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相当于中医学"瘿气"[1],并与"气瘿""忧瘿",还有"食亦"、"中消"等有关.但由于本病常伴颈部瘿肿,病情变化常与情志因素有关,症状以烦躁易怒、心悸、汗出等肝旺证候为突出表现,中医病名仍以"瘿气"最为合适,属于广义"瘿病"范畴.中医药治疗有一定优势,在此谨对近年期刊报告的中医药治疗甲亢文献予以综述,愿公诸同好.  相似文献   

2.
王子玲 《西部中医药》2005,18(12):28-28
甲状腺疾病常见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肿大”、“甲状腺瘤”、“甲状腺癌”等,属于中医学“瘿瘤”的范畴。《诸病源候论》中指出瘿的发生与水土及忧思气结有关,并把瘿瘤分为“血瘿”、“肉瘿”、“气瘿”等几类,现分述之:1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  相似文献   

3.
中医中药治“瘿”的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便有“瘿瘤”的记述(《灵枢》)。古代中医所谓的“瘿”,系指颈前方出现状如樱核的肿物(巢氏《诸病源候论·总论》)。晋·葛洪率先应用海藻酒治疗“瘿”疾。尔后的年代里,诊治“瘿”疾的经验愈益丰富。薛立斋将巢氏原来的三“瘿”分类更细分为五“瘿”,即:气瘿、血瘿、肉瘿、石瘿与筋瘿等。也有分为:石瘿、劳瘿、泥瘿、忧瘿与气瘿等五类。王焘著的《外台秘要》共收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素分泌过多所造成的一种代谢性内分泌疾病。中医将甲亢列于瘿瘤范畴。瘿瘤一病,多发于颈部,漫肿或结块,但皮色不变,无疼痛感,缠绵难愈。《诸病源候论》将其分为气瘿、肉瘿、石瘿三类。薛立斋又将其分为五类,即气瘿、肉瘿、石瘿、血瘿、筋瘿。但以气瘿、肉瘿为常见。由于甲亢患者伴有多食善饥、消瘦乏力等症,所以又与“消渴”、“食亦”等病相似。一、病因病机近年来,随着对甲亢的治疗,对其病因病机也进行了探讨。有的认为肝气不舒,气郁痰  相似文献   

5.
一、古代治瘿梗概甲亢一病,在中医属瘿证范畴。中医治瘿的历史已久,《淮南子·坠形篇》中就有“瘿”的记载。魏晋时代《魏略》中有用手术方法治疗瘿证的故事。隋代对瘿证的发病、症状及分类有较明确记载的《诸病源候论》,指出此病的发生与精神、水土因素有关。巢氏把瘿瘤分为血瘿、息肉瘿、气瘿三类。晋代《肘后方》介绍海藻治疗瘿证的经验。唐代《千金方》把瘿证分为五类,即石瘿、气瘿、劳瘿、土瘿、忧瘿;并列方十三首,有活血化瘀、温中化痰的陷肿散;有清热解毒、化痰软坚的治五瘿方;有单用动物甲状腺浸洒内服的鹿靥方。方型有汤剂、噙化剂、酒剂、外敷剂,而且还列举了灸法十一条。《千金方》的用药特点有三个:第一,使用了含碘的药物,类似目前的碘剂;第二,使用了  相似文献   

6.
“说文”上说:“瘿,颈瘤也。”“吕氏春秋”说:“轻水所多秃与瘿人。”“巢氏病源瘿气篇”说:“髃者由优恙气结所生,日饮水沙,沙随气入于脉搏下而成之,初作之樱核相似而当颈下也,皮宽不急,垂槌槌然是也……”又能:“有三种瘿,有血瘿可破之,有息肉瘿可割之,有气瘿可针灸之。”养生方说:“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动气增患。”“甲乙经”说:“气有所结发瘤瘿。”“医学入门”:“瘿病总皆气血凝滞结  相似文献   

