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稳定斑块、减少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3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他汀治疗组(辛伐他汀20 mg/d,n=69)和他汀对照组(n=68);于发病12~48小时和治疗8周后分别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MMP-9/TIMP-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另设健康对照组(n=60)与之对照.结果:①治疗前他汀治疗组和他汀对照组的血清MMP-1、MMP-9、MMP-9/TIMP-1、TIMP-1、hs-CRP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0.001),与血脂水平不相关.②他汀治疗组经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血清MMP-1、MMP-9、MMP-9/TIMP-1、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01),他汀对照组除血清hs-CRP水平降低外(P<0.05),其他各项指标均无变化.结论:早期应用他汀治疗,可减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具有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强 《山东医药》2011,51(25):6-8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 I)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136例AC I患者分为颈动脉斑块易损及斑块稳定各68例,两者均随机抽取34例分别给予小剂量(小剂量组)和大剂量(大剂量组)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前、治疗后2周检测患者的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7(IL-17)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结果治疗后,两组LDL-C、TG、TC、hs-CRP、IL-17和MMP-9均下降,大剂量组均低于小剂量组(P〈0.05或〈0.01)。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迅速降低AC I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可提高易损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40~60 mg阿托伐他汀的强化降脂与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相比,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MMP)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ACS患者46例,随机分为较大剂量(40~60 mg)组和常规剂量(20 mg)组,观察服药前、服药后1 w、4 w时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hs-CRP、MMP-2、MMP-9水平的变化。结果:1.强化治疗组1 w时就出现TC、LDL-C水平的下降(P<0.05),4 w时下降更明显(P<0.01),且降脂效果较常规治疗组更显著(P<0.05);2.强化治疗组1 w时hs-CRP、MMP-2及MMP-9水平开始下降,4 w时下降更显著,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3.强化降脂治疗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肝、肾功能,肌酸激酶(CK)均无明显改变。结论:对于ACS患者,早期的强化降脂治疗能更显著的降低血脂、hs-CRP及MMP水平,能更好的发挥他汀的抗炎及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强化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阿司匹林、肝素、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强化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qn,连续治疗8周。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qn,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的血清hs-CRP、IL-10以及MMP-9的变化情况,并观察治疗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hs-CRP、IL-10和MMP-9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两组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血清IL-10水平较前明显上升(t=2.44、2.27、2.46、3.05、2.91、2.92,P<0.05或P<0.01),且强化组下降或上升值较对照组更明显(t=3.27、3.31、6.11,均P<0.05)。强化组治疗有效率为88.6%(31/35),对照组为68.6%(24/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结论:急诊强化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能降低血清hs-CRP和MMP-9水平,提高血清IL-10水平,从而抑制斑块局部炎性反应,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且药物的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郭丽娜 《山东医药》2010,50(33):66-67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0例。用ELISA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hs-CRP、IL-6和MMP-9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及常规治疗前后的血浆hs-CRP、IL-6和MMP-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hs-CRP、IL-6和MMP-9水平明显下降(P〈0.01或〈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可以使hs-CRP、IL-6和MMP-9水平显著下降,炎症反应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方法:7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及对照组(各35例)。2组患者均予以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强化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1次,2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0(IL-10)以及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并观察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前血清hsCRP、IL-10和MMP-9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后,2组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清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强化组下降或上升值较对照组更明显(均P0.05)。强化组治疗有效率为88.6%,对照组为68.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急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应用于ACS疗效好,能降低血清hs-CRP和MMP-9水平,提高血清IL-10水平,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17(IL-17)、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的影响。方法 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n=68)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n=68)。抽血检查后随机分为小剂量组68例(阿托伐他汀10 mg/d,口服)和大剂量组68例(阿托伐他汀40 mg/d,口服)。比较治疗前后血脂、血清hs-CRP、IL-17和MMP-3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及血清hs-CRP、IL-17和MMP-3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治疗后2 w,大剂量组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s-CRP、IL-17和MMP-3水平均低于小剂量组,且大剂量组下降幅度均大于小剂量组(均P<0.01)。