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USA)方法,对27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进行HSV—DNA和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结果:脑脊液检查HSV—DNA阳性或HSV—IgM阳性者诊断为单纯疱疹病毒脑炎12例,占44%。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儿予以静脉滴注阿昔洛韦,连续用药1周,结果治愈7例,好转3例,自动出院及死亡各1例。结论:PCR技术与特异性IgM抗体检测两种方法相结合有助于提供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的实验室依据,而阿昔洛韦的使用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长沙地区疱疹病毒性脑炎的病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长沙地区病毒性脑炎与疱疹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IFA)检测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或血清中疱疹病毒特异性IgG ,IgM。结果 :92 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中有 1 33例 (1 4 4% )诊断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1 0岁以下年龄为发病高峰 ,9例 (0 98% )诊断为巨细胞病毒性脑炎 ,1 2例 (1 3 % )为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结论 :长沙地区疱疹病毒性脑炎病原以单纯疱疹病毒最常见 ;IFA法对疱疹病毒性脑炎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脑膜炎脑脊液病毒病原学特点及临床表现差异。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92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儿的脑脊液进行肠道病毒(EV)、单纯疱疹病毒(HSV)I型和II型、EB病毒(EBV)、腺病毒(ADV)及流感病毒(FLuV)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结果:脑脊液特异性IgM抗体检测阳性者56例,阳性率为60.8%(56/92)。其中,第一位病原是肠道病毒27例,其次是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II型共14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结论:(1)肠道病毒是本地区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致残率及病死率较其它病毒高。早期应用阿昔洛韦治疗可明显改善愈后。(2)脑脊液中病毒特异性的IgM抗体检测可作为早期病原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早期诊断方法 ,用 EL ISA法检测 10 5例小儿病毒性脑炎脑脊液 (CSF)中特异性单纯疱疹病毒 Ig M抗体 ,为对比同时也检测了该组病毒特异性 Ig G抗体 ,并与血清相应抗体结果比较。其中 13例阳性 ,占 12 .4%。结果表明 :检测 CSF中单纯疱疹病毒 Ig M抗体 ,可以快速确定其疱疹病毒性脑炎 ,方法简单易行 ,具有其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病原学诊断在单纯疱疹脑炎早期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9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CSF)中的单纯疱疹病毒HSV—Ⅰ和HSV-Ⅱ型IgM、IgG抗体;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SF中HSV—DNA。结果:有14例确诊为单纯疱疹脑炎(HSE),15例为非单纯疱疹脑炎(NHSSE)。在HSE的临床表现中,意识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NHSSE;实验室脑脊液常规检测,HSE多见红细胞、脑电图及CT检查,额与颞部位有特征性改变。结论:HSF的病原学诊断对于早期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焕辉  陈翊  林涛  朱冰 《广州医药》2012,43(1):18-21
目的 研究引起广州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病原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用荧光PCR方法检测19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核酸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脊液病原抗体IgM,100例其他脑病患儿脑脊液作为对照.结果 198份脑脊液病毒和(或)抗体检出病原体的66例,阳性率33.6%.其中肠道病毒(EV) 25例占阳性病例的37.9%,单纯疱疹Ⅰ型病毒(HSV1) 19例占28.8%,单纯疱疹Ⅱ型病毒(HSV2)1例占1.5%,巨细胞病毒(CMV)3例占4.6%,EB病毒(EBV)3例占4.6%,流感病毒(IFV)1例占3.0%,腺病毒(ADV)5例占7.5%,乙脑病毒(JEV)6例占9.1%,呼吸道合胞病毒(RSV)2例占3.O%,所有标本均检测不到麻疹病毒.对照组的其他脑病患儿标本均检测不到病原体.患儿全年均可发生病毒性脑炎,但5月~10月发病率最高.疱疹性病毒脑炎没有明显季节性,年龄较大患儿的居多,乙型脑炎和肠道病毒引起的脑炎以夏秋季较多,而且年龄较小的患儿更容易受感染.结论 引起广州地区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病原体是疱疹病毒和肠道病毒,肠道病毒主要发生在夏秋季,以年龄较小的儿童多见;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全年散发,以年龄较大的儿童较多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风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2例小儿风疹病毒性脑炎进行特异性IgM和IgG检测。结果所有12例患儿RV-IgM抗体均为阳性。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早期诊断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脑脊液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可作为早期病原学诊断的理想方法之一,建议早日将RV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对于预防风疹病毒性脑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快速诊断柯萨奇B族病毒脑炎,以便早期治疗。方法:ELISA法检测病毒性脑炎脑脊液(CSF)中特异性柯萨奇B族病毒IGM抗体。结果:10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32例阳性,占30.5%。