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呈逐年增长的流行趋势。本病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寿命缩短、病死率增高,应积极防治。为保障全体教职工的身体健康,我校每年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健康体检,现将2008年体检结果中的血糖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为做好高校教师健康保健工作,本研究对2013年接受健康体检的1416名教职工体检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为高校教师群体实施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1对象和方法1.1调查对象2013年某高校参加体检的教职工1416人,男913人,女503人。1.2体检项目与诊断标准血压检查:高血压诊断标准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全文)》[1]标准,收缩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我校教职工的健康情况,我校于2005年5月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了一次健康体检,现将体检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检查对象为全校参加体检教职员工共184人.年龄23~70岁。其中女性115人,男性69人。  相似文献   

4.
贾毓  王玉泽  潘宁 《疾病监测》2006,21(9):484-487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女教职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患病情况,为学校的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朝阳区中小学女教职工的1323份完整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其中分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对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患病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总检出情况分别为22.83%、7.03%、37.41%,均随年龄增长而有增高趋势,城市人群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病率均高于农村,小学女教职工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患病率均高于中学。结论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女教职工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患病率较高,已经成为潜在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地区,应早期预防、积极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粤西某高校教职工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防控策略依据。方法对2010年粤西某高校30岁以上教职工1260人进行健康体检,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超重和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检出率分别为24.76%,14.21%,26.67%,7.69%。并随年龄增加而增高,超重和肥胖、高血压、高血脂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7.31,37.03,29.18;P〈0.01);不同年龄教职工超重和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7.19,22.13,26.31,19.29;P〈0.01);教研人员、干部高血压、高血脂检出率均高于工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分别为2.61,4.07,4.23,2.05;P〈0.05)。结论超重和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在高校教职工中常见,有必要定期进行体检,加强早期干预,对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高校教职工的血脂健康状况,为保障高校教职工的健康提供策略性建议。方法收集3900例南京市某高校教职工的血脂体检结果,采用异常检出率和χ2检验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血脂异常总体检出率为30.69%。≤40岁年龄组人群中,男性血脂异常的总体检出率高于女性;≥60岁年龄组人群中,女性的所有血脂项目异常检出率均高于男性。男性人群中,41~59岁年龄组的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的检出率均高于≤40岁年龄组和≥60岁年龄组;女性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大,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的检出率均逐渐升高。结论应加强高校教职工对血脂异常及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保障高校教职工的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为提高教职工健康水平和制定职工健康发展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安徽农业大学2008、2010、2012年三次教职工体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次体检参检人数为4800人次,体检出异常者占93.8%,其中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心电图异常等异常指标检出率逐年上升,且男性多于女性(P<0.05),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该校教职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有利于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教职工体检结果,了解教职工健康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定期进行体检和健康教育,提高教职工健康水平.方法 将参加体检的2315名教职工按年龄分组,21~39岁组584人,40~59岁组1058人,≥60岁组673人,将各年龄组中男女疾病检出率进行比较,并对男女疾病的总检出率比较.结果 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体检指标异常前3位是:血脂异常、高血压、脂肪肝.男女疾病总检出率差异显著.各年龄段某些疾病检出率男女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定期体检,才能及早发现疾病,重点应加强体检后的健康管理.防治常见病及慢性病,是高校教职工卫生保健的重点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9.
