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华儿科杂志》2022,(3):263-266
抽动障碍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 通常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等共患病。共患病增加抽动障碍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成为患儿学习、生活、社会适应能力等功能损伤的主要来源, 也是难治性抽动障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近年来儿童抽动障碍及其共患病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进展, 旨在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规范儿童抽动障碍及其共患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抽动障碍的脑电图特点.方法 对100例抽动障碍患儿脑电图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抽动障碍患儿脑电图异常率为49%,6例患儿发现样放电.结论 抽动障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对于脑电图样放电患儿应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癫癎患儿的视感知功能、个性特征及社会适应能力.方法采用本顿视觉保持测验(VRT)、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儿童适应行为量表(SAB),对42例8~12岁癫癎患儿的视感知、个性及适应行为进行测试,并与30例正常儿童比较.结果 VRT在三种测试法下,癫癎组的正确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癫癎组的总错误分和遗漏、位置错误及大小错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癫癎组EPQ的内外向量表T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癫癎组SAB 的独立功能因子和社会/自制因子的T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癫癎患儿存在视感知功能障碍;显示出内向性个性特征,有紧张、忧虑、自卑及孤独感;其社会适应能力低下,主要是独立生活、社会交往及自制能力差.  相似文献   

4.
Zhong YQ  Zhou WZ  Hu WG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10):785-787
抽动障碍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运动障碍之一,表现为突然的不自主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目前治疗抽动障碍的药物主要有氟哌啶醇、泰必利等,均有一定疗效,但仍有部分患儿得不到控制。可乐定是选择性肾上腺α2受体激动剂,其透皮贴剂是一种可连续7d向体内恒定释放可乐定的透皮治疗系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外就有学者将可乐定用于儿童抽动障碍的治疗。为了解可乐定透皮贴剂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疗效,我们使用可乐定透皮贴剂和安慰剂对我院门诊抽动障碍患儿进行了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胃十二指肠溃疡儿童的个性特征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儿童患者的个性特征,对215例(平均年龄10.14岁,男女比较1.4:1)因反复发生上腹部不适等症状的患儿作内窥镜检查,并将其分布溃疡组(35例)和炎症组(180例),均使用儿童艾森克个性测试问卷进行个性征评价,结果表明,溃疡组低P分离为68.57%,中P分率为22.86%,高P分率为8.57%,炎症组低P分率为42.22%,中P分率为42.78%,高P分率为15.0%,经统计学处理,溃疡组低P分率对其余各P分率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作者推测个性软弱,依赖性强或过度富于同情心等,是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典型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癫痫患儿视感知功能和个性及适应行为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癫疒间 患儿的视感知功能、个性特征及社会适应能力。方法 采用本顿视觉保持测验(VRT)、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和儿童适应行为量表 (SAB) ,对 4 2例 8~ 12岁癫疒间 患儿的视感知、个性及适应行为进行测试 ,并与 30例正常儿童比较。结果 VRT在三种测试法下 ,癫疒间 组的正确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癫疒间组的总错误分和遗漏、位置错误及大小错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癫疒间 组EPQ的内外向量表T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癫疒间 组SAB的独立功能因子和社会 /自制因子的T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癫疒间 患儿存在视感知功能障碍 ;显示出内向性个性特征 ,有紧张、忧虑、自卑及孤独感 ;其社会适应能力低下 ,主要是独立生活、社会交往及自制能力差。  相似文献   

7.
抽动障碍是儿童期常见的疾病,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目前抽动障碍尚不能完全治愈,治疗的目的是减轻抽动严重度.对多数抽动障碍患者,行为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案.目前认为,行为治疗,尤其是行为反向训练可以作为药物治疗的替代或补充.行为反向训练是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治疗技术,已有充分证据表明行为反向训练可以显著减轻儿童和成人患者的抽动严重度.它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意识训练、竞争性反应训练和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8.
