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胰腺损伤的外科分级治疗与胰漏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外伤性胰腺损伤后的外科分级治疗与并发胰漏的临床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胰腺损伤的外科住院病人5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9例创伤病人均经手术证实有不同程度的胰腺损伤,其中Ⅰ-Ⅱ级16例,行引汉术10例;Ⅲ~Ⅳ级39例,清创引流术8例,胰腺节段性切除、近端封闭、远端与空肠行Roux-en-Y吻合术28例,胰体尾切除术3例,因手术后胰漏并腹腔感染死亡1例,术后早期MODS死亡例,Ⅴ级4例,2例行胰头切除、十二指肠修补引流/转流、远端与空肠行Roux-an-Y吻合术;2例因伤重不治死亡。手术后出现引流液持续高浓度淀粉酶者(胰漏)12例,内科保守治疗近期治愈6例,胰腺假性囊肿形成4例,经内引流术治愈,死亡2例。结论胰腺损伤病人,应积极采取早期手术治疗,常规使用胰腺分泌抑制剂和简易三套管持续低负压吸引法引流,对预防和治疗胰漏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胰腺损伤的外科处理(附24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断及外科处理。方法:回顾近15年来收治的胰腺损伤24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治愈23例,治愈率95.7%,13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54.1%,其中胰瘘5例,腹腔脓肿2例,胰腺假性囊肿3例,死亡1例,死亡率4.3%,结论:胰腺损伤早期诊断困难,剖腹探查术是早期诊断最简单可靠的方法,术中应彻底清创止血,保存胰腺功能,充分引流,对不同程度,类型损伤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力求简捷有效,术后应保持引流通畅,积极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严重胸腹部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治(附8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胸腹部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治方法。方法2000年1月-2007年10月收治的严重胸腹部血管损伤患者81例,其中22例到达急救部时表现为明显失血性休克,经胸或腹腔穿刺抽出较多不凝血,立即送手术室紧急手术确诊,38例经64排螺旋CT及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2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45例行手术治疗,其中36例行血管损伤缝合修补,手术前12例行血管造影后球囊血管阻断;9例行人造血管吻合,其中3例患者因伤情太重而行损害控制,即严重破损血管临时插管分流,术后于ICU复苏,待全身情况改善后于术后48h内再手术行血管吻合。36例行动脉栓塞治疗(盆腔腹膜后血管损伤31例,其他5例)。结果73例救治成功,救治成功率90.1%。发生严重并发症35例,其中脓毒症6例、ARDS8例、MODS23例(其中MODS伴发脓毒症2例)。8例死亡,其中6例于伤后12h内死亡,主要原因为多脏器严重损伤及失血性休克;2例于创伤后8d及16d死亡,主要原因为脓毒症及MODS。结论胸腹部血管严重损伤后应快速完成检查及诊断,紧急手术行血管修复或吻合,部分腹部血管损伤及盆骨骨折引起的腹膜后血管损伤可用动脉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4.
