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加取石术诊治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同时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经B超检查诊断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先行ERCP检查,再行内镜下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结果]98例中ERCP准确诊断胆总管结石96例,怀疑胆总管结石1例,未发现异常1例,其确诊率为97.9%.96例EST后采取网篮取石、球囊取石和机械碎石网篮取石成功,1例失败.[结论]ERcP对胆总管结石诊断价值较高.EST是一种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继发和残留结石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术后继发和残留结石的方法和价值。方法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证实为胆道术后残留或继发结石的患34例,单枚结石13例,2枚结石6例,多枚结石15例,结石直径0.3~2.5cm不等,32例行EST成功,全部经予网蓝碎石、取石、气囊取石等治疗。结果 32例行EST成功,成功率93.9%,31例经网蓝和气囊取石成功,成功率96.8%,其中1例取石失败。术中3例乳头切口有出血,1例术后血淀粉酶升高,经非手术治疗控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ST是治疗胆总管术后残留和继发结石安全、有效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采用经内镜治疗,其中结石直径〈1.0cm的47例采用取石网篮取结石,泥沙样结石加用气囊取石,结石直径在1.1~2.0cm的8例,用取石网篮,但对稍大、较硬的结石用碎石网篮碎石后取出。结石直径〉2.1cm的5例,用碎石网篮碎石后取出。结果60例经治患者,一次性取净结石者51例,2次取净者6例,共57例取石成功,内镜治愈率95%;出现并发症5例,占8.33%;其中急性胰腺炎1例,其他4例患者为术后轻度的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及一过性发热和高淀粉酶血症。结论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胆管疾病较好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内镜治疗大于1.0 cm的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径≤1.0cm的胆总管结石行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后可用取石网篮直接取出,操作较简单,取石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而直径大于1.0cm的结石,必须碎石后取出,增加了操作难度、手术风险,并发症的发生率高。本文总结本院近年来37例1.0cm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内镜下取石气囊扩张法治疗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内镜下取石气囊扩张 (E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能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 4 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了内镜下以取石气囊扩张Oddi括约肌及用气囊、网篮及机械碎石等方法取石治疗。为预防并发胰腺炎 ,术后酌情应用了善得定、鼻胆管引流及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等措施。结果 本组患者E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成功率为 91 5 % ( 4 3 / 4 7)。一次EBD治疗后 4 1例 ( 87 2 % )结石全部取出 ,有 2例 ( 4 3 % )患者经第 2次EBD治疗后将结石全部取出 ,避免了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 (EST)。 4 7例患者中 2 7例 ( 5 7 4 % )结石直径大于 1 0cm ,施行了机械碎石术。 4例 ( 8 5 % )患者因结石太大 (≥ 2 0cm ) ,EBD治疗未成功 ,改行EST取出结石。本组患者无穿孔及出血并发症。 11例 ( 2 3 4 % )术后血清淀粉酶一过性升高 ,其中只有 1例伴有腹痛 ,经内科保守治疗迅速缓解。结论 EBD治疗胆总管结石可行、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十二指肠行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对胆总管大结石病人的治疗价值。方法 本组21例胆总管大结石病人应用ERCP及EST,采用碎石取石网篮即时取石,较大结石采用机械碎石后取出。结果21例胆总管结石病人全部行EST,一次取尽结石14例(66.7%),二次取尽结石5例(22.8%),因碎石过多难以取尽1例(4.8%),1例因结石过大放弃治疗,取石成功率为90.5%,其中碎石治疗17例(81.0%),一次碎石成功13例(76.5%)。2次碎石成功3例(17.6%),1例因结石过大而放弃,碎石成功率94.1%。结论 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大结石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多可避免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小切开加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0-01/2011-10我院消化内科住院行内镜下取石的胆总管结石直径>1.2cm的患者,随机分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及内镜下乳头小切开加球囊扩张术(ESBD)组,每组40例.ESBD组在先行乳头小切开后行乳头球囊扩张;EST组按常规操作.结果:EST组及ESBD组分别有36例(90%)及38例(95%)成功取净结石;机械碎石网篮应用比例分别37.5%(15/40)和10%(4/40),P<0.05;取石时间分别为41.78min±10.41min和36.28min±8.64min,P<0.05;术中EST组有2例出现切开后出血,ESBD组无出血病例;EST组各有1例出现发热和腹痛患者,有2例出现胰腺炎,ESBD组有2例腹痛,无发热患者,1例出现胰腺炎.术后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0%(4/40)和7.5%(3/40),P>0.05;无死亡病例.结论:对较大胆总管结石,ESBD取石有与EST取石相近的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升高,但在操作时间及碎石网篮使用上,ESBD组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38  
目的探讨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88例。其中单颗结石45例,2颗结石33例,3颗以上结石10例,最多1例12颗结石,选择结石直径为2~12mm。结果治疗成功85例,占96.5%,失败3例。81例采用网篮或取石气囊取出结石,4例采用金属碎石篮碎石后排出,1例改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79例病人经EPBD后即取出结石,7例经2~3次再次取石后取净。术后出现胆管炎1例、胰腺炎1例,44例术后行胃肠钡餐X线检查,胆道内无钡剂反流。结论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有望替代部分括约肌切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内镜治疗的146例胆总管结石病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46例中,EST成功142例,取石成功138例,成功率为97.18%(138/142).其中1次取净结石者108例,2次或2次以上取净结石者30例,8例未成功者转外科手术治疗.取石成功者中10例出现并发症,占7.25%(10/138).[结论]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胆道塑料支架置入(ERBD)治疗90岁及以上患者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7例行EST及ER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90岁及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EST 1次取石成功30例;1次取出部分结石4例,经行内镜下鼻胆引流,5 d后再次取石成功;成功率为91.9%.2例因结石大,碎石失败后行ERBD,6个月后结石变小,取出胆管结石;1例因乳头旁巨大憩室插胆管未成功而致取石失败.37例患者中并发出血1例(2.7%),无肠穿孔、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镜行EST及ERBD治疗90岁及以上老年人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灵活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