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其感染预防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普外科手术患者584例,其中45例发生切口感染患者为感染组,539例未发生切口感染患者为未感染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状况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并应用回归分析评估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类型、抗生素应用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等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类型、抗生素应用情况与住院时间均为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结论: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较多,通过对上述因素进行密切关注可最大程度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8-2019年某院普通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特征、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 67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术后切口感染患者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 673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中有78例出现术后切口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92%,其中I类切口感染8例,Ⅱ类切口感染29例,Ⅲ类切口感染41例;从切口分泌物中共分离出8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4株占64.29%,革兰阳性菌28株占33.33%,真菌2株占2.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3 h、急诊手术、接台手术、Ⅲ类手术切口、手术切口长度≥10 cm、参观人数≥3人、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10 d是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普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受患者自身、手术室等因素影响,且革兰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以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强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2256-2257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切口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298例行阑尾切除治疗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率为7.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手术方式与切口感染有关,而切口感染与性别和切口长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手术方式、BMI、手术时间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开腹手术、BMI≥24kg/m2、手术时间≥1 h发生切口感染的风险性大,对以上三个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普外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根据相关因素总结应对策略,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1 2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并对术后感染率、具体感染部位分布、主要病原菌分布进行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1 200例患者中,共出现感染71例,感染率为5.9%;感染部位处于前3位的分别是下呼吸道、泌尿系统以及上呼吸道。共检出病原体9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3株,占34.4%;革兰阴性菌62株,占64.6%;真菌1株,占1.0%;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BMI≥24kg/m2、合并基础疾病、急诊手术、切口长度≥10cm,手术时间≥3h,有侵入性操作以及住院≥10d均能够显著影响术后感染的发生率(P<0.05);其中,年龄≥60岁、BMI≥24kg/m2、切口长度≥10cm以及住院时间≥10d是普外科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从患者自身因素、手术因素、医护人员因素以及医院管理因素等方面综合考虑,加强对手术患者的管理,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7年2月医院普外科行无菌手术患者11125例,对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分析,以确定引起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1125例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97例,感染率为0.87%;单因素分析显示,恶性肿瘤、糖尿病史、BMI值(≥25kg/m~2)、手术方式(开放)、切口大小(≥10cm)、手术时间(≥1h)、出血量(≥500ml)、切口引流、切口渗血、血红蛋白浓度(<90g/L)、血清白蛋白浓度(<30g/L)、血糖(≥10mmol/L)均是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其中血糖(≥10mmol/L)、手术方式(开放)、手术时间(≥1h)、切口引流、切口渗血、血清白蛋白浓度(<30g/L)、血红蛋白浓度(<90g/L)、BMI值(≥25kg/m~2)等是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与多个危险因素有关,临床首先应做好术前准备,控制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与贫血;其次尽量采用微创治疗手段,缩短手术时间;再次是术中彻底止血,减少不必要的引流,关注肥胖患者切口情况等为主的综合措施,是有效降低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开颅手术围术期切口感染影响因素,探究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干预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0月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收治的462例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n=40)和对照组(n=422)。比较感染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术期资料,并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开颅手术切口感染组患者年龄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糖尿病、贫血、颅外恶性肿瘤以及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患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开颅手术切口感染组患者饮食干预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备皮至手术时间≥6 h、参加手术人数≥8人、动脉穿刺或深静脉穿刺、脑脊液切口渗漏、术后白蛋白≤35 g/L、留置引流管的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感染组患者的麻醉时间、补液量、失血量均多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年龄≥60岁、糖尿病、备皮至手术时间≥6 h、参加手术人数≥8人是开颅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开颅手术患者围术期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其影响因素较多,提示应当重视饮食管理,术前做好基础疾病病情控制,强化手术室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建立老年骨折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数学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感染的效能。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034例老年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感染情况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利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术后SSI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1034例患者中有60例患者术后发生SSI,发生率为5.8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手术时间≥3 h、II/III类手术切口、受伤至手术时间≥8 h、引流管留置时间≥5 d、住院时间≥7 d是术后S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老年骨折患者术后SSI的预测模型为:Logit(P)=2.438+0.641×(年龄)+0.581×(手术时间)+0.504×(II/III类手术切口)+0.482×(受伤至手术时间)+0.653×(引流管留置时间)+0.543×(住院时间),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模型的预测概率和实际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验证试验ROC曲线下面积为0.840,95%CI为0.760~0.919,随机抽取100例进行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验证其总准确率为76.00%。结论年龄≥65岁、手术时间≥3 h、II/III类手术切口、受伤至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5 d、住院时间≥7 d是老年骨折患者术后SSI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预测模型对术后SSI的预测效能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本院普外科无菌手术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我院普外科术后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共获得病历718例.结果 全部抽取在本院普外科病房进行手术治疗的7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0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术后感染率为4.18%.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年龄、切口缝合类型、肥胖、抗生素应用情况、手术时间是普外科无菌手术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病人身体情况、手术操作情况、抗生素应用情况是普外科无菌手术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术后加强老年、患有基础疾病患者的护理,同时规范手术操作以及合理应用抗生素可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普外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析普外科手术感染相关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为临床手术后预防控制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普外科2010年2月-2014年2月经手术治疗的患者384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研究其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探讨预防措施。结果 手术治疗的患者有31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8.1%;共检出3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9例占61.3%、革兰阳性菌9例占29.0%、真菌3例占9.7%;胰腺手术感染率最高为20.0%,其余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多约为3.0%;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相关危险因素为年龄≥50岁、体质量指数≥24kg/m2、切口长度≥10cm及手术时间≥2h,其中以手术时间最相关。结论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较高、相关因素复杂,在围手术期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目标性监测,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普外科腹部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以预防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24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切口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判断,比较合并切口感染及无感染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接台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应用抗菌药物等差异.结果 2450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80例,感染率为3.27%,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切口感染因素包括: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24.0、接台手术时间≥2h、术后应用抗菌药物,4年发生切口感染率分别为5.31%、5.68%、5.37%、5.45%;OR值分别为3.87、3.56、2.97、2.89.结论 普外科腹部切口感染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应针对上述因素采用针对性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1.
