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评价低场永磁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超急性期6例、急性期24例)临床诊断为脑梗塞的患者进行常规MRI检查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并进行对照观察。结果DWI对急性期、超急性期脑梗塞高度敏感(达100%),急性期及超急性期脑梗塞在D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其中6例超急性期脑梗塞常规MRI阴性。结论DWI能诊断常规MR序列不能显示的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梗塞,DWI对急性期脑梗塞,尤其是超急性期脑梗塞较常规MR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CT与常规MRI和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3种方法评估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并进行成本效果的比较分析。 方法:选择2003-01/2004-11在大庆油田总医院就诊、临床高度怀疑脑梗死患者180例。①对180例病例均行CT、MRI及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三者检查时间间隔〈1h。②根据临床随访和随访CT或常规MRI诊断结果进行评估;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出现相应神经症状,持续24h以上,排除其他疾病,经CT和(或)常规MRI随访证实。③应用成本-效果分析进行经济学评价。根据成本核算结果及文献报道推算3种方法对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及直接医疗成本的影响。 结果:18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180例中有142例为脑梗死,CT,常规MRI,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正确的例数分别为18,73,142例。②CT,常规MRI、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查出1例真阳性的费用为1200,1800元及976元,增量分析中。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与CT的增量比为943。③根据推算,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脑梗死所产生的效益高于CT及常规MRI,与CT相比,可节约23.78%的医疗费用,与常规MRI相比,可节约14.64%的医疗费用。 结论: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具有准确、非侵袭定量化的特征。从成本效果比的角度可以节约医疗费用,提高治疗后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低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超急性和急性脑梗塞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46例经临床最后确诊断为脑梗塞的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常规MRI成像与DWI成像影像的诊断阳性率,分析超急性期和急性期DWI图像病灶的信号强度.结果:超急性期常规MRI诊断的阳性率为22.2%,DWI的阳性率为88.9%,急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在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中采用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诊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68例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依据诊断方法进行分组,对34例采取常规磁共振成像(MRI)的患者归为对照组,另对34例采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检测的患者归为观察组,分析2组诊断的临床效果。结果:组间漏诊率无意义(P>0.05);观察组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误诊率低于对照组,P<0.05。超急性期患者患侧ADC值低于急性期,而健侧ADC值高于急性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DWI显示,脑实质病变的B值1000以高信号为主,ADC图以低信号为主,扩散有限;MRI T1WI为低信号,T2WI、T2Flair均为高信号,扩散受限。结论: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测超急性期的脑梗塞患者效果明显,有效提高诊断检出率,明确弥散系数,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尤其是超早期脑梗死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对64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扫描,并根据发病时间进行分组比较及分析。结果:磁共振弥散成像在全部急性期患者中均显示出梗死灶,而T2WI只显示了46例患者且发病时间均>6h。其梗死面积显示:在24h内磁共振弥散成像大于T2WI。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较常规T2WI能更早地发现脑缺血的改变,为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并可动态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6.
