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开胸肋骨内固定联合胸腔镜治疗创伤性连枷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创伤性连枷胸患者采用不开胸肋骨内固定,同时联合胸腔镜探查、止血、血胸清除、肺裂伤修补手术,观察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转归等情况。结果全组病例平均手术时间72min,平均术中出血216ml,术后胸痛明显缓解,胸廓畸形纠正,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15d,均痊愈出院。术后1年25例(78.1%)获得随访,23例(92.0%,23/25)恢复正常劳动能力或生活能力。结论不开胸肋骨内固定联合胸腔镜治疗创伤性连枷胸,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微创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手术方法、技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26例胸腔镜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胸腔镜组)的围手术期情况,并按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等匹配条件从同期开胸纵隔肿瘤切除手术中抽取21例(开胸组)作为参照,并对两组肿瘤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随访结果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胸腔镜组手术时间略少于开胸组,两组术中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镇痛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术中麻醉时间平均(4.31±1.19)h,术中出血量平均(65.38±57.71) ml,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平均(2.42±0.70)d,术后镇痛时间平均(2.58±0.95)d,术后拔管时间平均(4.04±3.75)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58±5.78)d及总住院费用平均(2.69±0.89)万元,1例术后并发乳糜胸,1例合并肺部感染,无死亡病例.结论 纵隔肿瘤如果适合在胸腔镜下进行手术切除,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具备视野暴露充分、安全可靠、出血量少、创伤小、疼痛小、生理干扰小、并发症少、住院期短、恢复快、切口微小、美容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09年5月~2014年5月胸外科具有手术指征的肺癌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腔镜组和开胸组,各35例,统计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胸腔镜治疗肺癌的优势.结果 腔镜组的住院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分别为(6.61±2.41)d、(2.18±1.12)d、(256.28±18.41) ml、(1.05±0.56)d,开胸组分别为(10.64±1.06)d、(6.46±2.41)d、(504.88±25.61) ml、(3.49±1.26)d.腔镜组的住院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开胸组,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开胸组为3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癌根治术可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术后引流、术后下床时间,且并发症少,效果好,淋巴结清扫数量与常规手术相似,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机化初期脓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接受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30例机化初期脓胸患者为全胸腔镜组,并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行开胸手术治疗的28例机化初期脓胸患者为开胸组,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胸腔引流时间、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全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为(115.0±8.1) min,短于开胸组的(128.2±10.4) min;术中出血量为(104.2±20.0) ml,少于开胸组的(149.0±38.7)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胸腔镜组的胸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分别为(7.3±2.2)、(10.6±3.2)、(7.5±2.1)d,明显短于开胸组的(12.4±4.5)、(15.7±5.8)、(10.9±5.5)d;胸腔引流量为(450.2±33.9) ml,少于开胸组的(509.8±40.6)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胸腔镜手术治疗机化初期的脓胸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腔镜技术用于治疗自发性血气胸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97例自发性血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分为腔镜组(50例,胸腔镜手术)和开胸组(47例,开胸手术),对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腔镜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VAS评分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胸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血气胸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区域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404例早期肺癌患者病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采用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操作孔组(203例)和开胸组(201例),单操作孔组采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开胸组采用常规开放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转移的阳性淋巴结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胸引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单操作孔组清扫淋巴结数及淋巴结转移例数与开胸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操作孔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胸组[(119±50)ml比(166±78)m1],术后带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胸组[(4.9±2.2)d比(5.5±2.7)d,(10.1±2.6)d比(12.9±3.5)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胸组[7.4%(15/203)比13.9%(28/20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相比,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而其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效果与传统开放手术相似。  相似文献   

7.
