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目的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尿流动力学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糖尿病临床患者病例28例和同期收治的单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病例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而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尿流动力学变化。结果经统计发现两组患者在逼尿肌收缩力减弱、FSV水平、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膀胱低顺应性等方面比较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H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尿流动力学与单纯BPH患者比较存在比较明显的特点,对于临床诊断、病情评估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糖尿病患者膀胱功能异常的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已确诊的23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记录相关参数和临床资料。结果对比显示患者组残余尿量、初始尿意容量、膀胱容量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但最大尿流率、最大逼尿肌收缩压明显下降(P<0.01)。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查是对DCP进行客观评价的最重要的手段,尽早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有助于早期确诊,并且可以据此进行针对性治疗,对预防膀胱功能恶化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BPH)手术适应证选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0例BPH患者分别进行术前、术后的残余尿测定、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以及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110例BPH患者中均存在膀胱出口梗阻(BOO),术后BPH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各项尿流动力学指标都得到改善,梗阻得到解除,膀胱功能也得到相应的改善。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测可以判断BPH患者是否存在BOO以及了解逼尿肌及评价膀胱功能,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出现急性尿潴留(AUR)后逼尿肌功能情况。方法:对76例BPH并急性尿潴留患者(AUR组)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并与88例单纯BPH患者(非AUR组)作比较。结果:AUR组中逼尿肌功能不稳定、逼尿肌低顺应性以及合并二种以上逼尿肌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AUR组。结论:BPH出现急性尿潴留时逼尿肌功能严重受损,应及时解除膀胱出口梗阻。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尿流动力学检查在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临床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Laborie尿流动力学分析仪对385例合并下尿路症状的男性患者进行检查,检测其各项尿流动力学指标,参考国际尿控学会(ICS)标准判断其膀胱尿道功能并进行分型,并根据其分型进行针对性治疗.结果 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发现,385例男性LUTS患者中,膀胱出口梗阻(BOO) 283例,其中合并膀胱过度活动(OAB) 96例,合并逼尿肌无力38例;单纯OAB 64例;神经原性膀胱25例,尿流动力学检查正常13例.根据其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分别进行治疗,有效率93%,疗效满意.结论 尿流动力学检查对于男性LUTS患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包娟  唐海凤  徐伟  郑奇传  蒋堃  骆艳玲 《安徽医药》2013,17(10):1735-1737
目的探讨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尿潴留患者简便、损伤小的简易式尿动力学检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对29例BPH伴尿潴留患者通过原引流管行尿动力学检查,观察充盈期膀胱压力一容积测定、排尿期膀胱逼尿肌最大压力等指标,进行逼尿肌功能诊断与临床疗效分析;其中19例尿潴留患者同期进行标准尿动力学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简易式尿动力学检查对BPH伴尿潴留患者的逼尿肌功能诊断与临床疗效结果相符,与标准法检查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简易式尿动力学检查在BPH伴尿潴留患者的逼尿肌功能诊断中,具有简便、损伤小、结果可靠,在临床上可替代标准尿动力学检查。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手术前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的意义,对55例BPH分别进行术前、术后的残余尿测定、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和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表明,55例均存在膀胱出口梗阻(BOO)。行BPH手术后,症状改善率92%,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梗阻得到解除,膀胱功能得到改善。不稳定性膀胱和低顺应性膀胱分别由术前的14例降至术后的6例,2例术前逼尿肌无力(高顺应性膀胱)术后无改善。结论:BPH患者术前尿流动力学检查可明确有无BOO,了解膀胱顺应性和逼尿肌收缩功能及尿道压力,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8.