结论:检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柯萨奇B族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可以快速确定病原,方法简便易行,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学义  邹卿  蒲涛 《四川医学》2012,33(8):1428-1430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诊治和预防。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均为散发,以中青年为主,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伴口唇或外阴部皮肤粘膜疱疹。首发头痛、恶心、呕吐、发热,部分伴精神症状(幻听、幻视、言语错乱、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反复部分发作及癫痫持续状态、中枢性面瘫、肢体瘫痪、意识障碍(谵妄、嗜睡、昏睡、浅、中、深昏迷),数小时~数日达高峰。脑脊液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1周内HSV特异性抗体IgM阳性54例,2周内剩余6例均为阳性。双份脑脊液恢复期HSV特异性抗体IgG和IgE4倍20例。脑脊液其它检查:大部分脑脊液异常:压力增高(200mmH2O)、白细胞增多、部分红细胞增高、蛋白轻~中度增高、糖和氯化物均正常;涂片及培养无细菌生长;病理检查无癌细胞及恶性肿瘤细胞。头部CT和MRI:60例患者均在发病2周内进行了头部CT检查,大部分发现异常病灶。CT正常者行MRI检查大部分异常。脑电图检查:大部分异常。多为弥漫性异常,其中重度异常18例,中度异常20例,轻度异常20例。预后:大部分良好,6例死亡。结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按临床诊断标准易被诊断,病情较危重,经无环鸟苷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多数预后良好,不遗留后遗症,但部分预后极差,甚至死亡。有不同程度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小儿病毒性脑炎与抗病毒抗体IgM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新华  吴洁  汪梅先 《海南医学》2004,15(9):50-51,38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及其脑脊液抗病毒抗体IgM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95例临床诊断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脑脊液进行了单纯疱疹病毒(HSV—Ⅰ,HSV-Ⅱ)、柯萨奇B组病毒(CoxBV)、埃可病毒(ECHO)、EB病毒(EBV)、腺病毒(AdV)及流感病毒(IFV)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结果HSV、CoxBV、ECHO、EBV、AdV、IFV病毒感染率分别为9.47%(9/95)、18.95%(18/95)、23.16%(22/95)、3.16%(3/95)、4.21%(4/95)、6.32%(6/95);脑脊液抗病毒抗体IgM的阳性率为65.26%(62/95);HSV及EBV感染后遗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77.78%(7/9)和66.67%(2/3)。结论脑脊液中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可作为早期病原诊断的指标之一;CoxBV及ECHO病毒是本地区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主要病毒;HSV及EBV感染后遗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其它病毒高,预后不良;早期阿昔洛韦治疗,可大大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长沙地区疮疹病毒性脑炎的病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长沙地区病毒性脑炎与疱疹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EA)检测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或血清中疱疹病毒特异性IgG、IgM。结果:92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中有133例(14.4%)诊断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10岁以下年龄为发病高峰,9例(0.98%)诊断为巨细胞病毒性脑炎,12例(1.3%)为水痘-带状疱疹毒性脑炎。结论:长沙地区疱疹病毒性脑炎病原以单纯疱疹病毒最常见;IFA  相似文献   

12.
目的:快速诊断柯萨奇B族病毒脑炎,以便早期治疗。方法:ELISA法检测病毒性脑炎脑脊液(CSF)中特异性柯萨奇B族病毒IgM抗体。结果:10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32例阳性,占30.5%。结论:检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柯萨奇B族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可以快速确定病原,方法简便易行,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病原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脑膜炎部分病原学情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92例临床诊断病毒性脑膜炎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脑脊液进行单纯疱疹病毒(HSV-I、HSV-Ⅱ)、柯萨奇B组病毒(CoxBV)、埃可病毒(ECHO)、EB病毒(EBV)、腺病毒(AdV)及流感病毒(IFV)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结果HSV、CoxBV、ECHO、EBV、AdV、IFV病毒感染率分别为8.69%、19.56%、23.91%、3.26%、4.34%、5.43%。结论提示脑脊液中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可作为早期病原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肠道病毒和EV71所致脑炎的发病情况及荧光定量PCR诊断病毒性脑炎的意义.方法 收集银川市118例临床诊断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和血清,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病毒和EV71阳性率及病毒拷贝数,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性检测血清EV71病毒IgM抗体.结果 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病毒阳性病例42例,检测阳性率为35.6%;EV71阳性病例22例,检测阳性率为18.6%,占EV阳性病例的52.3%;ELISA定性检测EV71病毒IgM抗体,阳性病例30例,检测阳性率25.4%,肠道病毒和EV71病毒性脑炎患者6岁以内幼儿明显多见于其他年龄组.结论 肠道病毒是本地区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者最常见的病原体,EV71可能是本地区肠道病毒性脑炎中最多见的一种,肠道病毒和EV71感染所致脑炎都以6以内幼儿为主;荧光定量PCR对EV71检测特异性高于ELISA.  相似文献   

15.
