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定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和HAMD评分均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理干预1个月后,两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机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和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入院时,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不但能缓解不良情绪状态,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随访1年,通过生活质量综合评定及SCL-90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状态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CL-90评分方面,观察组焦虑、抑郁、恐惧、敌对及躯体化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观察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患者抑郁和焦虑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各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研究组各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显著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状态,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老年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其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肿瘤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结束后,将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影响结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经我院确诊并行化疗的肺癌患者60例,按照入院顺序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实施化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干预4周,运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简明心境量表(POM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医学应对方式调查问卷(MCMQ)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状态和应对方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负性情绪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HADS评分、POMS中紧张、生气、抑郁、疲劳、困惑维度评分及SCL-90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OMS活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干预前的MCM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MCMQ中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而回避、屈服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使肺癌患者化疗负性情绪状态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和行为管理成效明显,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早期心理护理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3月老年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心理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家属满意度;干预前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心理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心理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早期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神经功能,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和评价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具体影响价值,为抑郁症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实验分组。患者在常规用药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常规护理+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抑郁症患者症状评分情况(参考症状自评量表SGL-90)以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生活量表)。结果组间生活能力、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躯体化、人际关系以及焦虑、抑郁等症状评分结果对比,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用药治疗期间,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具有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以促进抑郁症患者疾病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应用于伴有心理抑郁障碍的老年慢性躯体疾病疗效。方法将纳入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抽样分为两组,实验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再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Spitzer生活指数评分表(QLI)评分,分析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而实验组较对照组HAMD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Spitzer生活指数评分均治疗前均升高,而实验组患者Spitzer生活指数评分表(QLI)分数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治疗老年慢性躯体疾病引发的抑郁心理障患者,显著的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心理抑郁状态,其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联合方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化疗治疗的淋巴瘤患者7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前后采用SAS、SDS自评量表评估对比两组焦虑、抑郁情绪。结果干预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不良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之心理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整合心理行为疗法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NSCLC术后化疗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整合心理行为疗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睡眠情况、生存质量及化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日间功能、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睡眠效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情绪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合心理行为疗法能减轻NSCLC术后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提升化疗依从性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围手术期患者中对其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均为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和HAMA、HAMD评分。结果研究组的HAMA和HAM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给予有效的综合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42例住院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1例,对照组2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精神科护理,入院后即对研究组患者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施以健康教育;在入院时和住院8周末分别对所有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抑郁焦虑情绪。结果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总分均较健康教育前下降(P0.01,P0.05),但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患者识别自身负性情绪和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乳腺增生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研究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所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24例患者。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实行不同护理干预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统计学分析结果的相关性数值。结果研究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均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增生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以及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放化疗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2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60例。对比两组生活质量。结果功能量表:观察组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量表:观察组疼痛、恶心呕吐和疲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单一症状量表:观察组腹泻、便秘、失眠和纳差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经济困难和呼吸困难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放化疗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ICU患者临床护理需求,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况与满意度等方面的影响,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上促进ICU患者预后。方法选择医院ICU收治治疗的80例患者,采取1∶1比例法分组护理。对照组ICU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ICU患者配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结果组间焦虑以及抑郁负性情绪评分比较,研究组干预后指标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率比较,研究组患者占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CU重症患者心理负担较重,治疗期间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治疗预后,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上促进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老年肿瘤放疗联合CAP化疗后引入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3年9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肿瘤的老年患者中选出110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放疗联合CAP化疗治疗,为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对比组;为另外一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引入心理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满意度,并利用焦虑、抑郁量表测量患者心理状态。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55%(52/55),高于对比组的81.82%(45/55)。同时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均降低,但研究组患者评分均低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肿瘤患者放化疗时的心理状态,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积极心理干预对帕金森患者抑郁及认知功能障碍影响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帕金森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45例,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另外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积极心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结果经干预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有了显著下降,且组间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两组患者的MoCA评分均较干预前有了显著提升,且组间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帕金森患者进行积极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其抑郁及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14例该病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干预结束后评估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均为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肺癌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