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表柔比星、环磷酰胺联合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NACT)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乳腺癌患者分为TNBC组31例和非TNBC组75例。两组均给予表柔比星、环磷酰胺联合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化疗后16~21 d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发生率以及3年和5年生存率。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TNBC组的完全缓解率(CR)和病理完全缓解率(pCR)均显著高于非TN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心脏毒性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BC组3年生存率低于非TNBC组(74.2%vs 86.7%),TNBC组达到pCR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未达到pCR患者(85.7%vs 41.2%,P〈0.05)。结论 表柔比星、环磷酰胺联合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方案可提高TNBC患者CR率和pCR率,毒副反应可耐受,可作为TNBC患者优选的新辅助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炎性乳腺癌(IBC)的分子生物学特点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及影响化疗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3例术前化疗的IBC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评价IBC新辅助化疗的疗效。结果103例IBC患者ER阴性48例,PR阴性51例,HER.2阳性45例,E.cadherin阳性66例。总体化疗有效率为72.8%(75/103),联合紫杉类为主化疗方案的患者(紫杉组,62例)化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蒽环类为主化疗方案的患者(蒽环组,41例)[80.6%(50/62)比61.0%(2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阴性、PR阴性、E—cadherin阴性的患者化疗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其对应的ER阳性、PR阳性、E—cadherin阳性的患者[83.3%(40/48)比63.6%(35/55)、82.4%(42/51)比63.5%(33/52)、83.8%(31/37)比66.7%(4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杉组E—cadherin阳性表达的患者化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蒽环组[77.5%(31/40)比50.0%(1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的表达与炎性乳腺癌患者的化疗疗效无相关性(P〉0.05)。结论ER、PR及E—cadherin阴性的患者对IBC患者化疗敏感,E.cadherin的阳性表达可能是影响IBC患者化疗耐药的重要因素,选择含紫杉类药物联合化疗方案有助于提高E.cadherin阳性IBC患者的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表达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对入住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90例乳腺癌患者在化疗前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HER2的表达情况,新辅助化疗3周期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ER(-)/PR(-)/HER-2(-)19例,pCR(病理完全缓解)7例(36.84%);ER(+)/PR(+)/HER-2(+)8例,pCR1例(12.50%);ER(+)/PR(+)/HER-2(-)28例,pCR3例(10.71%);ER(-)/PR(-)/HER-2(+)25例,pCR3例(16%);其他组合中均无pCR。ER(-)/PR(-)/HER-2(-)组合的pCR率与其他组合(非TN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TNBC患者相比,新辅助化疗可获得更高的pCR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患者EC-T新辅助化疗方案(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与临床、影像学、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探讨pCR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58例三阴性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E-CT NAC治疗后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NAC后根据Miller和Payne分级系统进行病理评价,将患者分为pCR组和非pCR组,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患者临床、影像学、病理特征等方面信息,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所纳入的全部影响因素并筛选出有意义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患者均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截止至2022年8月31日,记录pCR组和非pCR组患者复发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pCR对生存预后的影响,计算两组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158例女性乳腺癌经NAC化疗,pCR 38例(24.05%),非pCR 120例(75.9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CR患者体质量指数≥24 kg/m^(2)、肿瘤≥2 cm、术前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Ⅲ期、Ki-67<14%、糖类抗原125≥35 U/mL、糖类抗原153≥35.4 U/mL的比例明显低于非pC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阳性、钙化减少的比例明显高于非pC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OR=2.89,95%CI 1.01~4.69)、术前淋巴结转移状态(OR=2.95,95%CI 1.03~5.00)、TNM分期(OR=3.17,95%CI 1.21~5.31)、P53(OR=0.51,95%CI 0.27~0.94)、Ki-67(OR=3.54,95%CI 1.08~6.04)、钙化状态(OR=2.18,95%CI 1.06~3.53)、糖类抗原125(OR=3.01,95%CI 1.11~6.30)、糖类抗原153(OR=3.00,95%CI 1.12~5.90)是女性乳腺癌患者EC-T NAC pCR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8例患者共复发60例,其中NAC化疗获得pCR 38例患者中复发7例,复发率为18.42%,非pCR120例中复发53例,复发率为44.17%,pCR组和非pCR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2,P<0.05)。pCR患者和非pCR患者的5年DFS率分别为52.63%(20/38)和33.33%(4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P<0.05);pCR患者和非pCR患者的5年OS率分别为76.32%(29/38)和50.83%(61/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EC-T NAC pCR与诸多因素有关,且pCR是乳腺癌复发及远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进行多指标、多因素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NAC效果及预后的预测及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HER2基因扩增状态与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HER2表达的一致性,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以135例行含紫杉醇类或CAF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肿瘤石蜡切片标本行IHC检测和HER2基因的FISH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新辅助化疗前对穿刺组织采用IHC与FISH行HER2检测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致性较好(P=0.727,Kappa=0.510),而新辅助化疗后组织采用IHC与FISH方法的HER2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一致性较差(P:0.000,Kappa=0.25);对化疗后肿瘤组织的HER2检测,含紫杉醇类方案组的IHC与FISH结果一致性较CAF方案组低。结论新辅助化疗可能引起HER2基因的IHC与FISH结果的一致性降低,故对于行新辅助化疗特别是行含紫杉醇类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应行HER2基因的FISH检测,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蒽环类新辅助化疗疗效与ER、PR、HER2表达的关系。方法乳腺癌患者在接受蒽环类方案新辅助化疗前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HER2的表达情况,新辅助化疗3周期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ER和PR阴性表达组47例,有效率为80.85%;其中PCR率为23.40%。ER和(或)PR阳性表达组43例,有效率为60.47%;其中PCR为6.98%。两组有效率及PER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阳性表达组32例,有效率为65.63%;其中PCR率为12.50%。HER2阴性表达组58例,有效率为74.14%;其中PCR率为17.24%。两组有效率及PC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受体双阴者可能较单阳或双阳者对蒽环类方案化疗的敏感性更高。尤其是激素受体双阴者的PCR率明显高于单阳或双阳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ER、PR阳性表达/HER2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4年ER或PR不同程度阳性表达且HER2阴性浸润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ER+PR+HER2-乳腺癌362例,ER+PR-HER2-乳腺癌36例,ER-PR+HER2-乳腺癌49例。结果 ER+PR-HER2-乳腺癌相比较于ER+PR+HER2-乳腺癌更趋向于高龄以及绝经后患者,ER-PR+HER2-相比较于及ER+PR-HER2-乳腺癌更趋向于年轻患者,而ER+PR-HER2-相比较于ER-PR+HER2-乳腺癌TNM分期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在肿瘤的部位、Ki-67高低及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ER、PR阳性表达/HER2阴性乳腺癌在DFS及OS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HER2-乳腺癌中,PR的阳性表达更趋向于年轻患者,而ER阳性时PR表达的缺失显示出更高的TNM分期,提示PR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潜在意义,但尚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的研究来探索其对于乳腺癌生存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丰富乳腺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T)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病诊疗中心2017年7月至2021年7月诊治的230例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病例,汇总临床病理特征,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肿瘤新辅助化疗反应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将新辅助化疗反应分为G4~G5/G1~G3组时,绝经前缓解率高于绝经后、孕激素受体(PR)阴性缓解率高于PR阳性、Ki67>30%缓解率高于Ki67≤30%、蒽环类联合紫杉类化疗方案缓解率高于蒽环类序贯紫杉类、NACT后pN0缓解率高于p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介于5.434~35.852之间,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R阴性、Ki67>30%、pN0为肿瘤新辅助化疗反应的保护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0.268(0.128~0.562)、0.188(0.098~0.362)、0.277(0.141~0.544)。结论 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穿刺病理显...  相似文献   

