们的营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不但直接关系到早产低体重儿最终的成活几率,而且对儿童期肥胖及某些成年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影响。而早产低体重儿肠道菌群的正常建立对其食欲、营养的吸收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概念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是指胎龄37周(≤259 d)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比较了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美国出生的足月华人婴儿,以及在美国出生的华人和白人婴儿的出生体重。比较后发现,在社会经济状况非常不同的三个地区出生的华人婴儿的出生体重分布和低出生体重比极为相似,同时也发现在美国相似社会经济状况下出生的华人与白人婴儿的出生体重分布极为不同而低出生体重比却近似。该结果提示,种族可能是出生体重分布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对2002~2003年察布查尔县妇幼保健院出生的1252名各民族新生儿进行调查。察布查尔新生儿出生体重的中位 数为3 300g,其中男婴3 400g,女婴3 200g,平均数为3 313 g,标准差为504。男婴出生体重较高,低出生体重率为6.3%,高 出生体重率为5.9%。锡伯族婴儿的出生体重高于维吾尔、哈萨克和回族,汉族婴儿的出生体重介于锡伯族和其他3个少数民族之 间。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低出生体重率较高(11.0%),回族次之(7.5%),锡伯族和汉族较低(分别为2.0%和3.0%)。城镇 居民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农村,农村低出生体重儿较多。在年龄分布上,20岁以下母亲的孩子出生体重最低,其次是20~25岁,25 岁以上的母亲其婴儿出生体重较高,年轻母亲的孩子低出生体重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桂林市2007年低出生体重儿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LBW)儿是指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是新生儿出生质量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了解桂林市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低出生体重儿的死亡率很高,且低出生体重儿的比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徘徊未降,这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2 500g或以下者,包括早产儿和宫内发育迟缓婴儿(IUGR)。早产通常指未满37周妊娠分娩者;IUGR则是指出生体重低于同胎龄出生体重的第10百分位数者。关于围产儿死亡与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关系人们作了种种假说。Wilcox和Skjoerven作了如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1910名城乡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现状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低出生体重(以下简称低出生体重)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常见病因之一。为摸清我省城乡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的现状,找出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的重点人群及主要影响因素并进行重点干预,我们在我省的昆明市、大理市、建水县和大关县对1998年9月~1999年3月出生的新生儿进行了低出生体重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省农村低出生体重发生率高于城市和全国平均水平。降低我省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的主要干预对象是农村孕产妇。孕周、怀孕中后期食欲、胎数、脐带异常及胎儿性别等因素是造成低出生体重的主要原因,对此探讨了有关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与正常出生体重儿身高和体重的增长情况及增长速率的特点及其差异。方法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册并进行系统管理的43例低出生体重儿同以1:2配对的正常出生体重儿体重、身长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截至24月龄时,低出生体重组婴儿的体重和身长低于正常出生体重组(P0.05)。至12月龄时,体重的增速显示:低出生体重组较正常出生体重组快,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至24月龄时,身长的增速显示:低出生体重组与正常出生体重组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呈现阶段性。结论到研究结束月龄止,低出生体重组婴儿的体重和身长值均未赶上正常出生体重组的婴儿,低出生体重组的体重和身长增速呈现阶段性,在12月龄之前较正常出生体重组增速快,12~24月龄增速明显放缓。  相似文献   

8.