闭合性肠系膜损伤24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提高对闭合性肠系膜损伤的认识。方法 对24例闭合性肠系膜损伤的类型、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中,11例行肠切除术(45.8%);肠系膜上静脉结扎2例(8.3%);肠系膜上静脉修补2例(8.3%);肠系膜修补术9例(37.5%)。死亡1例;切口感染2例;切口裂开1例;盆腔积液1例。结论 闭合性肠系膜损伤诊断较困难,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肠切除率,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35例根据胰腺损伤的部位及程度选择手术方式,治愈34例,死亡1例,胰漏发生6例,胰腺假性囊肿4例,胰周脓肿6例,应激性溃疡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1例。胰腺损伤的诊断是否及时、胰腺损伤及其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恰当与否是影响预后的关键,个体化治疗原则可提高胰腺损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胰腺创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报告国内167例胰腺创伤患者的分类及手术治疗情况。方法按Lucas标准分类,Ⅰ度胰腺创伤39例,Ⅱ、Ⅲ、Ⅳ度分别为92例、13例和23例。结果分别施行了胰十二指肠切除(6例)、胰体尾切除(45例)、胰腺挫裂伤修补(74例)、胰腺清创(20例)等手术。全组死亡11例(6.6%),术后并发胰瘘26例(15.6%)、肠瘘6例(3.6%)、腹腔脓肿9例(5.4%)、胰腺假性囊肿9例(5.4%)和其它并发症。结论腹部创伤时要重视胰腺损伤的存在,并强调手术时根据胰腺创伤程度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是降低胰腺外伤死亡率及并发症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严重胸腹部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治方法。方法2000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严重胸腹部血管损伤96例,其中26例到达急救部时表现明显失血性休克,经胸或腹腔穿刺抽出较多不凝血,立即送手术室紧急手术确诊;45例经64排螺旋CT及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25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5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45例行血管损伤缝合修补,手术前12例行血管造影后球囊血管阻断;13例行人造血管吻合,其中3例因伤情太重而行损害控制,即严重破损血管临时插管分流,患者术后在ICU复苏待全身情况改善后于术后48小时内再行血管吻合手术。38例(盆腔腹膜后血管损伤34例,其他4例)行动脉栓塞治疗。结果85例救治成功,救治成功率85.5%。发生严重并发症38例,其中脓毒症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9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3例。11例死亡,其中9例于伤后12小时内死亡,主要原因为多脏器严重损伤及失血性休克;2例于创伤后8天及16天死亡,主要原因为脓毒症及MODS。结论胸腹部血管损伤后应快速完成检查及诊断,紧急手术行血管修复或吻合,部分腹部血管损伤及盆骨折引起的腹膜后血管损伤可用动脉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8.
蔡舒 《人民军医》1996,(8):22-23
本院近10年收治胰腺损伤术后胰漏16例,现对其发生原因及治疗进行分析总结。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12例,女4例,年龄9~45岁,均为腹部闭合伤术中确诊为胰腺损伤,受伤时间2~48h。其中8例为胰体横断伤(主胰管损伤型),行远端空肠R0llX-y吻合术十近端胰腺缝合本;3例胰腺裂伤(裂伤型),5例胰腺广泛挫伤(挫伤型),均行胰腺单纯引流术。发生胰漏时间为本后5~10d。胰漏量200~1500ml/d。16例中附加空肠造口术4例。1.2胰漏的治疗及效果4例经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2周后,行空肠造口管供应营养;12例经TPN治疗2周~2个月…  相似文献   

9.
胰腺损伤及其并发症的ICU监护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治疗中ICU监护和方法及其作用。方法:自1985年7月至2001年5月我科对78例严重胰腺损伤术后进行了ICU监护和治疗,主要包括循环,呼吸及肝,肾等脏器功能监测,容量复苏;预防和控制感染;营养支持及内脏并发症的防治。结果: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1例,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21例,应激性溃疡28例,胰瘘9例,创伤性胰腺炎21例,除4例(5.1%)死于MODS外,74例(94.9%)治愈,结论:ICU监护和治疗在胰腺损伤后容量复苏,监测及维护重要脏器功能,防治内脏并发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41例胰腺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治愈38例,死亡3例。术后并发症15例,胰瘘5例,胰腺假性囊肿及胰腺脓肿各3例,出血及创伤性胰腺炎各2例。加强胰腺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特别是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对其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性手术(DCO)治疗严重肝脏损伤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治疗的83例严重肝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7例,女性36例;年龄20~74岁,平均32岁。按照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肝损伤分级标准,其中Ⅲ级31例,Ⅳ级30例,Ⅴ级22例,无Ⅵ级病例。结果 83例严重肝脏损伤患者中58例按DCO原则治疗,经复苏病情稳定后再接受相应术式的再次确定性手术,治愈56例(96.6%),再次手术后出现肝脓肿3例(5.1%)、膈下脓肿1例(1.7%)、胆漏2例(3.4%),经非手术治疗痊愈;死亡2例(3.4%),均死于肺部感染。25例患者按常规方式进行治疗,治愈20例(80.0%),术后再次手术3例(12.0%),肝脓肿3例(12.0%)、膈下脓肿2例(8.0%)、胆漏3例(12.0%),经非手术治疗痊愈;死亡5例,4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严重出血。