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对螺旋断层放疗系统的动态钨门技术进行验收测试,评估其射野半影及治疗实施的准确性。方法 升级内容主要包括升级钨门的驱动系统和更新射野模型。升级钨门的驱动系统后行机械对准性测试。调试加速器输出,使其与新的射野模型吻合。分别用固定钨门和动态钨门技术设计螺旋断层调强计划,评估不同照射技术的射野半影。剂量验证分别用A1SL电离室和ArcCheck探测器矩阵测量点剂量和面剂量,并采用γ分析与计算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系统的机械对准符合验收标准。不同射野宽度的百分深度剂量和离轴比与新的射野模型基本一致。IEC y轴向对称野和非对称野的射野宽度与参考值的偏差均<0.3%。采用动态钨门技术后,射野宽度为2.5 cm和5.0 cm时半影宽度比固定钨门技术分别减小了10.41 mm和26.76 mm,接近1.0 cm射野宽度的结果。对于临床病例计划,点剂量平均偏差为 0.33%±0.73%,剂量分布2%/2 mm、3%/3 mm和4%/4 mm的γ平均通过率分别为 97.9%±1.1%、99.8%±0.3%和 100.0%±0.06%。结论 动态钨门技术可大幅改善射野半影。验收测试结果均符合质控标准,表明其治疗实施是准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配备HD-MLC的Edge加速器Eclipse模型建立与测试。方法 利用Razor、CC13采集小野百分深度剂量、离轴曲线、输出因子并与标准数据比对。使用EBT3、EPID、 SRS1000&SRS1500测量MLC半影、穿射漏射、凹凸槽、到位准确性、DLG,并根据测试例γ通过率选出最佳DLG/透射率值。利用 FC65-G对规则野、IMRT、VMAT病例行点剂量验证。使用Octavius 4D及EBT3对测试例行面剂量验证。结果 实测PDD与标准数据一致。3、4 cm射野半影较标准值小,6 cm的较标准值大。所有方野左右边界、射野大小、射野中心偏差分布为-1.0~0.4 mm、0.2~1.7 mm、-0.3~1.9 mm、-0.1~0.8 mm。左、右MLC在不同位置处的半影平均值分别为(2.5±0.042)、(2.7±0.005) mm;MLC透射率分布为 0.009~0.016。测得的DLG、透射因子分别为0.1861 cm、0.0116,最佳DLG、透射因子分别为0.015 cm、0.014。除 1例位于低剂量区外,其余所有测试点剂量偏差均位于 ±3%内。IMRT面剂量验证局部、全局γ通过率分别为 79.81%~100%、96.3%~100%(3%/3 mm),VMAT病例上述通过率分别为 71.3%~98.9%、94.3%~99.8%。结论 本研究方法能准确地实施HD-MLC&Edge系统Eclipse模型建立与测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EPID代替胶片对加速器MLC的质控方法并探讨其在任意机架角度下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RIT113软件对EPID影像和EBT3胶片影像数据进行分析。以EBT3胶片射野边缘50%等剂量曲线位置定义MLC叶片实际位置,在同一射野条件下EPID影像数据中找到MLC叶片实际位置所对应百分剂量值,从而完成EPID到EBT3胶片的替代过程。结果 加速器机架角0°时,以EBT3胶片确定的MLC叶片位置处EPID影像对应的期望百分剂量值为44%,最大MLC位置误差为0.12 mm。任意机架角度时,EPID影像数据通过与0°结果做距离一致性分析比对,半径为0.5 mm时所有像素点均通过。