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一般资料本组56例,男38例,女18例,年龄5~20岁。其中双侧发病50例,单侧6例。45例均有明确的臀部肌肉反复注射史,7例有外伤史。据贺西京等臀肌挛缩症的分级标准其中Ⅰ度6例,Ⅱ度38例,Ⅲ度13例,均行小切口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18个月。  相似文献   

2.
小切口臀肌挛缩松解术22例临床分析袁伟祺(铁道部木朱州430医院骨科木朱州,412003)关键词臀;肌挛缩;矫形外科手术中图号R687.2对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目前有许多不同方法[1~4]。我院自1992~1996年应用大转子上方2cm弧形小切口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各种术式治疗臀肌挛缩症的疗效。方法:1996--2002年共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患者34例,手术初期沿用小切口、直切口、“S”形大切口,后改做股骨大转子上后方2cm弧形切口。随访时间6个月~2年,对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28例进行分析、评定。结果:28例中,疗效优23例,良3例,可2例,手术优良率为92.8%。结论:手术方式影响预后,经临床应用,大转子上后方弧形切口优于小切口、直切口、“S”形大切口,随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屈强  昝强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7):902-902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2000年6月至2004年12月,我们应用关节镜治疗臀肌挛缩症和阔筋膜张肌挛缩症28例,其中,男12例,女16例,双侧24例,单侧4例,年龄5~23岁,有2例患者曾在外院行第一次手术治疗失败。患者站立位双下肢不能完全靠拢,轻度外旋。跑步时,双下肢呈外旋、外展状,出现“跳步征”。坐位时,双膝分开,不能靠拢。屈伸髋关节时,髋部弹响。有些患者臀部可触及一条与臀大肌纤维走行方向一致的挛缩带。实验室检查肌酸、肌酐正常,均无肌肉病的表现。24例患者发病前均有反复多次臀部肌肉注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病史,4例阔筋膜张肌挛缩症的患者,无明显的肌肉注射病史,术后随访1年6个月。  相似文献   

5.
采用大转子上小切口术式治疗臀肌筋膜挛缩症335例,平均随访时间32个月,步态恢复正常324例(967%),步态明显改善11例(33%)。手术切口位置选择在大转子上15cm处横形,切口小,易显露所有挛缩组织和彻底松解挛缩组织,可避免重要的血管神经损伤,同时,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切口疤痕小。对两下肢不等长者,术后采用单侧皮牵引也获满意疗效。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转子上小切口术式治疗臂肌筋膜挛缩症335例,平均随该时间32个月,步态恢复正常324例,步态明显改善11例,手术切口位置选择在大转子上1.5cm处横形,切口小,易显露所有挛缩组织和彻底松角挛缩组织,可避免重要的血管神经损伤,同时,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切口疤痕小。对两个肢不等长者,术后采用单侧皮牵引也获满意疗效。无一例出在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郭亚飞 《吉林医学》2011,(6):1188-1188
目的:探讨安全小切口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4例患者使用本科自创安全小切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随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5年,对术后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本组病例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后,所有病例立即达到充分松解,总有效率为100%;术后优良率达97%。结论:此切口使期在手术中可安全的避开坐骨神经,选择性的切断挛缩束带,保护正常肌肉,避免肌肉剥离时出血及坐骨上切迹处臀上动脉的损伤。小切口治疗臀肌挛缩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一种操作简便、有效的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方法。方法:对76例臀肌挛缩症,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切断其挛缩带,术后交叉腿皮牵引,早期行功能锻炼。结果:76例患术后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该方法简单、安全、副损伤小。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9.
高鹏展  宋卫  谢高鹏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0):1354-1355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因其创伤小,腹腔干扰小,恢复快,病程短,费用小,瘢痕小等优点。近年来,临床上应用很多。但其视野小,操作难度大,仍存在诸多问题。我院于2001年至2005年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92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胫骨内侧接骨板小切口取出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我科经小切口取出胫骨内侧接骨板32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改良S形切口+挛缩带Z形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症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设计股骨大粗降后上方前上后下方向斜S形切口+挛缩带Z形松解术治疗56例臀肌挛缩症患者,与42例选择其它术式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病例在术中出血、手术用时、切口裂开及窦道形成等方面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选用改良S形切口+挛缩带Z形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具有较大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胸部微创切口及美容切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胸壁小切口下作一定的肋骨撑开,通过普通器械可以完成肺门结构的解剖和常见手术的处置。我科自2001年2月至2005年6月采用改良腋下小切口行剖胸手术52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刘学军  牛忠辉 《新疆医学》2009,39(12):29-30
传统胆囊切除术式(OC)治疗胆石症有百余年的历史,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1982年Dubios与Bnrthelot报道了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式(MC)。O’Dwyer将小于5cm的切口定义为小切口。我院普外科2005年6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常规器械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25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臀肌挛缩症临床治疗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臀肌挛缩症临床治疗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对89例臀肌挛缩症合并施行大切口及纤维挛缩带切除;对96例臀肌挛缩症患者施行小切口纤维带切断。结果:大切口优63例,良26例。差0例;小切口优76例,良20例,差0例。结论:小切口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大转子后上方弧形小切口的术式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臀肌挛缩症60例。结果随诊3个月—2年,疗效满意。结论小切口手术配合分步功能锻炼治疗臀肌挛缩症,松解彻底、创伤小、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白内障常规手术切口大、散光大、视力恢复慢,超声乳化术具有切口小、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的优点,但需要昂贵的设备、漫长的学习过程,且有些白内障不能超声乳化,所以不宜在基层推广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无需特殊设备^[1],视力恢复优于常规手术,临床效果近似于超声乳化,因而受到医生的青睐。我们于2004年6月—2006年6月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153例185眼,  相似文献   

17.
臀肌挛缩症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寻找一种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臀肌挛缩症(GMC)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体征及病理变化,将GMC分为A、B、C三型后,采用特制叶氏剥离刀对20例40侧各型GMC患者进行微创治疗,然后按同一疗效评价标准与大转子后小切口治疗GMC的效果相比较.结果:GMC微创治疗疗效1周评分平均为9分,3周评分为10分,患者4天~6天即可恢复出院:GMC大转子后小切口治疗疗效1周评分平均为6.2分,3周评分为9.6分,患者12天~14天拆线出院。结论:GMC的微创治疗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效果好、操作安全可靠、易掌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浅谈小切口胆囊切除术(附110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胆囊切除术有三种方法即:传统的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以上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综合本院从1989年至2001年6月施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1102例,收到创伤少、切口小、恢复快、痛苦少的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卢红术  薛峰  张永生 《安徽医学》2013,34(7):978-979
目的探讨采用小切口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7例臀肌挛缩症患者采用大粗隆上后方弧形切口,长约2.5 cm的小切口松解挛缩带,术后配合功能锻炼。结果术后3个月评定,优140例,良4例,优良率97.96%。结论采用小切口臀肌挛缩带松解术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一种效果良好的治疗方法,其主要优点是损伤小。  相似文献   

20.
臀肌筋膜挛缩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臀肌挛缩症50 例,全部行手术治疗,经6 个月~10 年随访,疗效满意。手术选股骨大转子上后方2 .5cm 处作孤形切口,显露满意,创伤小,双侧一次手术完成,优良率达98 % 。作者认为本症病因与注射、外伤及免疫有关,应争取早诊断、早治疗,术后早期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