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施他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并发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施他宁治疗组及对照组。通过血气、肝肾功、电解质、B超、胸片和(或)CT等检查和症状体征缓解程度作为判断并发症的指标。结果:使用施他宁治疗后,胸水、肺炎、胰腺假性囊肿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相比有显性差异。施他宁治疗组高血糖的纠正较对照组有效,且多数能降在7mmol/L^-1以下,而对照组血糖控制范围主要为7-11mmol/L^-1之间;治疗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性差异。结论:施他宁治疗可明显减少SAP患胸水、肺炎、胰腺假性囊肿的发生,易于纠正高血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奥曲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症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68例SAP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6)及对照组(n=32),两组均采用传统的内科保守疗法,但治疗组加用奥曲肽50μg/h,持续静脉滴注8~10d,比较两组病例发生胸腔积液、肺炎、高血糖、假性胰腺囊肿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胸腔积液、肺炎、高血糖、假性胰腺囊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曲肽可降低SAP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外科手术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舒志成  谭静 《首都医药》2015,(3):341-342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在胰腺假性囊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胰腺假性囊肿患者1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对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胰腺假性囊肿复发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62%,略低于对照组的95.74%(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28%(P<0.05);治疗后1年内观察组胰腺假性囊肿复发率为3.19%,与对照组的4.25%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安全有效,可作为外引流术的替代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周任 《中国医药指南》2012,(25):436-437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中早期的应用临床效果。方法将125例SAP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3例)与对照组(62例),观察组采用常规置入腹腔镜,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痛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灌洗引流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各项进行比较,P<0.05,差别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胰腺及周围组织坏死、胰腺脓肿、胰瘘肠瘘、胰腺假性囊肿、死亡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各项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PLD早期治疗SAP微创、安全、简便、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近年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41例,男28例,女13例,随机分为施他宁组15例、善宁组13例及对照组13例。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静脉泵入施他宁6mg/d或者善宁0.6mg/d,维持7~14d。结果三组间治疗前后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的变化情况及其下降幅度比较,施他宁组和善宁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患者血清及尿淀粉酶下降幅度显著,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施他宁组和善宁治疗组的患者平均腹痛持续天数、禁食天数及住院天数显著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引流和手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胰腺假性囊肿患者66例进行随机对照,常规组行手术治疗,研究组行经皮穿刺引流。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与常规组总体疗效对比无差异(p0.05);但研究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论是经皮穿刺引流,还是手术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但经皮穿刺引流并发症少,治疗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7.
徐珊  蔡宇 《中国新药杂志》2000,9(7):479-480
目的:观察施他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ACP)的疗效。方法:45例ACP患者使用施他宁治疗,与38例常规治疗的ACP患者对照,记录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主要实验室指标复常时间1、临床治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及死亡率。结果:施他宁治疗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主要实验室指标复常时间、临床治愈且缩短,两组有显著差异。施他宁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用药过程未见施他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内镜鼻胰管引流(ENPD)治疗急性胰腺炎(AP)伴胰腺巨大假性囊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AP伴胰腺巨大假性囊肿患者57例,分为ENPD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ENPD组在保守治疗基础上给予ENPD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保守治疗。分析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ENPD组患者中因不能耐受鼻胰管分别于引流第2、5天后改用经皮穿刺引流2例。ENPD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9.30±2.37)d]、住院时间[(26.3±5.36)d]、体温恢复正常时间[(8.59±3.27)d]、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中位时间11 d)均短于对照组[分别为(14.2±2.99)、(36.8±3.59)、(13.4±3.27)d,中位时间15 d],手术率[11.1%(3/27)]、病死率[0(0/27)]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2.1%(9/28)、14.3%(4/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过程中有3例患者发生感染,但未出现胃肠道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且引流完全(CT检查未见胰腺假性囊肿)。结论 ENPD能有效减轻胰管压力,控制胰腺炎进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胰腺巨大假性囊肿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近5年来收治的76例胰腺假性囊肿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76例胰腺假性囊肿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3年优良率92%。结论:胰腺假性囊肿在其囊壁成熟后,通过手术治疗能解除其临床表现.防止胰瘘、胆管炎、囊肿内出血等多种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生长抑素十四肽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凤宇 《天津药学》2006,18(4):51-52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十四肽(施他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取常规治疗加用施他宁持续静脉滴注3~5 d,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好转时间比对照组提前3~6 d,并发症减少,降低病死率,住院天数减少。结论:施他宁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病死率,对于重症胰腺炎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芒硝腹部外敷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胰腺炎症的影响。方法120例SAP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分为观察组(西医治疗加芒硝外敷)和对照组(西医治疗),每组60例,测定所有患者不同时段血常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 Protein,CRP)和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含量,并定期检查腹部超声,了解胰腺渗出吸收及局部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血清CRP和IL-6含量下降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腹部超声显示观察组胰腺渗出吸收也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且局部并发症(胰腺脓肿和胰腺假性囊肿)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芒硝腹部外敷可促进胰腺渗出液的吸收,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CRP和IL-6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假性胰腺囊肿多继发于急性胰腺炎或胰腺外伤,临床并不少见,但其误诊率仍较高,且一旦发生并发症则后果严重。本文总结我院近11年来收治的假性胰腺囊肿15例,着重就其误诊教训、并发症及治疗进行分析讨论。一般资料 1.性别与年龄: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4~58岁,平均30.2岁。 2.病因:有胰腺急性炎症病史者12例,腹部外伤史2例,不明原因1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胰腺假性囊肿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的护理对策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对两组患者均给予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并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分析两组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均为100%,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5.00%),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5.00%),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在实施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有效的护理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4.