结论 采用EPID代替胶片对加速器MLC叶片到位质控方法可行,且其精度满足临床要求并适用于任意机架角的测量,具有广泛推广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EPID和EBT3胶片剂量计对动态MLC叶片到位精度检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一种使用EPID和EBT3胶片剂量计进行动态MLC叶片到位精度的快速准确检测方法。方法 美国瓦里安6 MV加速器的固定机架角和准直器角度为0°,共设计11个MLC以滑窗方式运行的射野,每个射野由一组相同宽度的窄条野组成,窄条野的宽度为1~10 mm,窄条野之间的间距为2 cm。使用EPID、EBT3胶片剂量计作为测量工具,刻度设计窄条野宽度(带宽)与测量带宽的半高宽的关系。以同样方式设计一带宽为5 mm射野,并在不同位置设计几处MLC叶片偏差,通过EPID、EBT3分析MLC叶片到位精度。结果 当设计带宽>4 mm时,可很好地线性拟合设计带宽与实测带宽的半高宽。EPID检测带宽、峰值间距、MLC叶片位置的精度分别为±0.2、±0.1、±0.1 mm,EBT3检测的分别为±0.3、±0.2、±0.2 mm。结论 提供了一种使用EPID或EBT3胶片剂量计快速检测MLC实际到位精度的方法,为MLC的QA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由于磁场会改变次级电子运动轨迹,继而影响剂量场分布,磁共振加速器(MR-Linac) X线束剂量学特性与常规加速器有差别。本项目旨在测量和分析1.5T MR-Linac的X线束剂量学特性。方法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于2019年5月安装1台瑞典医科达公司Unity型1.5T MR-Linac,使用磁场兼容工具对其进行测量,测量项目包括表面剂量、最大剂量点深度、射线质、离轴比曲线(OAR)中心位置、对称性、半影宽度、不同机架角度的输出量变化。结果 不同射野面积的平均表面剂量为40.48%,平均最大剂量点深度为1.25cm。10cm×10cm射野面积下,x轴方向的OAR中心位置往x2侧偏移1.47mm,对称性为101.33%,两侧半影宽度分别为6.86mm和7.14mm;y轴方向的OAR中心位置偏移0.3mm,对称性为100.85%,两侧半影宽度分别为5.92mm和5.95mm。不同机架角度下输出量最大偏差达1.50%。结论 与常规加速器不同,MR-Linac不同射野面积表面剂量数值趋于一致,最大剂量点深度上升。x轴方向的OAR中心位置往x2侧偏移,造成对称性变差和半影不对称。不同机架角度下的输出量变化明显,需要修正。  相似文献   

6.
调强放疗计划系统的剂量学特性测试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治疗计划系统调强放疗(IMRT)功能的剂量学特性测试方法,以期确定系统计算IMRT照射野或计划的剂量准确性。方法多叶准直器(MLC)调强是IMRT的主要实现方式,针对MLC特点设计一组测试例,测试这些特点对IMRT射野剂量分布的影响。与传统铅门相比, MLC设计的特点和带来的影响包括:(1)MLC叶片末端可能采用弧形端面设计,引起叶片末端效应; (2)MLC叶片侧面采用凸凹槽咬合设计,引起凸凹槽效应;(3)MLC叶片厚度通常比铅门簿,因此对原射线的衰减有差别;(4)IMRT照射野多个子野叠加照射形成的剂量分布将体现前述三个特点的综合效果。结果所有测试例的绝对剂量误差都较小,只有1个>2%。除了T1b和在10 cm深度时的T2外,其他测试例在3%/3 mm时的通过率都>95%。T1b和在10 cm深度时的T2位置处的计算剂量都偏高。除了对MLC凸凹槽的模拟稍差之外,经调整后的机器模型可计算得到相对准确的剂量分布,模型的各个参数基本已是最优值。结论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准确反映MLC的设计特点对剂量的独立影响和综合影响,设计的测试方法适合于计划系统IMRT功能的验收测试。  相似文献   

7.