230例低出生体重儿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艳婷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6):2031-2031
低出生体重儿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抵抗力低,是围产期保健的重点人群,低出生体重是新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低出生体重儿的围产期死亡率较正常儿高8倍,且活婴日后常有智力和运动功能发育障碍。发达国家的低出生体重儿以早产为主.而发展中国家以宫内发育迟缓为主。为了解本地区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近年来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的变化,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笔者对本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出生的230例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时体重不足2500g的婴儿,包括早产儿、足月小样儿、过期产儿、多胎妊娠儿.出生体重<1500g者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000g者则称为超极低出生体重儿[1,2].低出生体重儿主要由于孕期不足导致各器官形态功能未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或由于宫内缺氧使胎儿营养不良或生长障碍.低出生体重儿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差,生活能力极弱.我国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率为4.75%~8.5%[2],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为17.6%,极低出生体重儿更高,达30%~50%[3].积极预防和治疗低出生体重儿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关键.我院产科自1998~2004年抢救、治疗低体出生重儿116例,成功率93.97%.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2002~2003年察布查尔县妇幼保健院出生的1 252名各民族新生儿进行调查.察布查尔新生儿出生体重的中位数为3 300g,其中男婴3 400g,女婴3 200g,平均数为3 313 g,标准差为504.男婴出生体重较高,低出生体重率为6.3%,高出生体重率为5.9%.锡伯族婴儿的出生体重高于维吾尔、哈萨克和回族,汉族婴儿的出生体重介于锡伯族和其他3个少数民族之间.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低出生体重率较高(11.0%),回族次之(7.5%),锡伯族和汉族较低(分别为2.0%和3.0%).城镇居民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农村,农村低出生体重儿较多.在年龄分布上,20岁以下母亲的孩子出生体重最低,其次是20~25岁,25岁以上的母亲其婴儿出生体重较高,年轻母亲的孩子低出生体重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正常妊娠和妊高征孕妇各190例,对其胎儿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提示妊高征是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子,妊高征程度越重,低出生体重发生率越大。对出生体重影响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提示胎龄、孕母身高、妊高征程度、新生儿性别和孕妇基础体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出生体重与儿童单纯性肥胖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出生体重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关系,为预防和减少儿童单纯性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筛查出的肥胖儿童和匹配的正常儿童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出生体重与儿童单纯性肥胖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配对χ2检验结果表明,高出生体重儿肥胖发生的危险是正常出生体重儿的2.29倍(P〈0.01);低出生体重儿肥胖发生的危险是正常出生体重儿的2.00倍(P〉0.05)。曲线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儿童体质指数(BMI)与出生体重之间呈现“U”形分布(P〈0.05)。结论高出生体重与低出生体重均为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吕艳伟  王爱婷  王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4):4844-4848
目的:了解山东省某县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布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5年《医学出生证明》资料,运用SPSS软件计算出生体重的均数和标准差、低出生体重与巨大儿发生率描述出生体重分布;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推断,估计因素对低出生体重和巨大儿发生的调整优势比。结果:3 034名单胎活产儿的平均出生体重为(3 516±470)g,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1.38±0.21)%,巨大儿发生率为(17.90±0.70)%。男婴较女婴重117 g,足月儿较早产儿重700 g,母亲分娩年龄≥30岁组较<30岁组活产儿重136 g。早产是低出生体重的主要原因,调整OR为56.25(27.76,113.99);与巨大儿发生有关的因素为过期产、男婴和母亲年龄≥30岁,调整OR依次为1.72(1.16,2.54)、1.64(1.35,1.98)和1.78(1.47,2.15)。结论:研究地区出生体重分布表现为平均出生体重和巨大儿发生率高、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低的两高一低的特点,为全国出生体重水平和巨大儿发生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出生体重超重是研究地区活产儿出生体重的一个主要问题,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的研究,年龄≥30岁的产妇和经产妇为重点关注人群。对孕妇进行孕期合理营养指导是减少巨大儿发生的一个可行途径,避免早产是降低研究地区低出生体重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低出生体重儿抽样调查结果   总被引:72,自引:1,他引:71  
