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澜沧县1996~2008年孕产妇系统管理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措施,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澜沧县1996~2008年孕产妇系统管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澜沧县1996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1.49%,孕产妇死亡率为271.11/10万,围产儿死亡率为28.24‰。至2008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上升为74.48%,孕产妇死亡率降为64.98/10万,围产儿死亡率降为22.13‰。结论:抓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强高危孕产妇监护管理,加强基层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途径进行探讨。全国孕产妇死亡率1990年为94.7/10万,1998年下降到56.2/10 万。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的同时,仍存在部分地区达标困难的情况。文章分析了孕产妇死亡率达标 困难的原因。建议: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应加强对重点地区的重点投入;在孕产妇死亡的高发地区,通过提高住院分娩率而 达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情况,为完善有关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数据与文献分析。结果 2016年中国城乡孕产妇死亡率较1991年下降75.13%,年均降幅为2.89%。1991~2016年期间,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均高于同期城市孕产妇死亡率,城乡之间孕产妇死亡率差距呈逐年缩小趋势。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年均降低(3.08%)幅度大于城市(2.23%)。结论中国在农村地区实施的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策略成效显著,需继续予以坚持。应针对城市孕产妇死亡率降低趋缓的形势,研究制订更加有效的防控措施,以期实现健康中国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宝鸡市不同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和动态变化规律及其死因分布特点,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式走访死亡孕产妇家属,召开孕产妇死亡评审会,依据每年该地区内的活产数、死亡的孕产妇例数计算出孕产妇死亡率,分析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1990~2006年该市孕产妇死亡率由65.7/10万下降到37.9/10万,下降幅度为42.3%;死亡率水平城市高于平原农村、高于山区农村;孕产妇死亡的前3位死因为: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结论:宝鸡市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设立孕产妇救助基金,积极开展产科达标建设活动,加强基层业务人员培训,加大孕产期保健的宣传力度,加强部门之间协作等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1978~2003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调查广东省25年来孕产妇的死亡率及死因,分析总结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工作中的经验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方法:根据广东省卫生厅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提供的资料,对广东省1978~2003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时间段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25年间广东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全省孕产妇死亡率由1978年的142·43/10万降至2003年的18·18/10万,但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一直高于城市孕产妇死亡率;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在孕产妇死亡原因中,间接产科因素增多,但产科出血始终排在首位。结论:广东省自1978以来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处于全国较低水平;需继续提高城、乡高危孕产妇检出率,农村需进一步提高住院分娩率;控制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已成为广东省妇幼保健工作的新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掌握孕产妇死亡率极其死亡原因,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4年封丘县孕产妇死亡案例及评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4年孕产妇死亡率为98.0/10万,孕产妇死亡的前4位原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高征、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结论]封丘县孕产妇死亡率较高,应采取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等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罗昊  冯星淋  沈娟  郭岩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7):3773-3776
目的:分析中国孕产妇死亡率在世界各国中的相对位置。方法:收集1990、2005年中国以及世界有可利用数据的172个国家孕产妇死亡率、死亡数,以及相关国情数据。计算死亡率平均年下降速率,并与和中国有相似国情的国家进行比较。结果:2005年世界孕产妇死亡率为386.75/10万,1990~2005年世界孕产妇死亡率平均年下降速率为0.95%;2005年中国孕产妇死亡率为45.00/10万,1990~2005年中国孕产妇死亡率平均年下降速率为4.86%,两项均位居172个有可利用数据国家的第109位。结论:1990~2005年世界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中国2005年孕产妇死亡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990~2005年孕产妇死亡率平均年下降速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8.
李勤  李春梅 《卫生软科学》2006,20(5):510-512
[目的]探索降低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率的相关方法与途径。[方法]调查2000~2006年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监测网收集的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率及主要死亡原因等资料。[结果]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高于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平均水平。[结论]进一步降低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率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慈溪市 1991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 4 9.39% ,孕产妇死亡率为 2 4 .0 9/ 10万 ,1995年高达 6 2 .2 4 / 10万 ,围产儿死亡率为 13.78‰。为了改变这一状况 ,该市采取了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措施 ,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逐年上升 ,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至 2 0 0 0年孕产妇死亡率降为 12 .90 / 10万 ,围产儿死亡率降为 9.0 6‰。提示 :抓好孕产妇系统管理 ,加强高危孕产妇监护管理 ,加强基层产科建设 ,提高产科质量 ,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青岛市辖区内14年孕产妇死亡资料的分析,寻求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青岛市1998~2011年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998~2004年和2005~2011年死亡孕产妇进行分段分析,在死亡率、主要死因、死亡孕产妇的分布情况及就诊或分娩地点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青岛市14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13.7/10万。前阶段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19.7/10万,后阶段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8.4/10万,后阶段比前阶段死亡率下降了57.5%。前阶段直接产科原因死亡孕产妇占75.0%,而后阶段直接产科原因死亡占44.4%。高龄、经产妇、低文化程度是孕产妇死亡高危人群。结论:青岛市14年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提示孕产妇死亡率得到有效的控制,及早采取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西部某省2005—2014年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2014年西部某省孕产妇死亡率、主要死因构成和孕产期保健措施进行描述,Spearman秩相关分析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样本区域2005—2014年孕产妇死亡率从116.80/10万下降至39.10/10万,孕产妇死亡率与各保健因素存在负相关关系,多因素回归显示,住院分娩率对孕产妇死亡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死亡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西部地区应积极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孕产妇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工作。  相似文献   

12.
