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 女,60岁.因"左下肢乏力1年,加重3个月"入院.MRI检查示:T5~8平面髓内占位性病变,考虑室管膜瘤可能性大.遂以"T5~8髓内占位"收入住院.查体:左下肢肌力Ⅳ级,右下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行椎管探查、髓内占位病变切除、椎管减压术.术中见肿瘤部分位于脊髓内,部分位于髓外脊髓左侧硬膜下,大小约9.0cm×1.2cm×0.4cm,灰红色、实体性,予以全切后减张缝合硬脊膜,关闭切口.术后MRI提示肿瘤已全切.病理诊断:T5~8髓内神经纤维瘤.出院时左下肢情况无改善,右下肢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2.
神经纤维瘤的整形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神经纤维瘤及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整形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到2003年我院收治的10例神经纤维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10例神经纤维瘤中,4例为孤立性神经纤维瘤,6例为神经纤维瘤病;其中2例为头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5例为躯体及四肢巨大神经纤维瘤。结果 对头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进行肿瘤全切除,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肤缺损及面部整形;躯体及四肢巨大神经纤维瘤行肿瘤全切除,皮片移植修复,或部分切除直接缝合。结论 神经纤维瘤采用整形外科方法切除修复,具有切除较彻底,修复塑形好的优点。对于巨大神经纤维瘤,对术中出血应有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3.
脊髓神经纤维瘤与脊膜瘤的鉴别诊断及MRI价值(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神经纤维瘤与脊膜瘤的鉴别诊断及MRI价值(摘要)刘丽娟,张广义在常规检查中,脊髓神经纤维瘤与脊膜瘤的鉴别诊断上存在一定困难。本文收集经MRI检查及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神经纤维瘤、脊膜瘤各24例,认为MRI在鉴别诊断上很有帮助,临床资料与方法1.临床...  相似文献   

4.
脊髓神经鞘瘤为最常见的脊髓良性肿瘤,约占脊髓原发肿瘤的30%,多数位于髓外硬膜下[1].单发的髓内神经鞘瘤较少见,同时存在于脊髓内、外的单发神经鞘瘤罕见.目前为止,国外仅报道9例,国内报道1例[1-3].本文为我院收治的1例脊髓内-外神经鞘瘤,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 患者,男,29岁.主因"右上肢疼痛、麻木3年伴左下肢发凉1年"入院.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查体:右侧肘以远、脐水平以下针刺觉减退,右侧伸肘、屈腕及手内在肌肌力Ⅳ+级,右侧Hoffmann征阳性.  相似文献   

5.
三叉神经节的神经纤维瘤占颅内神经纤维瘤的2.5%,但尸检材料则占7.5%,这是因为三叉神经节瘤同三叉神经痛或颅底肿瘤之间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容易漏诊.三叉神经节位于颞部岩骨尖部的前方硬脑膜的两层之间,其内侧毗连海绵窦外壁和颈内动脉虹吸部的床突下段.从三叉神经节或三  相似文献   

6.
Gasser氏神经节纤维瘤即三叉神经半月节神经纤维瘤,约占颅内神经纤维瘤的2.5%,但尸检发现为7.5%,说明本病早期与颅底的原发性肿瘤鉴别诊断是困难的。为了提高临床对本病之认识,本文作者对经手术或尸解证明为本病的30例进行讨论。男6例、女24例,年龄为19—54岁,该病首发症状常以头部钝痛和面部或半面部麻木感或具有三叉神经痛发作之特征,常迅速合并运动方面的损害,表现为咀嚼肌无力或萎缩;此外,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  相似文献   

7.
肥厚性硬膜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肥厚性硬膜炎是一种以脊髓和脑的硬膜肥厚为特征的少见病。主要表现为头痛,多发性颅神经受累或颈背部痛,神经根及脊髓压迫症状。MRI增强扫描可见肥厚的硬膜被强化。其病因不清,多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治疗主要依靠激素及手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椎管内多发性神经鞘瘤15例,占同期椎管内神经鞘瘤131例的11.45%。男性多于女性。本组有同时并存也有先后发生。15例25次手术中发现肿瘤部位除1例再次手术为髓内,其余均在硬膜下脊髓外。结合文献对先后发生的8例属复发或多发,多发性肿瘤的特点及其诊断、处理方法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报告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颈椎椎管内(颈髓3~8)良性肿瘤80例,其中神经纤维瘤68例,脊膜瘤12例,以硬膜下及亚铃型居多,76%累及颈髓2~3个节段,而神经纤维瘤的半数是以颈髓5~6为中心。本组近半数以颈神经根痛为首发症状,神经纤维瘤更多见,其与肢体麻木,力弱和肌萎缩均有一定的定位意义,神经纤维瘤者多有椎间孔扩大,辅助检查以脊髓碘油造影确诊率最高。本组术后复发者占17.5%,复发的神经纤维瘤均为亚铃型。  相似文献   

10.
研究背景 脑室外神经细胞瘤是新近分类的肿瘤实体,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除脑室外的任何部位,但发生于脊髓者极为少见.由于缺乏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术前难以明确诊断;又因其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的相似性,易误诊为好发于脊髓的其他肿瘤.鉴于此,本文着重探讨原发于脊髓的脑室外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通过对以往文献的复习,分析其诊断要点,以期提高临床对脑室外神经细胞瘤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与结果 男性患者,47岁.因近1年进行性双上肢无力和颈部疼痛入院.颈部MRI显示脊髓C6~T3节段髓内占位性病变,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强化.术中可见肿瘤位于脊髓内,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血运丰富,与硬脊膜无粘连.肿瘤组织由弥漫片状或团簇状分布的肿瘤细胞构成,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呈圆形,大小形态较一致,有核周空晕,呈少突胶质细胞瘤样特点;部分区域肿瘤细胞排列较致密,呈短梭形,无核周空晕,呈放射状排列或围绕在血管周围形成不典型“菊形团”结构,类似室管膜瘤样结构.肿瘤组织中未见无核神经纤维岛和神经节样细胞,以及核分裂象和出血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两种形态肿瘤细胞弥漫性强阳性表达突触素,灶性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蛋白和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但不表达波形蛋白、细胞角蛋白、上皮膜原、神经元核抗原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Ki-67抗原标记指数<1%.病理诊断为脊髓脑室外神经细胞瘤.结论 脊髓脑室外神经细胞瘤临床罕见,可能起源于胚胎时期脊髓中央管周围的神经元前体细胞,须经组织学观察明确诊断.尽管大多数脑室外神经细胞瘤患者肿瘤全切除后预后良好,但出现不典型组织学表现者建议术后辅助放射治疗以减少复发.应注意与具有透明细胞特征、室管膜瘤样特征及其他具有相似组织学结构的脊髓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