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浮针进针点“去腧穴化”现象,笔者梳理了浮针进针点的演变过程及特点,从形态及结构、定位、命名、数目及分类归经、作用主治、针刺手法6个方面,将浮针进针点与传统腧穴进行比较,认为:(1)浮针进针点具备腧穴的基本属性,不仅是操作部位,也是病症反应部位,更是有着显著疗效的治疗部位;(2)优化后的浮针进针点将有不同的名称,以及相对固定的位置和数目;(3)浮针进针点与传统腧穴将进一步交集、整合,部分传统腧穴将成为浮针进针点;(4)接纳融合浮针进针点,扩大腧穴范畴,可能是传统腧穴学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浮针疗法是一种侵入性的物理治疗方法,主要运用一次性特制浮针针具为治疗工具。以局部病症为基础,主要是进入浅筋膜层。留针时间长,主要用于治疗局部病不深入肌肉层,而是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操作时特别注意扫散动作,使整个针宛如浮在肌肉上一样,浮针操作时好比针体漂在地下水面上游泳。浮针疗法脱离了经络、腧穴、气血理论与传统针灸学有着很大的差别。这种新疗法可用来治疗全身各部位的一些常见病症。进针时沿皮下浅刺,不引起酸、麻、胀、重、痛等感觉。  相似文献   

3.
笔者认为凡是将针刺入皮肤,以防治疾病为目的治疗方法都属于针灸学中的针刺方法。经络腧穴理论虽然是传统针刺的重要理论基础,但在其发展过程中,现代医学的解剖、生理等,已经是现代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干针则只限于激痛点理论。针刺部位方面,传统针刺以穴位为主,但涉及皮肤、肌肉、肌腱、血管与神经等多个层次,而干针主要集中于肌肉。从针刺方法上看,传统针刺疗法的针刺工具有长短粗细之别,针刺方法也非常丰富,既有传统手法,也有借助于现代科技研究成果的电针疗法等,而干针针具单一、手法简单。正因为如此,传统针刺的适应证更广,而干针主要用于肌筋膜疼痛及其相关病症。从知识结构来看,传统针灸医师不仅需要学习中医知识,还需要学习西医基础,而目前干针从业者的培训有不足之处。基于以上理由,我们认为,干针只是针灸学中针刺疗法的一部分,是传统针灸现代发展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4.
针灸的国际化必然伴随着针灸在国外的本地化。美国"干针"事件的发生,除了利益竞争之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针灸在美国的本地化进程。"干针疗法"是以人体解剖和生理学等生物医学理论为基础,与传统中医学的经络理论、脏腑理论、气血理论无关。在传统中医学体系之外探求针灸理论基础的本地化努力,对我国学术界提出了严峻挑战,发展以神经-内分泌-网络学说及腧穴作用规律、针刺作用四大规律为理论核心的现代针灸学体系才能引领学术潮流。现代针灸学与传统针灸学不能相互取代,二者是一种补充关系。  相似文献   

5.
传感针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陆蓉  王章金 《中国针灸》1999,19(11):685-687
传感针为一种研究经络现象、获取腧穴信息而设计的新型生物传感器,既能实施针灸治疗的功能,又同时能动态观测腧穴中各种生理、生化参数。并阐述了目前传感针在经络研究、针刺手法、运动生理学及临床工作等方面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浮针疗法是符仲华教授于1996年首创的一种侵入性物理治疗方法,是在传统针灸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创新方法。近几年,该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痛证的治疗,其疗效机制可能为用一次性使用的浮针在激痛点(肌筋膜触发点,MTrP)周围的皮下浅筋膜进行扫散,并留针较长时间以减除病痛。随着中医药对痛证的深入研究,关于浮针疗法治疗痛证的相关文献屡见报道,兹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取象思维贯穿于整个中医学中,其在针灸学中的运用也较广泛,对经络的发现构建与循行分布、腧穴的命名、五腧穴的涵义、标本根结理论、以及临床治疗如腧穴主治、手法操作、得气判定等各方面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取象思维在针灸学中的具体运用,旨在增强人们对取象思维的理解和重视,以探寻针灸学术领域的创新点,推动针灸的相关理论和针灸学科不断的发展,为临床诊疗的认知和把握提供新的思路,以便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8.
针刺强弱刺激法与补泻手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刺疗法是通过针的刺激作用于相关经络腧穴 ,来调整机体阴阳平衡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一定强弱刺激或不同的补泻手法都是为达到调整的目的。1 源流比较强弱刺激法在针灸上的应用 ,可追溯到中西汇通派承淡安的《中国针灸学》及朱琏的《新针灸学》,它形成的理论基础是现代神经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使我国针灸学者对刺激与兴奋抑制关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强弱刺激理论得到发展和提高。关于强弱刺激手法的针灸作用机理 ,朱琏在她的《新针灸学》[1]里指出 :“针灸能治病 ,不是直接以外因为对手 ,而是激发与调整神经的调节机能…  相似文献   

9.
唐敏 《湖南中医杂志》2013,29(1):140-141
浮针疗法是用一次性针具在局限性病痛周围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扫散手法的针刺疗法,因其针刺时不像传统针刺一样深入肌层,只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像浮在肌肉里一样,故取名"浮针"[1].浮针疗法是传统针灸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适应证广泛、疗效快捷、操作方便、经济安全、无毒副作用等优点.浮针疗法于1996年由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符仲华发明,经过10余年的临床运用,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及发展,现将2007~ 2012年间浮针疗法治疗各种痛症的临床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陶晓雁 《中医教育》2008,27(3):37-38
针灸学(Scienc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法,探讨运用针灸疗法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针灸学包括经络、腧穴、刺法灸法及针灸治疗等主要内容.较适于用现代教学形式表达。就教学形式而言,针灸学教学经历了3个阶段:1995年以前基本上是采用传统教学;  相似文献   

