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外伤性迟发性颈内动脉损伤反复鼻出血三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介入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传统方法难以诊治的疾病通过介入诊疗技术得到明确诊断和治疗。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诊,多数鼻出血来自鼻中隔前下方,易于治疗,但对于少数鼻腔上部及后部出血处理十分棘手,尤其是外伤后迟发性严重鼻出血患者常常伴有假性动脉瘤或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如不及时诊治可危及生命,我院1998年1月~2003年4月对常规治疗不能控制的3例外伤后迟发性反复鼻出血患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得到了明确诊断和满意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创伤性迟发性鼻出血与假性动脉瘤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创伤性迟发性鼻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提出创伤性颌面部中小动脉假性动脉瘤性鼻出血的概念.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了1990年3月-2005年3月期间山东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表现为创伤性迟发性鼻出血并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和治疗的53例患者的有关资料.结果 该53例患者中,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8例,其中7例行血管栓塞治疗,6例痊愈,1例死亡;另1例未行栓塞,在行建立侧支循环功能训练时出血死亡;颈内动脉海绵窦瘘20例,均使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成功;颌面部中小动脉出血25例,21例为上颌动脉和或面动脉分支出血,使用明胶海绵颗粒结合弹簧圈行血管栓塞治疗,4例筛前动脉出血者行筛前动脉结扎术.随访6~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年.除1例上颌动脉栓塞者再次鼻出血外,其余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再出血,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颌面部中小动脉假性动脉瘤性鼻出血是导致创伤性迟发性鼻出血主要原因,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明确诊断并进行血管内栓塞或动脉结扎是治疗该类疾病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术后迟发性鼻出血的原因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鼻内镜术后鼻出血入院的11例患者,对其出血诱因、鼻内镜术式、出血时间、出血部位和治疗过程进行比较和总结,寻找规律,探讨内在的机制。结果:11例患者中,出血诱因不同,部位不同,经不同的治疗均达到了止血的目的。结论:鼻内镜术后迟发性鼻出血不容忽视,有一定的诱因,鼻内镜术式可能与出血部位有关,其治疗以鼻内镜下探查出血点后,给予相应治疗,效果较好。必要时行血管栓塞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血小板无力症伴鼻出血患儿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以鼻出血首诊的3例血小板无力症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征与诊疗方法。结果例1为双侧弥漫性鼻腔出血且有家族史,例2无明显诱因顽固性鼻出血,例3鼻出血量与创伤程度不相符。表现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下降,ADP诱导试验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或无反应,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检测值明显偏低。经鼻腔填塞和输注新鲜血小板后,鼻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鼻出血可以是血小板无力症的主要首发症状,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是治疗本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探讨鼓室-乳突手术后迟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3月~2014年12月接受鼓室-乳突手术术后出现迟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共7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包括其病史、专科查体、影像学及听力学检查、手术经过、面神经麻痹发生的时间、治疗用药及随访情况等。结果 664例鼓室-乳突手术的患者中,有7例在术后出现了迟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发生率为1.05%,面神经麻痹的发生时间是术后5~14天,平均11天,面神经功能情况:HBⅣ级4例,Ⅲ级2例,Ⅱ级1例,6例术前颞骨CT检查显示面神经水平段裸露,3例伴有耳周疼痛,3例有面部受冷风刺激史,3例进行了疱疹病毒抗体检测,其中3例阳性;经抗病毒、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等治疗,10天后所有患者的面神经麻痹症状明显好转,其中1例恢复正常,1月后5例恢复正常,余1例在2月后也恢复正常。结论迟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鼓室-乳突术后少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10天左右,其发生的具体病因不明,可能与局部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鼓室内填塞物刺激或鼓索神经牵拉肿胀等因素有关。经积极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的面瘫症状可在10天内得到明显改善,2月后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伤后迟发性眶内脑膜脑膨出伴脑脊液鼻漏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9年8月收治的1例外伤后迟发性眶内脑膜脑膨出伴脑脊液鼻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病史及影像学结果明确诊断后,遂在鼻内镜下行脑膜脑膨出修补术,术后给予降颅压、抗炎等治疗。