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安全有效,有助于快速降脂达标,能迅速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可提高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观察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血脂、血清MMP-9水平,观察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脂达标率为73.3%,高于对照组的3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MMP-9水平、不稳定性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MP-9水平、不稳定性斑块检出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MP-9水平、不稳定性斑块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降脂有利于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达标率、更好地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水平,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阿托伐他汀40 mg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给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40 mg/d阿托伐他汀强化调脂,探讨该治疗方案对炎症因子、调脂疗效及临床心脏事件的影响,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方法 92例ACS患者行PCI后,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10 mg/d,A组)和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d,B组)各46例,用药后4 、12 、24周抽外周静脉血,统一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分析两组间差异,及其与调脂疗效的关系,并观测对肝功能、临床冠状动脉事件等影响.结果 失访率A组6.5%(3例),B组8.6%(4例).(1) 两组患者用药后1~12周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出现异常的高峰期,1周,4周,12周异常例数A 组比B组发生率少(P<0.05);多数ALT<3倍正常值,观察4周后恢复正常;而A组有2例(4.7%)、B组有3例(7.1%)的患者ALT>3倍正常值,需停药,两组各有2例肾功能异常.(2) A、B组患者的血脂下降率在给药12周后总胆固醇(TC) 为12.3%比21.7%(P<0.05),给药24周后TC为 11.1%比23.4%(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 10.0%比29.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A、B两组患者血清hs-CRP在服药后下降率分别为4周30.5%比21.8%、12周46.8%比64.3%、24周55.5%比71.7%(P<0.05);血清MMP-9 下降率分别为4周49.1%比50.0%、12 周72.7%比84.2%(P<0.05);二变量相关分析发现血清hs-CRP浓度下降与TC、LDL-C的变化呈线性相关;血清MMP-9浓度下降与TC、LDL变化也呈线性相关.(4) 随访期内A、B两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 阿托伐他汀40 mg/d是安全的;(2) 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d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调脂的达标率,特别是LDL-C降至≤1.8 mmol/L的目标值比例更高 ;(3) 调脂强度与患者的血清hs-CRP与MMP-9的浓度下降趋势有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刘滋源 《山东医药》2011,51(43):63-64
目的进一步探讨炎性反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中的作用及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机制。方法将4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根据病情予溶栓、抗凝治疗,并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B: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次,1次/d,疗程4周。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对两指标的关系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和MMP-9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血清hs—CRP和MMP-9呈正相关,P〈0.05(r=0.457)。结论hs—CRP和MMP-9可能协同参与ACS发病过程;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能通过减轻炎症反应起稳定动脉粥样斑块、防止斑块破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胆固醇血症家兔颈动脉粥样斑块内炎性巨噬细胞与MMP-2、MMP-9的表达情况,并研究氟伐他汀干预对巨噬细胞聚集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的影响,探索他汀类药物在稳定颈动脉斑块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和治疗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高脂饲料和高脂饲料加氟伐他汀喂养,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喂养第12月时处死动物,取颈动脉进行石蜡切片,测量并计算颈动脉I/M比值,SP法进行CD68、MMP-2和MMP-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治疗组血清TC、LDL-C浓度明显低于高脂组(P〈0.01)。治疗组I/M比值明显低于高脂组(P〈0.01)。高脂组颈动脉斑块中见大量CD68阳性细胞,而治疗组CD68阳性细胞数显著少于高脂组(P〈0.01)。颈动脉斑块中MMP-2、MMP-9阳性细胞和染色强度明显增加,治疗组MMP-2和MMP-9的表达较高脂组显著减少(P=0.002和P=0.016)。结论氟伐他汀治疗可以抑制高胆固醇血症家兔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减轻斑块内巨噬细胞的浸润并抑制MMP-2和MMP-9的产生,从而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给予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40 mg治疗组(辛伐他汀组),分别治疗7 d.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和IL-6的值.同时选3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前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血清MMP-9和IL-6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MMP-9和IL-6的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MMP-9和IL-6的水平与辛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给予他汀类短期治疗能降低血清MMP-9和IL-6的水平,且阿托伐他汀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96例接受直接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和标准剂量组,两组各48例,于术前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和20 mg口服,术后两组分别继续每日睡前口服40 mg和20 mg持续1周,1周后均同为20 mg睡前口服.于术前及术后24小时、72小时、1周和1个月测定血清MMP-9、hs-CRP水平.结果 两组hs-CRP、MMP-9水平PCI术后24小时均升高(P<0.01),术后72小时逐渐下降,术后l周低于术前(P <0.01);40 mg剂量组下降更显著.结论 AMI患者PCI术后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可明显降低hs-CRP、MMP-9水平,减少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hs-CRP和MMP-9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桃  夏豪  胡波  谭安安 《心脏杂志》2008,20(5):591-592,601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探讨盐酸替罗非班能否抑制斑块炎症反应,及稳定斑块的可能机制。方法55例初诊为ACS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试验组(n=24),试验组在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常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用超敏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ACS患者治疗前后hs-CRP水平,酶联免疫反应试剂盒测定MMP-9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hs-CRP,MMP-9水平未见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hs-CRP,MMP-9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替罗非班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够显著影响血清hs-CRP,MMP-9水平,从而说明盐酸替罗非班亦能通过抑制血管炎症达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短期应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经临床诊断ACS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ACS的一般治疗,不予任何降脂药;治疗组除给予ACS的一般治疗外,加服辛伐他汀40mg/d,共3d。