为评估术前逼尿肌收缩力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术后疗效的预测价值,探讨逼尿肌收缩力能否作为判断BPH病人手术预后的指标和BPH合并逼尿肌乏力的病人是否适合手术等问题,对78例BPH病人进行了尿动力学检查,根据术前逼尿肌最大收缩力将78例分为两组(A组≥40cmH2O;B组≤25cmH2O):对逼尿肌收缩力正常或增高(A组61例)者单纯行TURP或开放手术;对逼尿肌收缩力降低(B组17例)者,同期行TURP和膀胱造口术。结果表明,两组病人术前最大尿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最大尿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除膀胱出口处梗阻后,收缩乏力的逼尿肌功能可以缓慢恢复,尿流率也能获得很大改善。不能单独凭逼尿肌收缩力来推断手术预后,对伴有逼尿肌乏力甚至无力的BPH病人也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尿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并评价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对指导BPH治疗的价值。方法对119例BPH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估(QOL)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119例患者中有4例可疑梗阻,3例无梗阻,7例逼尿肌收缩乏力,105例膀胱出口梗阻(BOO)。BOO患者中伴不稳定膀胱41例(39.05%),低顺应性膀胱19例(18.10%),不稳定膀胱合并低顺应性膀胱16例(15.24%)。根据测定结果选用不同方法治疗,其中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103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2例,膀胱造瘘术7例,保守治疗7例。治疗后4~6个月复查,比治疗前症状明显改善,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查可以明确BPH患者有无BOO及梗阻程度如何,又可了解膀胱功能和逼尿肌稳定性,为临床鉴别诊断、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提供依据,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通过术前尿动力学检查预测、评估其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方法对156例BPH患者术前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并对术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中术前膀胱出口梗阻(BOO)合并膀胱逼尿肌功能损害较轻或基本正常的患者术后疗效理想,其他合并逼尿肌收缩功能障碍(IDC)的大部分患者术后1个月内恢复,排尿通畅,尿频等症状减轻或消失。术后6个月仍疗效不佳的31例患者中,术前逼尿肌不稳定(D I)6例;逼尿肌低顺应性9例;逼尿肌活动低下(DUA)13例;膀胱出口仍有梗阻3例。结论造成BPH术后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与逼尿肌的功能受损有关。尿动力学检查能正确判断患者是否有BOO,还可评估膀胱逼尿肌功能,从而对BPH的治疗方案,治疗时机的选择,特别是对术后疗效的预测、评估及查明疗效不佳的原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急性尿潴留(AUR)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探讨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28例BPH并发AUR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将各种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膀胱逼尿肌收缩力与留置尿管时间无相关性,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DI,DR及梗阻程度有相关性,DI与梗阻程度无相关性,DR与逼尿肌收缩力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留置尿管时间长短与膀胱逼尿肌收缩力之间无相关性,引流膀胱2~3周以上作尿动力学检查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尿动力学检查,观察其临床指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汽化电切术(TUVP)后的疗效进行监测和研究。方法3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症患者,均施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以手术时间为标志,分别在术前1月和术后3个月、6个月施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与术前相比,最大尿流率由8.714ml/秒上升至17.52ml/秒,最大尿流率时膀胱逼尿肌压力由81.45cmH2O下降至37.51ml/CmH2O,膀胱顺应性由19.63ml/cmH2O上升至37.07ml/cmH2O,出现最大排尿愿望时的膀胱容量由240.1ml上升至353.59ml,国际前列腺症评分显示所有病例综合评分由24.41分下降至12.93分;术后3个月与6个月检查结果显示TUVP对尿道外口括约肌有短期的、可逆的损害。结论本研究提示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可有效改善排尿症状和膀胱功能,尿动力学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盆底肌功能锻炼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逼尿肌乏力(ACD)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6例BPH伴AC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盆底肌功能锻炼。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后6个月复查尿动力学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结果观察组逼尿肌等容收缩压、最大尿流率均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提高(P〈0.05),而残余尿和IPSS评分则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盆底肌功能锻炼能有效促进BPH伴ACD患者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道内置8F测压管在压力-流率测定中对尿流率的影响。方法对10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术前进行自由尿流率和尿动力检查,其中逼尿肌功能收缩良好组89例,逼尿肌功能收缩无力组14例。压力-流率测定中尿道内放置8F测压导管,分析比较自由尿流率和置管后尿流率的变化。