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绥阳县计划免疫定点接种工作的成效。方法:对计划免疫定点接种的镇(乡)按计划免疫工作的好、中、差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监测,并调查每个定点接种覆盖地区的14名1岁儿童和非定点接种地区的14名1岁儿童,查看儿童的接种证件(如无接种证则以接种卡为主),并且统计接种概率。结果:实施计划免疫非定点接种地区的接种概率(四苗)在85%以下,而实施计划免疫定点接种地区的接种概率高达95%以上。结论:计划免疫非定点接种的服务形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计划免疫集中门诊接种规范化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镇接种门诊科,实施计划免疫集中规范化接种,抽取实施前后120例接种人员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析计划免疫集中门诊接种规范化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接种记录符合率、证卡符合率、合格接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种及时率为95.8%,对照组接种及时率为70.8%,组间对比(P0.01)。结论:开展规范化计划免疫集接种门诊,可明显提高接种质量,减少冷链运转环节,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全市不同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后的接种免疫效果,探讨不同人群、不同免疫状态、不同免疫发育阶段乙肝疫苗接种方法、接种途径、接种环节、接种效果的不同.方法 在全市范围内随即抽取不同人群乙肝疫苗接种者以接种卡为据,采集血样,应用胶体金法检测HBsAg、抗-HBs.结果 本文调查范围内的不同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达100%,乙肝表面抗体产生率达81.8%.通过数据统计发现不同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后乙肝表面抗体产生率有差异与接种者的年龄、当时的免疫状态、免疫发育阶段、乙肝疫苗接种方法、接种途径、接种环节有相关性.同时接种者的重视程度、接种规范与否、接种者年龄及免疫状态、抗-HBs滴度定期检测、复种等因素均影响抗体水平.结论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传染的一种有效方式,不同人群乙肝疫苗接种效果不同应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不同方式乙肝疫苗接种和定期接种效果监测,对有效避免重复接种、无效接种、接种耐受和免疫损伤有重要现实意义.也是合理利用卫生资源,避免医疗浪费,节约医疗成本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儿童免疫疫苗种类不断增多,纳入计划免疫程序的疫苗也在增多,计划免疫工作者除按国家或地方规定的免疫程序为适龄儿童接种疫苗外,还为儿童接种市场推广的各种未纳入国家或地方免疫程序的疫苗(扩大免疫)接种。由于疫苗是控制预防疾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扩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计划免疫门诊规范化疫苗接种的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计划免疫门诊接种疫苗儿童148例,对所有儿童建立档案,采用 集中规范化的接种,并与同期我市未实行计划免疫门诊的其他社区的151名同龄接种儿童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接种记录率、接种合格率和接种及时率.结果 观察 组儿童接种记录率为100%,接种合格率为100%,接种及时率为98.65%;对照组儿童接种记录率为92.72%,接种合格率为93.38%,接种及时率为85.43%;比较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规范化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可提高划免疫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是推动我国计划免疫工作的新型模式,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冯卢  赵煜   《四川医学》2017,38(11):1256-1259
目的探讨全程接种疫苗狂犬病暴露者的免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门诊1248例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的狂犬病暴露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狂犬病暴露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抗狂犬病毒抗体,观察并分析其接种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对所有狂犬病暴露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可影响接种疫苗后的免疫效果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检测1248份样品,其中阳性例数为1188例,阳性率为95.19%,男女间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年龄、暴露部位、狂犬疫苗接种史、慢性疾病史、接种期间是否抽烟、接种期间是否喝酒和接种期间是否有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均为影响狂犬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暴露部位、狂犬疫苗接种史、慢性疾病史、接种期间是否有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均为影响狂犬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狂犬病暴露者接种狂犬病疫苗有助于狂犬病的预防,而对于抗狂犬病毒抗体阴性者,应加强免疫,确保免疫效果。年龄、暴露部位、狂犬疫苗接种史、慢性疾病、接种期间是否有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均为影响狂犬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推行计划免疫定点接种是对儿童计划免疫保偿金制度的充实和完善 ,是提高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的重要措施。自计划免疫以乡为单位接种率达 85%考核验收后 ,农村县区单一由乡村医生“巡诊式”的预防接种方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四苗接种率有所下降 ,出现新的免疫空白点。   1996年我县在经济条件较好的石埠、生米两乡镇进行计划免疫定点接种试点 ,其主要做法为 :全乡镇所有新生儿基础免疫由镇防保站完成 ,乡镇防保站每旬开展一次接种 ,对确实边远分散的村 ,可以两村或多村联合增设一个接种点 ,接种当日由防保站派专业技术人员下村接种…  相似文献   

