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的相关性及临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112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内进行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体检时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并观察对比研究组内不同心功能分级、不同射血分数、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患者,而治疗后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明显升高,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内心功能分级越低的患者以及射血分数越高的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时间大于2年的患者血清胆碱酯酶的水平明显高于1年及2年内死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胆碱酯酶能够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也能对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治疗前后的变化以判断预后.方法 选取420例确诊为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肝炎中度、重度、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变化依病情的轻重而表现出高低.肝硬化存活组57例,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为(2 826.4±918.5)U /L;死亡组46例,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为(1 312±427.2) U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越低,其病情越严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水平低者预后差,病死率高.血清胆碱酯酶能比较敏感而特异性反应出肝脏合成代谢功能,因此血清胆碱酯酶可作为病情预测及其预后的重要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测定在重症肝炎病情判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松滋市第三人民医院定期检测血清胆碱酯酶的147例重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将其分为死亡组(98例)和好转组(49例),比较两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并同步检测两组患者的肝功能。结果 147例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均有显著降低,并且有胆红素和血清胆碱酯酶分离现象;死亡组血清胆碱酯酶下降程度、胆红素和血清胆碱酯酶分离程度较好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测定可作为重症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丽  涂斌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0):1125-1127
目的探讨血清前清蛋白、总胆汁酸、胆碱酯酶、腺苷脱氨酶的检测在对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采用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对85例肝硬化患者和85例健康人血清前清蛋白、总胆汁酸、腺苷脱氨酶、胆碱酯酶及肝功能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前清蛋白、总胆汁酸、腺苷脱氨酶、胆碱酯酶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前清蛋白、胆碱酯酶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Child-Pugh分级的级别升高,变化更趋于明显。结论血清前清蛋白、总胆汁酸、胆碱酯酶、腺苷脱氨酶活性检测对判断肝硬化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病情判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肝细胞损伤时肝硬化患者血清前清蛋白和胆碱酯酶的变化特点,探讨2项指标在肝硬化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3年7~12月来该院就诊并确诊的肝硬化患者45例纳入研究组,同期体检健康者98例纳入对照组,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前清蛋白、胆碱酯酶检测,前清蛋白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胆碱酯酶检测采用丁酰硫代胆碱底法。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的前清蛋白及胆碱酯酶水平,以及异常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各个治疗阶段的前清蛋白及胆碱酯酶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治疗中前清蛋白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8,P0.05),胆碱酯酶治疗后与治疗前、治疗中的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前清蛋白是肝细胞损伤的一项敏感指标,其变化可以反映病情的发展状况,对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和腺苷脱氨酶(AD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并比较208例各类肝病患者及83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CHE、TBA和AD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除慢性延性肝炎患者外,其余各类肝病患者CHE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TBA和ADA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清CHE、TBA和ADA水平可反映肝脏合成和代谢功能,对各类肝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CHB患者64例设为研究组,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保肝或/和免疫调节治疗,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IAP水平;观察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IAP水平、总胆红素(TBil)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50%(56/64)。研究组IA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6、12个月后,研究组IAP水平逐渐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P0.01)。预后良好的患者治疗前血清IAP水平、TBil及PTA值与预后不良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血清IAP水平与PTA值呈显著正相关(r=0.396,P0.01),与TBil呈显著负相关(r=-0.371,P0.01)。结论 IAP水平可反映CHB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对判断预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作为常规生化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UA、PTH水平变化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关联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与本院同期接受体检为健康的61例进行比较。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设为研究组,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61例设为对照组,均行血清UA、PTH水平检测,比较两组血清UA、PTH表达水平,比较研究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UA、PTH表达水平,以Spearman分析血清UA、PTH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UA、PTH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UA、PTH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心功能分级增高呈升高趋势(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UA(r=0.739)、PTH(r=0.697)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UA、PTH水平异常高表达,且血清UA、PTH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张鸿雁  李艳芳  吕靖  张明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1):3901-3902
目的:探讨老年性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老年性DHF患者58例作为DHF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于患者入院时即刻、3~5d症状好转后及7~15d症状基本消失出院时分别测定NT-ProBNP、hs-CRP、CTnI水平。结果:DHF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衰症状好转后NT-ProBNP、hs-CRP、CTnI值显著下降,并与心功能不全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NT-ProBNP、hs-CRP、CTnI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对病情预后评估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与重症肺炎患者病情程度、应激性高血糖相关性及重症肺炎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86例重症肺炎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胆碱酯酶、C反应蛋白(CRP)、FPG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定标准II(APACHE II)评分;高胆碱酯酶与低胆碱酯酶重症肺炎患者CRP、FPG水平及APACHE II评分;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分析血清胆碱酯酶与CRP、FPG以及APACHE I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重症肺炎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RP、FPG水平和APACHE I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碱酯酶重症肺炎患者CRP、FPG水平及APACHE II评分均显著低于低胆碱酯酶重症肺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与CRP、FPG水平以及APACHE II评分均呈负相关。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CRP水平和APACHE II评分为导致重症肺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症肺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与CRP、FPG水平以及APACHE II评分均呈负相关。