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比决策树模型及多个超声指标对右心衰竭的超声诊断的效果,探讨决策树模型在诊断右心衰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右心衰竭患者109例为病例组,非右心衰竭者128例为对照组,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并计算以下参数:右室面积变化率(RVFAC)、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Tei指数、三尖瓣环等容收缩期加速度(IVA)、左室与右室横径比(LRR)。利用上述参数,建立决策树,对该模型进行10折交叉验证,比较决策树与常用单一参数的诊断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RVFAC、TAPSE、S、IVA、LRR均较低,Tei指数较高(P0.05),以RVFAC、TAPSE、LRR、S、IVA建立决策树模型诊断右心衰竭正确率为95.4%,该结果较任一常用指标评价右心功能的效果具有优势。结论:通过多指标建立的决策树模型较单一超声指标的评价效果更理想,该方法在判断右心衰竭中具有潜在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患者心功能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29例OSAS患者为观察组;选取我院同期体检健康的26名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2D-STE检测两组的心功能,两组的心功能指标,比较不同严重程度OSAS患者的心功能指标,以ROC曲线分析心功能指标预测OSAS的价值,对心功能指标与OSAS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Spearman系数检验。 结果观察组四腔心右心室基部横径(RV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右心室面积变化率(FAC)、三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三尖瓣环组织多普勒收缩期峰值速度(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经ROC分析,患者RVD≥31.95 mm、FAC≤47.52%、TAPSE≤22.28 mm、S’≤16.19 cm/s是预测OSAS的最佳截断值(P<0.05);观察组RVD比较,轻度<中度<重度(P<0.05),观察组FAC、TAPSE、S’比较,轻度>中度>重度(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VD与OSA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FAC、TAPSE、S’与OSAS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 结论心功能指标对OSAS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与OSAS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右心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84例,根据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I级组(40%≤LVEF50%,n=26)、Ⅱ级组(30%≤LVEF40%,n=36)、Ⅲ级组(LVEF30%,n=22),另选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接受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各组室间隔Tei指数、右心室游离壁三尖瓣环Tie指数、心脏三尖瓣环收索周期位移(TAPSE)、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心室每搏输出量(RVSV)。结果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室间隔Tei指数、右心室游离壁三尖瓣环Tie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APSE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室间隔Tei指数、右心室游离壁三尖瓣环Tie指数随分级升高呈升高趋势,TAPSE呈降低趋势,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RVEDV、RVESV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RVEF、RVSV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组RVESV显著高于Ⅰ级组,而LVEF、RVEF显著低于Ⅰ级组(P0.05);Ⅲ级组RVEDV、RVESV显著高于Ⅱ级组,LVEF、RVEF、RVSV显著低于Ⅱ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LVEF与RVEF、RVSV呈正相关(r=0.638、0.385,均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较准确检测出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右心功能异常,同时患者LVEF与RVEF、RVSV呈正相关,说明右心室功能可能与左心室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估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右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108例,按照左室射血分数(LVEF)不同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另选取健康老年人4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M型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右心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本研究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降低(F=105.018,P0.001),室间隔Tei指数、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Tei指数均升高(F=5097.979,1075.706,P均0.05),其中以Ⅲ组的TAPSE为最低,室间隔Tei指数、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Tei指数均为最高;正常对照组、Ⅰ组、Ⅱ组的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室每搏量(RVSV)两两相比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Ⅲ组的RVEDV、RVESV与其余3组相比显著增大(P均0.05);Ⅲ组的RVSV与其余3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4组的右室射血分数(RVEF)两两进行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以Ⅲ组的RVEF为最低;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RVEF与LVEF呈正相关关系(r=0.852,P0.05)。结论 M型超声心动图、TDI、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3种检测方法都可以发现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右心功能受损,但是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评估右心功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测量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心室纵向应变(RVLS),评价PH患者右心功能,并探讨不同病因肺动脉高压对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肺动脉高压而左心功能正常患者,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ASDPH)患者37例,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患者26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29例;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测量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右心室横径(RVTD),左心室横径(LVTD),RVTD/LVTD比值,主肺动脉内径(D_(MPA)),左肺动脉内径(D_(LPA)),右肺动脉内径(D_(RPA)),三尖瓣反流面积(A_(TR));功能参数: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FAC)、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丿)、右心做功指数(RIMP)、LVEF。