8.
研究学生群体性接种时的心理状况。在接种时加以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避免群体接种引起的心因性反应,杜绝预防接种事故特别是群体性预防接种事故的发生,减少异常反应的发生以及可能引起的纠纷,确保群体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安全接种,达到提高群体覆盖率,消除免疫空白,提高有效接种率,扩大和巩固基础免疫成果,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保护儿童身体健康,完成计划免疫的目的 。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护理指导在儿童计划免接种的运用,可保证顺利进行免疫工作。方法:将接种前、接种中和接种后的护理指导,很好的运用于计划免疫接种的整个过程中。结果:提高了儿童及家长对接种育苗的信心,减少了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症状,降低了医患纠纷的发生几率。结论:疾患免疫人员的重要职责是做好接种前、中、后的护理指导工作,这是促进计划免疫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评价新生儿接种免疫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结果,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并检测抗体水平。结果:所有5200名新生儿接种后,接种HepB1的为5118名,接种有效率为97.79%,其中HepB124h内及时接种率达97.19%。孕妇中98.10%检测了HBsAg,母HBsAg阳性率达4.78%。结论:可采用重复免疫的方法对新生儿进行免疫,提高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湛江市2004~2005年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效果,为维持无脊灰状态和消灭脊灰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方法按脊灰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于2004年12月5~6日和2005年1月5~6日在湛江市全市范围开展二轮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强化免疫资料逐级汇总上报,并采用随机原则进行现场快速评估。结果全市摸底登记应接种儿童为362572人,其中零剂次儿童17066人,占4.7%。各县区上报第一轮强化免疫应接种儿童为367129人,实接种356013人,接种率97.0%;第二轮上报应接种儿童375962人,实接种365451人,接种率97.2%。现场快速评估,第一轮调查应接种儿童811人,实接种798人,接种率98.4%;第二轮调查应接种儿童811人,实接种784人,接种率96.7%。结论两轮强化免疫活动脊灰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强化免疫的目标,但流动儿童接种率偏低,免疫空白人群仍然存在。今后应继续加强儿童免疫接种工作特别是流动儿童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2.
儿童计划免疫未接种原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我市儿童计划免疫未接种的原因,为制定相应对策提供参考。方法:我市2005年1月1日~2007年1月1日出生的、在本地居住超过3个月以上,并未全程免疫接种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儿童采取入户询问儿童家长的方法,调查儿童基础免疫未接种原因。结果:全市共抽查2 900名适龄儿童,其中计划免疫未接种儿童61例,全市未接种率为2.1%。其中,儿童无人陪伴有24例,占39.3%;不知道要接种和接种地点不清楚有13例,占21.3%。乙肝疫苗未接种原因主要为接种时无疫苗和价格贵。三联疫苗未及时接种的原因多是家长顾忌和儿童患病。结论:我市计划免疫工作已规范运行,全市未接种率较低。针对造成计划免疫疫苗未接种的原因,我们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防范,以推动儿童计划免疫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预防接种存在建卡率及建卡合格率低和接种质量不高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加强计划免疫宣传,规范疾病监测,培训诊疗人员,落实常规接种,查漏补种,进一步搞好接种质量的安全控制工作,提高建卡质量和接种质量同时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督导检查,推动计划免疫的规范开展.  相似文献   

14.
甘露聚糖肽对促进乙肝疫苗接种者抗体形成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接种乙肝疫苗是人体抵抗HBV侵袭的卓有成效的方法.但是接种乙肝疫苗后,成人约有15%~30%接种者无免疫应答.为何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产生免疫应答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本研究选择健康成年人经0、1、6个月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10μg进行初次免疫后7个月复查无免疫应答124例成年人,再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并同时加服甘露聚糖肽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百白破疫苗是我国现行的计划免疫程序规定的针次最多,使用最广泛的疫苗.回顾2009年1~12月中,对980名幼儿按计划免疫程序进行吸附百白破三联疫苗基础免疫的接种者,接种前后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资料来自我院社区2009年1~12月,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者,共接种980人次,其中基础免疫780人次,加强免疫200人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人群接种狂犬病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不同年龄组抗狂犬病毒抗体。结果人群接种狂夫病疫苗后,杭体阳性率为79.54%;免疫成功率与年龄有关。结论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是肯定的;接种疫苗后.应及时测定抗体,以提高免疫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学生群体中HBsAg、抗-HBs阳性情况及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的免疫应答,为非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提供依据。方法对8889名学生用酶联免疫法检测HBsAg和抗-HBs,选符合条件的接种乙疫苗。结果HBsAg的携带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抗-HBs阳性率年龄越小越高,免疫应答年龄越小越好。结论在学生群体中筛查乙肝疫苗接种对象并进行接种,有很好的免疫应答,对降低乙肝的水平传播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模式改变的原因。方法对2008~2011年五轮脊灰糖丸强化免疫方式进行多个环节综合分析和观察。结果以往流动接种的方式向固定接种方式转变较为明显。结论通过综合原因分析和积极的相应对策,保证了强化免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也增加了强化接种的人数,提高了强化免疫的覆盖率和接种率。  相似文献   

19.
庞耀  黄莹莹  刘春秀 《微创医学》2005,24(2):172-173
目的掌握学生群体中HBsAg、抗-HBs阳性情况及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的免疫应答,为非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提供依据.方法对8 889名学生用酶联免疫法检测HBsAg和抗-HBs,选符合条件的接种乙疫苗.结果HBsAg的携带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抗-HBs阳性率年龄越小越高,免疫应答年龄越小越好.结论在学生群体中筛查乙肝疫苗接种对象并进行接种,有很好的免疫应答,对降低乙肝的水平传播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策略并观察其应用后免疫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实施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策略的95例接种者作为研究组,另选2013年10月~2014年9月接受常规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的96例接种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接种后麻疹发病率。结果:研究组接种者不论既往是否有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和麻疹患病史,均接受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率为1.05%,而对照组则为5.2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策略能够提高麻疹免疫接种效果,降低麻疹发生概率,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