7.
育阴补肾治甲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铁力  邓朱  琴珍 《山西中医》2001,17(1):57-58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简称甲亢 )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一组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多见于女性。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 ,如急性感染、创伤、长期的精神刺激、忧虑、惊恐、紧张等 ,亦有人认为与遗传有关。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 ,应属中医瘿病范畴。其中因特征不同 ,又有瘿囊、瘿瘤、瘿气之别。“瘿气”与甲亢较为接近。古今医家对该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从育阴补肾立法 ,初步探索中医诊治甲亢的规律 ,论述如下。1 探病源 ,多责心肝火旺先贤认为 ,该病与情志因素关系最为密切 ,正如《圣济总录·瘿病门》言“忧、劳、…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腺瘤分为滤泡状、乳头状囊性腺瘤二种。多发于女性,主要临床表现为甲状腺体内质地较软、表面光滑、随吞咽上下移动的单发结节,位置常位于甲状腺峡部。因其癌变率高达10%,且有约20%的病例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故现代医学主张早期手术切除。中医药治疗甲状腺腺瘤有一定的效果。现将近十年来有关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1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甲状腺腺瘤因其主症为颈前结喉处局限性、质地柔软的肿块,故总属祖国医学“瘿瘤”范畴,《说文解字》云:“瘿,颈瘤也”。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分石瘿、肉瘿、筋瘿、气瘿、血瘿,其中肉瘿更接近于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肿瘤属于中医学“瘿”的范畴,因“在颈绕喉而生,状如璎珞”,故名。古代文献中有“五瘿”之分,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分别归属瘿气、肉瘿及石瘿范畴。单纯性甲状腺肿及部分地方性甲状腺肿多属“气瘿”,证属“肝郁气滞”,通过内治法即可治愈,无须手术;晚期甲状腺癌证属痰瘀互结,或伴伤阴,形体消瘦,往往失去手术时机。因此,甲状腺手术主要针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及早中期甲状腺癌的治疗等。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机能亢进、归属中医“瘿、核”症的范围,早在《诸病源候论》中就有记载,“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搏颈下而成之……”《医宗金鉴》中把瘿分为血瘿、气瘿、肉瘿、石瘿、筋瘿等五种,并对本病致病机里,提出外因六淫为病、山岚水气、湿瘀凝滞、内因七情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辨治体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魏子孝 《中医杂志》1995,36(6):334-336
1 “甲亢”不可循古代瘿病治法大部分甲状腺功能亢进与甲状腺肿关系密切。中医称甲状腺肿为“瘿”病。战国以前的《山海经》载有病名近40种,“瘿”即为其一。秦汉时已认识到瘿病的发生是地方水土使然。《神农本草经》述:“海藻苦寒,主瘿瘤气,颈下核”,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有效治法。《千金》、《外台》搜集有关治方达数十种之多。至宋《三因方》以石、肉、筋、血、气五瘿合五脏分证,且瘿、瘤并论,后  相似文献   

12.
从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出发,认为肺胃之气失于清降敛藏,肝脾之气失于温升健运,导致滞气、浊痰、瘀血壅遏颈前,是为瘿病之源,法当培中气以调升降,使肺胃右行以潜藏相火、肝脾左升以行散气血,方选黄氏"柴胡芍药汤"。然瘿病又有气瘿、肉瘿、石瘿等区别,故论治时应在此方基础上各有侧重,如气瘿侧重温升肝脾、行散气血,肉瘿侧重温健脾肾、降泄浊阴,石瘿侧重清上温下、培中补虚。从黄元御"一气周流"的全局出发,准确判断气机郁滞的环节,从而采取标本兼顾的诊治之法,可为临床防治瘿病提供新的思路,所以具有较为实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历代文献,对古代治疗瘿气方剂的药物组成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组方规律。方法:以关键词"瘿气""气瘿"在中医古籍数据库中检索并人工筛选,建立Excel数据库,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对药物使用频次进行统计,选取使用频次超过15%的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纳入的48首方剂中,海藻、昆布的使用频次明显高于其他药物,系统聚类得出4个聚类方:(1)海藻、昆布;(2)海蛤壳、半夏;(3)松萝、木通、肉桂;(4)杏仁、槟榔、甘草。结论:海藻、昆布等中药在古代治疗气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配伍其他化痰软坚、清热、理气等药物,能散结消瘿,疗效确切。这类古方对指导现代中医治疗瘿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医所称的瘿瘤核,包括甲状腺肥大、甲状腺瘤、甲状腺癌等等。千金方有石瘿,劳瘿、泥瘿,忧瘿、气瘿、水瘿之名称。巢氏病源云:「血瘿可破之,息肉瘿可割之,唯有气瘿可具针之」。针法取穴:昆仑、手曲泉、足曲泉、丘墟、仆参、角孙。灸法:用温灸片以艾绒搓如黄豆大,灸五壮、七壮、五十壮、百壮。灸法取穴:(?)颙、风池、大椎两边相去各1.5寸、肺俞、云门、通天、冲阳、中封等穴,随其年老年壮分配壮数。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机能亢进,属祖国医学“中消”、“瘿瘤”范畴,尤与“气瘿”、“肉瘿”更为相似。以往我们多采用西药或中药清肝、滋阴、养心、潜阳等法治疗,但疗程较长,且部分病例易复发,也有疗效不著者。本症之根结乃气、痰、瘀互结,郁久化热,耗伤津血,下汲肾水,虚火上炎为患。故临床试用四逆散加白头翁、丹参、黄药脂组成基本方,以清热化痰、行气散结,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6.
孟祥  倪青 《北京中医药》2017,36(6):571-575
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是指因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增多,引起甲状腺肿大、代谢亢进、突眼等症状,以Graves病最常见。中医学并没有甲亢的病名,但是根据甲亢的临床表现,探究古代文献可将其归为"瘿病""瘿气""瘿囊""影袋""心悸""震颤"等范畴。《灵枢》中"马刀侠瘿"最早谈及"瘿"。《诸病源候论·瘿候》进一步将瘿病分为血瘿、气瘿、肉瘿等。朱丹溪将颈下肿物归为"痰核"。清代  相似文献   

