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分析白头翁治疗阿米巴痢疾的临床疗效,以供临床参考借鉴。方法以2007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阿米巴痢疾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进行治疗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妊娠3个月内或哺乳期妇女停用及不用甲硝唑或替硝唑,改用中药白头翁汤等药治疗的30例患者,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确诊阿米巴痢疾经治疗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以及妊娠3个月内或哺乳期妇女则停用及不用甲硝唑或替硝唑,改用中药白头翁汤治疗,疗效颇佳。结论白头翁汤治疗阿米巴痢疾主要是利用其煎剂及所含皂苷对阿米巴原虫的抵抗作用,且能有效避免其他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且能更好地运用于妊娠3个月以内或哺乳妇女,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大力消灭苍蝇和蟑螂、加强粪便管理等措施,对阿米巴病的预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白头翁中毛莨甙及合成毛茛甙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琴  刘爱茹  徐礼燊 《药学学报》1990,25(12):932-935
白头翁为毛莨科属植物Pulsatilla chinensis,以根入药,其煎剂能抑制阿米巴原虫的生长、杀灭阴道滴虫等作用,用于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的治疗。白头翁中主要成分有原白头翁素[protoanemonin,系由毛莨甙(ranunculin)酶解而得]、白头翁素(anemonin)等,其结构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勇阜 《江苏医药》1997,23(6):438-439
我院于1984年1月至1994年12月共收治老年急性阿米巴痢疾29例,占同期急性阿米巴痢疾住院病人的6.7%,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13例,女16例,年龄60岁~89岁。四季均有发病,以复、秋季多见。二、临床特点29例中以典型的腹痛、腹泻痢疾样便起病,并于粪便中找到活动的阿米巴滋养体而确诊入院者仅3例。余分别以急性胃肠炎(12例),高热待查(6例),腹痛待查(5例),休克(l例),高热昏迷待查(2例)入院。误诊率达89.6%。入院先后出现腹泻或腹痛加重等症状,粪便中找到活动的阿米巴滋养体,分别于第2~8天后确诊。29…  相似文献   

4.
波氏阿米巴(Enclamoeba Polechi)是寄生在猪、羊,猴等动物肠道内的原虫,人体感染者少见,现报告如下。病历摘要患者女性,42岁,农民,有和猪、羊接触史。3年前夏季开始腹泻,为粘液性粪便,每目3~5次,并伴有腹痛、头痛,恶心等。曾被当地医院诊断为菌痢,阿米巴痢疾,多次用抗菌痢和抗阿米巴痢疾药治疗,症状短暂改善后又重出现。近来症状加剧,体重  相似文献   

5.
邱宏春 《河北医药》1999,21(6):542-543
阿米巴病是由致病性溶组织阿米巴侵入组织所引起。原发病变多在结肠粘膜,表现为痢疾或肠功能紊乱,阿米巴原虫可通过血路引起肝、肺、脑等脏器的继发脓肿。现就我院收治的阿米巴病符合诊断标准[1],累及肺及胸膜的16例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12例,女性4例;发病平均年龄为40岁。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本组病例分如下6种类型:(1)阿米巴胸膜炎5例;(2)阿米巴肺炎3例;(3)阿米巴脓胸2例;(4)阿米巴肝胸膜支气管瘘3例;(5)阿米巴肺脓肿2例;(6)阿米巴肝胆胸膜支气管瘘1例。12 临床表现 T381~39℃14例,>391℃…  相似文献   

6.
白头翁汤是治疗热痢的一张主方,长期以来在治疗急性痢疾、肠炎等疾病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根据作者的长期临床应用观察,效果不甚满意.因此作者收集了当地民间用仙鹤草(龙芽草)单味治疗痢疾的验方,与白头翁合并,组成了仙鹤加白头翁汤,治疗各种急慢性腹泻患者,收到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白头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进庭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4):2123-2124
本品为毛莨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本品苦,寒。归胃、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阿米巴痢疾。  相似文献   