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在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 在急性脑梗塞中的表现规律。方法 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弥散加权MRI和常规MRI技术检查了32 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以陈旧性脑梗塞10 例为对照,比较其敏感性,并测量其在DWI、T2 WI上的梗塞面积,比较其关系。结果 DWI在全部急性期患者中均显示出梗塞灶,而T2 WI只显示了23 例患者且发病时间均大于6 小时。其梗塞面积显示:在24 小时内DWI大于T2 WI。结论 DWI较常规T2 WI能更早地发现脑缺血的改变,为超早期脑梗塞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并可动态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利用磁共振弥散成像反映股骨颈疝窝的水分子弥散特征的研究尚少有报道。目的:利用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定量测定对股骨颈疝窝和正常股骨颈进行鉴别,探讨股骨颈疝窝的弥散系数值、影像学表现和发病机制。方法:收集18例经病理证实或具有典型影像学征象的股骨颈疝窝影像学患者的资料,全部患者均行X射线平片、CT、常规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依据CT和常规磁共振成像上异常表现,行股骨颈疝窝弥散系数测量,并与正常股骨颈弥散系数值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18例患者共20个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前外侧皮质下,形态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X射线平片上表现为伴清晰薄层硬化缘的透亮区,CT上表现为伴锐利的薄层硬化缘的骨质缺损区,磁共振成像上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股骨颈疝窝的表观弥散系数值明显高于正常股骨颈。结果提示,弥散加权成像为股骨颈疝窝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证实股骨颈疝窝的弥散增加和弥散系数值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CT与常规MRI和常规MRI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3种方法评估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并进行成本效果的比较分析。方法:选择2003-01/2004-11在大庆油田总医院就诊、临床高度怀疑脑梗死患者180例。①对180例病例均行CT、MRI及常规MRI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三者检查时间间隔<1h。②根据临床随访和随访CT或常规MRI诊断结果进行评估;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出现相应神经症状,持续24h以上,排除其他疾病,经CT和(或)常规MRI随访证实。③应用成本-效果分析进行经济学评价。根据成本核算结果及文献报道推算3种方法对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及直接医疗成本的影响。结果:18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180例中有142例为脑梗死,CT,常规MRI,常规MRI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正确的例数分别为18,73,142例。②CT,常规MRI、常规MRI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查出1例真阳性的费用为1200,1800元及976元,增量分析中,常规MRI 弥散加权成像与CT的增量比为943。③根据推算,常规MRI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脑梗死所产生的效益高于CT及常规MRI,与CT相比,可节约23.78%的医疗费用,与常规MRI相比,可节约14.64%的医疗费用。结论:常规MRI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具有准确、非侵袭定量化的特征,从成本效果比的角度可以节约医疗费用,提高治疗后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低场磁共振中的应用价值及限度。方法对42例不同疾病患者进行常规MRI扫描及DWI成像,观察其DWI的信号特点。结果超急性及急性脑梗塞在DWI上为明显高信号;良性脑肿瘤在DWI上大多为等信号或低信号,而恶性肿瘤大多为高信号;急性出血在DWI上大多为等或不均匀高信号,亚急性出血大多为等及高混杂信号。结论DWI在超急性及急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上有着其它检查方法明显的优势,对其早期溶栓治疗及判断预后意义重大。在肿瘤艮恶性及脑胶质瘤与脑脓肿的鉴别诊断上也有重要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图(ADC mapping)在急性脑梗塞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应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三向同性弥散加权MRI和常规MRI对2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检查,其中超急性期3例,急性期25例,测定病灶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及病灶中心—边缘ADC值。结果:超急性期3例均在DWI及ADC图上显示出缺血灶,但其在CT及T2WI上表现正常。超急性、急性期脑梗塞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其ADC值明显低于对侧相应区域,平均ADC值为(0.596±0.112)×10-3mm2/s,而对侧部位的平均ADC值为(0.880±0.148)×10-3mm2/s(P<0.01),28例超急性、急性期病灶ADC值均出现梯度征。结论:三向同性DWI及ADC图对急性脑梗塞,尤其是超急性脑梗塞较常规MRI及CT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能快速、准确地诊断超急性、急性脑梗塞,并能反映缺血半暗带等相应的病理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江勋源  周懂晶  田铁桥  刘波 《临床荟萃》2006,21(13):933-936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弥散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48例起病3天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R-DWI表现,与常规T1WI、T2WI、FLAIR对照统计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在DWI表现为高信号,本组急性梗死灶在DWI显示达100%,高于T1WI(52.1%)、T2WI(60.4%)、FLAIR(79.2%),差异有统计意义;MR不同序列扫描显示病灶的最早时间分别是T1WI7小时、T2WI7小时、DWI4小时、FLAIR6小时。结论 DWI可以早期明确诊断急性,尤其是超急性期脑梗死,与T2WI及FLAIR压水像相结合,有利于鉴别新旧梗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27例早期脑梗死患者(超急性期3例,急性期13例,亚急性期11例)病灶共43个,经DWI成像及MPd常规序列(T1WI,T2WI,FLAIRWI),了解病灶的分布,不同时期病灶的信号强度变化,及病杜相对面积的变化(DWI与T2WIFLAIRWI)。结果:病灶分布:大脑(包括基底核)间脑72%;小脑及脑干28%。