方政 《上海医药》2014,(19):35-37
目的:观察研究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6例,根据监护人或患者意愿分为腔镜组26例和传统组30例,腔镜组施行完全胸腔镜下手术,传统组采用常规直视下开胸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胸腔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腔镜组胸腔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胸组(P〈0.05),而两组其它各方面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两组患者心功能均I级。结论:全胸腔镜下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可减少创伤、缩短住院时间、并具有显著美容效果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和比较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与传统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根治性及二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12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其中行胸腔镜、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71例(腔镜组),行传统三切口开放性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49例(开胸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腔镜组和开胸组的总手术时间分别为( 276±16) min和(297±19) min(P>0.05).术中总出血量分别为(218±34) ml和(298±37) ml,腔镜组明显少于开胸组(P<0.01).术后第3天疼痛情况腔镜组少于开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腔镜组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8%,开胸组为29.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开胸组患者中有4例发生不完全性肠梗阻,而腔镜组无(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 15.3±2.1)个月,腔镜组的总复发率为7.8%,生存率为90.2%,开胸组分别为10.4%和8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与传统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相比,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发病率低的优点,且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与开放肾上腺手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进  殷长军  张炜  姚浩  顾沈阳  王业华  周广臣 《江苏医药》2007,33(11):1160-1161
目的 评价经腹膜后间隙入路肾上腺病变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53例(腔镜组)和开放性肾上腺手术48例(开放组)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腔镜组手术成功51例,手术时间(68.2±32.4) min,开放组(120.6±44.6) min;腔镜组术中出血(75.2±31.0) ml,开放组手术时间(187.3±39.8) ml;腔镜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32.2±12.5) h,开放组(44.5±21.0) h;腔镜组术后下床时间(42.9±9.3) h,开放组(74.1±16.9) h;腔镜组术后平均住院(7.0±1.1) d,开放组(9.1±1.5) d,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具有术中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效果优于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传统开胸和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式对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炎性反应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40例,以随机分组法分为开胸组和胸腔镜组,每组70例。分别采用传统开胸和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式治疗,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术后 VAS 评分、手术前后 CRP 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胸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开胸组( P <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及淋巴结清扫组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1 d、3 d 及30 d 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开胸组( P <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1 d 和3 d CRP 水平均显著低于开胸组、术前( P <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组( P <0.05)。结论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式相比,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式对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有效降低术中创伤程度,加快机体康复进程,缓解术后疼痛,减轻炎性反应水平,并有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手术在肺癌完全切除术中运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4年11月间34例行单操作孔全胸腔镜下肺癌完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胸腔镜观察孔取腋中线后侧第8肋间,切口约1-2cm,根据肿瘤定位操作孔位置于第3至5肋间取腋前线至腋中线间,切口长约2cm-4cm,经单一操作孔完成肺癌完全切除术,其中19例术前已有病理学诊断,直接行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13例术中先行肿块切除,冰冻为恶性,再行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结果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其中1例患者因术中出血转常规开胸;33例行单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其中:左肺上叶5例,左肺下叶11例,右肺上叶6例,右肺中叶2例,右肺下叶9例,1例行右肺中下叶双肺叶切除。全组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69.1±54.2)min;平均术中失血(255.2±94.7)ml;术中清扫淋巴结5-17枚;胸腔引流管拔出时间平均(2.1±1.2)d;术后胸腔引流总量平均(258.8±193.7)ml;术后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平均(13.1±9.1)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平均(7.8±3.93)d;术后发生并发症主要有:肺不张2例、心律失常3例、肺部感染1例,乳糜胸1例;术后患者均顺利恢复。结论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癌完全切除术安全可行,可以作为早中期肺癌常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外伤后血胸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随机对照研究前瞻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间开展的VATS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外伤性血胸各28例,比较临床病理生理参数。结果与开胸组相比,VATS组手术时间短(50.5±22.5)minvs(118.6±45.4)min,术中出血少(130.5±15.2)mlvs(202.8±55.8)ml,术后止痛药应用时间短(3.2±0.6)dvs(5.6±1.2)d,术后胸管放置时间短(2.4±0.8dvs3.2±0.9d),术后引流量少(178.2±35.8)mlvs(255.6±62.5)ml,术后住院时间短(11.8±2.2dvs17.6±8.2d)。全部患者治愈出院。术后随访1~3个月,未见胸内积血、脓胸及纤维胸等。结论合理应用电视胸腔镜治疗血胸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大部分血胸开胸手术可由胸腔镜手术完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肺叶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研究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自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采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的200例早期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手术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5组(A、B、C、D、E组),每组40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引流管拔出时间.结果 5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引流管拔出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手术时间A组(210±11)min、B组(169 ± 11)min、C组(163±8)min、D组(174 ±8)min、E组(159±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术后住院时间A组(12.5 ±0.6)d、B组(9.5±0.4)d、C组(10.1±0.4)d、D组(10.4±0.4)d、E组(9.6±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5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及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大约是40例.  相似文献   

14.
