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探讨硫酸铜比重法在无偿献血者血红蛋白筛选中的应用。方法:比较硫酸铜比重法和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结果:硫酸铜比重法和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女性献血者Hb不合格率为8.48%,男性献血者Hb不合格率为1.05%,2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利用硫酸铜比重法进行无偿献血者血红蛋白筛选,已不适合于流动献血车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献血前测定献血者血红蛋白(Hb)含量不仅为了保证所采集血的质量,也是为了保护献血者安全。目前我国《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要求中明确规定献血者Hb含量标准为:采用硫酸铜法检测男性≥1.052 0,女性≥1.051 0;其数值相当于男性≥120g/L,女性≥115g/L。而我国当前判定贫血标准为:男性<120g/L,女性<110g/L。为了解Hb含量:男性≥120g/L,女性≥115g/L的献血者在献血中和献血后是否会发生献血反应,笔者对2012年我站无偿献血反应发生情况与Hb含量的关系做了分析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脂肪血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最大限度的避免不合格血液的采集,确保血液的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周口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脂肪血的产生原因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献血者脂肪血比率高于女性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献血及餐后献血脂肪血的产生显著高于再次献血及上午献血者(P〈0.05)。结论脂肪血的产生具有明显的倾向性,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避免不合格血液的采集,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威海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情况,以便针对性采取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方法 对2009 ~2011年间100095人次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威海地区2009 ~2011年团体献血血液报废率明显高于个体献血,献血者血液检测因素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抗-TP>抗-HCV> HBsAg>抗-HIV,ALT不合格成为首要报废原因,占60.84% (2111/3470),男性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女性,且以轻度升高为主.抗-TP阳性居报废第二位.结论 加强团体无偿献血者ALT的筛选,尤其是男性献血者,以降低团体献血ALT的报废率;个体献血要通过加强街头ALT初筛结果与检验科检测结果的比对,根据检验科结果调整街头ALT初筛的临界值,保持两者间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最大限度的避免ALT轻度升高献血者献血;采用金标试剂对TP进行快速筛查,以降低抗-TP阳性率.  相似文献   

5.
无偿献血者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施,献血工作已由以往单一的个体卖血彻底转变为无偿献血,这就要求血站工作人员,改变服务方式,改善服务态度,适应无偿献血新形势,要树立一切以献血者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方便献血者,我们耐心、细致、热情的服务做好献血者的心理分析工作,使他们了解一些血液生理及献血知识,打消他们的种种顾虑及恐惧心理,从而保证血液质量,保证献血者及用血者的身体健康,使他们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使献血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由于献血者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文化素质、年龄、性别等的不同,使得其对献血…  相似文献   

6.
任何贫血的人一旦献血,将会因突然失去大量铁元素而产生副作用,献血者献血前血红蛋白含量检测是《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必检项目,原来我单位用的方法是血红蛋白目测比色卡(HCS),现因献血者献血前初筛中加做丙氯酸氨基转移酶(ALT),为减少献血者痛苦,现血红蛋白检测改由硫酸铜法,这样一次采血可以把所有初筛项目检测出来,但硫酸铜法对献血者血红蛋白的初筛是否能保证,本文用HCS法和硫酸铜法相比较,来检测硫酸铜法的适用性.血红蛋白测试方法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0年12月我站街头无偿献血者5 009例,男2 997例,女2012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服用西洛他唑后献血者的筛选以及延期献血期限的设定.方法 根据两洛他唑的药理学和药动学性质以及血小板的生理学性质确定其安全献血期限.结果 服用过西洛他唑的献血者应该延期献血,期限为7 d.结论 服用过抗血小板药物的献血者延期献血有利于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机采血小板前后献血者血液成分的变化。方法选择本血站机采血小板长期献血者60名,分别于采集前后抽取少许静脉血作为标本,检测血液中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并进行比较,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集后的RBC、WBC、Hb与采集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集后的PLT明显下降。结论健康献血者按规定献机采血小板,不仅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可以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河池市无偿献血情况,了解其规律,指导无偿献血工作开展,为献血招募策略提供相关依据。方法收集河池市2013年~2018年献不同献血量的初次、重复献血人次及其血液检测结果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013年~2018年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3.8%,初次献血总不合格率为5.3%、重复献血总不合格率为2.0%,二者比较χ2为1064.75(P <0.05);2013年~2018年200、300、400 mL初次献血检测不合格合计、重复献血检测不合格合计、总检测不合格合计的χ2分别为192.43、23.05、25.97,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3年~2018年血液检测不合格总体呈下降趋势;2013年~2018年,献200 mL率逐年显著下降,献300 mL、400 mL率逐年上升,初次、重复献血人群献400、300、200 mL比例分别为0.8∶1∶0.2、2.6∶1∶0.1,前者以300 mL为主而后者以400 mL为主;河池市近6年无偿献血人次总体变化不大,略呈下滑趋势。重复献血人次合计占总献血人次的46.1%,低于初次献血人次53.9%的比列,且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重复献血者的血液检测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初次献血者,为低危献血人群,采供血机构应加大固定献血者队伍的组建力度,以保障临床输血安全;不同献血量的献血人群血液检测不合格结果比较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不支持认为选择高血量献血的献血者身体健康状况相对较好而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应该相对较低的观点;通过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市民越来越接受高血量献血;重复献血者较初次献血者更能接受高血量献血;政府应出台各种献血者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适龄公民积极献血,血站在加大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力度的同时尽可能地保障献血者及其亲属的优先用血权,鼓励更多献血者再次献血。  相似文献   

