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2.
我科于 1996年 6月~ 2 0 0 0年 3月收治因胆总管结石或肝外伤需行手术、胆总管T管引流患者 5 0例 ,其中有 3例因胆总管不扩张或肝外胆管短行胆总管L型管引流 ,恢复顺利 ,随访 3~ 5a ,无胆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1 临床资料例 1,女 ,9岁 ,因摔伤致肝破裂 ,术中探查发现肝门区组织破裂较重 ,左右肝管尚完整 ,于分叉处破裂延及肝总管至胆总管 ,遂行肝脏修补、肝外胆管修补术 ,但因肝外胆管狭窄 ,胆总管内径约 5mm ,无法放置现有T管 ,遂用一外径约 4mm之细胶导尿管置入作支撑引流 ,于胆总管裂口之下端引出 ,近端抵左右肝管分叉处 ,缝合胆管后…  相似文献   

3.
4.
本刊今年第2期62页刊登了徐建同志对尿素和尿素氮的换算系数的看法,引起了同行的广泛重视。近日,先后收到了李明山、李家福、王应凯、徐雄心、宋克征、曾平等同志的来稿来信,就关于尿素和尿素氮的换算系数及其有关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限于篇幅和精力,对这些来稿来信我们无法一一作答和刊登,现请江苏省临床检验中心主任王毓三主任医师就有关问题发表其意见,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建明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9):1040-1040
患者女 ,63岁 ,因腰部疼痛、双小腿怕冷 3年 ,伴双下肢无力半年。曾多次保守治疗无效 ,于 4月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 :L3 ,4、L4,5、L5S1椎间盘突出症 ,经手术开窗髓核摘除 ,术后仍无好转 ,且行走无力逐渐加重而入院。入院后查体 :扶入院 ,L1~S1棘间及棘旁有压痛 ,双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减退 ,右股四头肌及小腿三头肌肌力Ⅲ~Ⅳ级 ,左足背伸肌力Ⅰ级 ,右足跖屈肌肌力Ⅱ级 ;左股四头肌力及小腿三头肌肌力Ⅳ级 ,左足背伸肌肌力及跖屈肌肌力Ⅱ级 ,双下肢跟、膝腱反射消失 ,无病理反射引出 ,MRI示 :L1,2 ~L5S1椎间盘突出 ,见图 1。经术前充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川渝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33亚型L1和L2基因多态性,为相关探针和疫苗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方法用PCR方法扩增HPV-33阳性样品中HPV-33L1和L2基因,测序并与Genenbank中常用参考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突变位点。结果和参考序列相比,本地区HPV-33L1突变率为70.69%(41/58)。在58例样品中,共发现单核苷酸突变20个,其中非同义突变8个,同义突变12个。本地区HPV-33L2突变率为100.00%(58/58)。在58例样品中,共发现单核苷酸突变12个,其中非同义突变7个,同义突变5个。结论川渝地区HPV-33L1和L2基因多态性具有自己的特点,疫苗和探针设计时需要因地制宜提高效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肿瘤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长期相互作用的正常细胞恶性转化的过程。从生物角度对肿瘤病因进行的研究证明病毒是一重要生物致癌因素。细菌L型即细胞壁缺陷型 ,细菌失去细胞壁后 ,其菌落形态、生长行为、生化反应、致病性等均与原菌显著不同 ,而表现出与病毒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特征 ,并作为一种慢性致病因子长期在人体内存活 ,具致突变和增加宿主细胞对其它致突变物易感性的可能。一些研究显示细菌L型可能促进肿瘤的形成与发展 ,一些研究却支持L型具抑癌作用。本文就细菌L型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1 细…  相似文献   

8.
L型细菌及其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水渠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0):1297-1299
L型细菌(L菌)早就发现了,只是直到近20多年来由于检验技术不断地改善,才对L菌及其感染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有关的报道才越来越多,其所致的病种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据国内拟诊败血症的万余例一般培养的结果,有细菌生长者仅占17.8%-18.4%,即使诊断为菌血症者,细菌培养阳性者也仅占42%,脓汁培养阴性者达到27.3%,  相似文献   

9.
伤寒的诊断一般基于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出伤寒沙门氏菌,但是即使在某些症状典型、病情严重的患者,常规的分离培养有时也得不到阳性结果,而增做细菌L 型培养可提高分离培养的阳性率.一、伤寒杆菌L 型的诱导1.培养条件软琼脂、动物血清及厌氧培养对伤寒杆菌L 型的诱导、分离及传代是必需的条件,我们用改良  相似文献   

