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在临床正畸工作中,发现反患者舌系带短的多,并且抵下颌吞咽的多,而深覆深覆盖患者这种现象少[1]。我们对深覆深覆盖和牙列反患者舌系带长度及附着点的位置进行比较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黄玲利  高仲群  李博  白鹤翔  王辉 《河北医药》2011,(20):3134-3134
在临床正畸工作中,发现反[牙合]患者舌系带短的多,并且抵下颌吞咽的多,而深覆[牙合]深覆盖患者这种现象少。我们对深覆将深覆盖和牙[牙合]反[牙合]患者舌系带长度及附着点的位置进行比较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个体化弓丝矫治器推磨牙远中移动治疗恒牙早期功能性反牙合伴牙列拥挤的矫治效果.方法 选择恒牙早期功能性反牙合伴上颌拥挤患者11例.上颌粘固定矫治器后采用个体化弓丝把磨牙除外的整个牙列作为一个整体支抗,推磨牙远中移动.下颌戴活动式全牙列牙合垫解除咬合锁结.结果 11例患者矫治后反牙合解除,上颌第一磨牙平均远中移动3.6 mm,前牙平均覆盖增加2.2 mm,磨牙呈中性关系,咬合关系良好,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结论 个体化弓丝矫治器能有效远中移动磨牙矫治伴牙列拥挤的恒牙早期功能性反牙合.  相似文献   

4.
牙列拥挤、上前牙前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错畸形。它严重影响美观及牙周组织的健康,患者要求矫治率较高。作者针对拥挤度在6 mm以内,深覆盖Ⅰ°的患者采用不减数矫治。利用方丝弓矫治器加头帽、口外弓矫治,获得较为满意的矫治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8例错牙合畸形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儿童替牙早期安氏Ⅱ类错合畸形患者采取T4K矫治器矫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接收的22例替牙早期安氏Ⅱ类错合畸形患者,就诊时间为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患者均拍摄X线全景影像及头颅定位侧位,矫治时,先戴T4K软质矫治器,再戴T4K硬质矫治器,矫治12个月后,进行工作模型制取。结果:矫治后,SNA、ANB、前牙覆盖、前牙覆合、U1-SN及上、下牙弓拥挤度明显小于矫治前,上、下牙弓宽度、SNB显著高于矫治前(P0.05)。结论:儿童替牙早期安氏Ⅱ类错合畸形采取T4K矫治器治疗,能使矢状方向不调得以改善,使牙弓宽度扩张,从而使牙列拥挤程度有效减轻,减小深覆合、深覆盖,改善牙齿咬合关系,临床效果确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牙列拥挤、上前牙前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错胎畸形。它严重影响美观及牙周组织的健康,患者要求矫治率较高。作者针对拥挤度在6mm以内,深覆盖Ⅰ°的患者采用不减数矫治。利用方丝弓矫治器加头帽、口外弓矫治,获得较为满意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周莹  王忠 《贵州医药》2008,32(8):732-732
牙列拥挤、上前牙前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它严重影响美观及牙周组织的健康,患者要求矫治率较高.作者针对拥挤度在6 mm以内,深覆盖I°的患者采用不减数矫治.利用方丝弓矫治器加头帽、口外弓矫治,获得较为满意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宁波市江东区生长发育期青少年错牙合畸形的情况。着重了解牙列拥挤 (上颌前突 )和前牙反牙合的患病率。方法 按Angle分类法进行分类 ,以个别正常牙合和错牙合分类为标准。结果 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替牙期为 43 .3 8% ,恒牙期为 47.93 % ;牙列拥挤 ,前牙深覆牙合和前牙反牙合的患病率分别为 3 9.3 4%、5 4.42 % ,恒牙期分别为 42 .89%与 3 .96%。结论 宁波市江东区生长发育期青少年错牙合畸形的患者牙期和恒牙期差异无明显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J形钩与微种植体支抗矫正高角安氏Ⅱ深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72例高角安氏Ⅱ深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J形钩矫正,研究组予以微种植体支抗矫正。比较两组患者疗程、上磨牙位置、下磨牙位置、上中切牙位置、下中切牙位置、上颌骨位置、下颌骨位置、上下颌骨关系、覆盖、覆变化值。结果研究组疗程(21.52±2.46月)显著短于对照组(25.03±4.12)月,P0.05。两组间下磨牙位置、下中切牙位置、上颌骨位置、下颌骨位置、上下颌骨关系、覆盖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磨牙位置、上中切牙位置、覆变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形钩矫正高角安氏Ⅱ深覆有更好的咬打开效果,但需要患者的完全配合。微种植体支抗矫正高角安氏Ⅱ深覆可有效缩短矫治时间,具有更好的支抗控制效果并且内收程度大,且不需要患者配合。  相似文献   

