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为避免戴无菌手套(尤其是第2只手套)时,手套外面(无菌面)内卷造成无菌手套污染,笔者对无菌手套的戴法进行了改良:操作者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常规打开无菌手套包,右手取出无菌手套(以先戴左手为例),露出左手套口,左手四指平直并拢,拇指外展,先进四指对好指位,右手向右扯开左手套反折面,拇指进入对好指位,遂将左手套戴好;戴有手套的左四指挺入右手套的反折窝内,拇指外翘,示指、小指在反折窝上下两侧,略靠背侧撑开,中指、无名指在掌面中央并向掌侧撑开,  相似文献   

2.
手套的使用能有效地防止医护人员手的污染[1,2].但是使用手套并不能完全阻断手的污染,也不能完全防止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因为,病原菌可能会通过手套上的细小的破口或在医护人员摘手套时到达医护人员手上[3].  相似文献   

3.
<正>在经胸乳入路甲状腺腔镜手术中,由于手术切口小,术中操作空间狭小,标本取出的路径狭长且无特殊器械辅助标本组织的顺利取出,术中易造成污染及肿瘤种植,而一次性取物袋费用高,因此我们利用无菌手套进行自行设计取物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材料:一次性无菌手套、三角针、7号丝线。制作方法:自无菌手套袖口处沿指端截取9~10 cm,将截断处留取1 cm打外科结,避免滑结,防止断开。最后用三角  相似文献   

4.
教材上介绍戴无菌手套的方法是:刷手穿手术衣后,双手伸出袖口,两手同时掀开手套袋开口处,分别捏住两只手套的翻折部分,取出手套;将两手套五指对准,先戴一只手,再以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反摺内面,同法戴好;将手套的翻边扣套在手术衣袖外面。其缺点是:手术本身要求任何操作都要做到绝对无菌,虽然按要求严格刷手完毕,但双手暴露在袖口外就存在未戴手套的手有接触到手术衣服和手套外面的可能。其二,这种方法戴手套有时会出现,在手背侧,手套的外面极易卷进去,与皮肤接触,造成手套污染。近年来我科采用一种新的戴手术手套的方法,有效避免了以上弊端。经临床使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1用物无菌手术衣,无菌手套。2方法刷  相似文献   

5.
所有侵入性医疗护理操作,常规需要戴无菌外科手套,以防病原体在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双向传播。自100多年前无菌手套被引人手术中,外科手套根据医疗需求,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如去蛋白天然橡胶乳胶和三层无菌手套技术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对无菌外科手套的发展历程与最新进展、制作材料、防护功能及破损风险因素等作一综述,指导医务人员正确选择外科手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助密闭式戴无菌手套法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名手术人员分为观察组51名,采用自助密闭式戴手套法;对照组49名,采用传统戴手套法;观察两组人员戴手套时手套卷边率和术中袖口暴露率。结果观察组手套卷边率、术中袖口暴露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助式戴手套法可有效防止戴无菌手套过程中手套卷边率和术中袖口暴露率,从而降低手术切口感染风险和医护人员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7.
刘冬华  马静  陆海霞 《护理研究》2005,19(17):1550-1550
在做腹腔镜阑尾炎手术中将阑尾分离切除,取出阑尾时会遇到一些困难,尤其是化脓性阑尾,质地较脆,易破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巧用无菌手套取阑尾,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首先选用无菌8号手套,沿大拇指上缘环行剪下整个大拇指。应尽量多保留拇指上缘,使“拇指手套”开口较大,以便于取放阑尾。术者用游离钳夹持制作好的“拇指手套”进入腹腔,在阑尾附近放开展平,双手持游离钳将“拇指手套”开口端牵开,由助手持取物钳将阑尾轻轻送入“拇指手套”内,最后由术者持钳夹住开口端将“拇指手套”连同阑尾一同取出。在取出时动作应轻柔,避…  相似文献   

