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福州市原地氟病区地氟病流行情况及改水工程现状。[方法]按《福建省饮用高氟水降氟改水工程质量监督、检测实施方案》进行,水氟和尿氟测定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氟斑牙分型按Dean法。[结果]共检测水样78份,除福清镜洋面朝北村一口井水氟含量为1.2mg/L外,其它水样水氟均在1.0mg/L以下;采集8~12岁学生尿样300份,尿氟几何均值均低于1.5mg/L;调查737名8~12岁学生,氟斑牙总患病率为3.4%,各地的患病率均在30%的控制标准以下。[结论]我市大部分病区改水工程运行良好,地氟病防治成果较为巩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河东区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病区病情和改水降氟工程现状。[方法]2006年,在河东区地氟病村进行饮用水氟含量检测、儿童氟斑牙和成人氟骨症患病及降氟改水工程状况调查。[结果]检测108个村的540份水样,氟含量超标率为23.15%;检查15处降氟改水工程,3处报废,1处水氟超标;调查8~12岁儿童1830人,氟斑牙患病率为72.02%;调查16岁以上成人11349人,Ⅱ度以上氟骨症患病率为5.60%。[结论]河东区地氟病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应进一步加强改水降氟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南安市基本控制地氟病后改水工程运转情况及改水降氟的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调查6个病村的改水降氟工程运转情况、井水氟含量及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氟斑牙按Dean分度法诊断,尿氟及水氟电极法测其含量。[结果]6个病村改水降氟工程只有1个现正常运转,其它均年久失修报废重新建井使用。6个病村水源及用户水样23份,水氟含量范围0.10~1.40 mg/L,均值0.31 mg/L,合格率为95.7%,个别水样水氟含量仍高达1.40 mg/L;调查8~12岁在校学生46人,氟斑牙患病率28.3%,低于改水前53.4%(393/736),以极轻度和轻度为主;尿氟0.33~14.96 mg/L,中位数1.13 mg/L。[结论]采用改水降氟工程可达到预期效果,须加强改水工程的维护管理和监测,防止水氟超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地氟病的病情动态和改水降氟情况,更好地指导地氟病防治工作。[方法]2003年,对已实行降氟改水的博兴、广饶两县9个氟病村,检测饮水氟含量;检查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测尿氟含量。[结果]9个村中,8个村水氟含量超标。广饶县凋查152名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48.0%,斑釉指数为1.02;博兴县调查251人,氟斑牙患病率为60.0%,斑釉指数为1.31。广饶县检测87名儿童,尿氟含量几何均值为2.32mg/L;博兴县检测47名儿童,尿氟含量几何均值为3.07mg/L,均超过正常值。[结论]2县水氟含量仍然超标,氟中毒病情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淄博市周村区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现状。[方法 ] 2 0 0 1年 6~ 8月调查周村区原有的 1 0处降氟改水工程的运转情况 ,检测水氟含量 (包括镇供水中心 ) ;调查 8~ 1 2岁学生氟斑牙患病情况并检测尿氟含量。 [结果 ] 1 0处降氟改水工程已有 8处报废 ;检测水样 1 6份 ,有 6份氟含量超过国家标准 ;调查 1 0 33名 8~ 1 2岁学生 ,氟斑牙患病率为 51 0 % ,水氟含量越高的地区氟斑牙患病率越高。 [结论 ]周村区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要加强降氟改水工程的后期管理 ,监测水氟含量的变化 ,进一步降低氟斑牙患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南安市改水20年后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的患病情况,评价改水降氟措施的落实情况及防治效果。[方法]抽查高氟病区8~12岁儿童79人,按Dean法查其氟斑牙患病情况,再从中随机采集74份尿样及病区17份水样用电极法测其尿氟及水氟含量。[结果]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从改水前53.4%降到改水后19.0%;尿氟中位数达1.3mg/L,其中〈1.5mg/L占73.0%;水氟均值0.45mg/L,氟含量94.1%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结论]南安市改水降氟措施使地氟病达到基本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7.
淄博市周村区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淄博市周村区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现状。[方法]2001年6~8月调查周村区原有的10处降氟改水工程的运转情况,检测水氟含量(包括镇供水中心);调查8~12岁学生氟斑牙患病情况并检测尿氟含量。[结果]10处降氟改水工程已有8处报废;检测水样16份,有6份氟含量超过国家标难;调查1033名8~12岁学生,氟斑牙患病率为51.0%,水氟含量越高的地区氟斑牙患病率越高。[结论]周材区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要加强降氟改水工程的后期管理,监测水氟含量的变化,进一步降低氟斑牙患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宜春市高氟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病区病情及降氟改水工程情况,以便更好地防治地氟病.[方法]2006年9月对宜春市袁州区温汤村、奉新县九仙村、铜鼓县温泉村3个地氟病病村改水后的病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袁州区温汤村、铜鼓县温泉村的改水工程正常运行,奉新县九仙村的改水工程已停止使用;合计检测水样23份,氟含量合格的21份,合格率为91.30%,超标的2份均为温泉水(袁州区温汤村、铜鼓县温泉村各1份).调查8~12岁儿童210名,检出可疑氟斑牙13人、氟斑牙患者35人,患病率为16.67%,氟斑牙指数为0.32.袁州区温汤村、奉新县九仙村、铜鼓县温泉村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分别为20.00%、20.00%、10.00%(P>0.05),氟斑牙指数分别为0.31、0.34、0.30,均已达到非病区标准.[结论]宜春市3个地氟病病村地氟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洞头县地方性氟中毒病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地氟病流行状况调查,为今后进一步作好地方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个片区当地出生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的检查、儿童尿氟含量检测,并进行饮水氟检测。