健康体检是对社会人群健康和亚健康群体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其目的是通过检查早期发现身体潜在的疾病,以便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1].现在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健康,从而组织每年一度的健康体检活动,但有些人却放弃体检或者拒绝体检某些项目,导致一些疾病不能得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从而使体检失去了意义,本文就体检者在健康体检中拒检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东高校教职工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及其伴发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及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的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式从2006年度广东高校教职工健康体检资料中随机抽取2 171份体检资料,对其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进行分析.结果:2 171名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3.6%,男、女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别为15.9%及11.1%,男性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随年龄增长,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增加(均为P<0.01).高尿酸血症组伴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及高血糖的患病率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P<0.05~0.01).结论:广东高校教职工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而高尿酸血症者伴其他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比血尿酸正常者严重.因此,需强化该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早期防治高尿酸血症,以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教师体检中高血压与生活行为习惯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体检是对群体和个人实施慢性病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健康体检可以对已存在的健康问题进一步规范疾病管理,对潜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干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健康体检以及围绕健康体检开展的一系列健康后续服务已成为人们早期发现疾病,预防疾病,维护健康的重要手段,对改变群体健康观念具有重要意义,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官永玉 《全科护理》2011,(17):1580-1581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方法]对958名教职工进行体检,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参加健康体检的958名教职工中有640名检出各种不同疾病,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男性在血脂异常、脂肪肝、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肝功能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检出率较高的有前列腺增生(63.79%),高血脂(41.52%),脂肪肝(23.59%),高血压(17.33%)。[结论]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不乐观,应加强高校教职工的预防保健工作,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慢性病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方法]对958名教职工进行体检,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参加健康体检的958名教职工中有640名检出各种不同疾病,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男性在血脂异常、脂肪肝、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肝功能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检出率较高的有前列腺增生(63.79%),高血脂(41.52%),脂肪肝(23.59%),高血压(17.33%).[结论]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不乐观,应加强高校教职工的预防保健工作,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慢性病发生.  相似文献   

14.
健康体检是对社会人群健康和亚健康群体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其目的是通过检查,早期发现身体潜在的疾病,以便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1]。但是,往往由于受检者对体检前的准备环节认识不足而影响体检结果,从而无法达到体检的预期效果,由于体检的准备不足造成的问题及对策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学校教职工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情况.方法 对1996年6月至2006年6月在常规体检、门诊、家访中发现的教职工56例高血压状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认为高血压的现代整体治疗观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降压.结论 在纠正糖和脂代谢紊乱的同时要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高脂血症是导致各种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1],有效防治高脂血症,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所在.随着生活水平和膳食结构的改变,教职工高脂血症患病率呈持续性上升趋势[2].2009年某高校教职工健康体检,40岁以上教职工高血脂检出率高达39.1%,大大超过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18.6%[3].校医院作为高校教职工的一级保健单位,为提高教职工对高脂血症的认识,掌握正确的非药物防治方法,降低血脂水平,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对2009年某高校教职工健康体检查出的236人高脂血症教职工实施一系列护理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 目的 了解高校教职工高血压发病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制定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简明统计软件14.0(Concise Statistics,CS14.0)对高校525名参加年度体检的教职工的血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25名参加年度体检的教职工中,检出高血压126名,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4.00%。其中女性检出高血压48名,患病率为16.90%,男性检出高血压78名,患病率为3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81,P<0.05)。结论 为降低高校教职工的高血压患病率,对高校教职工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行管理和干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驻青基层部队官兵早期复极现象的发生、分布情况进行调研和进一步的思考。方法对2013-07—2014-08青岛地区在我院健康体检的1 976名基层官兵进行心电图采样,首次心电图ER可疑病例行运动后再次描记,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处理。结果在本次调查中共发现早期复极163例,发生率8.25%,且与军龄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驻青基层官兵早期复极现象较同年龄段非服役群体发生率高,由于早期复极与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等存在相关性,因此,对这一群体服役期间以及更长一段时间进行医疗保障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正>健康体检,通常简称为体检,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体检,是健康促进的开始,属于一级预防,是预防医学中的上乘[1]。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关注已有疾病的治疗,更关注潜在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达到无病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沿海地区某高校教职工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脂肪肝的患病情况,为沿海地区高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沿海地区某高校2008年体检的1178名教职工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脂肪肝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校教职工四项指标异常检出率偏高,高血脂检出率排列第一,占39.05%,高血脂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男性四项指标异常率均较女性高。结论沿海地区高校教职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实行慢性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