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十分显著,是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有效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浅谈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了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本文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运用中医辨证分型后组方施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8例。结果:全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均在疗程结束后15d行胃镜及病理活检,1年随访。临床治愈40例,显效42例,有效56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76.9%,无效为23.1%。结论:中医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对临床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失眠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因素的发生,而不良心理因素又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复发密切相关[1],因此临床失眠与慢性萎缩性胃炎需同时治疗,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单兆伟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师承孟河医家张泽生,深得精髓,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50余载,临床上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失眠,药物选择颇具特色,现结合具体案例,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子俊名老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兰 《陕西中医》2005,26(9):944-945
著名老中医张子俊,从事中医脾胃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载,在理论和临床方面造诣甚深,尤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笔者随张老临证,屡见他治愈沉疴痼疾,得悟颇深。现将其经验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5.
导师顾庆华教授为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南通市名中医,师从孟河传人、全国名老中医绍荣世主任医师,善于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脾胃病,尤其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疗效显著,现将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安胃汤是广西名中医林寿宁教授在全国名老中医林沛湘教授治疗慢性胃病用药基础上组方而成,在预防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效果显著,独具优势。通过分析、归纳、总结近年来安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文献资料,主要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综述安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为今后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领域的研究及新型中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在柴胡疏肝散加减方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临床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医增强胃动力、保护胃粘膜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8%,两组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萎缩性胃炎采用辨证论治进行对症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胃炎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1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炎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10例临床观察苏州市中医院朱雄雄(215003)胃炎丸是本院已故全国名老中医黄一峰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有效方剂,笔者自1992年6月至1996年12月采用胃炎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10例,并设对照组30例,经观察,疗效显著。现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2011年间收治的7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男性40例,年龄在17~52岁之间,女性19~63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39例患者中,治愈21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3%,对照组35例患者中,治愈15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7.1%。结论: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过程中,采用中医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的病情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进行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中医疗法中的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方进行治疗,并统计有效治疗的数据,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38例为显效,32例为有效,10例为无效,总有效率为87.5%.结论:中医疗法中的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2年12月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中医自拟益气养阴汤随症加减治疗和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对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并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显效率(58.93%)和总有效率(87.5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病痛,并预防恶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1 前言 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大样本、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应成为中医临床科研的主流[1].为了解我国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性研究尤其是RCT(临床随机对照试验)CCT(临床对照试验)现状及能否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研究依据,本文检索2002-2007年我国核心期刊上有关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的文章,并按国际标准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实验组1组,对照组2组,每组40例;采用中医辨证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主要采用疏肝健脾、祛瘀消痞、清热化湿的治疗方式;两对照组中,分别采用中成药胃复春以及西药叶酸进行治疗,每组患者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两对照组(P〈o.05);对病理积分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3组患者证候积分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对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成观察组和普通组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行中医辨证治疗,普通组行西药常规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从治疗的总有效率来看,观察组为97.2%,普通组为78.3%,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普通组,有显著性差别,P〈O.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疏肝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研究组给予中医疏肝法联合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症状积分,治疗前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症状积分相似(P0.05);治疗后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症状积分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相似(P0.05);治疗后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结论:中医疏肝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理想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分析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25例,对照组给予甲硝唑400mg、兰索拉唑30mg、左氧氟沙星200mg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00%;观察组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8.00%,经X2检验,两组患者的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联合西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组,安全可靠,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治疗,除密切随访和手术治疗外,尚无其他较好的方法。中医中药治疗萎缩性胃炎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纠正病变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中医学各证候,难以有像西医病种的"金标准",本笔者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研究CAG中医临床证候规律,探讨其证候宏观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临床观察发现单纯慢性萎缩性胃炎很少见 ,常见的类型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同时存在 ,临床内镜诊断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 2年来笔者对经纤维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患者 73例进行详细四诊观察及中医辨证 ,并进行中医治法方药初步研究 ,现就临床观察及中医辨证治法探讨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 73例 ,均为本院中医门诊患者 ,诊断标准参照 1982年全国胃炎会议拟定的慢性胃炎诊断标准[1 ] 。 73例中男35例 ,女 38例 ;年龄 2 5~ 76岁 ,平均 5 7.45岁。确诊病程 6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