年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CRP水平、FPG水平和APACHEII评分为导致重症肺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胆碱酯酶可作为临床上评估重症肺炎患者疾病进展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血清前白蛋白(PA)和胆碱酯酶(CHE)等指标在反映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营养状况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5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2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人血前白蛋白、血清胆碱酯酶及检测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结果 观察组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前白蛋白、胆碱酯酶、肺功能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6、0.007、0.000),且血清前白蛋白、胆碱酯酶水平与肺功能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69、0.379,P<0.05).结论 血清前白蛋白及血清胆碱酯酶测定可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营养状况的有效评价指标,同时二者与肺功能有显著正相关性,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早期营养支持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血清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NT-proBNP)、多配体蛋白聚糖-4(syndecan-4)、Ⅲ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Ⅲ-NP)的表达水平与其心功能、心室重构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于该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的97例AHF患者作为研究组,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3例作为对照组。根据随访预后情况将97例AHF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68例和预后不良组(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29例。分别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血清NT-proBNP、syndecan-4及PⅢ-NP的表达水平;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评价患者心功能情况并对比不同分级下患者血清NT-proBNP、syndecan-4及PⅢ-NP的表达水平;超声心动仪检测并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心室重构指标;分析血清NT-proBNP、syndecan-、PⅢ-NP与AHF患者心功能、心室重构及其预后之间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NT-proBNP、syndecan-4、PⅢ-N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尿酸(UA)和胆碱酯酶(CHE)在乙型肝炎肝硬化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12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评分为代偿期组80例,失代偿期组46例,选择同期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例纳入慢性乙型肝炎组,另选择住院的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1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血清TBA、UA和CHE的水平。结果代偿期组血清中TBA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失代偿期组明显高于代偿期组(P0.01);而UA和CHE较对照组减低(P0.01),且失代偿期组明显低于代偿期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BA、UA和CHE水平变化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袁涛  廉哲勋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1):1057-1058
目的分析对慢性收缩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检测血浆B型利钠肽(BNP)与血清胱抑素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100例慢性收缩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根据NYHA分级标准分为3组,健康查体者20例作为对照组。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胱抑素、血浆BNP浓度,心脏彩超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结果慢性收缩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胱抑素C、血浆BN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心力衰竭的加重而显著增加(P均<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血浆BNP能够预测慢性收缩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发生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表达水平与心肌梗死致心衰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0例心肌梗死致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归入研究组(A组),将同一时间段入院体检的7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B组)中。两组患者均给予静脉血检测,记录其血清中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表达水平,对比分析心衰程度同GDF-15间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心功能Ⅰ级者13例(18.5%),心衰I度者24例(34.3%),心衰Ⅱ度者27例(38.6%),心衰Ⅲ度者6例(8.6%);A组患者血清GDF-15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5);A组中,患者血清GDF-15表达水平随着心衰程度的增加而上升(P0.05),两者呈正相关性。结论:血清中GDF-15水平检测可作为判断心肌梗死致心衰患者心衰程度的重要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肌红蛋白(Mb)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该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一时期来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9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BNP、Mb、胱抑素C(CysC)、心肌肌钙蛋白(cTn)的水平,比较研究组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各检测指标水平以及各检测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对照组血清BNP、Mb、CysC、cTn的水平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心功能分级越高,研究组患者血清的BNP、Mb、CysC、cTn的水平越高,且各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BNP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均高于Mb、CysC、cTn(P0.05)。结论血清BNP、Mb、CysC、cTn在临床诊断慢性心力衰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机体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与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0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前来我院体检的107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接受血清CEA检测。研究组本次入院治疗后需予以1年有效随访。分析研究组治疗前、对照组血清CEA检测结果,研究组预后良好(无瘤生存)、预后不良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CEA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前血清CE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预后良好者治疗前血清CEA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者(P0.05)。结论应用血清CEA检测值对诊断原发性肝癌、评估患者治疗预后均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临床医生准确掌握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保障其疗效及生命安全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抽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各36例,另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以上各组研究对象进行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组肝病患者的胆碱酯酶检测结果均显著降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肝功能分级者的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胆碱酯酶与肝脏合成功能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肝功受损后胆碱酯酶水平显著降低,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措施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经治疗和精心护理,存活89例,死亡9例;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分期与肾功能不全分期具有相关性(r=0.470,P<0.01);随着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症状加重,患者血清BNP水平逐步升高,其病死率明显升高;重症心功能不全患者通过血液超滤治疗可改善症状。结论: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损伤程度与病情及预后相关,通过医护联动模式进行积极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症状缓解率及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变化及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相关性。方法:50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研究组)和5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于发病后3、14 d检测血清IGF-1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预后。发病后90 d门诊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神经功能。比较2组血清IGF-1水平及与预后、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发病后3、14 d时血清IGF-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显著进步亚组血清IGF-1水平明显高于恶化亚组(P0.05),而其他亚组血清IGF-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IGF-1水平与MRS评分呈正相关(r=0.612,P0.05)。结论:血清IGF-1水平可用于判断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