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困难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将200例需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按常规穿刺,观察组采用负压技术穿刺,即将容量为2ml的吸球和三通接头接上留置针,使之穿刺时形成负压,再行穿刺。结果两组静脉穿刺回血率、一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8.32、27.56,均P<0.01);留置针保留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颈外静脉、大隐静脉穿刺回血率、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8.26、18.26、5.00、5.00,P<0.01或P<0.05);两组股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负压技术可提高留置针穿刺回血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静脉留置针间接采血法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婴幼儿静脉留置针间接采血方法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180例惠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四肢浅表静脉直接采血法,观察组采用留置针间接采血法.比较两种采血方法首次穿刺成功率、血标本质量(溶血、凝血)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血标本质量及皮下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婴幼儿静脉留置针间接采血方法能减轻惠儿的痛苦、确保血标本质量,且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在大量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用于大量输液患者的效果,以寻找最佳输液途径。方法将需大量输液(每日补液量≥2500m1)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采用四肢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结果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平均留置时间,导管脱落、导管堵塞、液体渗漏、静脉炎、补钾疼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用于大量输液,可减少静脉置管并发症,且可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肝素帽固定部位对留置针回血、堵管发生率及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60例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将肝素帽固定在穿刺点下方或水平位置,观察组将肝素帽固定在穿刺点上方3~4cm处。结果观察组留置针回血率、堵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静脉留置针肝素帽固定于穿刺点上方,可减少置管并发症,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将77例罹患不同疾病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在静脉留置针操作中采用“见回血后将针芯退出0.5cm,再将导管并针芯送入静脉内”的常规方法;观察组采用“见回血后固定针芯、推送导管再抽出针芯”的改进方法。结果观察组静脉导管穿剌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进方法可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负压穿刺法在急诊血液病患者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急诊输血的血液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负压组各60例。常规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连接输血器,以静脉留置针进行常规静脉穿刺;负压组静脉留置针连接一次性使用采血针接头及真空采血管,带负压进行静脉穿刺。结果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回血率及穿刺回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静脉留置针负压穿刺法穿刺稳定,回血自然、快速,操作者可尽快做出有效判断,避免反复穿刺损伤血管,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鱼骨图在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鱼骨图在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行外周静脉置管.干预组应用鱼骨图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程序护理。结果干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鱼骨图能提高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置管后并发症.王正长詈管留器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16G安全型留置针与一次性内瘘针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76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健康供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均选择肘正中处静脉穿刺。观察组使用16G安全型留置针,对照组使用一次性内瘘针。结果两组供者采集物中的有核细胞数、CD34^+细胞计数均达标,且采集顺利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及采集毕手臂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留置针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中穿刺成功率高,能增加供者的舒适度,且不影响采集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Y型和L型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为手术室护士选择合适留置针提供依据。方法将20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Y组和L组.分别采用Y型和L型留置针。结果Y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L组,操作时间显著短于L组(P〈0.05,P〈0.01);L组输液速度显著快于Y组.血液回流污染率显著高于Y组(均P〈0.01)。结论应根据Y型和L型留置针的性能特点在手术中选择合适的留置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种快速、准确建立急危重症新生儿静脉通道的新途径及新方法。方法将160例急危重症新生儿随机分为头皮组(按常规采用经头皮静脉穿刺置入留置针)及胸腹壁组(采用经胸腹壁静脉穿刺置入留置针)各80例。比较两组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穿刺操作时间。结果胸腹壁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及操作时间显著优于头皮组(均P〈0.01)。结论抢救急危重症新生儿时,经胸腹壁静脉置入留置针,保证了急危重症新生儿静脉通道的及时建立,保障了抢救用药及时应用,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李奎  夏文广 《骨科》2017,8(1):62-65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布辅助理疗对肱骨干骨折病人术后早期肿胀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于我院手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术后早期病人4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研究组(24例),对照组采用局部常规理疗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肌内效贴布贴扎治疗。分别于治疗前1 d和治疗1、3、5 d后对两组病人的健肢与患肢的周径差以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在治疗前1 d时,两组病人的周径差和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3 d时,研究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5 d时,研究组健肢与患肢的周径差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5天时,两组病人周径差和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1 d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肌内效贴布辅助常规理疗能快速改善肱骨干骨折病人的术后早期肿胀和疼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肌内效布贴扎辅助理疗对肱骨干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肿胀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术后早期肱骨干骨折患者4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4例),对照组采用局部常规理疗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肌内效布贴扎治疗。分别于入选时和治疗1、3、5天后对两组患者的肿胀程度和VA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入选时两组患者周径差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3天,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3、5天,治疗组健肢与患肢周径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5天,两组患者周径差和VAS评分均低于入选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肌内效布贴扎辅助常规理疗能快速改善肱骨干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肿胀和疼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13.
