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徐寿银 《江苏医药》2001,27(12):903-903
乙型病毒性肝炎易慢性化 ,与机体免疫功能障碍有关。为了探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方法 ,我们对 6 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大剂量的胸腺肽联合甘利欣治疗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慢性乙型肝炎 12 0例均为我院 1997年~ 2 0 0 0年住院患者 ,全部病例ALT均异常 ,HBsAg、HBeAg、HBVDNA均阳性。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6 0例 ,男 4 0例 ,女 2 0例 ;年龄 18~ 6 0岁 ;慢性轻度 10例 ,中度 30例 ,重度 2 0例。对照组6 0例 ,男 4 2例 ,女 18例 ,年龄 16~ 6 2岁 ;慢性轻度10例 ,中度 32例 ,重度 18例。两组性别、年龄、…  相似文献   

2.
拉米夫定 (3 TC)是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最强的抗病毒药之一 ,但临床实践证明 ,数周或数月的3 TC治疗只能缓解病情 ,大多数患者于停药后肝炎复发。为提高拉米夫定的疗效 ,本研究对比观察了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按 1 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CHB诊断标准 ,选取CHB患者 60例 ,男 42例 ,女 1 8例 ,平均年龄 (3 8 9± 1 4 6)岁 ,均为HBeAg(+) ,HBVDNA(+)者。 60例患者分为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组 (A组 ) 3 0例 ,拉米…  相似文献   

3.
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阿昔洛韦加胸腺肽治疗者为治疗组,重组干扰素治疗者为对照组。以血清HBeAg和HBVDNA两项乙肝病毒复制指标考核疗效,治疗后随访12个月,阿昔洛韦加胸腺肽组HBeAg阴转率高于干扰素组,其差异性显著,提示阿昔洛韦加胸腺肽治疗慢性肝炎与干扰素相比有更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胸腺肽α1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自 1 998年用胸腺肽α1(Tα1)联合拉米夫定(3TC)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 ,并与单用 3TC治疗者作对照研究 ,取得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为 1 998年 1月~ 1 999年 1月间住院及门诊的CHB患者 3 0例 ,男 2 6例 ,女 4例 ,年龄2 2~ 46岁。分为联合治疗组 1 5例和单用 3TC对照组 1 5例。诊断符合 1 995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标准。治疗前HBsAg阳性 1年以上 ,HBeAg、HBVDNA均阳性 ,ALT、AST高于正常上限 2~ 1 0倍。治疗组 6例经肝穿刺活检 ,病理诊断为轻~中型…  相似文献   

5.
干扰素α-1b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用干扰素α 1b联合胸腺肽与单用干扰素或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作了观察比较 ,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按 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收集CHB10 0例 ,男 63例 ,女 37例 ,平均年龄 31 32± 14 9岁 ,均为HBeAg( ) ,HBVDNA( )者。 10 0例患者分为干扰素与胸腺肽联合治疗组 (A组 ) 40例 ,干扰素组 (B组 ) 30组 ,胸腺肽组 (C组 ) 30例 ,各组病例在年龄、病程、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均值上经统计学比较有可比性。治疗前心电图、肾功能、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正…  相似文献   

