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静丽  袁宁华  曹秋彩 《新中医》2020,52(23):105-10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定眩止晕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98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49 例。对照组给予定眩止晕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14 d 为 1 个疗程,治 疗 2 个疗程。比较 2 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基底动脉搏动指数 (PI)、阻力指数 (RI),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 (PSV)、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MFV),基底动脉、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7.96%,高于对照组的 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 组 TMFV 及 PSV 均增大 (P<0.05),PI 及 RI 均降低 (P<0.05);研究组 TMFV 及 PSV 均大于对照组 (P<0.05),PI 及 RI 均小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2 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大 (P< 0.05),研究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刺联合定眩止晕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加快血流速度,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三步推拿联合正脊技术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9年2月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推拿手段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三步推拿法配合正脊术进行治疗,通过对比2组试验患者的有效率、血流动力学、复发率等指标,判断2种治疗手段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TMFV、PSV、PI、RI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TMFV、PSV、PI、RI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步推拿配合正脊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优于传统的推拿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收治的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与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项六针联合三步推拿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包括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及左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TMFV)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六针联合三步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脑部缺血状态,提高血流速度,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  相似文献   

4.
金仙燕 《新中医》2016,48(10):85-86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刀治疗。治疗1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及生理曲度值;治疗前后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TMF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血管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3.5%,对照组6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生理曲度值均有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生理曲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MFV、PSV均有升高,PI、RI均有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MFV、PSV、PI及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联合针灸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7,(4):520-521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仅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评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TMFV及PSV升高,PI及RI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推拿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缓解症状,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共11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研究组在推拿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治疗时间30 d。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TMF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指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9%(χ~2=4.235,P=0.039)。两组患者的ESCV评分和CASCS评分在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t=0.498,P=0.619;t=-1.730,P=0.086)。治疗后两组的ESCV评分和CASCS评分均明显升高(t=17.282,P=0.000;t=11.177,P=0.000;t=33.994,P=0.000;t=19.601,P=0.000);其中,研究组治疗后的ESCV评分和CAS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716,P=0.000;t=9.885,P=0.000)。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MFV、PSV均明显升高,而PI及RI值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TMFV、PSV显著高于对照组(t=2.707,P=0.008;t=2.099,P=0.038),PI及RI值则显著低于对照组(t=-2.619,P=0.010;t=-2.508,P=0.014)。结论: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较好,可以明显提高ESCV评分和CASCS评分,显著改善椎动脉血流速度,降低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推拿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中山市中医院康复科门诊进行治疗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观察组于推拿后行中药熏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症状及功能状态评分、旋颈试验评分以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水平,包括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症状及功能状态、旋颈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临床症状及功能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旋颈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m、RI及PI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Vm水平高于对照组,RI及PI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法联合中药熏蒸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获得较好效果,可减轻眩晕、颈肩痛、头痛,改善患者功能状态,调节血流动力学,利于促进预后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联合自拟中药方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五华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针灸和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针灸、推拿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MFV)和峰值血流速度(PSV)的具体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其阻力指数(RI)和血管搏动指数(PI)的具体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针灸、推拿联合自拟中药方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灸辅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8年11月—2019年6月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8例,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定位旋转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辅助治疗。2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69.23%)(P0.05);2周后2组PSV、EDV和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2周后2组RI、PI和中医症状积分均较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针灸辅助手法复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明显,不仅可缓解患者症状,还可以改善患者颈部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所用中医治疗手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实验组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血流动力学。结果:①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RI、PI、TMFV)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医针灸基础上,予以椎动脉型颈椎病推拿手法治疗,可改善血流状态,缓解不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