结论严重肝脏损伤治疗选择损害控制性手术,能达到提高存活率和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DCO)技术应用的可行性、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对1998-2008年应用DCO方法救治的31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严重多发伤伴骨盆骨折大出血,早期双侧髂内动脉结扎17例,早期骨盆外固定支架使用12例.11例严重多发伤伴开放性股骨骨折初期仅作清创和简单外固定,后期确定性内固定手术.2例脊柱骨折伴脊髓压迫,早期经后路行简单椎板减压.ICU治疗时间为1~11 d,平均4.3 d.本组患者死亡1例,其余30例全部生存.结论DCO更符合外伤后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早期针对性控制处理及后期的一体化治疗是提高严重多发伤生存率的关键.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the feasibility, indications and efficacy of 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 (DCO) in treating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 combined with fracture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done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31 patients with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 combined with fractures treated by DCO from 1998 to 2008. Results Of all patients, 18 patients were combined with pelvic fractures and hemorrhage. Bilateralis hypogastric artery ligation was performed early in 17 patients and nonage pelvis external fixation was performed in 12. Eleven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combined with femoral fractures received primary debridement and temporal external fixation for further definitive internal fixation. Two patients with spinal fractures combined with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received primary simple decompression. All patients received resuscitation in ICU for average 4.3 days (1-11 days). There was one death due to hemorrhagic shock. Conclusions DCO well conforms to pathophysiological character of the wounded. Early DCO and later integrated treatment are key to enhancement of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相似文献   

13.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DCO)技术应用的可行性、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对1998-2008年应用DCO方法救治的31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严重多发伤伴骨盆骨折大出血,早期双侧髂内动脉结扎17例,早期骨盆外固定支架使用12例.11例严重多发伤伴开放性股骨骨折初期仅作清创和简单外固定,后期确定性内固定手术.2例脊柱骨折伴脊髓压迫,早期经后路行简单椎板减压.ICU治疗时间为1~11 d,平均4.3 d.本组患者死亡1例,其余30例全部生存.结论DCO更符合外伤后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早期针对性控制处理及后期的一体化治疗是提高严重多发伤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性复苏在抢救严重肝脏损伤伴大失血患者的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月31例严重肝脏损伤伴大失血患者(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19~75岁,平均32.7岁)应用损害控制性复苏(限制性液体复苏、止血性复苏、损害控制手术)救治情况,统计其治疗结果,包括复苏结果、最终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31例均出血控制后成功复苏;24例在术后送入ICU前即达到初期复苏目标[心率≤120次/min,血压90/60mmHg,中心静脉压6~8mmHg,尿量0.5~1ml/(kg· min),血红蛋白80~100g/L,红细胞压积0.3~0.3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病3例(9.69%);治愈26例,死亡5例(16.13%),主要死亡原因为合并伤及术后并发症。结论应用损害控制性复苏策略救治严重肝脏损伤伴大失血,及早纠正低体温、酸中毒、凝血障碍,可显著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骨科损害控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损害控制是针对严重多发伤患者,为了避免进入"死亡三角"即低体温、凝血病、酸中毒而采取的分步骤救治策略,主要有初期简单有效的救命手术,然后ICU复苏及后期的确定性手术.随着损害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逐渐被引入到创伤骨科领域.本文针对该理论在创伤骨科的发展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damage control,DC)理念在救治严重肝脏创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2010年4月采用损伤控制理念救治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障碍等情况的20例严重肝脏创伤(Ⅲ~Ⅵ级)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出应用损伤控制理念救治严重肝创伤的适应证、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20例患者中痊愈16例(治愈率80%),死亡4例(死亡率为20%),术后共10例发生各种并发症(占50%).