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58例不同病因发的室性早博患者,通过超声定量检测室性早搏及室性早搏后第一个窦性心律射血分数(EF),面积变化分数(FAC)并与自身正常心律相比较,研究室性早搏发生瞬时心功能降低情况下,心脏能否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与其心脏储备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单纯性室性早搏的早搏后EF,FAC增加,可迅速恢复正常状态,P〉0.05;心脏存在器质性心脏病时,心功能指标仅恢复到正常低限值或低于正常,P〈0.05,  相似文献   

2.
<正>在健康体检中,有些人常发现有早搏出现。早搏亦称期前收缩、期外收缩,是一种最常见的异位心律。发作时常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并有一次心跳突然加重或心跳暂停的感觉,有的患者感觉心脏有悬空感。早搏按起源部位分为  相似文献   

3.
对58例不同病因引发的室性早搏患者,通过超声定量检测室性早搏及室性早搏后第一个窦性心律射血分数(EF)、面积变化分数(FAC),并与自身正常心律相比较,研究室性早搏发生瞬时心功能降低情况下,心脏能否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与其心脏储备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单纯性室性早搏的室性早搏后EF、FAC增加,可迅速恢复正常状态,P>0.05;心脏存在器质性心脏病时,心功能指标仅恢复到正常低限值或低于正常,P<0.05;合并心衰时,室性早搏后第一个窦性心律不能恢复到原有心功能水平,P<0.05。结果证实:室性早搏后心脏迅速恢复主要取决心脏储备功能,储备力越好,心肌纤维生理性伸长越大,心肌收缩力越强,EF、FAC越接近正常心律心功能指标;反之心脏恢复越差,心功能越低。合并心衰时,心脏储备力严重降低,室性早搏及室性早搏后心功能均处于低水平状态,是致命的危险因素,所以了解室性早搏后心脏恢复与心脏储备力的关系,有重要临床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4.
静滴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心脏过早搏动的临床观察吴雨海心脏早搏是小儿心血管系统的一个常见表现,特别是在心脏有器质性病变的时候,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常引起过早搏动,临床上用心肌营养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心律平(普罗帕酮)治疗,效果不佳,本文介绍加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益心复律胶囊治疗心脏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益心复律胶囊治疗各类早搏患者48例,与心律平对照组3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抑制早搏的作用与对照组相似,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益心复律胶囊是治疗各类早搏有效的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6.
1临床病例男性患者,30岁,因神经衰弱,自感卧位后心悸,胸闷,夜间明显,站立及活动后症状减轻,于2006年3月前来就诊。患者平素健康,无感冒及心脏病史。体检:T37.9℃,R20/min,BP16.0/9.9kPa(120/74mmHg),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70/min,心律齐。各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无殊。心脏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正常。卧位(即刻)心率65/min,律不齐,再转坐位,心律失常消失。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1/min,卧位时可见I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坐位时房室传导阻滞消失。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体位性I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卧位)。2讨论心脏的跳动主要…  相似文献   

7.
过早搏动(下称早搏)又称期外收缩,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但真正的“期外”收缩,是插入在两个窦性搏动之间,故有插入性(或间位性)早搏之称。这种在原有的节律中额外地增加了一次心脏收缩的插入性早搏是在窦性心律较慢,而早搏又出现在心脏舒张较早期的时候所形成,其后一般无代偿间歇。由于插入性早搏使心脏增加了一次激动  相似文献   

8.
王飞  乌兰其其格 《中外医疗》2011,30(32):111-111
心脏早搏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目前治疗心脏早搏的中西医药物非常多,疗效不尽相同。笔者应用自拟的稳心安神汤治疗心脏早搏,取得比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母儿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1993年3月至2002年9月期间总院和五所分院妇产科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有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本组新生儿未发现畸形,母婴均未死亡,并发心力衰竭2例、心律紊乱1例.2、选择剖宫产20例,术后无并发症.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如心功能正常或心功能Ⅰ~Ⅱ级可安全渡过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剖宫产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妊娠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心血管门诊常会遇到这样的病人:有心慌或心跳间歇感,于是怀疑自己得了严重的心脏病,十分焦虑或恐惧,于是辗转求治于各家医院。做了多项检查,但结果并不提示明确的器质性疾病,只是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H01ter)显示有早搏。有些患者并没有症状,但查体发现心脏早搏,也忧心忡忡。可见,很多人还不认识“早搏”。  相似文献   

