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坎地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观察坎地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以50例健康人做为对照,分别测定血清胱抑素C(Cys-C)、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然后给予50例高血压患者坎地沙坦8mg/d服用,4周后重复测量上述指标.结果 高血压患者中血清Cys-C和尿β2-MG的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经坎地沙坦治疗后,血清Cys-C和尿β2-MG均明显下降(P<0.01,P<0.05),而Cr、BUN无明显变化.结论 血清Cys-C可以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指标之一,坎地沙坦可以降低血清Cys-C水平,延缓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在肾功能早期损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贝克曼公司IMMAGE800特定蛋白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EROSET2000对120例患者血清CysC、尿素氮(BUN)、肌酐(Cr)、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G)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肾功能早期损害时CysC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其阳性检出率高于血清BUN、Cr、RBP和β2-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ysC在糖尿病和高血压肾功能早期损害时均能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是反映肾功能早期损害的一项敏感指标,对于及早发现肾功能损害,监测肾功能改变及其恶化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改善预后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3.
肾功能RIA在评价老年高血压病肾功能变化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功能放射免疫分析在评价老年高血压病肾功能变化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测定36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及30例健康老年人sβ_2-MG、uβ_2-MG、uAlb、uIgG,并测定血清BUN和Gr。结果:老年高血压病组sβ_2-MG、uβ_2-MG、uAlb、uIgG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Ⅰ期老年高血压患者uβ_2-MG、uAlb已有明显增高(P<0.05~0.01);Ⅱ期uβ_2-MG、uAlb、uIgG增高(P<0.05~0.01);Ⅲ期sβ_2-MG、uβ_2-MG、uAlb、uIgG均显著增高(P<0.01)。高血压病组血清BUN及Cr与时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在Ⅰ期时已有肾小球、肾小管的损害,随着病情的进展,肾小球、肾小管功能损害加重。肾功能RIA是检测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灵敏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监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5例DN早期肾脏损伤患者,采用酶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HCY和尿β2-MG的含量,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DN组HCY和尿β2-MG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指标HCY和反映肾小管功能受损的指标尿β2-MG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DN患者早期肾脏损伤的检出率,对临床早期干预治疗肾脏损伤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肾小管早期损害的影响。方法 :高血压病组 48例 ,其中Ⅰ期 2 8例 ,Ⅱ期 15例 ,Ⅲ期 5例。正常对照组 3 0例。取第 1次晨尿分别检测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β2 微球蛋白 (β2 MG)、尿白蛋白 (Alb)、血肌酐 (Cr)和血尿素氮 (BUN)。高血压病组患者给予缬沙坦 80mg ,持续半年 ,半年后再次检测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β2 微球蛋白 (β2 MG)、血Cr和血BUN。结果 :高血压病组RBP、β2 MG较正常对照组高 (P<0 0 1) ,高血压病组给予缬沙坦治疗后RBP、β2 MG、Alb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 0 1) ,治疗前后血Cr、血BUN变化不大 (P >0 0 5 )。结论 :缬沙坦可改善高血压患者肾小管早期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2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予口服卡维地洛10 mg, 2次/日,疗程16周, 4周后如舒张压(DBP)≥90 mmHg则剂量加倍,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和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血压、24小时尿总蛋白(UTP)、24小时尿蛋白(AIb)、血β2微球蛋白(β2-MG)、尿β2-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肾小球滤过率、血尿素氮、肌酐、血糖、血脂、血清电解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卡维地洛能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并起到保护肾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对肾功能早期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动态脉压、静息心率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将17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血压、动态脉压(24 h PP)、静息心率(RHR)分为不同的亚组.测量血压、动态脉压、静息心率、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Cr),并比较各组的尿mAlb、血BUN、血Cr检测值,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病Ⅰ、Ⅱ、Ⅲ组之间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比较,P<0.05:高血压病Ⅲ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高于高血压病Ⅰ组和Ⅱ组(P<0.05),而高血压病Ⅰ组和Ⅱ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比较,P>0.05.动态脉压A组与B组的尿mAlb比较,P>0.05,动态脉压B组、C组与D组患者随24 h PP的升高,尿mAlb依次明显增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R4组患者的尿mAlb高于RHR1、2和3组的尿mAlb(P<0.05),RHR1、2和3组患者之间的尿mAlb比较,P>0.05.各个亚组间血Cr、血BUN均正常,比较,P>0.05.收缩压、舒张压、动态脉压及静息心率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P<0.05),与血BUN和血Cr无相关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痛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可作为早期肾功能损伤诊断的参考指标,血压、动态脉压、静息心率与尿mAlb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清及尿液中的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对诊断其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测定75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72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血清、尿β2-MG,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并与68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糖尿病2组患者血清、尿β2-M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Cr、BUN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尿β2-MG对于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胡善友  邰宏明 《临床医学》2003,23(11):50-51