李苑婷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7):148-151
目的 分析眼球按摩护理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梅州市梅江 区深梅眼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接受眼小梁切除术治疗的60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 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 眼球按摩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眼压变化情况、手术成功率、护理前后眼部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 情况。结果 试验组护理后第1、3、6个月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成 功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试验组术后第3、7、14天眼部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结论 对行小梁切除术后的青光眼患者实施眼球按摩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眼压,提升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 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三联疗法对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疼痛及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将126例拟行外剥内扎术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换药,观察组患者术后在常规换药基础上,口服地奥司明片、静脉输注七叶皂苷钠、用复方角菜酸酯栓纳肛。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水肿评分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人、第7天肛门疼痛、水肿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用药6d,两组均末见明显不良反应。结果表明,三联疗法可有效减轻混合痔患者外剥内扎术后肛门疼痛及水肿程度,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长强穴埋线法治疗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长强穴埋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吲哚美辛栓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第1~4天患者的疼痛程度,观察该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第1天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天及术后第2、4天的24h内疼痛持续时间评分,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第1、3天的24h内疼痛持续时间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安全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治疗组患者未发现明显不适。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头晕、头痛,4例出现恶心、呕吐,1例出现一过性高血压。结果表明,长强穴埋线法治疗痔术后疼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且该法临床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6.
分析创伤骨科去皮植皮手术患者应用疼痛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3月- 2021年5月收治的60例创伤骨科去皮植皮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 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疼痛护理管理干预,比较两组疼痛情况及护理 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第2、4、6天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3.33%,高于 对照组的66.67%(P <0.05)。结论 相较于常规护理干预,疼痛护理管理在创伤骨科去皮植皮手术护理中 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且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装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和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预防消化系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效果。方法 2008年1~8月60例因消化系肿瘤行根治性手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因未完成术后检查或治疗等依从性不好的因素,造成无法判断效果而剔除7例,最终入组53例:20例无预防措施(对照组)、15例术中和术后使用IPC(IPC组)及18例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LMWH组)。术前和术后3~10 d行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记录DVT发生情况。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第1、3、7天的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IPC组、LMWH组DVT发生率分别为30.0%(6/20)、20.0%(3/15)和5.6%(1/18),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4.165,P=0.125),LMW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isher’s检验,P=0.061)。10例发生血栓患者中超重、血栓栓塞病史的发生率显著高于43例未发生血栓患者(χ2=5.106,P=0.024;χ2=5.106,P=0.024)。发生血栓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和第3天血小板明显高于未发生血栓患者(t=2.676,P=0.000;t=2.203,P=0.032;t=3.040,P=0.004),术后第3天D-D也明显高于未发生血栓者(Z=-2.355,P=0.018),其余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天LMWH组P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7),INR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35),3组间手术前后血小板、APTT、FIB、D-D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一使用IPC和LMWH未能减少消化系肿瘤术后下肢DVT的发生,但使用低分子肝素有减少消化系肿瘤患者术后DVT发生的趋势,超重和血栓栓塞病史可能是发生血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何蓉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22):169-172
分析精细化美容护理对烧伤整形植皮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8月-2023年 7月收治的烧伤整形植皮术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 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精细化美容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疼痛情况、护理有效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试验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护理后第1、3、7天 VAS评分、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 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0%,低于对照组的4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精细化美容护理在烧伤整形植皮术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良好,可有 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疼痛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安全且有效的护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更有效的减轻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肿痛的冷敷方法.方法 将296例膝关节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4例)和观察组(152例).对照组采用毛巾包裹清水冰袋进行冷敷,观察组采用自制新型冷敷袋进行冷敷,术后当天冰敷2h,术后第1~5天每天冰敷2次,每次2小时.结果 两组术后第3天舒适度,术后6h、24 h、48 h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实时用NIM-ResponseTM肌电监测仪监测盆底括约肌电活动,了解控尿神经的分布,以便术中保护控尿神经,提高术后控尿效果;并对比手术前后患者控尿情况,评价实时监测技术在保护控尿神经方面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80例前列腺癌患者临床分期为T2a~T3a纳入研究.将这些术前控尿正常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其中A组(神经监测组)利用NIM-ResponseTM肌电监测仪对以上患者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盆底括约肌电活动进行术中实时监测.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全麻,避免术中使用肌松药.接地电极接于上臂,探测电极置于肛门括约肌及尿道括约肌.术中在前列腺邻近结构处以神经刺激探针以最高5 mA电流刺激和探测证实控尿神经在膀胱颈、前列腺、尿道周围行程及功能状态,通过避免电切电凝破坏控尿神经邻近结构达到保护其免受损伤的目的.B组(非神经监测组)行常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对比术前、术后拔尿管后24 h、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患者控尿情况,包括尿动力学检查、尿垫试验、膀胱镜检查.结果 术后两组拔尿管后24 h完全控尿率有显著差异(65.0%vs 37.5%,P<0.05)、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控尿率则无差异(80.0%vs 75.0%,P>0.05和92.5%vs 90.0%,P>0.05).术后30 d尿动力学检查证实80例患者前列腺部尿道控制带阻力消失,尿道闭合压正常存在,括约肌肌电正常存在.膀胱镜见40例患者尿道括约肌结构存在,镜下括约肌收缩功能良好.结论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采用盆底括约肌电活动实时监测,对控尿神经的解剖及功能分布有较强的准确性,可加快术后控尿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