结果患者术后半个月痊愈出院。术后1个月复查,患者头晕、头闷胀感明显好转,左眼球突出较术前缓解,双眼视力无明显变化。结论外伤后发现眶顶骨折缺损后,早期无眶内脑膜脑膨出者,应密切随访及定期复查CT、MRI,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成人气管插管后喉肉芽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气管插管后喉肉芽肿的形成原因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1996年1月-2006年12月诊治的8例气管插管后喉肉芽肿成人患者,分析其气管导管口径和留置时间与发生插管后喉肉芽肿的关系,总结诊疗经验体会。结果所有患者所用气管导管均为F28-F30;导管留置2-23h,平均7.4h。全部病例均有拔管后的迟发性声嘶发生;喉肉芽肿物多位于声带突处,6例为单侧,2例双侧。均先予以保守治疗,2例经保守疗法治疗而痊愈,另6例经手术切除而治愈。肉芽肿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炎性肉芽肿。经随访观察1年以上,所有病例的喉肉芽肿均完全消失而无复发。结论结合气管插管史,综合分析咽喉部症状特别是迟发性声嘶和喉镜检查所见,即可确诊。保守治疗或手术切除均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耳和乳突术后迟发性面瘫的病因、治疗及转归.方法对10例中耳、乳突术后迟发性面瘫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观察,患者均采用激素、营养神经和扩血管药物及理疗等综合治疗.结果迟发性面瘫多发生于术后第4天左右.面神经功能Ⅱ~Ⅲ级,绝大部分病例在3周左右完全恢复,且无任何后遗症.结论慢性中耳炎中耳乳突术后迟发性面瘫的发生可能为局部面神经或鼓索神经微创伤引起局限性反应性水肿所致;也可能与并发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
10例中耳和乳突术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耳和乳突术后迟发性面瘫的病因、治疗及转归。方法 :对 10例中耳、乳突术后迟发性面瘫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观察 ,患者均采用激素、营养神经和扩血管药物及理疗等综合治疗。结果 :迟发性面瘫多发生于术后第 4天左右。面神经功能Ⅱ~Ⅲ级 ,绝大部分病例在 3周左右完全恢复 ,且无任何后遗症。结论 :慢性中耳炎中耳乳突术后迟发性面瘫的发生可能为局部面神经或鼓索神经微创伤引起局限性反应性水肿所致 ;也可能与并发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8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损伤的诊断及血管内治疗,并分析其发病机制。方法对8例头颅外伤史伴有眼部症状或鼻出血症状,考虑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损伤的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造影诊断和介入栓塞治疗。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成像诊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sinus fistula,CCF)6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2例,均成功的行介入栓塞治疗,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无1例患者死亡。结论对有头颅外伤史伴有眼部症状或鼻出血症状的应及早行DSA造影以明确诊断。介入栓塞技术为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损伤的治疗中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外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临床少见 ,但一旦发生 ,随时可能危及生命。由于多以迟发性严重鼻出血为首发症状就诊于耳鼻咽喉科 ,所以我科医师应对该病提高警惕。现将我科 1 995~ 1 999年收治的 2例报告如下 ,以探讨其临床特征。1 病例报告例 1 男 ,2 1岁 ,因外伤后反复右鼻出血 2个月余于 1 997年 9月 1 0日收入我科。 2个月前骑摩托车时 ,右面部撞在树干上 ,昏迷 4个多小时 ,当时有少许右鼻出血 ,在当地医院治疗后出院。伤后 1个月余不明原因出现右鼻出血 ,约 40 0 ml,鼻腔填塞后血止。以后鼻出血反复发生 ,平均每周 1次 ,每次出血量约 30 0 m…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下诊治鼻出血的应用价值及其适应证。方法 :回顾分析 2 2 6例非外伤鼻出血患者经鼻窦内窥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出血部位 :中鼻道 5 2例 ,中鼻甲 6例 ,鼻中隔后段 4 4例 ,下鼻甲后端 5 7例 ,鼻底部 6例 ,鼻中隔前上端 2 8例 ,部位不明确 3 3例。鼻窦内窥镜下鼻腔填塞 12 6例 ,微波、激光、烧灼 78例 ,手术 4 2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止血效果。结论 :鼻窦内窥镜检查鼻出血 ,诊断准确 ,治疗方便 ,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鼻出血的定位诊断及治疗是耳鼻咽喉科诊治难点之一,其原因在于有些鼻出血部位难以准确定位,特别是反复性鼻出血。自1998年10月~2006年12月,我院共收治鼻出血患者120例,均为反复性鼻出血2次以上病例。我们采用鼻内镜下准确定位后,予以电凝、微波、中药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耳手术后迟发性面瘫出现的可能病因、处理措施及结果。 方法 收集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中耳手术病例资料1 124例,回顾性分析迟发性面瘫发生时间、相关因素、治疗经过及恢复情况。 