根据三尖瓣反流压差测量肺动脉收缩压(PASP)。应用2D-STI测量RVLS。结果:肺动脉高压各组RVTD、D_(MPA)、D_(LPA)、D_(RPA)、RVTD/LVTD比值,RVSL、RIMP、TAPSE、FAC、S~丿与对照组比较(P0.05);肺动脉高压各组性别、年龄、LVEF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DPH组RVTD,D_(MPA),D_(LPA),D_(RPA),明显高于APH组和CTEPH组(P0.05);ASDPH组LVTD明显高于APH组、CTEPH组和对照组(P0.05);ASDPH组和CTEPH组A_(T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SDPH组RVTD/LVTD比值高于PAH组(P0.05);ASDPH组TAPSE大于PAH组和CTEPH组(P0.05);ASDPH组RVSL小于PAH组和CTEPH组(P0.05)。(2)相关性分析:RVLS与TAPSE、FAC呈负相关(r=-0.532,P=0.016;r=-0.507,P=0.001);RVLS与RIMP呈正相关(r=0.510,P=0.003);PAH组RVLS与PASP无明显相关性(r=0.285,P=0.130);ASDPH组和CTEPH组RVLS与肺动脉收缩压(PASP)呈正相关(r=0.602,P=0.007;r=0.567,P=0.008)。结论:RVSL能反映不同病因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对不同类型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心功能的相关性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择100例老年ACS病人为观察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2例,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4个亚组,同期选择正常健康体检人员30例为对照组,入院后实验室检测hs-CRP、NT-proBNP,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hsCRP、NT-proBNP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根据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绘制hs-CRP、NT-proBNP的ROC曲线。结果观察组AMI、UAP病人hs-CRP、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功能分级越高,hs-CRP、NT-proBNP水平越高,LVEF越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NT-proBNP水平与LVEF均呈负相关(r_1=-0.682,r_2=-0.703,P<0.05);观察组MACE病人hs-CRP、NTpro BNP水平高于非MACE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hs-CRP、NT-proBNP预测MACE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65.38 mg/L、1386.58 pg/ml,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0.885。结论 hs-CRP、NT-proBNP与老年ACS心功能具有负相关性,对评估预后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右心功能变化特点,分析影响右心功能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诊断HFpEF患者203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右心功能,根据患者有或无右心功能障碍(收缩功能参数至少两项异常),分为右心功能障碍组(n=105)与右心功能正常组(n=98)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患者右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变化特点,分析右心室功能与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PVR)、左心功能的关系,并探讨病史、疾病严重程度以及合并症对右心功能的影响。结果:203例HFpEF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指标异常率为18.2%~57.7%,其中三尖瓣环平面收缩期位移(TAPSE)异常率最高(57.7%),三尖瓣环侧壁收缩期速度峰值(s’)异常率最低(18.2%);舒张功能指标异常率为23.6%~32.5%;肺动脉高压患病率为72.4%。51.7%的患者存在右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即右心功能障碍组),至少两项舒张功能参数异常的比例为29.0%。与右心功能正常组相比,右心功能障碍组TAPSE、s’均较低,而肺动脉收缩压(PASP)、PVR、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均较高,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联合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MAD)及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评价孤立性心房颤动(LAF)患者左、右心室功能。方法 LAF组为36例患者(左、右心室结构正常),对照组为30名健康成年人,应用M型超声测量左、右心室结构常规参数,MAD及TAPSE;应用多普勒超声测定二、三尖瓣瓣口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E;应用QTVI测量左心室侧壁二尖瓣环处、右心室侧壁三尖瓣环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期峰值速度Ve,并计算E/Ve。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AF组左心室E、E/Ve升高,Ve、Vs、MAD减低(均为P<0.05),LAF组右心室E、E/Ve升高,Ve、Vs、TAPSE值减低(均为P<0.05),IVSTd、LVPWTd、LVEDD、LVESD、LVEF、RVD1、RVD2、RVD3、RVAW、RVEF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LAF组较对照组左、右心室功能均受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右心室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9年5月行射频消融术的心房颤动病人11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早期复发和右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情况分组,评价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1)110例病人术后3个月内复发34例,随访过程中共复发60例;(2)早期复发组病程明显长于早期未复发组(P<0.05);早期复发组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室心内膜收缩期长轴峰应变(RV-PLSS-ENDO)、右室心外膜收缩期长轴峰应变(RV-PLSS-EPI)及右室长轴整体峰应变(RV-PLSS-T)水平明显低于早期未复发组(P<0.05);(3)右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组早期复发率明显高于右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组(P<0.05);(4)心房颤动病程和RV-PLSS-T是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5)伴RV-PLSS-T下降组心血管事件再次入院率明显高于未伴RV-PLSS-T下降组(P<0.05)。结论 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与心房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CPHD)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与右心功能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83例CPHD患者,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试验组(n=39)和对照组(n=44)。