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6例董定龙,冯克玉,叶培正,姜开生,韩贞琳一、中毒原因6名急性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患者均为机修厂的检修工人,于1992年7月第1次承担丁二烯抽提塔检修任务。塔内主要介质为DMF和裂解C4,比例为7.2~8:1。裂解C4中丁二...  相似文献   

2.
患者周××,男,42岁,病历号8610,××化工研究院×分厂有机氟工段长。在有机氟(F_(22))裂解岗位15年。因急性吸入F_(22),裂解残液气后胸闷、气促、咳嗽一天。患者于1986年1月6日下午4时停车检修塔釜时,因裂解残液气未排尽,在无个人防护情况下用水  相似文献   

3.
裂解气相色谱鉴定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裂解气相色谱鉴定脊髓灰质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病毒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法的重复性良好,同一标本连续分析,裂解色谱图基本一致。不同病毒,其裂解色谱图有显著差异,不同型别的灰质炎病毒裂解色谱图也有一定差异。改用不锈钢柱子时,特征峰明显减少。裂解温度以700℃最佳。作者认为用裂解气相色谱鉴定病毒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正>有机氟主要指氟代烃类化合物,包括饱和与不饱和的单氟烃、多氟烃、卤氟烃及它们的聚合物等。在制造和使用有机氟单体、加工氟聚合物材料及处理氟烃裂解反应残液时,均可接触到相关毒物而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急性有机氟中毒常常是由于职工在生产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研究10种氟喹诺酮类化合物的电喷雾质谱裂解规律,为质谱鉴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仪,正离子检测模式下进行测定,对该类化合物的裂解规律进行研究。结果 通过比较10种化合物的质谱裂解碎片峰,发现在正离子模式下,氟喹诺酮类易获得质子形成[M+H]+准分子离子峰,而后在碰撞室经碰撞诱导解离后易产生脱H2O和脱CO2的特征碎片峰,这与结构中含有羧基相呼应,若结构中含有7-位哌嗪环取代基,会发生哌嗪环键断裂而后重排的特征碎片峰。这些特征碎片峰有助于该类化合物的结构分析。结论 本文对10种氟喹诺酮的裂解规律进行了研究,为喹诺酮类的检测及结构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有机磷中毒合并横纹肌裂解症患者22岁,女性,以往健康。在口服100ml对硫磷后昏迷入院。BP160/100mmHg(21/13.3kpa),P152/m,T37℃,瞳孔1.0mm,对光反应减弱,肠鸣音轻度亢进,流泪和流涎明显。血Hb141g/L,WB...  相似文献   