结果103例患者自由尿流率和带管尿流率的排尿量分别为(177.68±70.55)ml和(180.90±68.34)m1(/54).05)。逼尿肌功能收缩良好组89例自由尿流率和带管尿流率的Qmax,(10.2±3.1)ml/s、Qmax(7.8±3.9)ml/s(P〈0.05),逼尿肌功能收缩无力组14例自由尿流率和带管尿流率的Qmax(9.1±4.1)ml/s、Qmax(5.8±3.2)ml/s(P〈0.05)。两组的Qmax,下降值分别为(2.9±2.8)ml/s和(3.4±2.9)ml/s,组间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道内置8F测压导管可影响最大尿流率测定值,有逼尿肌功能受损时可能影响更大,临床上在进行压力-流率结果分析时应充分加以考虑以便能更加客观、正确地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手术前的应用,对提高术前诊断水平及手术指征、手术方法、手术时机选择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8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在前列腺手术术前尿流动力学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208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尿流动力学检查,180例有不同程度的膀胱出口梗阻,且与其他动力学异常同时存在;180例患者行TURP手术治疗,11例行膀胱造瘘术,17例行药物保守治疗。结论前列腺手术前尿流动力学检查可提供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膀胱尿道功能状况,这对于合理选择术式以提高疗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尿动力学检查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90例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包括尿流率、充盈性膀胱压力、尿道压力、压力流率和漏尿点压测定。结果患者充盈性膀胱压力测定的各项指标均为正常,但最大尿道压、最大逼尿肌排尿压、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关闭压和功能性尿道长则均显著低于正常值(P<0.01)。结论尿动力学检查能为女性尿失禁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对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正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并急性尿潴留(AUR)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时评估膀胱尿道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随机选择的36例已留置尿管的BPH并AUR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且同日行血清PSA测定并分为两组,A组16例(≤8ng/ml)和B组20例(〉8ng/m1),分析血清PSA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36例患者血清总PSA(t-PSA)(11.98±6.15)ng/ml,游离PSA(f-PSA)(2.74±0.64)ng/ml,两者均与前列腺体积、膀胱出口梗阻(BOO)、逼尿肌收缩力有相关性(r分别为0.327、0.469,0.272、0.336,0.414、0.419,P值分别为〈0.01、0.01,0.05、0.01,0.01、0.01),f/tPSA与前列腺体积有相关性(r=0.231,P〈0.05),而与BOO、逼尿肌收缩力均无相关性。逼尿肌收缩力受损在A组中占81.3%(13/16),B组中占30%(6/20)。结论对已留置尿管2d以上的BPH并AUR患者,血清PSA高低可间接反映患者逼尿肌收缩力强弱,PSA≤8ng/ml者,其收缩力受损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脉康颗粒联合甲钴胺、依帕司他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收治的11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口服甲钴胺片0.5 mg,3次/d;口服依帕司他片50 mg,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冲服糖脉康颗粒5 g,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糖尿病相关指标、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R)、尿动力学、肌电/诱发电位以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尿素氮(BUN)和红细胞AR改善明显,与对照组在Hb A1c、BUN和红细胞A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尿动力学指标均明显好转,治疗组残余尿量、平均尿流速、最大尿流速和逼尿肌压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后两组球海绵体肌反射(BCR)潜伏期明显降低,阴部神经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SEP)波幅增加,两组比较BCR潜伏期和波幅、SSEP波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3.64%,对照组的为74.54%,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脉康颗粒联合甲钴胺、依帕司他能够改善糖尿病相关指标、尿动力学指标、神经传导功能,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幌并急性尿潴留(AUR)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逼尿肌功能,预测术后疗效。方法对23例合并AUR的BPH患者术前后行尿动力学检查,评估逼尿肌功能(包括逼尿肌紊定性、顺应性、收缩功能),在治疗成功组与失败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23例患者中,16例(70%)发生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DI),幅度5~168 cm H2O,平均(98±33)cm H2O(1cm H2O=0.098 kPa);20例(87%)可见有逼尿肌随意收缩;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膀胱出口梗阻(BOO);4例(17%)患者术后不能排尿,需要留置导尿。手术前后患者年龄、DI的发生率、DI幅度、膀胱顺应性及测压容量、逼尿肌收缩力强弱在治疗成功组与失败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AUR的BPH患者留置尿管10 d后行尿动力学检查,可以预测术后疗效。术前尿动力学检查DI幅度越大,逼尿肌收缩力越强,术后疗效越好;术前膀胱顺应性及测压容量异常增高、无DI出现者术后疗效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