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ET-1、NO、sST2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右心功能[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室面积变化率(RVFAC)、Tie指数]及血气分析指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析入院时血清ET-1、NO、sST2水平与右心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相关性,分析血清ET-1、NO、sST2水平对急性加重期CPHD的评估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入院时试验组血清ET-1、sST2水平较高,NO水平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入院时试验组TAPSE、RVFAC、PaO2较低,Tie指数、PaCO2较高(P<0.05);入院时血清ET-1、sST2水平与TAPSE、RVFAC、...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右室功能早期变化的评价。方法:选择45例稳定期轻中度COPD老年患者为COPD组,45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测量比较两组二维超声以及多普勒超声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OPD组右室横径[RVTD,(28.03±2.83)mm比(37.55±5.44)mm]、右室游离壁厚度[RVWT,(4.79±0.44)mm比(5.04±0.66)mm]、右室心肌做功指数[RVMPI,(0.38±0.06)比(0.54±0.12)]、三尖瓣返流压力阶差[TRPG,(9.50±1.93)比(36.87±6.27)]、三尖瓣舒张期E峰与组织多普勒三尖瓣环舒张期e′比值[E/e′,(4.24±0.72)比(6.48±1.51)]均显著升高,右室面积变化率[FAC,(53.35±5.41)%比(40.21±7.24)%]、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20.78±2.64)比(14.15±2.44)]、三尖瓣舒张期血流E峰与A峰比值[E/A,(1.17±0.19)比(0.73±0.14)]、组织多普勒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DTIs′,(13.71±1.25)比(12.92±1.70)]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RPG与RVTD、RVMPI和RVWT呈显著正相关(r=0.440~0.830,P均0.01),与FAC、TAPSE、DTIs′呈显著负相关(r=-0.615~-0.561,P均=0.001)。结论:RVTD、FAC、TAPSE、三尖瓣E/A、E/e′、RVMPI、TRPG等可用于评估右室功能早期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儿童重症肺炎中重症超声右心功能指标和超敏心肌肌钙蛋白I(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I,hs-cTnI)、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对右心功能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83例重症肺炎患儿及同期体检的40名健康儿作为对照,重症肺炎组分为右心衰组(37例,44.58%)(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和非右心衰组(46例,55.42%)。评估三组病例重症超声右心功能指标右心室心肌做功指数(Tei index,Tei指数)、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tion,TAPSE)和NT-proBNP、hs-cTnI。结果右心衰组的Tei指数、NT-proBNP、hs-cTnI明显高于非右心衰组和对照组,右心衰组的TAPSE明显低于非右心衰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重症超声右心功能指标Tei指数、TPASE和心肌标志物NT-proBNP、hs-cTnI有助于在儿童重症肺炎中早期识别右心功能不全,有助于早期评估,展开精准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及炎症反应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和心脏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6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138例为试验组,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62名为对照组。观察血清Gal-3及炎症反应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分析其与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3个月内发生MACE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血清Gal-3、hs-CRP、TNF-α及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分级越高,Gal-3、hs-CRP、TNF-α及IL-6水平越高(P<0.05)。试验组血清Gal-3和炎症反应因子与LVESD、LVEDD呈正相关(P<0.01),与LVEF呈负相关(P<0.01)。发生MACE病人血清Gal-3和炎症反应因子高于未发生MACE病人(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射血分数减低的心衰(HFrEF)患者超声心动图左右心室功能的相关指标尤其是右室长轴应变指标与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HFrEF患者51例,采集患者血浆样本并检测NT-proBNP水平,收集完整二维超声心动图资料。分别测量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射血分数(LVEF),左房容积指数(LAVI),舒张早期二尖瓣口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比值(E/e’),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室面积变化率(FAC),右房面积(RAA),组织多普勒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S’),右室等容收缩期加速度(IVA);应用斑点追踪技术分析右室整体长轴应变(RVGS),右室游离壁长轴应变(RVFWGS),将肺动脉收缩压分为四级。通过相关性分析及偏相关分析,探讨左室及右室心肌功能各项指标与NT-proBNP之间的相关性,以探讨NT-proBNP与心衰代偿机制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血浆NT-proBNP与LVEDV、LVEF、LAVI之间均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血浆NT-proBNP与E/e’呈较弱的正相关(r=0.280,P 0.05),与肺动脉收缩压(SPAP)、RAA、RVGS、RVFWGS均呈现正相关性(r=0.375、0.378、0.471、0.471,P 0.01);NT-proBNP与TAPSE、FAC、S’呈现为负相关(r=-0.461、-0.393、-0.392,P 0.01),与IVA呈负相关(r=-0.284,P 0.05)。在校正了肺动脉压力分级的影响后,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与TAPSE、S’呈负相关(r=-0.319,P 0.05;r=-0.373;P 0.01);与RVGS、RVFWGS呈线性正相关(r=0.456、0.396,P均0.01)。结论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功能的常规指标如LVEF,LVEDV与心衰生物标记物NT-proBNP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而结合组织多普勒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发现多个右心功能指标、肺动脉收缩压分级和反应左室充盈压的指标均与NT-proBNP有相关性,其中应变指标右室整体长轴应变、右室游离壁长轴应变指标与NT-proBNP的相关性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合并心房颤动(房颤, AF)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脏结构功能改变。方法横断面研究, 连续纳入2009年4月至2020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心血管科收治的年龄≥60岁的HFpEF患者835例, 根据是否合并AF, 分为HFpEF+AF组(267例)和HFpEF组(568例), 评价其心脏结构功能。根据ROC分析二尖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最大速度(e’’)比值(E/e’’)的最佳切点, 将HFpEF+AF分为E/e’’>11和E/e’’≤11两个亚组, 比较其临床表现、心脏结构功能差异以及左心与右心的关系。结果 HFpEF+AF组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大于HFpEF组[(60.0±23.3)ml/m2比(43.9±19.0)ml/m2, t=10.130, P<0.01], 而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环间隔部收缩速度(s’’S)、E/e’’小于HFpEF组(均P<0.01), 右心室内径、右心房内径和面积、三尖瓣反流速度以及肺动脉压均大于HFpEF组(均P<0.05)。