结论对于严重肝脏创伤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障碍等情况时选择损伤控制策略不失为比较安全、稳妥的救治方法,可有效地降低严重肝脏创伤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amage control (DC)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liver trauma.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don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data of 28patients with severe liver trauma ( Ⅲ-Ⅵ degree) who had the complications of hemodynamic instability,hypothermia, metabolic acidosis and blood coagulation disturbance and were treated with DC from April 2003 to April 2010 to sum up the operation indication,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rate of DC. Results Of all the patients, 16 patients were cured and four died, with cure rate of 80% and mortality rate of 20%. Ten patients (50%) had complications after operation. Conclusions For the patients with severe liver trauma, DC is a saf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method and can effectively lower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rate when there appear hemodynamic instability, hypothermia, metabolic acidosis and blood coagulation disturbance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损害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休克救治的全过程分阶段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严重腹部创伤休克患者在院前急救与转运、院内急救与复苏、急诊手术与ICU监护、计划性再手术等不同阶段应用损害控制外科技术的救治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 4例患者在急救及转运过程中死亡,余82例术前初步复苏成功,获得救命性手术治疗。其中2例在术中大出血死亡,4例在后期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76例治愈。结论 将损害控制外科技术贯穿应用于严重腹部创伤休克患者中的不同阶段可以取得良好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损伤控制骨科( 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 DCO)中初步应用Fixion^TM可膨胀髓内钉系统,与经典DCO外固定支架的临床疗效相比较,探讨Fixion^TM系统在DCO程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0年1月-2006年5月32例伴下肢长骨骨折的严重创伤患者予以分组对照研究,按术式选择分为第一组(外固定支架)、第二组(外固定支架+有限切开内固定)与第三组(Fixion^TM可膨胀髓内钉)。比较各组术中损伤控制情况、术后监测全身情况及骨折局部随访情况。结果各组X线暴露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第二组手术时间明显较长、术中失血量较多(P〈0.05);各组术后监测指标、严重全身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第三组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功能评分、内置物失败率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Fixion^TM系统治疗严重创伤伴下肢长骨骨折可获得与经典DCO外固定支架相近的损伤控制效果,且在局部骨折愈合与功能预后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在DCO程序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应用41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DCO)应用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1995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DCO方法救治严重多发伤4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严重多发伤伴骨盆骨折大出血,均行髂内动脉断血术,其中双侧髂内动脉结扎21例,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8例,早期骨盆外固定支架使用10例。10例严重多发伤伴开放性股骨骨折初期仅行清创和简单外固定。2例脊柱骨折伴脊髓压迫行简单椎板减压。均在ICU复苏治疗后,再做确定性内固定手术。本组死亡率12%(5/41),死亡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平均值41.4分,主要死于休克和合并伤。共发生并发症7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例,右髂总动脉血栓形成1例,2例膈下脓肿,1例下肢深部感染,均痊愈。结论迅速准确的诊断和一体化治疗,是提高严重多发伤生存率的关键,合理应用DCO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胰腺损伤早期CT检查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在胰腺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胰腺损伤患者的CT资料,按照手术结果观察其首次CT表现及24h内动态变化特点。结果:17例胰腺损伤中,手术探查证实挫伤11例,裂伤6例;首次CT检查,胰腺未见异常3例,漏诊2例,明确提示有胰腺损伤12例,敏感性70%;10例经24h内的动态观察,CT均显示损伤加剧的征象。结论:胰腺损伤合并伤多且早期常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容易漏诊。胰腺损伤包括胰腺实质损伤和胰腺导管破裂,CT扫描对多数胰腺实质损伤能作出早期诊断,对胰腺导管破裂无法直接显示。对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患者,早期密切随访对胰腺损伤的诊断和决策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