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放射人员微核率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从事放射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处在慢性小剂量放射线辐射环境中,身体不同程度的受到放射线损伤,现对接触放射线人员进行细胞微核率调查,取其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实验分析。  相似文献   

3.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分析,评价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对228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分析.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不同工种、不同工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工作人员长期受小剂量照射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有所改变,应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铅对人体的细胞遗传毒性效应。方法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检测125例铅中毒患者和67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结果慢性铅中毒观察组和健康对照组的淋巴细胞微核率分别为1.79‰和0.42‰,2组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微核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铅对人体具有细胞遗传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5.
6.
微核检测是一种快速而敏感的测定染色体受损的方法。在肿瘤病因的研究中,无论是肿瘤发生的体细胞突变学说,或肿瘤二阶段突变理论,均提示细胞染色体畸变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因而微核测定可反映人体受致癌物作用的早期生物学效应。为了研究微核与胃癌  相似文献   

7.
背景:氯化镉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遗传方面影响的研究暂无报道。目的:观察化学毒性物质氯化镉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方法:贴壁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株,显微镜下观察空白对照组及氯化镉诱导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微核实验检测两组微核率,染色体分析检测两组染色体畸变率。结果与结论:显微镜下观察,空白对照组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胞体透亮,折光性强;氯化镉诱导组细胞呈凸起回缩,细胞变小、变圆,贴壁不牢,悬浮细胞增多。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氯化镉诱导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微核发生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均显著增加(P〈0.05)。提示氯化镉可引起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9.
毛新  刘永惠 《华西医学》1991,6(1):104-107
对10例鼻咽癌(NPC)活检标本、10例NPC患者及17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培养细胞微核形成率(MNFR)的对照研究表明,NPC瘤细胞MNFR既高于患者又高于对照者外周血培养细胞MNFR(p<0.05.p<0.01),而患者外周血细胞MNFR也明显高于对照(p<0.01)。在6例NPC活检组织中发现明显的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此外在1例标本中观察的罕见的熟前着丝粒分离(PCS)现象。本研究提示,NPC瘤细胞MNFR与其染色体畸变关系密切;微核测定可作为实体瘤细胞遗传学检测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 H2 O2诱导淋巴细胞氧化损伤对其微核率的影响。方法采用10、50、100、1000μmol/L H2 O2诱导静息期淋巴细胞 DNA 损伤;体外培养淋巴细胞,有丝分裂原刺激其进入细胞周期,于培养不同时间点加入1000μmol/L H2 O2诱导DNA 损伤,常规培养法检测微核率的变化。结果各实验组微核率并无明显变化。结论 H2 O2可以诱导淋巴细胞 DNA 损伤,但对微核的形成无影响,可能与 DNA 损伤类型及快速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高压氧(HBO)治疗对乙醇所致小鼠股骨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细胞率变化的影响,探讨HBO对乙醇所致小鼠遗传物质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45只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HBO组,每组15只,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乙醇灌胃,HBO组乙醇灌胃并进行HBO处理.取小鼠股骨骨髓制备嗜多染红细胞玻片,光镜观察并统计分析微核细胞率.结果 模型组与对照组间微核细胞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O组与对照组间微核细胞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组微核细胞率虽大于对照组,但小于模型组,与模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O治疗有降低由于乙醇作用而使小鼠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细胞率增加的效应,提示HBO治疗可能有减轻乙醇对小鼠遗传物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微核试验作为染色体损伤及细胞有丝分裂受干扰的快速检测方法已被广泛地用于遗传毒理学,肿瘤细胞遗传学研究中,我们在抗精神病药物遗传毒理学系研究中,采用了该指标以考察抗精神病药物对培养细胞染色体的致畸效应。现将其中五氟利多的实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方法:五氟利多的来源、工作液的配制已报道。受试者为无遗传性疾病、肿瘤、射线及致畸药物接触史的正常男性2例。年龄为15和21岁。实验分两组进行。在第一组中,每份血标本在培养24小时后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途径染毒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探讨二氯甲烷(DCM)的遗传毒性.方法 通过连续染毒5天的静式吸入和灌胃给予DCM,分别于末次染毒后6 h和24 h取股骨骨髓常规制片.结果 在经呼吸道染毒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中,高浓度组(16 mg/L)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中浓度组(8 mg/L)和低浓度组(4 mg/L)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剂量4~16 mg/L之间,小鼠骨髓微核率由4.0‰上升至15.0‰,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在经灌胃染毒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中,随着剂量的增加,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末次染毒后6h采样结果 与24 h采样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呼吸道和消化道给予一定剂量的DCM均能明显增加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的微核率,且微核率的增加并没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甲亢女性患者突眼症状与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亢患者突眼症状与遗传、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对甲亢突眼病例组、无突眼病例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女性)的淋巴细胞微核进行检测。