6.
本文观察了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主要对临床表现、肝功及血清乙肝标志等进行观察。治疗组48例,设对照组50例。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注射液2mg,隔日肌注,第二个月每周2次,第三个月每周1次,疗程3个月。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免疫调节剂。治疗组中治疗前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者,至疗程结束时800%降至正常(P<001),HBsAg阴转率333%(P<005),HBeAg阴转率714%(P<001),HBV-DNA阴转率537%(P<005),其差异有显著性。表明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注射液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较满意的药物。治疗组未见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7.
我院传染科 1998年 8月至 1999年 10月 ,12 4例临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单用中药、西药治疗进行对照观察其疗效 ,以便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方法及经验。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慢性乙型肝炎 12 4例 ,病例选择根据 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血清HBsAg、HBeAg、HBV -DNA均为阳性、抗HBe阴性。随机分A、B、C三组 ;A组 40例 ,男 36例 ,女 4例平均年龄41.3岁 ;ALT异常者 34例 ,SB异常者 2 4例。B组 36例 ,男30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36 .8岁 ;AL…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 ,干扰素 α1b(IFN α1b)能较有效地治疗乙型肝炎 ,但疗效在个体间有明显差异 ,其ALT复常率也较低。海力特是一种多糖类海洋药物 ,能有效地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我们应用IFN -α1b联合海力特治疗漫性乙型肝炎 32例 ,并与单用IFN α1b治疗组和对照组作为对照。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94例均为住院及肝炎门诊患者 ,入选对象符合 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 ,并且HBsAg、HBeAg、HBV DNA均阳性。全部病例近 6mon内未接受过抗病毒及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9.
贺普丁为核苷类似物 ,可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活性 ,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联合应用免疫调节剂能提高抗病毒的疗效 ,我们于 1999年 2月~ 2 0 0 1年 11月收治门诊及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85例 ,采用贺普丁联合胸腺肽治疗 ,观察其抗病毒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按 1995年 (北京 )“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 ,选择确诊为HBeAg及HBVDNA均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用贺普丁联合胸腺肽共 85例 ,其中男 4 6例 ,女 39例 ,年龄 15~ …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4年1月至1996年2月应用阿昔洛韦加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本组164例慢性乙型肝炎均为我院传染科住院及门诊患者。其中男126例,女38例。年龄16~64岁,病程7月~12年,全部病例血清HBsAg、HBeAg、抗-HBc、HBV-DNA均阳性。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对照组80例。治疗前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型及肝功能等方面均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治疗组:阿昔洛韦片每天15mg/kg分4次口服,疗程60天;抗乙肝免疫核糖核…  相似文献   

11.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现状高青(武汉市传染病医院武汉430022)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病人,由于机体抗病毒功能部分缺损,细胞和体液免疫调节功能紊乱,致使乙型肝炎病毒(HBV)在体内持续增殖,不断造成肝细胞免疫损伤和肝脏的活动性炎症,因而很容易发...  相似文献   

12.
甘草酸二铵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观察甘草酸二铵对慢性乙型肝炎( C H B) 的疗效。方法:甘草酸二铵组 C H B 病人86例,用甘草酸二铵150 mg/d 加入10 % 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 中静脉滴注( 静滴) ,30 d 后减为100 mg/d , 再用15 d 后改为50 m g/d , 疗程60 d 。门冬氨酸钾镁组 C H B 病人60 例,用门冬氨酸钾镁20 m L/d和胸腺肽20 m g/d , 各加入10 % 葡萄糖注射液250m L 中静滴,疗程60 d 。结果:甘草酸二铵组总有效率为86 % ,优于门冬氨酸钾镁组63 % ( P< 0 .01) 。丙氨酸转氨酶( A L T) 、血清胆红素( S B) 均明显下降 ( P< 0 .05) 。 H Be Ag 阴转率、 H Be Ab 阳转率分别为28 % 和25 % ,较门冬氨酸钾镁组12 % 和12 % 为优( P< 0 .05) 。结论;甘草酸二铵对 C H B 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观察了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主要对临床表现,肝功及血清忆胃标志等进行观察,治疗组48例,设对照组50例。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注射液2mg隔日肌注,第二个月每周2次,第三个月每周1次,疗程3个月,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免疫调节剂,治疗组中治疗前血清谷丙围氨酶(ALT)升高者,至疗程结束时80.0%降至正常(P〈0.01)HBsAg阴转率33.3%(P〈0.05),HBeAg  相似文献   

14.
于强  杨勇 《江西医药》1998,33(4):212-213
慢性乙型肝炎(CHB)肝脏损害变化极为复杂。目前单用常规剂量干扰素(300万u)治疗CHB疗效不尽满意,为提高干扰素疗效,我们采用干扰素、胸腺肽及乙肝疫苗三联治疗56例CHB患者。结果,在抗乙肝病素、免疫调理方法优于单用干扰素,HBeAg转阴率高和持久作用时间长证实了联合用药后,能大大提高了干扰素的作用和疗效,三者之间有相互协同、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干扰素和(或)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凌宁  任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2,18(10):861-861
慢性乙型肝炎有经典型和异型之分 ,经典型的血清病毒学标志物特征是 :HBsAg +、HBeAg +、抗 -HBc +和血清HBVDNA +,由HBV野毒株感染所致 ;异型的血清病毒学标志物特征是HBsAg+、抗 -HBe +、抗 -HBc +和血清HBVDNA +,主要由HBV前C基因变异株或X区C基因启动子变异株感染所致。HBV复制活跃的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需抗病毒治疗[1]。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主要是INFα和拉米夫定。INFα抗HBV的治疗效应是通过抗病毒活性和免疫调节活性实现的 ,INFα直接抑制HBV复制的能…  相似文献   