癫痫和抽动障碍(TD)皆为儿童常见的慢性疾病,但两者共患研究报道尚少,共患发病机制亦未明确。癫痫发作可能增加癫痫儿童共患抽动障碍的风险。儿童癫痫共患TD发病机制被认为可能与神经生物学因素、免疫因素等相关。目前未发现单一固定模式的癫痫合并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形式。治疗上选用主要提高颅内γ氨基丁酸神经功能的抗癫痫药物可能对儿童癫痫共患TD有效,另外需注意避免使用一些可能会加重TD发作的抗癫痫药物。临床上TD发作有时易与癫痫一些发作类型相混淆,需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金华市小学生及中学生抽动障碍流行特点、伴发的行为和情绪问题。方法对我市6所小学和6所中学的3152名6~15岁学龄儿童进行抽动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检出抽动障碍患者550例(17.45%),抽动障碍伴发不良行为和情绪问题。Tourette综合征抽动严重程度〉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短暂性抽动障碍。结论6~15岁学龄儿童的抽动障碍患病率较高,部分可伴有行为和情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抽动障碍儿童家庭、社会适应能力及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探讨抽动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家庭、社会适应能力及行为心理方面的异同,采用自制定向问卷对80例抽动患儿和100例正常儿童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三方面共17项。对调查结果应用Epi info Version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家庭状况方面。抽动患儿和正常儿童在其家庭类型上几乎无差异,但前者神经精神阳性家族史显著高于后者(X_(MH)~2=8.93,P<0.05),在家庭教育上,抽动组家长以打骂、训斥为主的教育方式远较正常组高;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抽动患儿与正常儿童相比,较多的表现为结识新友难,在校成绩相对较差,容易产生孤独感(t值=4.38,P<0.01);在行为问题上,抽动患儿更多的伴随多动注意障碍、攻击行为、精神紧张等。提示家族阳性神经精神病史、父母教养不当、社会适应能力欠佳、行为心理问题较多等与抽动障碍密切相关,并在该症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白血病儿童心理行为特征及其对父母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白血病儿童心理行为特征及其对父母情绪的影响。方法2004—2005于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SCS)、少儿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和少儿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白血病组(20例)和非白血病组(51例)2组患儿的自我意识水平、主观生活质量以及个性特征调查比较;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2组儿童的父亲和(或)母亲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进行调查和比较。结果白血病组与非白血病组儿童在自我意识水平、主观生活质量以及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白血病组儿童的父母在焦虑[A分值,(10.25±3.34)分]、抑郁[D分值,(9.44±3.92)分]和总分[T分值,(19.69±6.61)分]均显著高于非白血病组父母得分[(8.06±4.36)、(6.48±4.57)、(14.54±7.98)分,P<0.01]。结论儿童期白血病与非白血病患儿在心理行为特征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白血病儿童父母较非白血病儿童父母有更多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因此,在治疗儿童躯体疾病的同时,对白血病儿童及其家庭进行社会心理干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家庭因素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讨家庭因素对儿童个性的影响,采用儿童14种个性因素问卷(CPQ)和自制家庭因素问卷对595名10~13岁儿童的个性及其家庭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家庭因素对儿童个性有显著影响。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管理态度是影响儿童个性最突出的因素;亲子亲密度和教养方式,父母体质对儿童个性均有不同的影响;其他家庭因素如父母文化水平、教养意见分歧、父母婚姻状况、家庭气氛等也对儿童的某些个性因素产生影响。提示为了促进儿童良好个性的形成,应该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管理子女要有原则性;父母要和子女保持正常亲子关系;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子女树立良好榜样;家庭气氛要和谐,避免不必要的争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cranial electrotherapy stimulation,CES)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障碍的疗效。方法将门诊确诊为儿童多发性抽动障碍的45例患儿进行自身治疗前后的对照,以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ale Global Tie Severityb Scale,YGTS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治疗前后的评估。结果 YGTSS量表评定,运动抽动临床总有效率为91%,发声抽动临床总有效率为88%,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使用CES前后SAS、SDS量表评分比较,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CES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障碍伴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障碍疗效良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特征、个性特征及其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国内修订版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ADQ)、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版(EPQ),对2003-04—2004-01在广州市儿童医院精神康复科就诊的67例7~12岁ADHD儿童(ADHD组)和相同年龄的85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了测评比较分析。结果ADHD组在ADQ量表中感觉运动分低于对照组(P<0.05),语言发展、个人取向、社会责任、社会自制因子、适应能力商数分低于对照组(P<0.01)。在CBCL中,ADHD组的活动能力、交际能力、学校情况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ADHD组有明显的社交退缩倾向(P<0.05),他们更容易发生抑郁、体诉、多动、攻击等行为表现(P<0.01),其中体诉、违纪两个因子是ADHD的危险因子,对ADHD的发生具有预测性。在EPQ中,ADHD组的P分、N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L分则低于对照组(P<0.01),E维度对ADHD儿童有社会自制行为影响明显。结论ADHD儿童社会适应水平低下和不良人格倾向,并且伴随多种与适应不良有关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5.