10.
<正>安氏Ⅱ类1分类错是口腔正畸科临床常见的一种错畸形,主要表现为牙列拥挤或有散在间隙,而口内表现为磨牙远中关系,前牙深覆深覆盖,严重影响美观和口腔功能。患者要求矫治率较高。由于成因机制和年龄不同,对该病的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大体分为拔牙和不拔牙矫治[1]。笔  相似文献   

11.
程国芬 《河北医药》2002,24(3):212-213
目的:了解宁波市江东区生长发育期青少年错He畸形的情况。着重了解牙列拥挤(上颌前突)和前牙反He的患病率。方法:按Angle分类法进行分类,以个别正常He和错He分类为标准。结果:错He畸形的患病率替牙期为43.38%,恒牙期为47.93%:牙列拥护,前牙深覆He和前牙反He的患病率分别为39.34%,54.42%,恒牙期分别为42.89%与3.96%。结论:宁波市江东区生长发育期青少年错He合畸形的患者牙期和恒牙期差异无明显性。  相似文献   

12.
我科于1994~1996年对10例前颌牙拥挤前突、开、深覆、深覆盖等畸形应用前颌牙牙外科正畸术来矫治其畸形,获得了医患双方均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20~32岁,平均年龄26岁。其中前颌牙拥挤2例,前突3例,开1例,深覆2例,深覆盖2例。均采用局部浸润麻醉。上前牙采用唇侧垂直切口即在唇侧牙间龈和粘膜上,分别作牙的近中和远中纵行切口直至骨面上至前庭沟底部下达龈乳头上方但不切开龈乳头。下前牙采用唇侧水平切口即在唇侧近前庭沟底部水平切开,其长度视需矫治牙的范围而定。断骨形成牙骨段:用薄刃状…  相似文献   

13.
<正>Ⅱ类1分类错是常见的错畸形之一,以上下牙弓远中关系,前牙深覆盖深覆为主要特征,前牙深覆盖的主要危害为上前牙外伤概率高达37%;伴颌骨大小与位置异常的骨性Ⅱ类畸形,等到恒牙期再进行正畸治疗主要存在两大问题:(1)在正畸掩饰治疗中,前突患者由于上前牙回收的量大,上颌切牙牙根吸收的风险加大[1];(2)牙列拥挤容易复发;综上所述,在早期进行干预治疗的迫切性显而易见。生长发育期的生长改良对于Ⅱ类1分类错患者矢状关系的改善尤为  相似文献   