17.
<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甲状腺合成和分泌过量的甲状腺激素而引起的内分泌疾病[1]。中医通常将甲状腺疾病统称为“瘿病”,根据病因及表现的不同,有“瘿囊”“瘿瘤”“瘿气”等不同类型。目前大多数医家认为甲亢的发生多与肝郁以及阴虚有关,但较少从“精气不足”这一角度去考虑。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甲亢患者存在心悸、劳动后气短、多汗、手颤抖、食欲亢进、消瘦、  相似文献   

18.
浅述含碘中药治疗瘿瘤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含碘中药治疗瘿瘤历来已久,在<神农本草经@中经>中已有海藻"主瘿瘤气"的记载.晋<肘后备急方>有"疗颈下卒结,囊渐大欲成瘿"的"海藻酒方".南北朝的<僧深集方>载有"五瘿丸"方,用"鹿靥,以酒渍,炙干,再纳酒中更浸,炙令香(含),咽汁,味尽更易".靥即甲状腺,这是以含甲状腺素的动物脏器治疗瘿瘤病的最早记载.至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载录治瘿方剂和灸治处方数十首,足见当时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已达相当高的水平.宋代陈无择的<三因极-病症方论@瘿瘤证治>提出石瘿、肉瘿、筋瘿、血瘿、气瘿的五瘿分类法,并提出"五瘿皆不可妄决破,决破则脓血崩溃,多致夭枉"的见解,均为后世所宗,影响甚大.张子和的<儒门事亲>首倡将海带、海藻、昆布等海生植物"投之于水瓮中常食",以令瘿消之法.及至明清,各家对本病的认识更加深入,治疗方法也日渐增多.如<医学入门>和<外科正宗>都认为本病主要由淤血、浊气、痰滞凝结而成,并根据体质的虚实,分别施以不同的方药.  相似文献   

19.
瘿病是以颈前出现肿块为基本临床特征,常与现 代医学“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急慢性甲状腺炎”、“甲亢”等疾病相关。我们根据祖国医学的理论及临床经验,制定了以舒肝解郁、软坚散结为核心的“消瘿方”,并根据临床表现分三型,随证加减,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治疗方法 以舒肝解郁、软坚散结立法,自拟消瘿方(郁金10g,川楝子15g,海藻30g,昆布30g,三  相似文献   

20.
瘿病原道说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整理中医古典文献关于瘿病病因、症状、治疗等内容,以此为依据,对瘿病及其分类进行了现代医学释名。瘿病是一种发生于颈部的慢性疾患,与缺碘密切相关,用富含碘的药物治疗效果较好,这类瘿病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另有一部分应用动物甲状腺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疗效,推测此类瘿病应该属于桥本氏甲状腺炎或甲状腺肿瘤导致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瘿病在中医文献上分为气瘿、肉瘿、血瘿、筋瘿、石瘿等,目前临床常见的多为气瘿、肉瘿、石瘿。气瘿相当于地方性甲状腺肿;肉瘿相当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结节、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石瘿相当于甲状腺癌。因此中医古籍记载的瘿病大多不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所以在一般情况下甲亢不能按瘿病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