多叶准直器射野处方剂量的快速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种计算多叶准直器 (MLC)不规则射野处方剂量的快速方法。方法 考虑到MLC射野的边缘是台阶状、叶片位置坐标可以由治疗计划系统或与MLC配套的叶片位置产生器打印输出这两个特点 ,首先由叶片位置坐标计算出射野周长和面积 ,然后由面积周长比法计算出不规则野的等效方野边长 ,最后按照处理常规方野的方法计算处方剂量。结果 作为例子 ,计算了采用SSD技术的全脑全脊髓照射野和采用SAD技术的鼻咽癌面颈联合野的处方剂量。结论 这种方法适合于靶区参考点位于射野中心区域未被遮挡的情况。与Clarkson积分等其它方法相比 ,它具有快速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新型双能医用直线加速器(医科达,Versa HDTM),研究6、10 MV能量的FFF和FF光子束剂量学特点,期望找到FFF射束的剂量学特点及优势,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比较FFF、FF射束的深度剂量分布,离轴比剂量分布,辐射野大小、半影宽度与野外剂量,准直器散射因子和总散射因子。结果 (1)束流能量匹配后的FFF射束与常规均整射束能量一致,各射野百分深度剂量在10 cm深度区域的匹配误差<1%。(2) FFF射束离轴比剂量分布随深度的变化较小。(3) FFF射束的射野大小、半影宽度均比FF射束的变化小,且FFF射束的射野大小、半影宽度,分别随射野和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FFF射束各射野的野外剂量比均整射束更低。(4) FFF射束各射野的准直器散射因子和总散射因子,随射野、深度的变化趋势均比FF射束小。结论 去除均整器后可明显提高剂量率、减少放疗时间、降低机头的漏射和散射,故FFF除均整性外的剂量学优势,可用于临床SRT。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Delta-4对MLC细小位置误差的探测敏感性。方法 利用瓦里安Trubeam型直线加速器配置EPID对MLC模拟细小位置偏差能力进行测量。设置2.0 cm (x)×6.0 cm (y)、7.0 cm (x)×6.0 cm (y)2个射野,MLC的x1x2方向同时分别外扩0.1、0.2、0.3……0.9 mm和1.0、2.0……5.0 mm,使用3 mm 3%、2.5 mm2.5%、2 mm 2%、1.5 mm1.5%和1 mm1%标准γ分析。分析Delta-4测量的相对应剂量分布与TPS计算MLC位置不变时的剂量分布间差异。结果 Trubeam型直线加速器MLC具有移动丝米级位置能力。2.0 cm (x)×6.0 cm (y)射野2.5 mm2.5%标准下γ通过率100%,在MLC的x1x2方向各打开0.3 mm时γ通过率下降至95.9%,打开0.5 mm时γ通过率下降至89.4%。7.0 cm (x)×6.0 cm (y)射野1.5 mm1.5%标准下γ通过率为96.5%,x1x2方向各打开0.3 mm时γ通过率下降至95%以下,在打开3.0 mm内γ通过率都>90%。结论 适当提高γ分析标准有可能会改善Delta-4探测MLC位置细小偏差的敏感性,但不能对所有MLC丝米级位置误差探测出来。对不同大小射野,建议Delta-4选择不同分析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叶准直器透射及其对调强放疗剂量计算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电离室分别测量瓦里安Trilogy直线加速器多叶准直器(MLC)叶片平均透射和叶片剂量学间距(DLG),并使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测量MLC叶片内透射和叶片间透射。通过 10例肿瘤调强放疗患者资料评价计划系统使用实际测量结果模拟MLC透射计算剂量准确性。结果 6、10 MV X射线MLC叶片平均透射值分别为1.6%、1.8%,透射值随射野增大而增加、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离轴位置稍低于中心轴;叶片内透射值分别为 0.8%~1.2%、1.1%~1.6%;叶片间透射值分别为 1.3%~1.9%、1.6%~2.5%。计划系统使用实际测量结果模拟MLC的透射值具有很好一致性。3%3 mmγ通过率 2例鼻咽癌患者分别为93.6%和94.5%,其余 8例患者均>95%。结论 调强放疗中MLC透射直接影响靶区剂量准确性,MLC叶片透射与测量深度、射野大小和离轴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Thirty-nine cases of temporal bone fractures involving the ear, shown by radiology, have been described. A separate group of isolated tympanic fractures is considered in addition to the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transverse and longitudinal fractures. The high proportion of transverse fractures (41%) in this series is thought to represent a more accurate documentation of such fractures. Clinical diagnosis alone will underestimate the proportion of transverse fractures. The presence of associated calvarial fractures is noted and the mechanism of petrous and tympanic fractures is considered. A rationalised approach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petrous fractures is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5.
16.
The Dragon     
Narjust Duma 《The oncologist》2020,25(10):903-904
  相似文献   

17.
18.
The Fountain     
《The lancet oncology》2007,8(4):295-296
  相似文献   

19.
The antiblastogram allows the specific determination within a few days of the effect of single and combined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upon the cells of a given tumor, informing about their action, summation, antagonism and synergism. It permits to evaluate the activity of both hydrosoluble and liposoluble products, giv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possible activation or inactivation of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by different substances and subcellular fraction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