9.
探讨环乳晕入路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7年5月—2019年4月在河南省某医院收治的9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乳腺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给予环乳晕入路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采用美国芝加哥医学中心研制的《乳腺癌生存质量测评表(FACT B)》对2组患者出院时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比较2组患者出院2年时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后至出院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2组患者FACT 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患者FACT B中心理、社会、精神、躯体维度评分分别为(114.32±37.41)分、(50.02±19.45)分、(41.51±13.66)分、(57.78±17.9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98.62±32.89)分、(40.32±17.22)分、(31.45±11.13)分、(50.34±15.5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6%,低于对照组的2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乳晕入路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在治疗早期乳腺癌中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科学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TE)方案与环磷酰胺联合表阿霉素(EC)方案用于乳腺癌术前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北省某医院2010年4月-2014年9月收治的101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TE组(n=51,行TE方案化疗)和EC组(n=50,行EC方案化疗)。2组患者均进行2~4个周期的化疗,并通过以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的有效率、病理完全缓解(pCR)情况及病理化疗反应(MP)分级情况系统评估2种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E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27%,高于EC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25,P=0.048);TE组达到pCR者11例(21.57%),EC组达到pCR者6例(12.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1,P=0.199);TE组患者MP分级为4/5级者30例(58.82%),多于EC组的15例(30.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91,P=0.004)。TE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31.37%,明显低于EC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43,P=0.004)。结论 TE方案用于乳腺癌术前化疗效果较好,其治疗有效率和病理缓解情况均优于EC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探讨自我效能护理联合阶段性健康教育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自我效能护理联合阶段性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治疗依从性、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运动自我效能感量表(SE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GSES及SE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医学应对问卷(MCMQ)的3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MCMQ的面对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屈服、回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治疗依从性量表的3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功能锻炼、饮食及用药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74%(45/47),高于对照组的80.85%(3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5,P=0.025)。结论 RA患者采用自我效能护理联合阶段性健康教育进行干预,能够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促使患者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减轻疼痛,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探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ITHBC)的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PPM)患者自我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0月衡阳市某医院收治的70例PP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ITHBC指导构建的PPM患者自我管理方案进行干预,2组均持续干预1个月。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及6个月时的生活质量[起搏器生存质量量表(QLIPP)]、自我管理水平[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量表(CSES)],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的服药依从性[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 8)]。结果 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优良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8,P=0.012)。干预前,2组患者QLIP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6个月时,2组患者QLIPP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ESCA及C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6个月时,2组患者ESCA及CSE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ITHBC构建的自我管理方案可有效提高PPM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感和服药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炎症因子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信阳市某医院收治的122例腹壁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加巴喷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治疗,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 d、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时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法评分(VAS)]、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IL 6)、白细胞介素 8(IL 8)]、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VAS、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时,2组患者VAS、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时,2组患者VAS、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后7 d;治疗后3个月时,2组患者VAS、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 d、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时VAS、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TNF α、IL 6、IL 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TNF α、IL 6、IL 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IgA、IgG、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IgA、IgG、IgM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91%,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7,P=0.013)。结论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治疗可有效缓解腹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提高睡眠质量,改善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且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个性化延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压及独立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南阳市某医院2020年3月—2021年1月收治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予以个性化延续护理干预,2组患者均持续护理3个月。