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58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措施,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58例全部救治成功,顺利度过危险期,无死亡病例。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救方法。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3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急救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救方法。结果 13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中,治疗有效地患者占130例,治疗无效的患者占2例,死亡患者占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3.85%。结论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及时给予有效地急救,给予患者合理的用药和良好的监护措施能够降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重症护理干预措施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予以回顾分析。结果通过为患者实施全面的重症护理干预,有5例患者死亡,115例患者痊愈出院,总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85%。结论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积极为患者开展全面的重症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总结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措施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共66例。总结归纳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案。结果通过治疗后,有63例患者均成功救治,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救治总有效率为95.5%。结论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正确判别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其严重程度,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并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救治方法是成功抢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病例数为106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临床护理路径,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34%,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3.5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以及再次入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在针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工作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良好,有助于降低患者病死率和再入院率,提升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周静郁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371-372
目的探讨在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时护理工作的意义、价值。方法对74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一般护理、药物护理、康复护理等综合优质护理措施。结果 74例急性心衰患者都能积极配合,经过有效护理,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100%。结论急性心衰是急性器质性心脏病变引起的心排血量急锐减,使器官组织灌注不足同时出现急性淤血为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护理工作是治疗急性心衰过程中的必不可少部分,综合高效的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心内科2013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心功能改善效果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总体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治疗的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102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急诊治疗治疗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102例患者经过急诊治疗后,85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1%。结论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有效的急诊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SV、IVEF等指标水平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本院接诊的122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及左室射血分数(IVEF)、每搏输出量(SV)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1.8%显著优于对照组75.4%,治疗后两组患者IVEF、SV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改变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SV、IVEF等指标水平,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脑出血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红  叶柳花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584-2585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病因。在高血压的各种并发症中,高血压脑出血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是高血压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可高达40%,但是如果在积极进行临床治疗基础上,采取合理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能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影响。现回顾性分析322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微量泵输入硝普钠治疗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11月到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分成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综合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患者有效25例(89.2%),无效3例(10.7%);对照组患者有效13例(46.4%),无效15例(53.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5)。结论对于采取微量泵输入硝普钠治疗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3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9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前组采用综合护理,后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后临床症状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且研究组总有效率(84.44%)和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66.6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闫跃 《首都医药》2011,(10):47-47
目的探讨硝普钠治疗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硝普钠治疗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病例。结果与结论泵入硝普钠的患者同时还需监测心率、脉搏及尿量等情况。对高血压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及时准确地输注有效药物硝普纳,并从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精心护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临床中发现符合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大部分单纯抗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差,探讨其中可能原因。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住院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并急性心力衰竭11例患者进行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效果分析。结果:9例患者治愈,1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结论:对病毒性心肌炎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需进一步进行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尽早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及甲基泼尼松龙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本文就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及护理满意情况的影响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18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90例。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依从性、住院时间、病死率及护理满意度等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后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达标情况、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再入院、>2次再入院及病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和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较高(P<0.05),住院时间显著较短(P<0.05),住院费用显著较低(P<0.05),再入院率、>2次再入院率及病死率均显著较低(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分析笔者所在科室2008年7月~2011年10月抢救的7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采取的相应的护理方法。结果在7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75例经积极抢救及精心护理后,症状很快缓解;3例患者因MODS等原因,经积极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急性心力衰竭起病急、发病快,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尤其是在抢救过程中,护士的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能是决定患者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过程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中心收治的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一共有40例,对40例患者采取临床急救以及护理干预,对比临床干预之前和以后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临床干预以后,患者的LEDI、收缩压、LVESVI以及舒张压比较干预之前都明显降低,LVEF明显高于干预之前,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临床急救以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心功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进而使患者预后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对心绞痛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心绞痛并发急性心力衰竭78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36例。采用不同方法完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62%)高于对照组患者(5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绞痛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静脉注射美托洛尔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双相正压气道通气呼吸机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双相正压气道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入住ICU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情况。结果30例均及时得以纠正,均顺利撤离呼吸机,无缺氧和机械通气的相关并发症发生,抢救成功率和生存率均为100%。结论对于严重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及时行BiPAP呼吸机治疗是一种安全、迅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