何丹  于川  熊庆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7):3304-3307
[目的]分析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方法]采用直线相关及回归等方法分析世界各国及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各国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宰、新生儿死亡率等级相关系数=0.886~0.926,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的标准回归系数=0.848~0.931. [结论]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密切相关,孕产妇死亡率是儿童死亡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1996~2005年新会区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凌艳嫦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7):2442-2443
目的:分析新会区孕产妇死亡率及死因相关因素,探讨干预措施,以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根据新会区各镇监测点提供的资料,对新会区1996~2005年的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辖区内户口的孕产妇平均死亡率22.28/10万,由1996年的27.01/10万下降至2005年的16.57/10万;2001~2005年新会区流动人口孕产妇平均死亡率80.59/10万。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高于辖区内户口的孕产妇死亡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孕产妇死因顺位依次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心脏病、血栓栓塞。结论:需继续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杜绝非法接生,加强产科人员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应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控制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正> 全国孕产妇监测资料显示,河南省孕产妇死亡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河南省妇幼卫生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当务之急。 1 河南省孕产妇死亡状况 1984年河南省孕产妇死亡率106.60/10万,1988年河南省济源等7限孕产妇死亡率为136.10/10万,1989年河南省12个“加强中国基层妇幼卫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找出台州市黄岩区孕产妇保健管理及产科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2002—2011年十年间的孕产妇死亡资料及相关年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0年间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且稳定在无孕产妇死亡,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12.06/10万,其中2002年孕产妇死亡率最高为53.71/10万,最近3年无孕产妇死亡。结论建立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提高孕产妇保健质量及调整乡镇卫生院助产资格,建立孕产妇抢救中心,提高产科综合抢救能力,是控制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西藏地区2002-2011年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孕产妇死亡率与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产前检查率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结果孕产妇死亡率从2002年401.4/10万下降至2011年180.7/10万,住院分娩率和新法接生率分别从2002年33.3%和63.0%上升至2011年62.5%和83.2%。经趋势检验,孕产妇死亡率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新法接生率和住院分娩率呈上升趋势(P0.01)。新法接生率和住院分娩率与孕产妇死亡率呈负相关,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新法接生率的偏回归系数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002-2011年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新法接生率和住院分娩率与孕产妇死亡率具有相关性,新法接生率为孕产妇死亡率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无锡市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无锡市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情况,为孕产妇保健管理工作提出建议和干预措施。方法对2002~2003年全市分娩的74118例孕产妇的建卡情况及围产儿死亡、孕产妇死亡个案进行χ2检验等统计分析。结果常住人口建卡率为9563%,流动人口建卡率为618%,P<0001;常住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759‰,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917‰,P<005;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367/10万,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4173/10万,P<001。结论流动人口孕产妇建卡率明显低于常住人口孕产妇建卡率,围产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高于常住孕产妇的围产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应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建立和调整以居住地为主的管理模式,打击非法接生,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流动人口利用保健服务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孕产妇死亡原因和变化趋势,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以顺利创建“浙江省卫生强县”。方法:按照《浙江省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对淳安县8例孕产妇死亡上报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7-2009年孕产妇平均死亡率为17.22/10万,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死因以产科出血为主。结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是防治产科出血,应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降低边远山区孕产妇死亡率(MMR),找出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方法对近5年孕产妇保健年报资料、孕产妇死亡调查报告及报告卡,孕产妇死亡评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4年活产数80 658例,孕产妇死亡87例,孕产妇死亡率平均107.86/10万,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105.52/10万;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1851.00/10万。死因顺位前2位2000~2003年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2004年为羊水栓塞与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子宫破裂。结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必须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产科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2004~2010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下同)的孕产妇死亡原因及死亡水平资料,分析不同地区孕产妇死亡率的差异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方法:利用统计年鉴资料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聚类分析和行政区域划分,采用Poisson回归和集中曲线分析孕产妇死亡率的地区差异和孕产妇死亡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结果: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分为4类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和各种原因造成的孕产妇死亡率均逐年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由2004~2005年的42.02/10万下降到2010年的19.24/10万,平均每年下降3.25/10万.各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比较差异显著,其中地区四的孕产妇死亡危险比是地区一的6.12倍.纳入产前检查率和住院分娩率后,各地区孕产妇死亡率的差异逐渐缩小.结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孕产妇死亡率越高,孕产妇保健情况对各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