相对于E/e’’≤1...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胰岛素抵抗对右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和山西省人民医院体检人群及门诊就诊124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三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并测量三尖瓣环外侧壁处的脉冲组织多普勒参数,包括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等容舒张时间(IVRT),并计算E′/A′比值。各项测量指标均连续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平均值后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结果胰岛素抵抗组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素抵抗组RVFAC、TAPSE、E′、E′/A′低于健康对照组,IVRT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评价胰岛素抵抗病人右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变化,胰岛素抵抗引起右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片联合体外反搏对老年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76例,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试验组(=57)和对照组(n=19)。2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抗心衰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片及气囊式体外反搏治疗。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6个月时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治疗6个月内的房颤及急性心衰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LVESD和LVEDD水平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NT-proBNP和hs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VEF和6MW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房颤及急性心衰发生率和房颤负荷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美他嗪片联合体外反搏可有效改善老年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心衰标志物的水平,降低房颤及急性心衰发生率,是治疗老年房颤合并心衰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右冠状动脉(RCA)慢性完全性闭塞(CTO)病变患者右心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入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RCACTO患者25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侧枝循环良好组和侧枝循环不良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右心室收缩末面积(RVEDA)、右心室舒张末面积(RVESA)、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心肌综合指数(MPI)、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三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E、A峰值)、组织多普勒(TDI)测量三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e‘及a’值),结果:MPI与TAPSE及RVFAC呈负相关,与E/A比值及E/e’比值呈正相关。与侧枝循环良好组比较,侧枝循环不良组RVFAC、TAPSE较低,MPI、E/A比值及E/e’比值较高。结论:RCA-CTO患者右心功能会发生变化,侧枝循环形成不良较侧枝循环形成良好者右心功能下降明显,术前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此类患者右心功能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酶谱和体质指数(BMI)水平与老年高血压病人发生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EFpHF)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80例老年高血压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射血分数不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EFpHF、单纯高血压病人各60例。比较3组病人血清NT-proBNP、心肌酶谱、心功能指标、炎性细胞因子和BMI水平,分析EFpHF的老年高血压病人心肌酶谱水平与NT-proBNP、BMI、炎性细胞因子和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HFpEF组、EFpHF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T-proBNP、BMI、S100蛋白(S100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左心房内径(LAD)和右心房内径(RAD)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HFpEF组CK、CK-MB、NT-proBNP、BMI、S100B、hs-CRP、IL-6、TNF-α、LAD和RAD均高于EFpHF组(P<0.05)。EFpHF病人CK、CK-MB与NT-proBNP、BMI、S100B、hs-CRP、IL-6、TNF-α、LAD和RAD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左室射血分数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发生EFpHF的老年高血压病人血清NT-proBNP、心肌酶谱和BMI水平较高,且与心功能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浆组织蛋白酶S(Cat S)、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1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住院的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作为UAP组,其中低危组19例,中危组25例,高危组12例;同期5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作为SAP组;5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at S、TSP-1水平;采用Gensini积分评估UAP组和SAP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UAP组血清Cat S、TSP-1与Gensini积分的关系;UAP组病人出院后随访6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并比较发生MACE与未发生MACE的UAP病人血清Cat S、TSP-1水平。结果 UAP组与SAP组血清Cat S、TSP-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UAP组血清Cat S、TSP-1水平均高于SAP组(P0.05);UAP组Gensini积分高于SAP组(P0.05);UAP组血清Cat S、TSP-1均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5、0.707,P0.05)。UAP高危组血清Cat S、TSP-1水平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0.05),中危组血清Cat S、TSP-1水平高于低危组(P0.05)。UAP组出院后6个月内MACE总发生率为23.21%,发生MACE组病人血清Cat S、TSP-1水平高于未发生MACE组病人(P0.05)。结论老年UAP病人血浆Cat S、TSP-1水平升高,与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危险分层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评估UAP病人病情及预后预测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