7.
杀虫剂中毒与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杀虫剂在卫生防病及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效、低毒、安全的新型杀虫剂不断出现.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杀虫剂中毒事例仍时有发生.目前较常用的杀虫剂主要为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及杀虫脒.本文拟对上述四类杀虫剂的中毒原因、流行病学特征、中毒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防7个方面作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8.
有机氟化合物品种多,用途广,属新型的高分子合成材料。在其生产中所应用的单体及产生的裂解气、裂解残液气和热分解物是有毒物质,其中八氟异丁烯是氟塑料制造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毒性最大的气体,急性毒性约为光气的10倍,主要靶器官为肺,部分毒物还损伤心、肝、肾等脏器。重症患者可发生肺水肿、肺纤维化甚至死亡。目前其中毒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缺乏特效解毒剂及治疗措施。所以尽早明确诊断,给予恰当、积极的综合处置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总结报道浙江省衢化医院对2004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28例急性有机氟气体中毒病人的救治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9.
废塑料处理技术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目前废塑料处理方式,探讨了废塑料裂解油化工艺及不同裂解设备的优缺点,指出了推广废塑料裂解油化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二氟一氯甲烷裂解气急性重度中毒后严重肺纤维化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氟一氯甲烷裂解气急性重度中毒后严重肺纤维化4例张兴善二氟一氯甲烷(F22)是制造聚四氟乙烯塑料的原料,生产过程中的裂解、残液气含有多种有机氟化物,急性吸入中毒主要损伤肺脏。本院抢救10余例重度中毒者中,有4例存活者遗留严重肺纤维化。1.一般情况:4...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焦磷酸测序技术建立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裂解位点突变的快速检测方法,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RT-PCR扩增甲型H1N1病毒血凝素基因中的HA片段,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甲型H1N1病毒血凝素基因含有裂解位点序列片段,分别设计一套生物素标记的PCR引物和测序引物,运用焦磷酸测序技术对含甲型H1N1病毒裂解位点基因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同时分析青岛地区甲型H1N1流感病毒流行株的裂解位点基因特征。结果建立了基于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位点突变方法,实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裂解位点的高通量检测,青岛地区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位点344氨基酸序列没有发生变异。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和结果准确等特点,适用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位点进行快速高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2.
急性铊中毒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有关文献,分析4例铊中毒的临床特征、铊定量结果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分离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研究其抗感染的潜能。方法从医院污水内分离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并进行生物学、形态学分析。结果分离并筛选出2株相对广谱噬菌体ΦA392、Φ1093;分析ΦA392形态学、生物学特征:5 min内约有96%的噬菌体被吸收,吸收速度常数K为1.28×10-8ml/min;潜伏期约为20~25 min,平均裂解量为125;有一个正多面体头部及可收缩尾轴结构,且两株噬菌体裂解谱互补。结论所筛选获得的噬菌体裂解性较强、裂解谱较宽,吸收率较高,潜伏期较短,可供临床抗感染治疗新型手段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程冲击量地塞米松抢救急性有机氟中毒三例四川省富顺县化学工业部晨光化工研究院职工医院(643201)张兴善我院历年抢救急性有机氟-二氟一氯甲烷裂解气或裂解残液气吸入中毒患者,重度14例,中度2例。其中3例(重度2例、中度1例)使用冲击量地塞米松(40...  相似文献   

15.
四氟为用途较广的新型塑料,经高温裂解呈气体逸出。温度增高时,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严重者导致肺水肿,小气管、细支气管坏死,国内文献曾有报道,我院曾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病例介绍患者,女,37岁,住院号40275。某石油化工厂  相似文献   

16.
急性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内外在工业生产中,用途广的氟塑料生产中,以聚四氟乙烯(4F,PTFE)为主。占总氟塑料产量约85—90%,其次为全氟乙丙烯(F46,FEP)和三氟氯乙烯(3F,PCTFE)等,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裂解气,裂解残液气以及加工和使用过  相似文献   

17.
急性重度石油裂解气中毒致呼吸、心脏骤停抢救体会周群张若鹏孔祥俊田昭凤陆继荣冯三畏我院曾收治1例急性石油裂解气中毒致呼吸、心脏骤停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男,20岁,某化工厂工人,于1994年11月28日11时,发现车间石油裂解油罐阀门处管线破裂,罐内裂...  相似文献   

18.
报道2例经皮肤、消化道吸收丙烯酰胺致死病例,患者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特征。建议企业对有毒样品的管理及有害作业的防护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是石油开采、石化产品生产加工的主要地区,规模各异的石化企业较多。为了加强对石化工业生产职业危害因素的防制,我们对某炼化公司ARGG竣工工程进行劳动卫生设施效果评价。1 工艺流程及职业危害 ARGG工程分为重油催化裂解装置、产品精制装置、气体分馏装置。重油催化裂解装置以常压渣油等重质油为原料,在裂解催化剂作用下,进行裂解反应生产轻烯烃、液化气、汽油、柴油。产品精制装置是将催化裂解装置的产品脱硫化氢、脱硫醇得到精制液化气、精制汽油和柴油。精制液化气进  相似文献   

20.
自Todd等首次描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以来,陆续报告很多,现就有关国外文献综述如下。一、定义:TSS是国外新近认识的一种新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特征为:高热、皮疹及脱皮、低血压与多器官损害。二、发病原因及流行病学:Davis等发现TSS与妇女行经期间使用月经棉塞有关。又据Osterholm等在美国明尼苏达、威斯康辛及衣阿华三个州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1979年10月1日至1980年9月19日此期间内发生TSS的妇女80例使用月经塞的时间 (白天、夜间、全天及整个经期)与同年龄而不用月经塞的对照组80例对比,其差异比例为18.01(P<0.001),有显著性差异。Shands等亦有类似报告,说明TSS与行经妇女使用月经塞有关(86.8~94.7~95%),故有月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