10.
高晖  刘萍  孙立明  王学刚 《河北医药》2007,29(8):885-885
丙氨酸转氨酶(ALT)测定是采供血机构按照《献血者健康要求》筛选献血者的项目之一.采用干式生化法进行献血前ALT初筛,既能避免采集不合格血液,减少血液浪费,又能不增加献血者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回顾性统计泰安地区捐献全血无偿献血者(新泰采血点除外)的不合格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最大程度降低献血者不合格比例,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安全血液。方法 对泰安地区2018~2022年献血者健康体检、初筛、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以及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献血者的不合格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泰安地区2018~2022年约有45583人次的献血者因献血前健康体检和初筛不合格暂缓献血,暂缓献血原因主要是健康体检不合格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糜、血红蛋白(Hb)等检测项目不合格。泰安地区5年间献血者初筛淘汰率为10.12%(22211/219516),血液检测报废率为1.24%(2442/197072)。其中ALT初筛、检测不合格率均最高。(1) 2018~2022年,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初筛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同年份HBsAg初筛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9年乳糜初筛不合格率均高于其他年份,不同年份乳糜初筛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份ALT、Hb初筛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2.
空腹献血致低血糖性昏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献血者的身体健康。让所有献血者了解献血知识。保证血液质量,特对2003年1月~7月36例典型昏厥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了解无偿献血者产生脂肪血的情况,为献血者提供健康指导,促进献血者健康和避免再次献血时产生脂肪血,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方法收集我站2008年至2011年因脂肪血而报废血液的献血者资料,对有关数据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献血者脂肪血的产生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男>女,18~2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发生过脂肪血的献血者再次献血时脂肪血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脂肪血的产生与性别、年龄和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采供血机构工作人员可针对不同因素采取不同对策,尽可能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和确保血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本市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减少因ALT不合格而导致的血液报废。方法对2014年~2016年本市无偿献血者77001份标本ALT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LT不合格者960份,总体不合格率为1.25%。男性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不同献血模式ALT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献血前征询和教育,优化献血服务工作,发展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同时加强献血前ALT的初筛,可有效减少因ALT不合格导致的血液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厦门市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的情况,探讨如何减少因ALT不合格而导致的血液报废.方法 对2008~2012年5年间厦门市无偿献血者标本ALT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008~2012年厦门市无偿献血者标本ALT总体不合格率为0.43%,不合格率近年来呈逐年下降的趋势(P<0.001),从2008年高达0.94%下降到2012年仅为0.04%,低于文献报道的其他地区.18~25岁年龄组ALT不合格率最高(P<0.05);男性高于女性(P<0.001);初次献血者高于多次献血者(P<0.001).结论 加强献血前征询和教育,选择稳定、低危的献血者,同时加强献血前ALT快速筛查及质控,可有效降低因ALT不合格而导致的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16.
齐虹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276-276
目的 分析护理心理学在机采血小板献血前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前的仔细观察,运用护理心理学知识,对献血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结果 心理护理直接影响献血的情绪及减少或避免献血反应的发生.结论 针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运用正确科学的护理心理学知识可以减少或避免献血反应的发生,保护献血者身心健康,保证血液质量,保留住血源,促进无偿机采血小板队伍的壮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白细胞计数假性降低献血者机采血小板前后白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分析通过保暖措施处理使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后献血对献血者白细胞计数产生的影响。方法对2009-01-2009-05因寒冷造成白细胞计数假性降低的献血者保暖使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后献血,并在献血后重新采集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献血后白细胞计数均正常。结论由于寒冷造成白细胞计数假性降低献血者通过保暖等措施处理后行机采血小板,不会对献血者白细胞计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闭环管理在献血前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抗-梅毒螺旋体抗体(TP)呈反应性献血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衢州市中心血站2015-2020年献血前检测采用金标法HBsAg/TP联合试纸条呈反应性的献血者, 制定合适的闭环管理措施, 指定专人进行结果告知, 征得献血者同意后采集血液样本送往实验室按照国家血液检测标准进行复查, 复查结果无反应性的献血者, 电话告知并进行招募动员再次参加无偿献血;复查结果呈反应性的献血者, 电话告知并解释不符合献血要求的原因, 在浙江省血液管理信息系统(BIS)进行永久屏蔽登记处理。结果 2015-2020年献血前共检测135 990例, HBsAg和抗-TP呈反应性献血者1 524例, 其中HBsAg呈反应性1 052例, 抗-TP呈反应性472例。940例同意采集血液标本进行复查, 152例复查结果无反应性, 再招募后70例成功献血, 占46.05%。788例复查结果仍呈反应性, 告知后将个人信息在血站信息系统进行永久屏蔽登记, 杜绝这些高危人群的献血概率。结论献血前使用HBsAg/TP联合检测试纸条进行初筛, 能保证血液质量, 降低...  相似文献   

19.
依据《血站管理办法》、《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血站负有告知献血者献血结果的义务。所以血站应对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告知,但如何进行告知,尤其是对检出病毒标志物献血者的告知,一直是行内人士交流、探讨的一个热点话题。选择何种方法告知,对确保血液信息保密、保证献血者的积极性、献血的社会影响性以及献血人群的稳定性均有重要意义。结合我站工作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血液病毒标志物两次检测的意义和作用。方法 调查我站2002年1月~2003年12月常规血液检测的结果,并追踪随访2次检测结果不一致的献血者,采集其6个月后的血标本复检,对可疑标本用NAT作进一步的检测。结果 2次检测不一致率为1.37%,绝大部分两次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为假阳性。结论 两次检测并不能显著提高血液质量。应通过提高试剂总体质量和实施NAT检测来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