14.
<正>替牙期非暂时性错畸形多以牙列拥挤不齐,伴有前牙深覆合深覆盖及前牙反多见,不仅对牙、颌面形态影响较严重,同时危害着儿童的心理健康。但在正畸治疗时机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分歧和争议,少数学者认为,早期矫治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它的矫治效果都将被后期的生长所消除,恒牙期的复发是必然的~([1])。大多数学者仍倾向于早期矫治,认为所有类型的错颌畸形均可以从早期治疗中获益,并能预防未来严重错颌的发生。不仅有利于儿童牙、颌、面、心理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可简化治疗方法,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4 技术在替牙期反(牙合)中的应用,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丹东市第一医院正畸科替牙期前牙反儿童15例,采用2×4 技术,排齐整平、弓丝弯制等方式进行矫治,快速解除反咬.结果 15例替牙期反(牙合)患者全部解除反,前牙拥挤解除,覆覆盖正常,后牙咬良好,面型有改善.结论 应用2×4 矫治技术治疗替牙期反效果良好,能够快速解除反(牙合),可缩短疗程,且对于伴有前牙拥挤儿童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在矫正正畸技术中,方丝弓技术与Begg细丝弓技术各有所长,笔者将上述两种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即改良Begg矫正术,经临床验证它既保留了Begg技术见效快、疗程短以及方丝弓技术能将牙齿排列完美建立理想牙合的优点,同时可有效地保护牙周组织有助于牙周病的治疗和恢复。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共27例。男7例,女20例。年龄18~45岁。牙周病引起的错牙合畸形15例,表现前牙唇向倾斜、扭转、散在牙间间隙、深覆牙合、深覆盖、上下牙弓前突,后牙近中倾斜,个别牙松动Ⅰ~Ⅱ度,牙周袋3~6mm;错牙合畸形并发牙周病12例,主要表现牙列拥挤、反牙合及…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拔除龋坏第一恒磨牙矫治牙列拥挤,验证正畸拔除第一磨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分析其优点及难点.方法:选择牙列拥挤同时伴有第一恒磨牙严重龋坏或釉质发育不全的8例病例,通过拔除龋坏第一恒磨牙进行矫治.结果:患者矫治时间16-25个月,平均18.6个月,矫治后惠者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后牙咬合关系良好,牙弓间隙全部关闭,面部侧貌协调.结论:拔除龋坏第一恒磨牙矫治牙列拥挤,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相应的矫治技巧和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研究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对混合牙列期反牙 合患者的颅面结构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为临床的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牙合选择26名混合牙列期前牙反牙 合患者,男女比例1∶1。所有样本临床症状为前牙反牙合,反覆盖2mm以上,牙列拥挤Ⅱ°以内,均为福州地区的汉族儿童。全部样本共测量17个角度和3个线距,所得数据与正常数据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SNA、ANB,颌突角、NP-FH、Y轴角、S-Ar-Go明显减小,SNB则增大,上下中切牙倾斜度、凸度明显减小。结论 在混合牙前期前牙反牙 合患者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骨性畸形和牙齿位置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上颌发育不足,下颌骨发育过度,面部侧貌呈凹面形趋势;上下前牙轴倾度、突度明显减小,上前牙尚未出现代偿唇倾,而下切牙已出现舌倾趋势。提示我们,对于前牙反牙 合患者,应进行早期矫治。  相似文献   

19.
周剑 《中国医药指南》2012,(12):202-203
目的探讨2×4技术在替牙期反中的应用,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丹东市第一医院正畸科替牙期前牙反儿童15例,采用2×4技术,排齐整平、弓丝弯制等方式进行矫治,快速解除反咬。结果 15例替牙期反患者全部解除反,前牙拥挤解除,覆覆盖正常,后牙咬良好,面型有改善。结论应用2×4矫治技术治疗替牙期反效果良好,能够快速解除反,可缩短疗程,且对于伴有前牙拥挤儿童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徐余波  许云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177-178,183
目的探讨活动性矫治器在牙齿反[牙合]早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牙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前牙反[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上颌[牙合]垫附双曲舌簧活动矫治器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同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前牙覆[牙合]及覆盖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60例患者的前牙反[牙合]均得到矫正,前牙覆[牙合]及覆盖值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仅有3例因年龄偏大、存在前牙反[牙合]的家族史或不良的口腔习惯等原因而复发。结论采用上颌殆垫附双曲舌簧活动矫治器于早期治疗前牙反[牙合]可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