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Hunt-HessⅣ~Ⅴ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超早期栓塞治疗的28例Hunt-HessⅣ~Ⅴ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预后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28例动脉瘤患者术后6个月GOS评价:GOS 1分(死亡)6例,GOS2分(植物状态)6例,GOS 3分(严重残废)3例,GOS4分(中度残废)5例,GOS 5分(恢复良好)8例。术后1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脑血管痉挛10例(35.7%,10/28)、肺部感染8例(28.6%,8/28)、脑积水5例(17.9%,5/28)、术后再次出血3例(10.7%,3/28)。结论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是治疗Hunt-HessⅣ~Ⅴ级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小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难点及技术关键等。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微小脑动脉瘤患者的介入栓塞治疗资料。结果单纯弹簧圈栓塞动脉瘤26例,双微导管技术栓塞动脉瘤4例,球囊辅助栓塞动脉瘤2例,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6例。38例患者均栓塞成功。术后即刻造影确定栓塞程度:0级12例、1级21例、2级5例。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0—1分24例,2分10例,3—4分2例,5分2例。随访33例患者6—12个月,无动脉瘤复发、再破裂发生。结论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微小脑动脉瘤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技术难度较大,需根据各例微小脑动脉瘤的特征选择适宜的栓塞技术,降低栓塞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人Hunt-hess Ⅳ -Ⅴ级破裂动脉瘤早期行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早期栓塞治疗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预后进行GOS评分.结果 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 1分(死亡)5例,GOS 2分(植物状态)2例,GOS 3分(严重残废)2例,GOS4分(中度残废)4例,GOS 5分(恢复良好)3例.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为脑血管痉挛、肺部感染、脑积水.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是一种治疗老年人Hunt-hess Ⅳ -Ⅴ级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Hunt—hessIV—V级破裂动脉瘤早期行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早期栓塞治疗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预后进行GOS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1分(死亡)5例,GOS2分(植物状态)2例,GOS3分(严重残废)2例,GOS4分(中度残废)4例,GOS5分(恢复良好)3例。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为脑血管痉挛、肺部感染、脑积水。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是一种治疗老年人Hunt—hessIV—V级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目前介入栓塞已成为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首选方法。本研究探讨超早期介入栓塞破裂颅内动脉瘤治疗Hunt-Hess分级Ⅰ~Ⅲ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0-09-10-2018-10-11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Hunt-Hess分级Ⅰ~Ⅲ级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超早期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6个月后以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预后评分分级为指标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90例患者中,弹簧圈单纯致密栓塞34例,椎动脉动脉瘤行椎动脉闭塞4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52例。所有患者中,1例术中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2例术后<1周死亡,术中脑血管痉挛5例,术后脑梗死2例。影像学随访70例,2例复发;共随访85例,完全康复77例。结论超早期介入栓塞是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Ⅰ~Ⅲ级蛛网膜下腔出血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15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枚支架均成功置入,所有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即刻造影,其中动脉瘤获致密栓塞14例,大型后交通动脉瘤瘤颈部残留1例.6~ 12个月随访复查造影11例,其中动脉瘤获致密栓塞10例,均未见复发;瘤颈部残留1例,12个月复查造影时瘤颈部显影明显减淡.结论 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能保持载瘤动脉通畅,动脉瘤栓塞致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颅内自膨胀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脑动脉瘤并行颅内自膨胀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的患者28例病情回顾性分析。其中动脉瘤位于前交通支6例,后交通支4例,椎动脉7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5例,大脑中动脉3例,其他部位3例。先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后将颅内自膨胀支架覆盖动脉瘤颈部。结果 28例患者共成功放入支架30枚,其中2例一次性放入2枚支架。致密栓塞22例,血管瘤颈部残留5例,1例部分栓塞。术中1例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予溶栓、抗凝对症治疗后好转,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好转出院。术后随访半年,期间无再发出血病例,影像学检查提示致密栓塞22例均无显影;管瘤颈部残留5例中3例无显影,2例无变化;1例部分栓塞者无变化。结论颅内自膨胀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脑动脉瘤疗效确切,能有效控制再出血的发生,具有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电解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患者病例资料,术前Hunt-Hess分级:I级1 Ⅱ级11例,Ⅲ级11例,Ⅳ级2例.均在发病3 d内行电解武可脱性徽弹簧圈(GDC)栓塞治疗. [结果]完全栓塞23例(88.5%),大部栓塞3例(11.5%).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15例,Ⅱ级7例,Ⅲ-Ⅳ级2例,Ⅴ级1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3~24月. [结论]早期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拴塞治疗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可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安全、有效、微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所致颅内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颅脑损伤所致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部位包括颈内动脉海绵窦段6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4例,颈内动脉床突旁段3例,大脑中动脉M1段2例,大脑前动脉A2段4例.介入栓塞使用的栓塞器材包括:弹簧圈、带纤毛铂金游离弹簧、LEO支架、Neuroform、Enterprise支架、覆膜支架等.分别采用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覆膜支架置入介入栓塞治疗,开颅切除载瘤动脉,塑形及动脉瘤包裹方法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 12个月,2例死亡,1例植物生存,2例术后偏瘫,其余14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颅脑损伤所致假性动脉瘤有其自身的病理特点,需进行深入认识,而血管内介入栓塞和/或开颅手术尤其血管内介入治疗此类动脉瘤是其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 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造影(CTA)证实颅内动脉瘤40个。