8.
牙体存在于唾液污染的口腔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引起感染,因此,在牙髓治疗中术区隔离安置橡皮障可最有效防止唾液污染术区.笔者自制一次性橡皮障,经临床应用,取得满意效果.1操作方法患者就位,术者准备好治疗盘等牙髓治疗所需器械及药品,戴无菌手套后,取一次性治疗无菌橡胶检查手套一只(广州市加明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医用橡皮检查手套),用无菌小剪刀剪去指套,从手套的拇指处破开手套,使其成为一张约15 cm×16 cm大小的方型无菌橡胶布,根据需要在这块无菌橡胶布的中央或任意地方剪一直径1~2 mm的圆形小孔,术者双手握持自制一次性橡皮障的周边,伸直双手食指,在患者口内用双手食指撑开所剪圆形小孔,将拉薄的小孔周边的橡皮障,从患牙的远中,邻面牙间隙处垂直向下,安放于患牙颈部,然后向近中拉大所剪小孔,从近中邻面牙间隙处垂直向下,使所剪小孔整个孔缘周边橡皮布就位于患牙颈部,然后用橡皮障夹钳将橡皮障夹固定到牙颈部,注意不要损伤牙龈,最后展开自制一次性橡皮障最大范围的暴露患牙,展开的自制一次性橡皮障的边缘完全覆盖患者的口腔;注意不要盖住鼻孔,然后用胶布将方型的自制一次性橡皮障的上方两个角固定于患者的面部皮肤,清洁牙面,牙髓治疗即可开始.治疗完毕,先用橡皮障夹钳取下橡皮障夹,再将橡皮布一并取出即可.  相似文献   

9.
戴无菌手套的新方法——三角形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传统方法戴无菌手套,最突出、最难克服的问题是:戴第2只手套时,手套外面(无菌面)内卷造成无菌手套污染。笔者通过不断的观察、尝试、实践,根据物理力学知识找出了造成该问题的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改良了无菌手套的戴法,在教学实践中收到极佳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菌手套不同戴法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实施直肠癌根治术的60名术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实验组执行无接触戴手套法行手术,对照组执行传统戴手套法行手术。观察并记录两种戴手套方法所需时间、手套外面(无菌面)内卷污染率、术中手套口从腕部手术衣螺纹袖口下滑或反转率。结果:两组手套外面(无菌面)内卷、术中手套口从腕部手术衣螺纹袖口下滑或反转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接触戴手套法能保持手术衣和手套的无菌水平,减少感染机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为预防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建议口腔科医生、口腔系学生和口腔科辅助人员接种乙肝疫苗.工作时凡接触或可能接触被血液、唾液或分泌物污染的物品或表面必须戴手套,在接触下一个患者时须洗手、换手套,当需要短暂检查第二位患者时,在原来的手套上再戴上一付手套,检查完毕再脱下这付手套.口腔科工作人员常规穿长袖、高领工作服以在操作时身体不被溅上患者体液.此外,还使用面罩、保护性眼镜,以保护面部、口腔粘膜、鼻粘膜及眼睛.对可能被污染的地方,如灯的把手、X线装置的头部裹上一次性塑料纸,随时更换.为减少飞沫、悬浮颗粒,使用高速排唾器及橡皮障,并使患者取适宜的体位.为限制污染范围,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治疗时不触摸电话、柜子等,必要时在原来的手套上再套上一付.如手被针尖刺伤或手套破损,在不影响患者安全的情况下立即脱掉手套,彻底洗手,更换手套,避免手的损伤.凡是用于进入  相似文献   

12.
王传秀  张秀霞  沈琴 《护理研究》2008,22(12):1121-1121
在经鼻腔吸痰中使用无菌液状石蜡润滑吸痰管前端,提高了吸痰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经高温消毒的无菌液状石蜡1瓶,无菌棉签、一次性吸痰管1根(根据病人的年龄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无菌手套.戴无菌手套取出无菌吸痰管,用无菌棉签蘸无菌液状石蜡润滑吸痰管前端10 cm~14 cm,畅通呼吸道,将吸痰管从鼻腔轻轻插入病人的气道,吸出呼吸道的痰液及鼻咽腔的分泌物.可用于呼吸道分泌物多且无人工气道又无力咳痰的病人.  相似文献   

13.
戴无菌手套的新方法--三角形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传统方法戴无菌手套 ,最突出、最难克服的问题是 :戴第 2只手套时 ,手套外面 (无菌面 )内卷造成无菌手套污染。笔者通过不断的观察、尝试、实践 ,根据物理力学知识找出了造成该问题的原因 ,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 ,改良了无菌手套的戴法 ,在教学实践中收到极佳效果。  戴无菌手套时手套内卷的原因分析  (1)橡胶手套与皮肤接触时摩擦力较大 ,在往上戴手套时阻力增大 ,导致手套外层内卷。 (2 )戴手套时进手套的手若活动 ,就会因进手套的手的运动导致手套受到向前的拉力 (与手套向上戴的力量方向相反 )致使手套内卷。 (3)进手套的手若不平直 …  相似文献   