病灶显示;急性脑梗塞DWI均表现为高信号,3例超急性DWI显示,而T2及HAIR未能显示;急性期多数表现为略高信号;亚急性期多数同DWI表现相仿为高信号。DWI在早期急性梗死显示能力优于常规序列,并且能够区分新旧梗死,有助于责任病灶的检出。病灶信号面积比较;DWI往往表示核心梗死,可以估算梗死面积及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结果。讨论:DWI对早期急性梗死显示能力优于常规序列,能区分新旧梗死,其面积测量可以提供有用的预后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序列对脑梗塞的诊断及分期的作用。方法应用(0.35T)磁共振T1WI、T2WI、FLAIR和DWI序列对77例脑梗塞病人进行扫描,分析各序列显示的结果及信号强度特点。结果3例超急性期脑缺血病例中,DWI显示为高信号,而T1WI、T2WI、FLAIR信号均无变化,65例急性期脑梗塞,在DWI、T2WI、FLAIR上以高信号为主,在T1WI表现为略低或低信号,9例急性腔隙性脑梗塞在DWI等信号,在T2WI、FLAIR呈高信号。结论DWI对脑缺血病变高度敏感,并能区分不同时期的脑梗塞,有助于临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IP)的诊断价值。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5只,实验组28只,对照组7只。实验组经眶内入路电凝大脑中动脉,在术后0.5、1、2、4、6、8h和12h依次进行相应时间点的SE序列T2WI、DWI和PWI检查后,立即取不同时间点的兔脑标本进行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6h前,T2WI上异常高信号区小于DWI和PWI上异常信号区体积,DWI上异常高信号区体积明显小于PWI上相对高信号区体积,DWI和PWI不匹配区随时间延长逐渐缩小;8h后,T2WI、DWI和PWI上异常范围区无显著性差异。结论DWI和PWI结合能灵敏地确定IP的存在,其范围随MCAO的持续时间而逐渐缩小,表明IP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其中超急性期(<6 h)4例,急性期(6~72 h)37例,均行磁共振常规T1WI、T2WI、Dark-fluid及DWI检查。结果 DWI显示病灶、病灶边界以及范围均优于常规T1WI、T2WI、Dark-fluid像;41例在DWI像上均表现为异常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结论 DWI结合ADC图对诊断急性脑梗死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能发现常规T1WI、T2WI、Dark-fluid像上不能发现的超急性期脑梗死,DWI与T2WI、ADC图结合能判断不同时期脑梗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梗死低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特征。方法用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脑梗死122例,并与常规MRI的T2WI进行比较。结果超急性、急性和亚急性脑梗死在D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仅46例急性脑梗死在T2WI、FLAIR显示异常信号。结论在急性期脑梗死影像诊断中,DWI可作为除外新发脑梗死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弥散成像对早期脑缺血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8例不同时间段的脑缺血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像与平扫T1WI、T2WI和FIR信号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3例一过性脑缺血患者DWI无高信号出现;发病3小时内DWI出现稍高信号占33%,其他序列均无信号异变;3~6小时FIR和T2WI 20%见高信号,DWI 60%见稍高信号;7~12小时T1WI 22%见稍低信号,T2WI和FIR见高信号占89%,DWI见高信号占94%;13~24小时T1WI见低信号占71%,T2WI、FIR和DWI均见高信号占100%。结论:低场强磁共振弥散成像对早期脑缺血病变比平扫具有发现早、诊断可靠的特点,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成像(DW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比较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b=1000 s/mm2和b=2000 s/mm2DWI图像、常规T2加权像(T2WI)和T2加权压水像(T2WI-FLAIR)。结果:b=2000 DWI图像对脑梗死病灶的显示明显好于b=1000 DWI图像(P0.05)。结论:高b值DWI可以更敏感地发现脑梗死病灶。  相似文献   

19.
低场MR DW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低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脑梗死且发病时间在6h以内的25例患者进行常规MRI和DWI扫描。结果25例脑梗死DWI均显示为高信号,T2FLAIR显示8例,T2WI显示5例,TIWI均未显示。结论低场强MR DWI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MRI。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1.5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检查在脑梗死与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8例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采用飞利浦1.5T磁共振成像系统,患者先进行轴位T_1WI、T_2WI常规序列扫描进行颅脑部检查,然后取DWI和SWI序列图像。比较2组患者病灶周边和中心SWI和DWI的不同特征,并测量病灶周边及中心区,进行PV和ADC值的测量。结果急性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的T_1WI和T_2WI信号无明显区分,但DWI序列和DWI序列有明显差异。MRI常规检查,2组T_1WI序列、T_2WI序列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DWI序列检出率低于对照组,SWI序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心区ADC显著优于对照组,血肿区PV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血性转化区(P0.05)。结论采用磁共振分别采集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DWI和SWI序列图像,两种患者的图像特点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