8.
血痢是中医痢疾中的一种,临床以痢下鲜血或赤多白少为特征。笔者自1995~2001年,应用自拟凉血止痢汤配合利福平治疗血痢,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文共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龄6~72岁。其中住院病例15例,门诊病例12例。全部病例根据临床症状和大便常规检查确诊,均有腹痛、腹泻鲜血便,伴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中药"白头翁汤"保留灌肠治疗儿童热痢性腹泻的效果。方法将40例儿童痢疾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口服组和灌肠组各20例,口服组口服利福昔明治疗,灌肠组应用中药汤剂保留灌肠。结果中药灌肠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口服组(P〈0.01),灌肠组用药过程中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口服组8例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灌肠组治疗儿童热痢性腹泻具有安全、起效快、疗效好、疗程短、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甲硝唑又名灭滴灵,该药具有抗滴虫、抗阿米巴原虫及抗厌氧菌的作用,为治疗滴虫病的特效药,治疗剂量对阴道内正常菌群无影响,对肠道内及组织内阿米巴原虫均有杀灭作用,可用于治疗急慢性阿米巴痢疾、阿米巴肝脓肿及带虫者。近年来,发现甲硝唑有抗厌氧菌作用,常与其它抗菌药配伍,用于防止妇科手术、胃肠道手术时的厌氧菌感染,还可用于厌氧菌引起的产后盆腔炎、败血症、骨髓炎等。  相似文献   

11.
現代醫學所說的痢疾,是以微生物爲病原,分細菌性痢疾和原虫性痢疾兩種,臨床診斷,必以檢出赤痢桿菌或阿米巴原虫爲根據;中醫所說的痢疾,是以濕熱爲病原,臨床診斷,是以證候爲根據,其中除了包括有細菌痢和原虫痢以外,可能還包括有其他消化系疾病在內,因此必須進行一番整理,然後才能够在原有基礎上,求得新的發展。中醫是怎樣認識痢疾的呢?  相似文献   

12.
我们自1973年6月至1975年6月用中药加针剌或中西药联合运用,治疗168例急性阿米巴痢疾,疗效较为满意。其中143例为住院患者,25例为门诊患者,多数在发病后三日内就诊。全部病例均经大便镜检发现阿米巴病原体而确诊,分四组进行观察。一、治疗方法168例分为四个治疗组:一组:中药 针剌:中药治则:清热化湿,凉血解毒。处方:抗痢Ⅱ号:白头翁1  相似文献   

13.
痢疾的病因大体上可分两种:一种是因外邪影响肠胃不和而成痢疾;一种是因饮食失节影响肠胃不和而成痢疾。《伤寒论》六经症都可发生下利。方书论痢疾大半是属于饮食失节方而,亦有与中暑、水泄合并论者。因中暑而致成痢疾者,亦属外感淫邪之一种,因痢疾多发生于夏秋之间,与暑热关系较多。近来有称为急性中毒性痢疾者,病势更为急剧,属于“疫痢”范畴,古人有称为“噤口痢”者,亦是此类。此类痢疾都有发烧不能食,严重者发现昏迷抽厥,是温热兼痢,症状与温病相类而兼有痢疾。因饮食失节伤于肠胃往往发生痢疾,但多与湿热有关。同一饮食失节影响肠胃不和之病,在夏秋则多成痢疾,在冬春则病痢者很少,所以方书治疗痢疾多以湿热为主。不过方书治疗痢  相似文献   