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水平,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独立生活能力评分及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护理前,2组患者SBP及D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SBP及DBP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SDS及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SDS及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社会认知功能、行走、生活自理能力、括约肌控制、交流能力、转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期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个性化延续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控制血压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分析和谐夹用于消化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以期为制定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15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过程中使用止血夹种类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金属钛夹,n=83)与观察组(和谐夹,n=68)。对照组患者采用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内镜下和谐夹止血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止血效果、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和转外科手术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止血夹使用个数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止血夹开始脱落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止血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再出血率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LT、HGB、ALB水平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7%,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4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照组患者转外科手术率为13.25%,高于观察组的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谐夹用于消化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佳,可提高止血有效率,降低再出血率,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探讨规范化急救中心通道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9年2月—2021年3月河南省某医院收治的12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规范组(2019年2月—2020年8月)和常规组(2020年9月—2021年3月),每组63例。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急救流程护理,规范组患者予以规范化急救中心通道护理。比较2组患者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2组患者转运中、入院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规范组患者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中,2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2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均高于转运中,而规范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6.83%,高于常规组的7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20%,低于常规组的4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急救中心通道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可改善救治情况,提高抢救效果,降低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乳腺癌经外周肘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郑州市某医院收治的乳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循证组(n=53)和常规组(n=53)。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循证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2组患者均持续护理6个月。比较2组患者依从性、非计划拔管率、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导管维护情况,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循证组患者依从率为96.22%,高于常规组的8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患者导管维护操作时间短于常规组,管路留置时间长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为5.66%(3/53),低于常规组的18.87%(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6,P=0.038)。护理后,循证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77%,低于常规组的1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可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依从率,缩短导管维护操作时间,延长管路留置时间,降低非计划拔管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系统化整体护理在腹腔镜胃癌(GC)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南阳市某医院接受腹腔镜GC根治术治疗的81例G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给予研究组患者系统化整体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2组患者均持续干预3周。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 2组患者进阶能力、基本能力评分、ADL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进阶能力、基本能力评分、ADL总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整体护理在GC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围手术期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观察平衡针联合疏密波电针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8月于我院针灸科、治未病科与康复科门诊,以及住院部诊治的60名肝肾亏虚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均等归入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平衡针联合疏密波电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中医各证候评分及总评分、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情况,记录并及时对症处理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0%)也高于对照组(66.7%)(P<0.05)。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中医各证候评分与证候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平衡针联合疏密波电针疗法用于肝肾亏虚型LDH的治疗,不仅能够使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还可下调炎性因子表达,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确切,可于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探索Kegel运动对高龄盆底功能障碍(PFD)患者盆底功能、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及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2月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15例PFD高龄产妇(产后42 d诊断为PFD)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n=57)和Kegel组(n=58)。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盆底肌锻炼。Kegel组患者采用Kegel运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时盆底功能及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比较2组患者治疗6个月时不良结局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阴道肌电压、阴道动态压、盆底肌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2组患者阴道肌电压、阴道动态压、盆底肌力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Kegel组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MDA、GSH及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2组患者MD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Kegel组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2组患者GSH及SOD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Kegel组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egel组患者中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腰骶酸痛、阴道松弛率、阴道干涩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egel运动应用于PFD患者治疗中,可增强阴道肌张力,改善氧化应激指标,调节盆底功能,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