探讨胰腺假性囊肿的护理体会。胰腺假性囊肿(pseudocysts,PPC)是急慢性胰腺炎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5%,围手术期病残率和死亡率分别达22.7%和13.6%。目前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引流术、外引流术和胰腺部分切除术。我院对8例PPC患者实施胰腺假性囊肿外引流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小儿假性胰腺囊肿的外科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小儿假性胰腺囊肿的外科处理方法、效果及并发症。其中5例(19.2%)行外引流术;7例(26.9%)行B超定位下经皮置管引流;6例(23.1%)行囊肿胃吻合内引流术;14例(53.8%)行囊肿空肠Roux-Y内引流术。结果术后随访1~7年,无死病例亡,4例(15.4%)出现并发症:1例囊肿外引流并发胰漏,1例囊肿胃吻合术后消化道出血,2例切口感染。其余恢复良好,无远近期并发症出现。结论应该根据个体化治疗原则来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术式是治疗小儿假性胰腺囊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施他宁善得定及垂体后叶素治疗AGVB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施他宁、善得定、垂体后叶素治疗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AGVB)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57例肝硬化并AGVB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施他宁、善得定、垂体后叶素治疗,记录3组的止血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施他宁、善得定和垂体后叶素均能有效控制AGVB,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2.61%、81.25%、77.78%,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施他宁组和善得定组仅有轻微不良反应。结论:施他宁、善得定治疗AGVB的疗效与垂体后叶素差异无显著性,但在无正确的禁忌证应首选垂体后叶素。  相似文献   

17.
张庆  喇明平  许军 《中国药房》2003,14(1):34-36
目的 :评价应用施他宁、善得定和生长激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对1993年7月~2001年11月收治的21例应用施他宁、善得定和生长激素治疗的患者 (观察组 )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与1991年10月~1995年3月收治的1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未用施他宁、善得定和生长激素治疗的患者 (对照组 )进行对照 ,观察两组治疗期间第1天、第3天、第7天APACHE(acutephysiologyandchronichealthevaluation)Ⅱ评分的变化、住院日数、并发症、治愈率、死亡率、血淀粉酶恢复正常天数及主要症状的改善天数。结果 :观察组能减少并发症 ,降低死亡率 ,缩短住院日数、血淀粉酶恢复天数及主要症状的改善天数。结论 :施他宁、善得定和生长激素可能是较有效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分析此治疗方法的可行性与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本院消化科就诊的SAP患者中选取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乌司他丁,观察组加用乌司他丁与持续性血液净化。比较两组患者的腹痛等症状、体征减轻时间,C反应蛋白、血淀粉酶、脂肪酶等辅助检查结果恢复的正常时间,患者治愈时间、局部并发症发生率、改行手术治疗率和死亡率。结果经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腹痛等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及C反应蛋白、血淀粉酶及脂肪酶等辅助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时间,患者治愈时间、胰腺假性囊肿以及胰瘘等局部并发症发生率、改行手术治疗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较常规治疗组症状、体征各项辅助检查结果恢复时间短,可降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改行手术治疗率,可行性、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应用施他宁、善得定和生长激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对1993年7月~2001年11月收治的21例应用施他宁、善得定和生长激素治疗的患者(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1991年10月~1995年3月收治的1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未用施他宁、善得定和生长激素治疗的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两组治疗期间第1天、第3天、第7天APACHE(acutephysiology,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评分的变化、住院日数、并发症、治愈率、死亡率、血淀粉酶恢复正常天数及主要症状的改善天数。结果:观察组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日数、血淀粉酶恢复天数及主要症状的改善天数。结论:施他宁、善得定和生长激素可能是较有效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003年1月~2005年7月就诊的耳廓假性囊肿患者55例(58耳)随机分为二组:手术组30例(32耳),采用囊肿前后壁软骨连同囊肿前壁软骨膜切除术治疗,术中连同把囊肿前壁附着软骨膜切除;对照组25例(26耳),采用穿刺抽液加压包扎治疗。结果随访3~6个月,手术组:治愈率达100%,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治愈率达64%。两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未愈病例改用手术组方法全部一次治愈。结论囊肿前后壁软骨连同囊肿前壁软骨膜全切除的方法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有效方法,尤其适合于复发难治性的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