陈少蓉 《临床医学工程》2017,(11):1637-1638
目的探讨手术室择期开腹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0例手术室择期开腹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随机选取同期120例手术室择期开腹手术未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机械通气、手术时间、手术切口类型、切口长度、基础疾病、抗菌用药方案、引流管留置情况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感染组年龄≥60岁、体质指数≥28 kg/m2、手术时间≥2 h、手术切口类型为Ⅱ/Ⅲ、切口长度≥12 cm及合并基础疾病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体质指数≥28 kg/m2、手术时间≥2 h、切口长度≥12 cm及合并基础疾病是手术室择期开腹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体质指数≥28 kg/m2、手术时间≥2 h、切口长度≥12 cm及合并基础疾病是手术室择期开腹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在不影响手术治疗的原则下,尽量减小手术切口范围,缩短手术时间,控制基础疾病,加强高龄与肥胖患者切口防护与抗生素的应用,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2.
田颖 《药物与人》2014,(12):93-93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普外科手术患者所发生的115例切口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住院天数、切口长度、年龄、手术种类等都是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预防或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选择航空总医院收诊且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98例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9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后有17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7.3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25 kg/m~2、术前血清蛋白水平30 g/L、术前尿路感染、结石直径≥2 cm、术前尿路梗阻、手术时间≥2 h、输尿管内支架管留置时间≥7 d、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糖尿病肾结石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血清蛋白水平、术前尿路感染、结石直径、术前尿路梗阻、手术时间、输尿管内支架管留置时间、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尿路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体质量指数高、术前血清蛋白水平低、术前尿路感染、结石直径大、术前尿路梗阻、手术时间长、输尿管内支架管留置时间长、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糖尿病肾结石术后患者应重视预防术后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普外科患者手术切口出现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64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以手术切口未发生感染的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然后对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营养不良状况、年龄等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年龄、营养状况、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等因素都会对普外科患者的切口出现感染的因素产生影响,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王朝霞 《医疗装备》2023,(1):100-102
目的 探究开放性胫骨骨折手术患者术中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术中发生切口感染的开放性胫骨骨折手术患者30例,纳入发生组;另选取医院同期收治的术中未发生切口感染的开放性胫骨骨折手术患者30例,纳入未发生组;查阅并记录患者相关资料,经Logistics回归分析患者术中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组术前肥胖、合并糖尿病、血清白蛋白<30 g/L的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手术时间长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肥胖、手术时间长、合并糖尿病、血清白蛋白<30 g/L均为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前肥胖、手术时间长、合并糖尿病、血清白蛋白低均为开放性胫骨骨折手术患者术中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56例直肠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感染患者的相关感染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分析,以确定引起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直肠癌手术患者共456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43例,切口感染率为10.5%;合并有糖尿病、营养不良、手术切口长度>15.0cm、手术方式为APR、有术区污染、出血量>300ml、手术时间>3h、术前肠道准备不充分者及肿瘤分期较晚、伴有肠梗阻者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合并糖尿病、白蛋白≤35g/L、Ⅲ期/Ⅳ期癌症、术式为APR、手术出血>300ml是影响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外科医师应从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抗菌药物应用等多方面考虑预防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颅内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n=22)和未感染组(n=38)。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感染组的手术次数、手术时间、术前GCS评分、引流管留置时间、切口脑脊液漏占比均高于未感染组,术后ALB水平低于未感染组(P <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次数≥2次、手术时间≥3 h、术前GCS评分≥8分、引流管留置时间≥48 h、术后ALB<35 g/L、存在切口脑脊液漏是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OR>1, P <0.05)。结论手术次数≥2次、手术时间≥3 h、术前GCS评分≥8分、引流管留置时间≥48 h、术后ALB<35 g/L、存在切口脑脊液漏是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需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普外科手术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98例行普外科手术后发生手术伤口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各类手术切口感染情况,调查手术切口感染因素。结果 1000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98例。各类手术切口感染例数由多到少依次为:胆囊切除感染,胃肠道肿瘤根治术感染,甲状腺切除术感染,阑尾切除术感染,肠道修补术感染、切除术感染。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有切口类型、年龄、手术性质及手术时间。III型切口、年龄在60以上、行急诊手术及住院时间>15d的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概率较大。结论普外科手术中,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多,其中主要和切口类型、年龄、手术性质及住院时间有关。临床应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减少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引起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普通外科手术18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手术切口感染者作为观察组,无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830例患者中有切口感染者57例,感染率3.11%;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10个因素与切口感染有关;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大、体重指数高、手术时间长、急诊手术、合并基础疾病为切[]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 结论普外科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预防与控制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普外科切口感染围手术期的危险因素,总结有效的预防对策,为预防感染提供参观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的2 800例普外科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的6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未发生感染的6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体质量指数(BMI)、手术时机、手术季节、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伤口缝合人员、患者住院天数等资料的差异。结果观察组69例患者中年龄≥70岁、存在基础疾病、BMI>30kg/m2、夏季手术、急诊手术、手术时间>4h、非主刀进行缝合、切口长度>7cm、住院时间≥20d的感染率分别为17.73%、10.70%、7.98%、8.52%、11.56%、9.09%、6.92%、8.16%、11.74%;年龄、基础疾病、BMI值、手术时机、手术季节、缝合人员、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是普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众多,应在手术前后避免高危因素的发生,针对性地预防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