10.
细菌L型(bacterial L-forms)即细菌细胞壁缺陷型(cell-wal1-deficient bacteria,CWDB)是细菌在某些水解酶(如溶菌酶)或抗生素(如青霉素)的作用下,肽聚糖的合成受阻导致细胞壁受损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钱炳圭  尹本义 《临床荟萃》1993,8(23):1100-1102
细菌L型是指理、化或生物因素诱导下导致细菌细胞壁缺陷的变异型细菌。1935年Kleineberger从念珠状链杆菌的培养物中发现一种微小菌落因其工作的地点为Lister研究所,以第一个字母定名为“L”。此后,Diness进一步从其他细菌分离出L型,并证明L型在无细胞壁情况下仍能生长繁殖。1942年Pierce进一步发现青霉素可诱导念珠状链杆菌演变为L型。1954年Shasp—Pierce发现增加培养基中氯化钠浓度对细菌L型有保护作用,使其能继续繁殖。我国于1962年,魏、康二氏从经青霉素治疗后鼠咬热患者中分离出念珠状链杆菌L型。  相似文献   

12.
13.
细菌L型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细菌L型即细胞壁缺陷型细菌,由于细胞壁的缺陷,其菌落形态、生长行为、生化反应、致病性等均与原菌显著不同,且表现出与病毒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特征.L型菌作为一种慢性致病因子长期在人体内存活,具有致突变和增加宿主细胞对其它致突变物易感性的可能.目前有大量资料表明从肿瘤患者中常可以分离出细菌或细菌L型,它们与肿瘤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王安潮 《新医学》1998,29(3):121-121
细菌L型是细菌的细胞壁缺陷型。它可自发产生,但多数是在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及其他因素(理、化及生物学因素等)的诱导下形成。细菌L型由于细胞壁缺陷,类似病毒或支原体,失去原型菌的一些生物学特性。细菌L型的主要特点有:1细胞壁缺如或不完整。2形态多形性,有颗粒状、长丝状、圆球体和巨形体等。3可复原为原型菌。4染色可变性。5对低渗透压敏感。6培养的菌落呈“油煎蛋”样。7致病力较原型菌明显减弱。8引起的病理改变多为间质性炎症。9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耐药,而对作用于细胞质的药物敏感。由于上述特点,细菌L型引起的病变、临床表…  相似文献   

15.
我科于2006—06引进江西3L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规格为150cm×100cm医用敷巾。由于其在敷巾四周增加了塑料护袋,可容纳手术中溢流的液体及血液,防止渗湿敷料,保持无菌状态,防止切口感染等,在剖宫产手术中收到了满意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3L 粘贴手术巾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材料,作者曾将2048例病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铺巾方法,一组使用传统布巾;一组使用3L 粘贴手术巾,就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2048例,使用3L 粘贴手术巾978例,传统布巾1070例;男性1033例,女性1015  相似文献   

17.
18.
细菌L型快速检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L型培养阳性事高,比普通培养高2~3倍[1]但是按传统操作方法,需7~10天,不能及时配合临床诊断和治疗。笔者根据L型菌感染,细菌量多和L/B型同时存在的特点,研究用直接涂片快速染色镜检[2]和当天标本及时移种平板培养,可于1~72h出结果,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取洁净干燥青霉素瓶若干,用抗凝刑涮洗并加2滴待干,置铝饭台压紧防冲,高压灭菌后,置无菌室打开饭盒,隔纸复压松口的瓶盖,用胶布条封固瓶口,临用时,用碘酒消毒瓶盖,注血1ml,摇动防凝。其它体液标本2~3ml,置室温自然沉淀约1h,用灭菌毛细吸管取血等标本约…  相似文献   

19.
梁绍伟  田子朴 《华西医学》1991,6(2):209-210
本文报道2例I.L.L型右室双出口病人的外科治疗。我们认为本型患者的手术适合年龄为5~6岁;超声心动图和左、右心室造影对本病的诊断具有较重要的意义;手术的关键是:既要严密缝合心内渠道,又要彻底疏通右室流出道。本组2例均痊愈出院,经随访4年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细菌L型分离培养鉴定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