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贵州省麻疹实验室的监测与质量控制状况,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贵州省2011年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麻疹实验室的监测数据,综合评价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结果 2011年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数563例,采集标本670份,散发病例血标本采集率为94.7%;确诊麻疹病例49例,其中实验室确诊45例,占麻疹病例的91.8%;实验室血清学结果7d及时报告率为87.5%.1起麻疹暴发得到确诊.2株麻疹阳性分离物经序列测定和分析均为H1基因型中的H1a基因亚型.质量控制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家麻疹实验室(National Measles Laboratory,NML)要求.结论 2011年贵州省麻疹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良好,具有良好质量控制体系,为消除麻疹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室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铜川市1996-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发病情况,为进一步做好消灭脊灰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市1996-2011年报告的AFP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统计分析,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评价,以及2011年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相关资料利用Exce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铜川市1996-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72例,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率由1997年的0.89/10万上升至2006年的7.66/10万,除1997年外均达到WHO规定的1/10万以上的要求.病例呈散在分布,男女比例为1.4:1,发病以1~岁小年龄组为主,占58.33%,免疫史>3剂次63人,占87.5%,病例最终分类中,格林巴利综合征34例,占37.22%.监测系统48 h内调查率、14 d内双份粪便标本采集率均为94.44%,标本7d内送达省疾控中心及时率均为98.61%,75 d随访及时送达率84.72%,所有病例均未分离出脊灰野毒株.结论 全市控制脊灰工作今后要继续加强OPV免疫接种工作,提高AFP病例监测质量,特别是提高病例发现、报告的及时性以及合格粪便标本的采集,以保障消灭脊灰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谷利妞 《职业与健康》2013,29(7):851-852
目的 评价连云港市2007-2011年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特征及监测系统的运行状况,为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Excel软件和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连云港市2007--2011年15岁以下儿童共报告76例AFP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73/10万.夏秋季病例居多,4岁以下病例所占构成比为75.00%,服苗史≥3次的占94.74%.实验室培养结果显示,76例病例均为脊灰排除病例,共分离到4株脊灰疫苗病毒.AFP病例监测各项指标均达到相关要求.初到村级、乡级、县级、地市级医院就诊的病例报告率分别为0、47.83%、59.26%和85.00%.结论 连云港市儿童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但仍需提高监测灵敏性,做好常规免疫和AFP病例合格标本的采集工作,提高首诊报告率,有效维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西城区2007-2011年异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发病特征及监测系统的运转状况,提升监测管理水平。方法分析西城区2007-2011年异地AFP病例监测数据。结果 2007-2011年西城区共调查处理异地AFP病例355例,河北省最多(45.6%),集中分布在5岁以下小年龄组(59.4%)。采集到双份及以上粪便标本的315例病例中,197例是在麻痹后14 d内采集到双份粪便标本,合格便标本采集率为62.5%,低于国家80%的标准。结论合格便标本采集率低主要是由于异地病例来京就诊较晚,错过了采集合格便的时限。合格便采集率是反映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提高合格便采集率,首诊医疗机构应及时报告,报告后尽快采集便标本,病例离开原籍时及时横转。此外,西城区还需继续加强异地AFP病例监测管理质量,通过培训强化临床医生采集合格便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襄阳市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结果予以评价,提出今后需要改进的措施.方法 收集分析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资料.结果 2011年全市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达5.30/10万,48h内调查率、14 d双份合格粪便采集率、标本7d送达率、75 d内随访表送达率分别为100%、92.31%、97.44%和92.31%,但首诊后当天报告率仅为12.82%,AFP病例特异性不高存在报告扩大化现象.结论 2011年襄阳市AFP监测指标中首诊当天报告率低,未达到国家要求,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通过AFP监测及时发现和识别高危AFP病例,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3-2014年东莞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加强麻疹监测、消除麻疹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东莞市2013-2014年麻疹监测系统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 2013-2014年东莞市报告麻疹监测病例数1 211例,其中实验室诊断病例946例(78.12%),临床诊断病例16例(1.32%),排除病例249例(20.56%)。48 h内完整调查率分别是98.89%和98.98%,血标本3 d内送达率分别是94.65%和94.89%,血清学检测结果7 d内报告率分别是97.11%和96.81%,监测病例血标本采集率分别是98.69%和98.27%,暴发疫情实验室确诊率100%,暴发疫情病原学标本采集率100%,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是1.53/10万和1.47/10万。 结论 东莞市麻疹监测系统的监测指标略低,系统敏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评价福建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质量,发现维持无脊灰工作不足之处,巩固成果.方法 对福建省AFP病例监测系统及常规免疫报告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2.21/10万,分布于全省9个设区市72个县(市、区);双份合格粪便采集率89.8%;病例脊灰免疫史≥3次151例(85.3%),≤3次和不详者26例(14.7%).各项监测指标以省为单位均达到卫生部要求.结论 福建省2011年AFP监测系统运转良好,OPV免疫实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开封市2005~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指导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 用EpiInfo和Excel软件分析开封市2005~2011年AFP监测病例.结果 开封市2005~2011年共报告15岁以下儿童本地AFP病例22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2.86/10万,无脊灰病毒野毒株检出和脊髓灰质炎病例报告;系统监测的敏感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要求.结论 要维持无脊灰状态,应继续保持高质量的AFP病例监测和高水平的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计划免疫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乙脑监测情况,为乙脑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10-2015年黔南州疑似乙脑病例标本,并对乙脑实验室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5年黔南州共报告疑似乙脑病例154例,采集标本131例,采集率为85.1%;血清/脑脊液采集率为45.8%,恢复期血清采集率为33.6%.疑似病例均为<15岁儿童.乙脑IgM抗体阳性50例,阳性率为38.2%,阳性病例都集中在2~6岁、6~10岁两个年龄段,男性阳性率40.4% (36/89),女性阳性率33.3% (14/42).发病后4~10天采集标本82例,采集率为62.6%,阳性42例,阳性率为51.2%.省级乙脑实验室对黔南州实验室开展盲样考核和标本复核工作,符合率为100%和93.9%.结论 乙脑疑似病例发病后4~10天采集的标本阳性检出率高,为最佳的标本采集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福建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结果,指导保持无脊灰工作.方法 收集2007-2011年全省报告的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及相关报表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福建省2007-2011年共报告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62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56/10万;病例分布全省9个设区市,男女性别比2.08:1,免疫史≥3次占83.6%;脊灰病毒分离阳性率为5.0%;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指标均达卫生部要求.2007-2011年每年强化免疫接种率均在95%以上.结论 福建省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WHO和卫生部的要求,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