结果 1 124例中耳手术术后出现迟发性面瘫17例,发生率为1.51%;术后3~20 d出现迟发性面瘫,平均(10.00±4.11)d;按照各术式分布如下:鼓室成形术Ⅰ型(8/348, 2.30%),鼓室成形术Ⅱ型(4/247,1.62%),开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5/529,0.95%),各术式之间迟发性面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照面神经骨管情况分布如下:面神经骨管部分缺失348例,术后迟发性面瘫(5/348, 1.44%),面神经管完整776例,术后迟发性面瘫(12/776, 1.55%),面神经骨管是否完整,术后迟发性面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例发生术后术腔感染,细菌培养提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对症处理感染控制后,行面神经探查、耳大神经切取面神经吻合术,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恢复至Ⅲ级;其余16例全部予以激素等保守治疗,治疗后0.5~3个月后功能完全恢复。 结论 中耳术后迟发性面瘫与手术方式、面神经是否裸露等因素无关,保守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术后出现迟发性感染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患者均为男性,平均58岁;声门上区21例(T1NOMO 5例、T1N1MO 6例、T1N2MO 4例、T2N0M0 2例、T2N1MO3例、T3N2MO 1例),声门区10例(T2NOMO 3例、T3N0M0 4例、T3N1M0 3例),外院全喉切除术后1例(TNM分期不详);喉重建术31例,术后18例(56.25%)患者接受放疗.迟发性感染发生在术后1~10个月,平均术后5.6个月;1~3个月13例,4~6个月16例,7~10个月3例,合并颌下隙感染2例.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同时切开排脓或行局部扩大清创术,32例中23例(72.5%)切口内发现缝合丝线头.结果10例10d左右完全愈合,22例愈合时间为15d~0.5年,平均2个月.随访2月~8年,失访5例,20例患者存活,9例患者拔管保留喉功能,死亡7例.结论迟发性感染的主要原因是颈部切口留有缝线、细菌感染、手术局部血运差、放射治疗等.  相似文献   

16.
中耳术后迟发性面瘫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中耳手术后迟发性面瘫的可能发病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05年来8例中耳乳突术后迟发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发现面神经骨管缺损3例,术中鼓索神经受到明显牵拉2例,不明原因3例;7例在术后1月内面瘫完全恢复,1例在术后3月内面瘫完全恢复。结论 迟发性面瘫多发生于术后7~8d,一般为不完全性面瘫,均可完全恢复。其病因可能与牵拉鼓索神经、面神经解剖异常、填塞物过紧、血肿压迫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海绵窦颈内动脉损伤(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5例均经颈动脉造影确诊的海绵窦颈内动脉损伤的患者,其中2例假性动脉瘤,3例动静脉瘘性动脉瘤;2例反复出现严重鼻出血,3例未出现鼻出血。文中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进行了讨论。认为有头部外伤史和眼部症状者,即使无鼻出血,亦应高度怀疑此病,治疗应以血管介入疗法为主,颈部血管结扎仅应是应急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迟发性膜迷路积水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40耳)迟发性膜迷路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纯音测听、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高刺激ABR、前庭双温试验等结果。主要予以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结果37例患者均为中、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聋。膜迷路积水与听力下降同侧25例,对侧9例,双侧3例。水平半规管和球囊均有积水10例,水平半规管积水9例,球囊积水15例,VEMP和双温试验均正常3例。VEMP正常12例,异常者25例,其中6例患侧p13-n23振幅消失,5例p13潜伏期延长,14例患侧p13-n23低振幅。37例患者中一周内完全控制眩晕发作18例;眩晕明显减轻、二周后完全控制17例;2例行化学迷路切除后眩晕未再发作。结论迟发性膜迷路积水的诊断应依据纯音测听、耳蜗电图、前庭双温试验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等检查结果综合判定;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是主要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9.
一般问题     
20011568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耳鼻咽喉科的应用/沈小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一2001,22(4)一346~348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耳鼻咽喉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1月至1999年12月应用DSA诊治严重鼻出血10例、鼻咽纤维血管瘤3例、咽部及咽旁间隙占位性病变各1例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10例严重鼻出血中9例在DSA下行血管栓塞治疗,8例成功,有效率为88.89%;3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均获成功,减少了术中出血量;2例占位性病变经DSA得以明确诊断。所有行DSA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DSA…  相似文献   

20.
内镜下用气囊导尿管治疗严重鼻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重鼻出血是指较短期发生的持续或频繁发作的中等量甚至大量的鼻出血〔1〕。其特点是出血凶猛,短时间内失血量成人在2 0 0ml以上。多是由鼻腔中后段的小动脉或静脉破裂所致,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快而有效地止住鼻出血是防治休克的关键。从1 998年起,我科在内镜下用气囊导尿管治疗严重鼻出血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将1 995年1月~2 0 0 2年1 2月因严重鼻出血在我科住院的85例患者按填塞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锥型凡士林纱球组:48例,男45例,女3例;年龄2 9~71岁,平均38岁。鼻出血到就诊时间1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