用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2组患者血清CRP和MMP-9。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TC、TG、HDL-C、LDL-C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浆CRP、MMP-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CRP和MMP-9治疗后较治疗前分别下降39.82%和32.39%,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辛伐他汀短期治疗ACS患者能够使CRP和MMP-9显著下降,说明他汀类早期应用有抗炎、稳定斑块及防止斑块破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MMP-9水平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8(IL-18)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观察ACS患者炎症反应及冠脉斑块的稳定性。方法选取ACS患者95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检测血清hs-CRP、IL-18及MMP-9的水平变化。结果 ACS患者血清hs-CRP、IL-18及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s-CRP与IL-18及MMP-9分别呈显著性正相关(r=0.658,P〈0.01;r=0.507,P〈0.01);IL-18与MMP-9呈显著性正相关(r=0.627,P〈0.01)。结论 ACS患者存在着高水平的hs-CRP、IL-18及MMP-9,表明ACS患者存在着炎症反应及斑块不稳定因素,动态联合检测血清hs-CRP和IL-18水平变化,可作为ACS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短期治疗后降脂疗效的差异,他汀类血药浓度与降脂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8月至2011年4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且近期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15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分别给予辛伐他汀20 mg、40 mg、阿托伐他汀10 mg、20 mg降脂治疗。测量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晨起空腹血脂水平及治疗1周后血药浓度血脂水平,同时观察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用药1周均能有效降低TC及LDL-C水平(均为P<0.01)。与辛伐他汀10 mg组相比,辛伐他汀20 mg组的LDL-C及TC的下降幅度增加了7.1%和3.3%(P=0.156,P=0.104);与阿托伐他汀10 mg组相比,阿托伐他汀20 mg组的LDL-C及TC的下降幅度增加了1.5%和0.5%(P=0.352,P=0.259)。所有高危患者组较极高危患者组的LDL-C达标率更高(71.0%比32.8%,P<0.001)。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用药1周后血药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阿托伐他汀10 mg组的血药浓度与LDL-C下降幅度相关(均为P<0.05)。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的血药浓度与药物不良反应无相关性。结论临床常规剂量范围内,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均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辛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的血药浓度与药物不良反应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α-硫辛酸(α-LA)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血清明胶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影响.方法:30只ApoE基因敲除小鼠按数字法被随机均分为高脂模型组、α-LA组、辛伐他汀组,于高脂饮食16周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α-LA、辛伐他汀灌胃,另取10只G57BL/6J小鼠,于正常饮食后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作为正常对照组.8周后测血清MMP-2、MMP-9值.结果:与高脂模型组比较,α-LA组小鼠血清MMP-2[(680.24±49.25) μg/L比(528.47±56.64) μg/L]、MMP-9[(745.84±56.43) μg/L比(530.77±64.25) μg/L]水平下降,差别有显著性(P均<0.05),但与辛伐他汀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α-硫辛酸与辛伐他汀相似,可抑制血清明胶酶水平,起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IL-10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12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进一步了解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机制.方法 1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6只.对照组喂食基础饲料,模型组喂食高脂饲料,干预组喂食高脂饲料加阿托伐他汀5 mg/(kg·d),饲养时间均为12周.采用酶比色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水平,采用选择性沉淀法测定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17、IL-10和MMP-12水平.HE染色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理形态学变化,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内膜厚度、内膜/中膜比、斑块面积及斑块比例.结果 干预组血清TC、TG、LDL-C水平以及IL-17和MMP-12表达水平均显著性低于模型组(P均<0.05),但仍略高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干预组血清IL-10水平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和模型组(P均<0.05).干预组内膜厚度、内膜/中膜比、斑块面积和斑块比例均较模型组显著性降低(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斑块比例与IL-17(r =0.847,P=0.001)和MMP-12(r=0.839,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与IL-10呈显著负相关(r=-0.794,P=0.002);IL-17与MMP-12呈显著正相关(r=0.709,P =0.001),与IL-10呈显著负相关(r=-0.738,P<0.001),MMP-12与IL-10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63,P=0.015).结论 IL-17和MMP-12水平增高以及IL-10水平降低说明炎性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病理学作用.阿托伐他汀除降脂作用外,还可能通过减少IL-17和MMP-12以及增加IL-10的表达,降低动脉慢性炎症反应程度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丹田降脂丸和辛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14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辛伐他汀组、联合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辛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片20 mg,每日1次口服;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田降脂丸2 g,每日2次、辛伐他汀片20 mg每日1次口服.3组分别测血脂、hs-CRP水平浓度.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辛伐他汀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较辛伐他汀组TC、LDL-C下降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较辛伐他汀组hs-CRP、TG下降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丹田降脂丸和辛伐他汀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血清hs-CRP,有效抑制炎性反应,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