抽动障碍与链球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动障碍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精神障碍,病因和病理机制不明,近年来认为,链球菌感染是其遗传易患性升高的环境因素,某些患儿发病与链球菌感染后自身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其血清中抗链球菌抗体滴度升高,并可检测到抗神经元抗体,推测是链球菌抗原与脑组织有交叉免疫反应,D8/17被认为是神经精神疾病的标志。与A族链球菌感染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障碍为一新的诊断名词,静脉内免疫球蛋白为一些难治性抽动障碍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兴奋性氨基酸与儿童抽动障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兴奋性氨基酸(EAAs)中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在儿童抽动障碍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48例抽动障碍患儿血浆GLU、ASP水平,其中暂时性抽动13例,慢性多发性抽动20例,抽动-秽语综合征15例;单纯性抽动23例,抽动并多动障碍25例。结果1.抽动障碍患儿血浆GLU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慢性抽动组和抽动-秽语综合征组血浆GLU、ASP分别与对照组和暂时性抽动组比较,结果前两者血浆GLU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暂时性抽动组(P<0.05,P<0.01)。各组血浆ASP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抽动并多动障碍组血浆GLU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性抽动组(P<0.01)。各组血浆AS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儿童抽动障碍存在EAAs水平变化,GLU可能参与抽动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D2 receptor,DRD2)基因启动子区A-241G多态性位点与慢性抽动障碍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2004年1月至2005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发育儿科门诊确诊的84例慢性抽动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以同期来院体检健康的100名儿童为对照,均取得知情同意。提取静脉血白细胞基因组DNA,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技术检测DRD2基因启动子区A-241G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分析该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结果 DRD2基因启动子区A-241G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在慢性抽动障碍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样本按性别进行分组比较后发现,慢性抽动障碍组和对照组不同性别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D2基因启动子区A-241G多态性可能与慢性抽动障碍无相关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儿童的个性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对54例哮喘儿童,55例同龄健康儿童,使用儿童艾森克个性心理问卷(EPQ)的方法进行了心理调查,结果发现:(1)哮喘儿童易形成内向性格,尤其是男孩,且哮喘程度与性格内向程度成正比,而轻度哮喘个性改变不明显;(2)哮喘女孩比健康女孩易形成掩饰心理。提示:(1)哮喘儿童存在心理问题,在合理用药的同时,应给予适当的心理咨询;(2)儿童EPQ测试方法简便,帝用,不失为儿童心身医学的一个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抽动障碍系指反复、迅速、无目的、不自主的单一或复合肌群的收缩,无明显器质性因素引起的抽动。在我所7年的儿童门诊中患有该障碍者约占儿童门诊总数的1.9%。本病多发于学龄儿童。对儿童的心理及学习影响很大。现将105例病例初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中多种维生素浓度与抽动障碍(TD)相关性,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更系统全面的循证学依据。方法 回顾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就诊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的1089例TD患儿临床资料;对照同期医院保健科健康体检的753例儿童相关资料,分析两组儿童血清多种维生素水平。随机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R软件中的caret包,在训练集中比较维生素A(VA)、维生素B1(VB1)、维生素B2(VB2)、维生素B6(VB6)、维生素B9(VB9)、维生素B12(VB12)、维生素C(VC)、维生素D(VD)、维生素E(VE)的水平并构建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可靠性验证。结果 训练集儿童Logistic回归风险模型提示:儿童血清VA、VB1、VB2、VB6、VB12、VD的水平、男性和年龄是影响T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合Logistic模型,绘制列线图。可视化列线图提示:年龄在4~10岁、男性、以及VA、VB1、VB2、VB6、VD不足或缺乏儿童的赋分高。列线图训练集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61(95% CI:0.708~ 0.813),证实列线图模型达到中上等区分度,有临床价值。训练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0.737,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法(DCA)分析显示模型的可靠性较好,验证集中的ROC结果显示AUC=0.726,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结论 儿童血清VA、VB1、VB2、VB6、VB12、VD的水平、男性和年龄是影响T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由列线图可见4~10岁的男性儿童不足或缺乏VA、VB1、VB2、VB6和VD更易出现抽动障碍,因此,抽动障碍患儿血清VA、VB1、VB2、VB6和VD的水平与抽动障碍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对于抽动障碍儿童应常规评估维生素营养状况,为TD的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