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胸外伤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胸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87例胸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VATS手术组(观察组)44例,采用VATS进行治疗;传统开胸手术组(对照组)43例,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95.5%和95.3%,疗效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分别为(83.2±13.5)min、(92.5±21.3)ml和(7.3±1.8)d,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开胸手术和VATS手术均有较好疗效,但VATS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5例,随机分为胸腔镜组43例和开胸组42例,胸腔镜组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开胸组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后疼痛程度,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及住院天数皆少于开胸组(P〈0.05)。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胸组(P〈0.05)。胸腔镜组VAS显著低于开胸组(P〈0.05)。胸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63%,开胸组为38.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较为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接骨板治疗多发肋骨骨折预防肺部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7月~2011年4月胸外伤患者17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86例采用胸腔镜下接骨板治疗,对照组84例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疼痛VAS评分,并统计术后及随访2个月患者肺部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及低氧血症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至随访2个月胸廓畸形、骨折不愈合及肺不张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腔镜辅助肋骨接骨板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简单易行,创伤小,切口选择准确,术后肺部并发症少,尤其适用于连枷胸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VATS)治疗的为VATS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TOS)治疗的为TOS组,比较:(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术后疼痛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2)术后第1、3、5天血清CRP和IL-6水平。结果(1) VATS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疼痛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69.50±15.33) min、(60.23±9.75) h、(46.75±7.36)h、(3.54±1.58)d、(9.50±2.50)d,均较TOS组的(86.77±19.56)min、(66.50±10.50)h、(58.36±9.58)h、(5.50±1.55) d、(13.55±3.18) d的短;VATS组失血量、引流量为(161.55±25.54) mL、(155.75±23.18)mL,均较TOS组的(186.58±25.35)mL、(169.65±26.87)mL少;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14、28.19、54.11、6.03、7.24、98.36、76.34,均P<0.05)。(2)VATS组术后CRP第1、3、5天分别为(79.58±22.15) mg/L、(97.23±28.16) mg/L、(98.44±27.19) mg/L,IL-6分别为(69.36±17.32) ng/L、(96.33±25.67)ng/L、(103.16±28.89)ng/L,均低于TOS组的(97.84±25.37)mg/L、(119.17±31.77)mg/L、(130.81±33.29)mg/L、(76.83±21.97)ng/L、(121.15±32.64)ng/L、(122.08±30.74)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12、58.33、69.17、64.34、79.58、92.17,均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应用电视胸腔镜技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徐勉  张静  司玫  沙元霞  周康玲 《淮海医药》2009,27(2):112-113
目的总结应用电视胸腔镜技术治疗自发性气胸32例的经验,探讨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本组32例,男29例,女3例,双侧同期手术2例。均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或胸腔镜小切口术(VAMT)治疗自发性气胸。结果32例全部治愈。手术时间50~160min,平均108min。本组手术后平均住院日13.5d,无1例死亡。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及胸腔镜小切口手术具有风险小、安全、疗效好及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是治疗自发性气胸首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电视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13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方法、安全性、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重症肌无力患者131例中,Ⅰ型31例,Ⅱa型43例,Ⅱb型42例,Ⅲ型14例,Ⅳ型1例,在全身麻醉下经右胸人路行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术中打开前上纵隔胸膜,暴露胸腺组织,用锐性和钝性方法游离完整切除胸腺左右叶及心包前脂肪,评估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0—270min,平均(89±31)min;术中出血量20—400ml,平均(53±21)ml;术后住院时间为4~12d,平均(7.3±2.3)d。术后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1l例(8.4%),并发肺炎19例(14.5%),无死亡病例。术后病理:单纯胸腺增生99例,合并胸腺瘤31例,恶性胸腺瘤1例。术后随访109例,随访时间12~72个月,平均(38±20)个月,失访12例(9.2%)。完全缓解51例(46.8%)、部分缓解47例(43.1%)、稳定8例(7.3%)、恶化3例(2.8%),总缓解率89.9%。结论电视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是目前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术式,具有微创、安全、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