对86例临床拟为中枢神经系统(CNS)病毒性感染的住院患者(小儿33例,成人53例),取自第2~80病日的99份脑脊液(CSF)标本,以抗体捕获 ELISA(ACELISA)检测病毒 IgM 抗体。结果69例(75份)中:流行性腮腺炎(流腮)41例,乙型脑炎(乙脑)23例,单纯疱疹(单疱)3例和风疹2例阳性.腮脑和乙脑临床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病原,评价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微量细胞培养法,PCR法、ELISA间接法对86例脑炎、脑膜炎的患儿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1)86例患儿中36例用微量细胞培养法分离到了病毒,阳性率41.86%,其中肠道病毒18例、腺病毒8例、呼吸道合胞病毒7例,阳性率分别为29.30%、9.30%、8.14%:(2)86例患儿脑脊液中检出特异性HSV1 DNA23例,Adv-DNA15例,CVB-DNV32例,阳性率分别为26.74%、17.14%和37.21%;(3)用ELISA间接法测定了病人血清及脑脊液中特异性单纯疱疹病毒1(HSV1)-IgM、腺病毒(Adv)-IgM、柯萨奇病毒(CVB)-IgM。血清中阳性数HSV11,Adv10例,CBV25例,阳性率分别为12.79%,11.63%。29.06%。脑脊液中HSV1 8例,Adv9例,CVB15例(其中CVB2 8例,CVB3 10例),阳性率分别为9.30%,10.47%、17.44%。结论:(1)PCR技术阳性率高于传统病毒分离培养法;(2)血清及脑脊液中特异性抗体水平检测可用于早期诊断,(3)本地区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的病原以肠道病毒为首位,腺病毒次之,单纯疱疹病毒居第三位。  相似文献   

17.
ELISA法快速检测脑脊液病毒特异性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ELISA法快速检测脑脊液病毒特异性抗体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ELISA法对脑脊液(CSF)病毒特异性IgM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对90例有体征且CSF异常者的CSF进行1:1稀释,发现结果特异、敏感、准确性高,方法简便。结论 本法能够快速监测并诊断病毒性脑炎,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18例儿童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的对比分析,评估常规检查方法在基层医院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方法:常规检查:根据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做脑脊液压力检测及脑脊液常规生化、脑电图、头颅CT和/或MRI检查。同时做病原学检查:HSV抗原或HSV检测,以HSV抗原或HSV检测结果为临床诊断标准,二种方法对比分析。结果:常规检查方法早期诊断15例,诊断符合率83.33%。讨论:在基层医院应用常规检查方法早期诊断儿童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具有实用性和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急性病毒性脑炎可由多种病毒引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毒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Ⅱ型(HSV1、HSV2);巨细胞病毒(MCV);克萨奇病毒(CXV)。其中单疱病毒(HSV)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致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病死率高,预后差,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病因诊断较为困难。早期使用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一无环鸟苷(acycloir),能使病死率由70%下降到20%,故早期、快捷及时地诊断,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技术,对26例疑诊茁炎病人的脑脊液标本中,单疱病毒(HSV)的DNA进行检测及分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小儿病毒性脑炎77例病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ELISA间接法对77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入院后脑脊液标本中呼吸进,肠道病毒IgM抗体进行检测,结果共检出致病病毒24例,占全部脑炎的31.37%,其中单纯疱疹病毒8例,占全部脑炎的10.39%;流感病毒6例,占全部脑炎的7.49%;柯萨奇病毒4例,占全部脑炎的5.19%;副流感病毒、腺病毒、EB病毒各2例,各占全部脑炎的2.6%。结果说明单纯疱疹病毒是引起非流行性病毒性脑炎的常见致病病毒,其它病毒致病毒性脑炎有一定流行性,地区性,亦可散在发病。致病率与季节,流行病毒种类有关。提示病毒性脑炎应早期作脑脊液标本中EILISA检查,测定IgM抗休,可早期确定致病病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