11.
心脏电复律是应用电能即一定量的电流直接或经胸壁作用于心脏,由窦房结重新控制心脏节律,而达到治疗某些快速异位心律失常的方法.其机制是在短时间内以高能量电流经胸壁或直接作用于心脏,使心肌各部位在瞬间同时除极,心脏传导系统中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绪恢复其心脏起搏点的作用重新主导心搏,消除异位心律,恢复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脉宁片的制备工艺及治疗心脏早搏的药理学疗效。方法:选择确诊的心脏早搏患者2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00例与对照组80例,研究组用冠脉宁片(处方组成:黄连12g,苦参12g,郁金12g,煅磁石10g,柏子仁12g)。4片/次,1日三次,疗程为一个月。对照组用心律宁片,3片/次,1日三次,疗程为一个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取得总有效率为79.50%;对照组为61.25%,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早搏疗效比较,研究组取得总有效率为81.00%;对照组为63.75%,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冠脉宁片的制备工艺简便,质量易于控制,治疗心脏早搏的药理学疗效显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1病历摘要 患儿,男,10岁。主诉胸闷2个月。查体:体温36.2℃,呼吸平稳,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听诊:心音有力,心律不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心脏超声:心内结构未见异常。心电图检查:可见心脏节律不等,成对性早搏1个,早搏的P波与窦波P波、形态、振幅和时间完全一致,只是较一般的窦性心律略快,窦性早搏的0RS波出现了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图形,考虑为窦性早搏心律加快,出现了快频律依赖性室内差异性传导。  相似文献   

14.
刘洁 《大家健康》2010,(3):38-39
心脏偷停,正名叫“早搏” 心脏偷停,在医学上称为“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室流出道早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超声定量技术,对40例右室流出道早搏患者测量正常心律,室早及室早后第二个窦性心律的LVEDV、LVESV、LVEDA、LVESA、SV。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及统计学处理,推断室早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早搏时的EF及SV与其前后心律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尽管其有完全代偿问期,但其增加幅度均不足以弥补其在早搏期的损失。结论右室流出道早搏可显著影响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6.
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它按一定的频率、顺序及速度沿着心脏传导系统使心肌除极.如激动的起源及(或)传导的速度或顺序不正常,即形成心律失常. 以下为小儿时期较常见的心律失常. 一、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过早搏动,简称早搏)是指在正常心律或异位心律的基础上提早发生的心脏搏动.按其发生的部位分为房性、房室交接区性(结性)及室性期前收缩.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1):68-70
目的探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应用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选法从本院2010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因素。结果60例患者术后死亡2例(3.33%),出现并发症情况42例(70.00%),其中23例(38.33%)是室性心律失常,通过术后15 d的观察,患者心脏形态及功能指标明显降低。通过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VEDD80 mm、LVEF50%、LAD60 mm、年龄50岁、体外循环时间108 min、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术前非窦性心律、NYHAⅢ级或Ⅳ级与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相关,是引起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非窦性心律、NYHAⅢ级或Ⅳ级是引发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临床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应用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形态及心功能,术后早期死亡率较低,提高了患者远期的生存率。术前非窦性心律、NYHAⅢ级或Ⅳ级是引发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可能会增加患者远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脂肪乳剂对布比卡因诱导的离体大鼠心脏停搏的复苏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脂肪乳剂治疗布比卡因诱导的离体大鼠心脏停搏的复苏效应和对复苏后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Sprague-Dawley成年雄性大鼠1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以100μmol/L布比卡因诱导心脏停搏造模后实验组改用含30μmol/L布比卡因及2%脂肪乳剂的K-H液灌注心脏,对照组改用含30μmol/L布比卡因的K-H液灌注心脏。记录两组恢复窦性心律情况,记录停跳前基础值及恢复窦性心律后40 min内的心率、左心室发展压和心率-左心室发展压乘积(RPP)。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心脏恢复窦性心律时间显著缩短(P〈0.05),心脏造模成功后3 min内恢复窦性心律的例数实验组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恢复窦性心律后,实验组各时间点的心率、RP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脂肪乳剂对布比卡因诱导的离体大鼠心脏停搏治疗有效,能加速心脏复苏,改善复苏后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9.
应用心脏程序刺激仪经右心房诱发早搏,以早搏后与早搏前心搏左心室压力最大变化速率的比值(RLV+dp/dtmax)为指标,观察10只麻醉狗的左心室早搏后强化作用(PESP)。随着早搏联律间期的缩短或(和)早搏代偿间期的延长,RLV+dp/dtmax逐渐增大;RLV+dp/dtmax在快速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时保持不变,注射多巴酚丁胺时显著降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明显增大。表明在早搏时间间期相同条件下比较应用,PESP是一种可靠的心肌收缩性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金晖 《医学科普》2013,(11):48-48
早搏常见于各种心脏病,但也会在正常心脏中发生。良性早搏不能完全与心脏病划等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