[结果]3个片区氟斑牙患病率为21.1%(143/677);其中元觉乡患病率最高(40.3%)。采水样15份,元觉乡1份超标,余均正常。采尿氟116份,17份超过1.50mg/L。[结论]洞头县为地氟病流行区,与饮水有关,应重视防治工作,做好改水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滨州市地方性氟中毒病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滨州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病区病情现状,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年,对滨州市惠民、博兴、邹平3县地氟病病区进行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调查与饮用水氟含量检测.[结果]合计调查8~12岁儿童1467名,检出可疑氟斑牙225人、氟斑牙患者653人(极轻氟斑牙225人,轻度氟斑牙204人,中度氟斑牙194人,重度氟斑牙30人),患病率为44.51%,斑釉指数为0.99;氟斑牙缺损率为9.82%.氟斑牙患病率,改水降氟工程报废病区(63.50%)、改水降氟工程正常运转病区(58.20%)均高于未改水病区(25.20%)(P<0.01);改水工程报废停用病区不同年龄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饮用水含氟量(mg/L),改水工程报废病区为(2.24±1.21),改水工程正常病区为(1.34±1.05)(P<0.05);未改水病村为(1.00±0.76),低于改水工程报废病区(P<0.01).[结论]滨州市地氟病病区病情仍然较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宿迁市降氟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及其效果,为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设计专用调查表,调查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分析2003~2005年降氟改水工程水氟监测结果;2005~2006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病区村的氟斑牙患病率调查.结果:全市现有病区村788个,已完成改水612个,其中正常供水的584个,占74.11%.2002~2005年改水工程水氟监测结果显示,水氟的超标率逐年增加,2005年水氟超标率达17.58%,水氟含量最高为3.25 mg/L.与2002年相比,2004、2005年水样超标率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33、5.46,P值均<0.05).与1983~1985年调查相比,2005~2006年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从69.68%下降到45.18%;其中泗阳县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53.06%.结论:采用降氟改水措施后,虽然宿迁市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下降较大,但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原因可能有:水氟回升,其他摄氟途径以及氟斑牙统计指标的选择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桓台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现状。[方法]按照《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现状调查方案》的要求,对全县所有饮用水井工程按统一表格进行调查登记。[结果]我县1991年以前共建291处降氟改水工程,病区村改水率100%,现已报废停用112处,占38.49%,工程运转基本正常179处,占61.51%,其中水氟含量合格134处,占74.86%,荆家镇和起凤镇水氟含量不合格率最高。从1992年至今新建工程172处,工程运转基本正常146处,占84.88%,采集水样112处,水氟含量合格91处。占81.25%。检测27处非病区工程,水氟含量合格24处,占88.89%。[结论]我县有25万多人又重新喝上了高氟水。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形势仍十分严峻。须进一步加大防治力度,积极探求措施寻找低氟水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章丘市改水降氟工程运转情况及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的效果,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制定调查表,对章丘市地方性氟中毒病村改水后的工程运转情况进行调查;检测居民饮用水水氟含量;抽样调查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结果]42处工程正常运转的18处,占42.86%;饮用水氟含量为0.31~2.33mg/L,合格率为50.00%;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31.88%,并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结论]改水降氟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应加强改水降氟工程的管理,巩固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山东省菏泽市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国家《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2009年选择菏泽市的曹县、牡丹区、单县、巨野县、郓城县等5县(区)为监测地,各县(区)按轻、中、重病区各选择1个村为重点调查点,共15个村。调查内容为饮水氟含量、儿童氟斑牙与成人临床氟骨症患病情况及人群尿氟水平。结果其检测5县(区)15个村水样69份,氟含量超过国家标准(1.0 mg/L)的水样56份,超标率81.16%,其中2.0mg/L的水样26份,4.0 mg/L的3份,水氟最大值为7.76 mg/L。检测15个村人群即时尿氟728人份,其中儿童435例,成人293例,几何均数分别为2.73、2.92mg/L。对679名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临床检查,氟斑牙检出率为50.81%(345/679),缺损型率为4.57%(31/679),氟斑牙指数为1.16。调查7 956名成人地方性氟中毒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7.69%(612/7 956),其中检出中、重度病例175例。结论菏泽地区水氟超标仍很严重,以未改水病村(包括改水后报废病村)为主;尿氟水平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氟斑牙与氟骨症仍存在一定程度流行,高氟危害依然存在。