目的探讨血、尿β2-微球蛋白在高血压病患者不同分级与不同危险分层中的意义.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80例,进行分级及危险分层后,分别测定其血尿素氮(血BUN)、血肌酐(Cr)、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浓度.分析预测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结果在低危级1级高血压患者中,尿β2-MG检测的阳性率均最高(P<0.05).随着血压级别的增加和危险分层的增高,血尿β2-MG的值比低一级或低一层患者均显著增高(P<0.05).在3级高血压和极高危患者中,才有BUN、Cr的变化.结论血尿β2-MG是反映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损害的较早期指标,且对于高血压病患者预后的判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硝苯地平和培哚普利长期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对5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1硝苯地平组,26例,口服硝苯地平10mg~20mg,每日3次,疗程6个月;2培哚普利组:4mg~8mg,每日1次,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测定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血β2-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血肌酐。结果:两组药物能同等降低各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血压。培哚普利能显著降低高血压病患者尿蛋白的排泄量,升高肾小球滤过率;而硝苯地平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作者认为,对高血压病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培哚普利比硝苯地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颅内高压后对实验动物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大白兔随机分为 4组 ,利用微量泵注射自体血法建立急性脑内血肿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 ,其他 3组给予不同剂量的甘露醇治疗 ,即小剂量组 0 .2 5g/kg ,中剂量组 1.0 g/kg ;大剂量组2 .0g/kg。测定给药前后血钠、血钾、尿素、肌酐。结果 :与给药前相比 ,用药 3h后各治疗组均引起血钠降低 ,小剂量组、中剂量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大剂量组则降低更明显 (P <0 .0 1) ;而各治疗组均出现血钾、尿素升高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出现肌酐升高趋势 ,大剂量组则引起显著升高 (P <0 .0 1)。结论 :甘露醇对肾功能有不良影响 ,且随着剂量的增加 ,不良影响逐渐加重。护士可通过观察病人临床表现和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 ,以判断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利拉鲁肽治疗微量白蛋白尿期(Ⅲ期)糖尿病肾病(DN)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方法 将86例微量蛋白尿期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利拉鲁肽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MAER)、血肌酐(SCr)、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糖及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MI、FBG、PBG、HbA1c、HOMA IR 、BUN、SCr、UMAER及ACR降低,而FINS及 eGFR水平升高(P<0.05),但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P<0.01)。观察组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利拉鲁肽可在降血糖的基础上保护肾脏,改善肾功能且发生低血糖的概率低。  相似文献   

13.
岑明秋  张真路  宋杰 《中国综合临床》2005,21(12):1117-1118
目的 评价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荆C(Cystatin C)在心脏手术患者肾功能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并统计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的Cystatin C、血清肌酐、手术后次晨的血清肌酐,并对部分患者手术前进行24h尿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检查,分析Cystatin C、24h尿内生肌酐清除率及与手术前后血清肌酐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Cystatin C对术后肌酐异常的敏感性为68.3%,特异性为16.6%,诊断符合率为68.9%。24h尿肌酐清除率的相关指标为62.5%、55.6%和66.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者联合应用,则相关指标分别为66.7%、77.8%和74.1%。结论Cystatin C是肾小球滤过率监测中的一个较敏感的指标。联合应用Cystatin C和24h尿内生肌酐清除率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内酯类物质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南市长清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8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 ·1次· d-1,疗程1 a。于治疗前和治疗1a末测定比较两组尿蛋白、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β2‐微球蛋白、血浆胱抑素水平。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方法评估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间尿蛋白、血肌酐、肾小球过滤率、β2‐微球蛋白、血浆胱抑素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除β2‐微球蛋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血浆胱抑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除β2‐微球蛋白无显著差异性(P>0.05),尿蛋白、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血浆胱抑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a末,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为72.7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提高和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肾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肾过氧化损害机制和早期干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肾功能损害机制及早期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 观察组为100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在入院24 h内检测血清胆红素、丙二醛(MDA)、血β_2-微球蛋白(β_2-MG)及尿微量蛋白(β_2-MG、α_1-MG、ALB).对照组为50例正常生理性黄疸新生儿.观察组早期给予抗氧化剂(维生素E,还原性谷胱甘肽)及传统干预措施(原发病治疗,蓝光照射,药物疗法),治疗3 d及出院前一天(治疗6 d)复查以上项目.结果 当未结合胆红素在205.0~256.5μmol/L时,尿β_2-MG、α_1-MG,血MDA较对照组升高(P<0.05),当未结合胆红素256.6~342.0βmol/L时,不仅尿β_2-MG、α_1-MG,血MDA升高,而且血β_2-MG升高(P<0.01,P<0.05),当未结合胆红素>342.0 μmol/L时,血β_2-MG、尿ALB明显增高(P<0.01,P<0.05).经早期干预治疗后,血胆红素下降,血β_2-MG、尿微量蛋白基本恢复正常,观察组加抗氧化剂后较对照组恢复更快(P<0.05).