28个窄颈动脉瘤微弹簧圈直接栓塞,12个宽颈动脉瘤选用Remodeling重塑技术栓塞。按格拉斯哥(GOS)预后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40个动脉瘤均一次性栓塞,其中28个100%栓塞,5个95%栓塞,7个90%栓塞。术后疗效(按GOS预后评分):恢复良好32例,轻残2例,重残1例,死亡1例。随访存活的35例,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未见复发出血者。1例轻残,34例恢复良好,良好率为97%。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手术安全、有效、微创,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9月采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病例13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手术后取得满意疗效,置入支架13枚,支架一次性到位12枚,通过调整后到位1枚,放置位置满意;即刻血管造影致密栓塞10例,大部分栓塞2例,不全栓塞1例;出院时按改良Rankin评分0分12例,1分1例,无死亡病例。全部病例经1个月~3年随访,随访期间患者无一例死亡,无再出血及栓塞等症状。结论:Solitaire AB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行和有效的治疗手段,近期随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开颅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行开颅夹闭治疗及9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结果 行开颅夹闭治疗11例患者临床状况全部优良,无轻残及死亡;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患者临床状况优良6例,轻残2例,死亡1例.结论 颅内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瘤中特殊且较复杂的类型,其诊断和处理策略不同于一般动脉瘤,开颅手术仍是治疗此类动脉瘤的标准治疗方式,医院在选择治疗策略时,除了考虑患者的年龄、经济状况,动脉瘤的大小、部位等因素外,也要结合本医院的医疗特长,进行综合考虑,采取最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大小与介入栓塞术中破裂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05例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中,6例患者动脉瘤发生破裂,通过对颅内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破裂的检查和处理,分析患者颅内动脉瘤大小与介入栓塞术中破裂的关系。结果破裂动脉瘤大小在3.5~5.8 mm,平均动脉瘤大小为(4.0±0.4)mm,瘤体与瘤颈比为1.2:1。结论动脉瘤大小与栓塞术中破裂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颅内动脉瘤直径在5 mm以下是导致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动脉瘤越小,在栓塞术中破裂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科室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治疗的17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7例颅内微小动脉瘤中,单纯使用弹簧圈栓塞7例,支架辅助弹簧罔栓塞5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3例,使用双导管技术2例。结果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完全闭塞13例,瘤颈残留3例,瘤腔残留1例。术后6~12个月随访:15例完全恢复,未留有神经功能障碍;1例6个月后出现交通性脑积水,经过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完全恢复至生活能自理;1例9个月后再次出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6~12个月脑血管造影随访,14例动脉瘤完全闭塞,2例留有残颈,1例瘤腔扩大。结论颅内微小血管瘤介入治疗是安全、可靠和有效的,选择合适的栓塞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工程》2017,(12):1665-1666
目的对比单纯弹簧圈栓塞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术后一年复发率,以及手术前后的相关评分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治疗组的术后1年复发率为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GCS评分、MRS评分和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的GCS评分、MRS评分和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血管内介入栓赛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Ⅱ级、Ⅲ级比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手术治疗后,观察组42例患者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临床中治疗脑动脉瘤采取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与开颅夹闭术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更佳,且术后并发症较低,具有良好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急性出血期支架辅助栓塞的治疗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支架辅助栓塞,分析结果。结果:疗效良好者(0~2分),共计46例。疗效不佳者(3~6分)共计4例,死亡共计2例,治疗良好率为88.5%。结论:针对于发生破裂的颅内动脉瘤疾病来讲,开展早期支架辅助栓塞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这种方法安全性强、有效性高,有助于提升动脉瘤致密栓塞概率,减少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Lvis支架与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45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n=22)和B组(n=23)。A组采用Lvis支架辅助治疗,B组采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的术后即刻栓塞效果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即刻的完全栓塞率、近全栓塞率、部分栓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9.09%,B组为13.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vis支架与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相当,但需注意Enterprise支架的大网眼及Lvis支架的致栓率,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支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形态与介入栓塞术中破裂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05例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6例患者的动脉瘤发生破裂,通过对患者颅内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破裂的检查和处理,分析患者颅内动脉瘤形态与介入栓塞术中破裂的关系。结果 5例患者动脉瘤形态主要为子囊形状,为不规则动脉瘤形态,且在动脉瘤表面可见不规则形突起的状况。结论动脉瘤形态与栓塞术中破裂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子囊是造成动脉瘤破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早期介入栓塞治疗的23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介入栓塞及随访结果.动脉瘤直径2.0~7.0mm,按Hunt-Hess分级:Ⅰ级8例,Ⅱ级9例,Ⅲ级5例,Ⅳ级1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DSA检查确诊,用改良的电解可脱卸的铂弹簧圈行栓塞治疗,9例前交通动脉瘤腔100%栓塞,13例瘤腔90%栓塞,1例瘤腔80%栓塞.随访3~36个月,2例复发,无死亡、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病例.结论 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安全、有效,可作为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