因此,应加大落实科学有效的改水降氟措施力度,控制地方性氟中毒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寿光市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流行状况,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6月至2007年8月,在寿光全市范围内进行降氟改水工程饮水氟含量调查和高氟地区地氟病病情调查。[结果]调查改水降氟工程554处,其中工程年限在15年以上的占66.96%;水氟含量3.67~0.14mg/L,查出氟含量〉1.0mg/L的高氟水源136处(中病区40处,轻病区96处),占24.55%,分布在7处镇(街道),受害人口122195人。在水氟含量≥1.6mg/L村调查8~12岁儿童4500名,查出氟斑牙患者1982例(极轻577例、轻度980例、中度302例、重度123例),患病率为44.04%,斑釉指数为0.92。在5处高氟区镇(街道)调查16岁以上居民36802人,查出临床诊断氟骨症患者(轻型)700例,患病率为1.90%。[结论]寿光市部分降氟改水工程水氟含量超标,仍然存在部分氟斑牙和氟骨症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赤峰市松山区未实施改水降氟工程区域饮水氟含量与地方性氟中毒病情现状以及正常运转的改水降氟工程饮水氟含量情况,以期为当地制订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于2006-2012年对赤峰市松山区未实施改水降氟工程地区居民饮水含氟量、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和成人氟骨症患病情况以及正常运转的改水降氟工程水氟情况进行调查;其中饮水氟含量检测应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儿童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法,临床氟骨症诊断采用《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192-2008)。结果调查未实施改水降氟工程的84个自然村,水氟范围为1.23~4.95mg/L;检查8~12岁儿童2 813人,检出氟斑牙1 146例,氟斑牙率为40.74%,氟斑牙指数为0.91;中度以上氟骨症患病率0.30%;调查的258处正常运转改水降氟工程中水氟达标为168处,合格率为60.00%。结论本次调查显示赤峰市松山区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病情仍然较重,同时40%的改水降氟工程因管理不善、使用年限过长而导致水氟超标或报废,应该加快实施改水降氟工程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改水工程可持续性防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掌握山东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防治措施落实效果及病情动态.方法 于2009-2014年在山东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按照国家《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和《山东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规定的方法和要求,抽取10个监测县,每个监测县随机抽取10个改水降氟工程,调查其运行效果,并测定水氟浓度;每个监测县选择3个病区村作为固定监测村,调查改水村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及水含氟量,检测未改水村饮水氟浓度,检查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对25岁以上成人进行氟骨症X线检查和尿氟检测.结果 在监测县中,共监测改水降氟工程511个,正常运转率为97.06%(354/511),水氟合格率为55.19%(282/511).在165个已改水村中,共监测147个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为97.28%(143/147),水氟合格率为62.59%(92/147).在12个未改水监测村,水氟>1.20 mg/L的村占58.33%(7/12).2009-2014年全部监测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平均为50.10%(4 563/9 107),氟斑牙指数为1.0,氟斑牙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x2=172.69,P<0.01).改水工程正常运行且水氟合格监测村儿童氟斑牙的检出率为44.81%(2 543/5 675),氟斑牙指数为0.87,氟斑牙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x2=248.30,P<O.01).改水工程非正常运行或水氟超标监测村儿童氟斑牙的检出率为61.10%(1 750/2 864),氟斑牙指数为1.26.未改水监测村儿童氟斑牙的检出率为47.54%(270/568),氟斑牙指数为1.07.改水工程正常运行且水氟合格监测村的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低于改水工程非正常运行或水氟超标的监测村(x2=-202.11,P<O.01).2009和2014年度25岁及以上成人氟骨症X线检出率分别为8.04%(119/1 481)和7.25%(106/1 463).2014年水氟合格村和水氟超标村成人尿氟几何均值均低于正常值上限(1.60 mg/L).结论 山东省改水防治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改水降氟工程的水氟超标问题较为严重,氟中毒病情尚未得到全面控制,防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强化和深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山东省梁山县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措施落实进度和监测点病情变化动态及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的要求,调查梁山县改水进度、部分改水设施使用管理情况与饮水含氟量;检查监测点居民末梢水含氟量,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及尿氟水平,16岁以上成年人临床与X线氟骨症患病情况。结果梁山县共有高氟村215个,已降氟改水137个,改水率为63.70%;正常运转设施的水氟含量超标率28.74%。监测点东徐村居民末梢水含氟量历年监测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1.0mg/L),10年连续监测持续稳定在0.50mg/L以下。东徐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与氟斑牙指数逐年下降,均已达到非病区水平,至2006年检出率已为0;8-12儿童群体尿氟水平连续监测均低于1.40mg/L的正常参考上限。16岁以上成人x线氟骨症阳性检出率已由64.58%降至16.67%(P〈0.01),且无Ⅲ度病例检出。结论改水降氟是控制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最有效的方法,但是监测县改水降氟措施落实进展缓慢,设施正常利用率较低,对此应增加投入,加快改水工作步伐,在整体上控制氟中毒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