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肾小球滤过功能及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造成损害;高胆红素对肾脏功能的损害与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诱导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在传统干预治疗基础上加抗氧化剂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尿胱抑素C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血、尿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41例AOPP患者根据中毒程度分为轻度AOPP组12例、中度AOPP组18例、重度AOPP组11例,选取对照组50例健康人分别做血、尿胱抑素C(Cys 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尿蛋白半定量(PRO)的检测,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轻度AOPP患者血、尿Cys C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AOPP患者血、尿Cys C、血BUN、SCr均高于对照组(P<0.01);41例AOPP患者尿Cys C检测阳性率为100%,轻度AOPP患者尿蛋白半定量检测阳性率为16.7%,中度AOPP患者为66.7%.结论 血、尿Cys C可作为判断AOPP肾小球和肾小管早期受损的指标,较血BUN、SCr和尿蛋白半定量敏感,对AOPP早期肾损伤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尿β痕迹蛋白(βTP)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178例,按照尿Alb/Cr比值将其分为三组:Alb/Cr正常组6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65例,大量白蛋白尿组53例,另设健康对照组80名。采用胶乳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原理检测血、尿βTP,比较各组患者血、尿βTP水平,并与Scr、eGFR以及实验及临床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尿Alb/Cr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βTP为(0.70±0.36)mg/dl,较健康对照组[(0.59±0.12)mg/dl]显著升高(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βTP(0.82±0.30)mg/dl,较Alb/Cr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βTP(1.79±1.19)mg/dl,与其他两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三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βTP阳性率分别为28.3%、60.0%和87.8%;尿液βTP/Cr阳性率分别为20%、84.6%和90.6%。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清βTP与SC呈显著正相关,r为0.705 0(P<0.01),eGFR值与血β-TP呈显著负相关(r=-0.805 1,P<0.01)。尿βTP与Scr、HbA1c、收缩压、病程呈正相关(r分别为0.387 9、0.240 2、0.164 3、0.241 5,均P<0.05)。结论血清βTP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以早期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而尿βTP/Cr可以作为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管损伤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患者肾动脉阻力指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秀林  朱颖辉 《临床荟萃》2006,21(9):630-632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肾动脉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肾功能处于不同阶段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2例,对照组15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肾动脉RI.结果高血压慢性肾功能不全(CRI)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各级肾动脉RI(0.77~0.81)均明显高于高血压肾功能正常组和对照组(0.69~0.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高血压2级和高血压3级患者的各级肾动脉RI均较对照组升高,尤以肾主动脉RI增高为著(P<0.05~<0.01).相关分析表明,肾动脉RI与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呈正相关关系、与肌酐清除率(Ccr)呈负相关关系;肾动脉RI与收缩压最高值正相关(r=0.168, P<0.05);肾动脉RI与年龄正相关(r=0.44,P<0.01).结论肾动脉RI与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状态、血压及年龄相关;肾动脉RI可作为评估肾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时对纤溶活性、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 6 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6 8例EH患者用厄贝沙坦治疗8周,观察用药前后血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及内皮素、一氧化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浓度的变化。结果 EH患者t PA活性、CGRP和NO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0 .0 1) ;而PAI活性、ET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 1) ,厄贝沙坦治疗后,血压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 1) ,血t -PA活性、NO、CGRP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0 .0 1) ;血ET浓度显著下降(P <0 .0 1)。结论 EH患者存在纤溶活性和内皮功能异常;厄贝沙坦可改善EH患者纤溶活性和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0.
The renal function of 15 patients receiving cis-platinum (II) dichlorodiammine (CPDD) was examined prospectively in detail to elucidate early evidence of nephrotoxicity. Patients were given a total of 49 couses of CPDD at 20 mg/m2/day for 5 days with 1,000 ml of saline prehydration. Renal function was monitored by serial determinations of serum creatinine an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measured as 125I-iothalamate clearance) and by measurement of parameters of tubular function, including tubular reabsorption of phosphorus, urine-to-serum glucose ratio, total protein, and total free immunoglobulin light chain excretion, serum electrolytes, and urine pH and specific gravit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mean serum creatinine within a course of treatment, nor was there a cumulative increase in the serum creatinine. In 9 of 19 evaluable courses there was a small transient fall in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with prompt recovery. There was no cumulative decrease in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through 3 courses of treatment. Four of the patients with preexisting renal insufficiency suffered no significant additional nephrotoxicity. There was no tubular dysfunction demonstrable in any of the patients. This study represents the first prospective detailed examination of multiple parameters of renal function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CPDD and reveals that the only parameter to show any change with this schedule of drug administration was th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