11.
《光明中医》2021,36(8)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刺激人体的经络腧穴以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传统的二维教学模式不能清晰地展示经络的立体循行和腧穴的三维结构,导致学生们对经络腧穴的理解不深刻,针刺操作不规范,影响疾病的诊治。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促进了针灸学教学由二维模式向三维模式转变,使得经络循行立体化、腧穴结构三维化、针刺操作规范化、技能考核客观化、典型病例生动化和疾病诊疗真实化,从而能够提高针灸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基础,实训教学是针灸学理论到实践的桥梁,如何让经络腧穴学实训教学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笔者提出以下教学方法:重视解剖学在经络腧穴学中的应用;重视中医基础理论在经络腧穴学中的运用;模拟临床,采用CBL教学法融会贯通;重视体位,准确取穴与正确体位密切相关;中西结合,保证医疗安全。这些策略的实施可有效地缩短学生适应临床的时间,能够打牢坚实的基础,并能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3.
<正>首届世界浮刺针灸学论坛暨国际浮刺针灸学会成立会议定于2017年8月29—30日在荷兰DEN BOSCH城市举办。浮刺针灸学论坛的征文内容包括:1.浮刺针灸疗法。2.腕踝针、尺胫针、皮三针、头皮针和各种皮下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4.
<正>首届世界浮刺针灸学论坛暨国际浮刺针灸学会成立会议定于2017年8月29-30日在荷兰DEN BOSCH城市举办。浮刺针灸学论坛的征文内容包括:1、浮刺针灸疗法。2、腕踝针、尺胫针、皮三针、头皮针和各种皮下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浮针疗法是对中国传统针灸学的现代发展。使用一次性浮针在皮下组织进行扫散,对软组织伤痛和一些内科杂病有快捷稳定的效果,安全无不良反应。分析浮针疗法的特点和可能的作用机制,认为浮针疗法的作用机制的研究会给现代医学,尤其是现代疼痛医学的研究和发展带来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腧穴 经络 脏腑相关性看针灸治病之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灸治疗疾病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其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针具,刺激体表一定穴位,运用不同操作手法,产生得气感,使气至病所。这种治疗手段所运用的基本理论就是脏腑经络学说。所针刺的腧穴只是施术场所,其实质作用于经络。在针灸学辨证论治中,经络是核心,故有“宁失其穴,勿……  相似文献   

17.
对浮针疗法与反阿是穴疗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计臣 《国医论坛》2007,22(2):18-20
浮针疗法和反阿是穴疗法在临床上疗效迅速确切,通过对二者特点及原理分析,结合同仁的研究成果,提出临证选穴与教科书上的固定经穴有别.临床上把传统的埋线疗法融合二者之中,即以反阿是穴为进针点,采用浮针疗法中的进针方向、扫散手法,最后把羊肠线埋置于皮下,取得十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髋关节疼痛,属于祖国医学"痹症"范畴,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以患者一侧或双侧髋关节持续性或间歇性酸胀疼痛为主要表现.近年来,本科对髋关节疼痛,其关节骨质发生一过性滑膜炎、早期缺血性股骨头、颈炎等病理变化的患者采用浮针治疗,并配合相应的辨证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浮针疗法是传统针灸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物理治疗方法,有着独到的特点.它不依赖传统的针灸理论,如经络理论、腧穴理论、补泻理论的指导.在取穴时以局部病灶为基准,在病痛周围进针,针尖对准病灶痛点,针体沿浅筋膜(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行进即可.此外,浮针疗法操作时,除针进皮肤有短暂的刺痛外,患者没有其他明显的感觉,不要求得气,留针时间长(6h),疗效快捷确切,对于具有明显痛点的局限性疼痛,有着明显的效果,加之操作简便、经济安全、无副作用,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一种新型的特殊针法.现将临床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病是通过针刺艾灸腧穴,以激发疏通经气。恢复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由此历来将经络腧穴称之为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岂知四海、气街、标本、根结这些论述经脉脉气的来源组成,循行聚集,起始终止和具体部位,不仅是经络腧穴的主要内容,更是针灸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内函。被历代医学家称之为“针经”的《灵枢》在很多篇幅上对此进行了论  相似文献   

20.
微针疗法,亦称微针系统,是针灸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发展形成耳针、头针、眼针、面针、鼻针、腕踝针、手足针、脐针、腹针等多个成熟的微针系统。近年来,李永明教授经过多年研究发现所有微针系统的皮肤区域都有肥大细胞聚集的现象,其中乳房与会阴部是仅有的两个还没有开发微针系统的区域。因此,李永明教授与王富春教授认为,乳房由于其特殊的生理解剖功能及其与经络脏腑的联系,也存在相应的微针系统,并可治疗特定部位的疾病。该文结合李永明教授与王富春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依据乳房的生理解剖基础、乳房与经络脏腑的关系、乳房的腧穴分布等,结合中医的"三焦理论",总结出乳针的分区与操作,并佐以相关临床医案,探讨新的微针疗法——乳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