14.
我院于伯泉老大夫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针刺曲池穴治疗急性痢疾37例,结果22人(59.5%)痊愈7人(18.9%)进步,5人(13.5%)无效,另3人(8.1%)不详。对于这些病人,不过仅刺一至二次,观察时间仅三天,痊愈率59.5%,有效率达到78.4%,若能增加治疗日数,估计效果还会高。37例患者按中医理论分类:从大便形态方面看属于赤白痢,从病势方面看属于初痢,从病性方面看属于热痢。37例患者都有脓血便,34例有里急后重感,34例有腹痛,31例有左下腹压痛。每日大便1—(?)次者13人,6—10次者11人,11—20次者11人,20次者以上2人。26例患者的大便在治疗前作了显微镜检查,都有红白血球,其中廿例患者大便中有大量白血球。未发现阿米巴痢原虫。  相似文献   

15.
委陵菜(Potentilia Chinensis seriage)为蔷薇科(Rosaceae)植物,数十年来广泛记载用于治疗阿米巴痢疾。肠道鞭毛虫与痢疾阿米巴同属单细胞原虫,又都寄生于人肠内,因此设想。委陵菜既可治疗阿米巴痢疾,能否延伸于治疗肠道鞭毛虫病?现将治疗212例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运用《伤寒论》经方“白头翁汤”加味,治疗热痢,经过20多年临床观察,疗效显著,多次服用无耐药性出现,有些病例,虽然用过各种抗菌素无效之热痢,服用本方之后显著奇效。 《伤寒论》曰:“热痢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这是张仲景为厥阴热痢的证治而设的方剂。“热痢”  相似文献   

17.
<正> 阿米巴原虫是引起人体阿米巴病的原生动物,其主要致病种类是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histolytica),它寄生在大肠,可引起严重的阿米巴痢疾。如果它的滋养体自肠道侵入血管并随血循环移行到身体各部,则能形成肠外阿米巴病。还有一些营自由生活的致病性阿米巴,可引起脑膜脑炎。本文拟就近十年内国外主要医学杂志上报道的肠外阿米巴病罕例作一综述。一、阿米巴性脑膜脑炎早在1965年,Fowler在澳大利亚首次报道:某些营自由生活的致病性阿米巴原虫能够造成原发性脑膜脑炎。继之,世界各地陆续都有报道,迄今已达百例之多,我国也有一例报告。这些阿米巴广泛存在于土壤、湖水、河流及空  相似文献   

18.
我院1960~1982年二十三年间住院患者中,确诊为阿米巴肝脓肿者151例,其中脓肿发生于左叶者16例,占10%,现报告于下。一、诊断依据: 1、肝左叶肿大,有显著自觉疼痛和触痛。 2、超声波剑突下肝反射波中有平段。 3、左叶肝穿刺抽出巧克力色脓液或抽出物内查到阿米巴原虫。 4、用依米丁、氯喹或灰滴灵等抗阿米巴治疗有效。符合上述1、2、3项中任一项及第4项者即可确诊。本组病例均符合上述诊断要求。二、临床资料: 男15例,女1例,年龄17~74岁,入院前病程7天~半年。主要症状:发热16例(100%),中上  相似文献   

19.
Ⅰ-57 祖国医学对菌痢的單味药治疗刘汉明陝西医药衛生杂志,1959,[1],61 本文归納对細菌性痢疾已显有成效的單味中药(包括民間治痢草药)16种: 黃連,黄柏,小蘗硷,大蒜,馬齿莧,茶叶,忍冬花,秦皮,辣蓼,鳳眼草,野南瓜,青蕨,龙芽草,樗根白皮,鳳尾草,白木槿花。简述其屬科,用法,剂量,疗效。关于白木槿花,据所引用报告中称:与白头翁合用对細菌性及阿米巴痢疾效果較好,在条件較差不能用实驗方法区别菌痢或阿米巴痢时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 患者男,62岁。因腹泻、腹痛、脓血便半月余而入院。既往无精神异常表现。查体:右下腹有轻度压痛,可触及4~6cm腊样肿块,肠鸣亢进。便常规粘液(+++)、红细胞(++++)、白细胞(+++),阿米巴滋养体阳性。诊断为慢性阿米巴痢疾。口服灭滴灵0.6g,3次/日。一周后腹痛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