结果各组的微核率依次为4.23±2.25%、2.05±1.5%和0.97±0.74%。甲亢突眼组的微核率与无突眼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两组的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甲亢患者有疾病易感倾向,而且,患者的病情与微核率均表现出多因素的累加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有机磷农药乐果对体外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乐果溶液处理培养中的淋巴细胞,观察其微核率的变化,并用χ2检验方法做显著性检验。结果实验组微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乐果对体外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UIHT 对淋巴细胞微核率及染色体畸变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病例40 例,对同一病例在UIHT 治疗前、治疗5 次和10 次后分别采肘正中静脉血各1 次,经肝素抗凝,按常规微量全血培养制备并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及染色畸变的变化。结果 发现淋巴细胞微核率及染色体畸变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随治疗次数的增加有升高趋势,但均在正常值的范围内,3组试验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 0.05) 。结论 UIHT 治疗疾病只能是一种诱变剂,可通过体内代谢诱发SCE,而对淋巴细胞微核率及染色体畸变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放射作业人员血液中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及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变化。方法对106例接触医用X射线及124例工业探伤接触γ射线工作人员进行WBC、PLT计数和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并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接触医用X射线的工作人员,WBC计数异常率12.26%、PLT计数异常率6.60%,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为33.96%。接触工业探伤γ射线工作人员,WBC计数异常率7.26%、PLT计数异常率6.45%,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为27.42%。对照组WBC计数异常率4.54%,PLT计数异常率3.64%,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18.18%。接触射线工作人员,WBC、PLT异常率及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接触医用X射线WBC计数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 P<0.05)。结论接触射线的工作人员,WBC、PLT计数异常率与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接触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WBC计数异常率及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均高于接触工业探伤γ射线工作人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 P<0.05)。其余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作业人员,必须提高防护意识,严格按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放射作业人员血液中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及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变化。方法对106例接触医用X射线及124例工业探伤接触γ射线工作人员进行WBC、PLT计数和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并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接触医用X射线的工作人员,WBC计数异常率12.26%、PLT计数异常率6.60%,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为33.96%。接触工业探伤γ射线工作人员,WBC计数异常率7.26%、PLT计数异常率6.45%,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为27.42%。对照组WBC计数异常率4.54%,PLT计数异常率3.64%,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18.18%。接触射线工作人员,WBC、PLT异常率及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接触医用x射线WBC计数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4.22P〈0.05)。结论接触射线的工作人员,WBC、PLT计数异常率与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接触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WBC计数异常率及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均高于接触工业探伤γ射线工作人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2P〈0.05)。其余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作业人员,必须提高防护意识,严格按操作规程工作,有关单位仍不可忽视对射线的防护监督和对接触者的健康监护,以防对射线工作人员身体造成不良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细胞微核形成机理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微核试验是反映染色体损伤,进行遗传毒性评估的重要试验,该文对微核的相关信息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对微核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病人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影响已有报告,但方法烦琐。我们87年以来,对恶性肿瘤病人口腔上皮细胞微核进行观察报告如下。一、受检对象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各类恶性肿瘤病人102例(男87例,女15例)。年龄19~65岁,平均38.5岁。健康人60例(男40例,女20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