16.
TFD并用HBVAC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长治市人民医院(046000)张玉凤,张银芳,李均,周潞荣慢性乙型肝炎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胸腺因子D(TFD)并用乙肝疫苗(HBVAC)治疗34例,收到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选择1991年3月~1992年10月住院的6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34例用TFD和HBVAC治疗(治疗组),一组33例用综合保肝治疗(对照组)。治疗组34例中,男26例,女8例。年龄8~48岁。病程半年至10年。按1990年全国的病毒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计慢性活动性肝炎(CAH)15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19例。对照组33例中,男24例,女9例。年龄12~53岁。病程半年至11年。CAH13例,CPH20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及分型均无统计学差异。二、治疗方法:治疗组:TFD注射液,10mg,肌注,每日一次,3月一疗程;HBVAC,30mg肌注,15天一次,3月一疗程。对照组:只用综合保肝治疗,疗程3月。两组均不用抗病毒药及其它免疫制剂。结果治疗前主要症状和体征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病人的乏力、腹胀、关节酸痛改善均明显好于对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eAg及HBV-DNA转阴率 ,我们在临床上采用干扰素联合胸腺肽的治疗方法 ,取得一定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HBeAg阳性和HBV-DAN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 ,符合 199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对慢性肝炎的诊断标准[1] 。并符合下列入选标准 :HBsAg、HBeAg、抗 -HBcAg及HBV -DNA均为阳性 ;血清谷氨酸转氨酶 (ALT)在正常上限 1.5倍以上、5倍以下 ;血清总胆红素 <34.2 μmol/L ;治疗前 0 .5a未用过抗病毒药 ;不合并肝硬化 ;无…  相似文献   

18.
60例慢生惭型肝炎患者,以阿昔洛韦加胸腺肽治疗者为治疗组,重组干扰素治疗者为对照组。以血清HBeAg和HBV DNA两项乙肝病毒复制指标考核疗效,治疗后随访12个月,阿昔洛韦加胸腺肽组HBeAg阴转率高于干扰素组,其差异性显著,提示阿昔洛韦加胸腺肽治疗慢性肝炎与博物干扰素相比有更好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大剂量胸腺肽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与免疫调节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胸腺肽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按诊断标准选择轻度慢性乙型肝炎77例,随机分为胸腺肽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胸腺肽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LT和乙肝标记物的作用,及其免疫指标的变化和相互关系.结果胸腺肽治疗组ALT复常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促进HBeAg的阴转,抑制HBV的复制(P<0.05),提高细胞免疫应答能力,恢复机体的免疫平衡状态(P<0.05).结论胸腺肽能促进慢性乙型肝炎ALT的复常,抑制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20.
刘巧玉 《安徽医药》2014,35(12):1654-1657
目的 探讨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IL 8含量与外周单核细胞IL 8mRNA表 达的相关性,并进一步研究HBeAg阴性的CHB患者血清IL 8含量与血清ALT、AST酶含量关系。方法 94例CHB患者根据 HBeAg阴性/阳性分为HBeAg阴性的CHB组(47例)和HBeAg阳性的CHB组(47例),以ELISA方法和逆转录PCR法检测两组患 者血清IL 8和外周单核细胞mRNA表达,罗氏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和AST酶含量。结果 ELISA和逆转录PCR分析HBeAg 阴性CHB患者的血清IL 8含量与外周单核细胞IL 8mRNA表达分别为25265±6204、150±042;HBeAg阳性CHB患者的血清 IL 8含量与外周单核细胞IL 8mRNA表达分别为24183±4988、128±036。HBeAg阴性的CHB患者血清IL 8含量与外周单核 细胞IL 8mRNA表达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655),而HBeAg阳性的CHB患者的血清IL 8含量与外周单核细胞IL 8mRNA表达 相关性较差(r=0276)。其中,HBeAg阴性的CHB患者血清IL 8含量与血清ALT具酶含量有较好的相关性(r=0489,P<005)。 结论 IL 8在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的CHB患者的表达存在一定差异,并且IL 8与部分CHB患者肝功能恶化相关,提示IL 8 可能参与慢性乙型肝炎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