14.
张广艳  王家凤 《全科护理》2013,11(5):386-386
腹腔镜手术中切除下来的组织碎片、取出的石头往往用安全套或无菌手套盛装,但当遇到较大组织或碎片时(如子宫肌瘤、肝脏、脾脏等)以上2个容器容量较小,无法满足手术需要,特别是脾脏,为了减少脾脏撕裂后导致的自体腹腔内种植,切除后需要将其完整植入塑料袋中再取出。  相似文献   

15.
我们给带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做痰培养时,都是用吸痰管吸痰,然后用无菌棉签蘸取吸痰管上的痰液,然后再放人无菌小瓶中.这种方法吸痰时,痰液不易保留.吸痰过程中,痰液来不及保留,即很快被抽到吸痰瓶中去.即使吸痰管中有痰液,由于吸痰管管径较细,也不易取出;另外污染机会大.由于痰液很滑,在用棉签蘸取痰液或往无菌瓶中放置痰液都有困难,痰液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较长,再有人为的因素,痰液易被污染.我科自1999年以来,采用一次性痰培养瓶为病人留痰培养,效果很好,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欢迎.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了解佩戴时间对一次性医用橡胶手套通透性的影响及手套表面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 采用染料渗透实验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佩戴不同时间的一次性医用无菌橡胶手套通透性及其污染状况进行检测。结果 新启用的一次性医用无菌橡胶手套持续佩戴90 min之后,即出现染料渗透和破损现象,且随时间延长手套的破损数量明显升高,右手拇指及食指处为主要破损部位。手套表面细菌污染情况及手套通透性均随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 一次性医用无菌橡胶手套反复使用或延长其使用时间将增加手套的通透性及破损率,职业防护风险也将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7.
慢性胆结石急性发作患者,其胆囊充血、水肿;填充型胆结石患者,其胆囊被结石填满、饱胀;均影响手术标本的取出。我院采取一次性无菌手套替代取石袋将标本由腹腔经大戳孔处取出。经多年实践,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取石袋的制作方法及使用介绍如下。1制作方法洗手护士在术中视手术具体情况,用7号丝线在无菌手套进五指端打一死结,剪去余下五指,形成一袋囊,经无菌生理盐水湿润后方可使用。2使用方法将无菌盐水湿润后的袋囊,经大戳口处放入腹腔,套住膨胀、水肿的胆囊,用钳子夹住袋口,由大戳口取出,取出时由于胆囊过大,切口太小,可用长弯血管钳扩张切口…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少、恢复快的优点而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手术切除标本的取出却一直是个难题。目前 ,临床取标本的标本袋是用无菌手套制成。将无菌手套剪除手指部分后用 7号丝线结扎而成 ,但经长期临床应用发现有以下缺点 :手套口不易收拢 ,取出过程中标本易漏出 ,造成反复多次取标本 ,延长手术时间。为此 ,我们设计制作了一种新的标本袋 ,经过临床应用 ,效果满意。材料及方法 取一次性无菌保护套距离开口端约 10cm剪下 ,用 7号丝线结扎制成标本袋 ,标本装入后 ,可将开口处系带收紧即成荷包 ,标本不易漏出 ,取标本时只需用钳子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急诊医护人员手套应用的现状,探讨有效的干预方法.方法 对在急诊工作的医护人员,在未干预、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观察,记录更换手套的应用情况.结果 医生在接触病人时的手套使用正确率显著高于接触自身时的正确率;护士在接触自身时的手套使用正确率显著高于接触病人时的正确率;在接触自身时手套使用的正确率上,护士显著高于医生.结论 急诊医护人员手套使用是职业防护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20.
戴无菌手套是一项常用的无菌技术操作[1],2005年我科对传统的戴法进行改进,效果较好。2006年起,在手术室、妇产科、换药室进行推广使用,得到认可和好评,现介绍如下。1方法1.1改进无菌手套袋的打包方法传统的打包方法是:无菌手套在手套袋内手套掌面向上,改进的打包方法是:无菌手套在手套袋内手套掌面向下,手套靠近袋口边缘。1.2戴手套方法洗净手擦干,核对无菌手套袋面所注明的手套号码和消毒日期,打开手套袋,取滑石粉袋擦手掌和手背指间,用剩的滑石粉袋不再放回袋内。左手固定手套袋开口断,右手拇指掀起手套袋左侧开口处,食指掀起手套袋右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