目的 调查全国活产儿出生体重情况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 ,对中国 11个省的 16个市、2 8个县 ,1998年 7~ 10月出生的孕周≥ 2 8周的全部活产婴儿进行出生体重测查。结果 共测查活产儿 2 2 35 0人 (男 115 84人、女 10 76 6人 )。多胎率和早产率分别为 1 8%和 3 5 %。城市、农村和全国加权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分别为 4 2 0 %、6 2 6 %和 5 87%。低出生体重儿中 6 1 2 %为足月儿 (≥ 37周 ) ,在农村则占 71 6 %。城市和农村活产儿平均出生体重分别为 330 1g和 32 2 5g,城市显著高于农村。男婴和女婴活产儿平均出生体重分别为 32 80g、3173g ,接近WHO推荐的出生体重均值。沿海、内地、边远地区活产儿平均出生体重呈逐渐下降趋势。低出生体重儿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在城市为 5 0 0‰ ,农村为 179 4‰ ,全国为 15 1 5‰ ,显著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婴儿。结论中国活产儿平均出生体重和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与发达国家水平接近 ,但地区间差异有显著性。低出生体重的主要原因是宫内发育迟缓 ,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儿 ,应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对2002~2003年察布查尔县妇幼保健院出生的1252名各民族新生儿进行调查。察布查尔新生儿出生体重的中位数为3300g,其中男婴3400g,女婴3200g,平均数为3313g,标准差为504。男婴出生体重较高,低出生体重率为6.3%,高出生体重率为5.9%。锡伯族婴儿的出生体重高于维吾尔、哈萨克和回族,汉族婴儿的出生体重介于锡伯族和其他3个少数民族之间。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低出生体重率较高(11.0%),回族次之(7.5%),锡伯族和汉族较低(分别为2.0%和3.0%)。城镇居民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农村,农村低出生体重儿较多。在年龄分布上,20岁以下母亲的孩子出生体重最低,其次是20~25岁,25岁以上的母亲其婴儿出生体重较高,年轻母亲的孩子低出生体重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婴儿期体重、身长、头围追赶生长特征,为早产儿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85例早产儿按出生体重分为低出生体重组、正常出生体重组,生后12月内监测体重、身长、头围等指标。采用Z评分法计算各月龄组三项指标Z值及△Z值中位数。结果低出生体重组体重、身长、头围Z值上升幅度优于正常出生体重组,至生后12月仍低于正常出生体重组。低出生体重组体重、身长、头围Z值中位数0的月龄分别是5、9、12月,正常出生体重组分别是3、5、9月。生后6月内两组三项指标△Z值均0;△Z值均随月龄组递增呈下降趋势。结论早产儿1岁以内体重、身长和头围均出现追赶生长,均具有先快后慢的特征。体重追赶生长具有出现月龄早、平均水平赶上参考标准的月龄提前等特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更具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17.
低出生体重儿(low birth weight infant,LBWD是指出生体重低于2500g的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1500g的新生儿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低于1000g的新生儿称为超低出生体重儿,是导致婴儿死亡、儿童生长发育障碍、各种疾病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水平不断提高,其所占的比例也逐渐上升,国内有人报道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约为6.9%,而全国范围内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低出生体重儿在住院新生儿中高达23.6%。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低出生体重与成年期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低出生体重儿成年期出现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损、高血压、血脂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综合征的几率明显增高,且在生命中的不同阶段对其不良影响相关危险因素的易损性增加刚。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的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和身长在婴儿期都不及正常儿,而平均增长规律基本相同.但是低出生体重儿在前6个月的平均增长速度明显比正常儿快,在12个月时的平均体重是出生时的3.83倍,而正常儿是2.88倍,说明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体格发育在头半年有一个“追赶”过程.因此,婴儿期的喂养是“追赶”的基础,所以要加强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的婴儿期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庆市主城区9年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趋势及其与出生方式的关系。方法:对2002~2010年重庆市主城区筛查的104 234名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及出生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趋势及其与出生方式的关系。结果:9年间重庆市主城区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增加趋势;剖宫产率处于较高水平;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出生方式存在差异,出生体重大于4 000 g和出生体重3 500~4 000 g的新生儿组剖宫产率高于其他组。结论:胎儿体重的增长,增加了剖宫产率。重视孕妇孕期体重管理,控制新生儿出生体重,可作为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低出生体重儿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和探讨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低出生体重儿产生原因和孕期保健现状。方法:对该院1999~2003年出生的低出生体重儿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对11 473例婴儿进行调查,发现低出生体重儿491例,其中流动人口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11.78%,常住人口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1.47%,两者经2χ检验差异显著。流动人口中低出生体重儿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妊娠后期的体力劳动引起早产占67.39%,孕期营养不良引起足月低出生体重儿(足月小于低龄儿)占66.25%,孕期保健覆盖率19.1%。结论:制定有效的政策,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做好孕期保健宣传,增强整个人群的孕期保健意识,防止和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