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5 毫秒
1.
目的评价正念减压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干预的效果,为改善T2DM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全科就诊的8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心理健康干预,干预组实施正念减压心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4周、干预后8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T2DM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较干预前均下降(P0.05);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SAS、SDS评分的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正念减压心理干预可降低T2DM患者SAS、SDS评分,改善T2DM患者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2.
朱彩虹 《中国保健营养》2013,(11):6149-6150
目的: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发生的原因以及护理干预对于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选择恶性肿瘤患者,并将癌因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给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和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患者的活动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化疗例数、放疗例数以及VAS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均表现为无疲乏组<轻度疲乏组<中度疲乏组<重度疲乏组;护理后,观察组KPS评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放化疗、疼痛以及焦虑、抑郁情绪是肿瘤患者出现癌因性疲乏的重要原因,针对性的给予护理干预有助于治疗癌因性疲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华生关怀理论对晚期胃癌患者癌性疲乏、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51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予以华生关怀理论护理干预,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癌性疲乏、负性情绪(SAS评分、SDS评分)与心理应激(心理弹性)的差异。结果:两组干预3个月后认知疲乏、情感疲乏、躯体疲乏、癌性疲乏总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降低差值大于对照组;两组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SAS评分、SDS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干预3个月后力量、坚韧、乐观、心理弹性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earson相关性显示,SAS、SDS与癌性疲乏均呈正相关,心理弹性与癌性疲乏呈负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华生关怀理论应用于晚期胃癌患者可有效改善癌性疲乏,缓解负性情绪与心理应激,提高心理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认知心理护理的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2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接受认知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及SDS评分情况。结果对比护理前,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下降幅度明显比对照组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实施认知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5,(5):622-623
目的探讨冥想与放松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例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口服利培酮药物维持治疗和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冥想与放松训练,共4周,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结果训练前研究组与对照组SAS、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训练4周后研究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冥想与放松训练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使患者配合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6.
王华  倪铃芬 《医疗装备》2011,24(10):88-89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4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还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和SD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AS和SD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对照组相比,经舒适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降低,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心理状态,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院》2017,(10):1557-1560
目的探索认知行为干预对脑肿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进行脑肿瘤手术的12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术后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认知干预护理。每周1次,每次30~60 min,持续12 w。采用QLQ-C30评估认知行为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SAS评分和SDS评分评估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结果与干预前比较,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整体生活质量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患者SAS评分和SDS平均都有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脑肿瘤患者术后治疗模式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改善恶性肿瘤患者情绪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化疗,为实验组患者实施常规化疗合并心理干预。在入院四周后和入院时采取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实施评定。结果:治疗四周后,实验组患者SDS评分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恶性肿瘤患者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血病化疗后低细胞期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心理干预方法.方法:对我科室100例白血病化疗后低细胞期患者的心理特征,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心理护理方案.应用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对白血病化疗后低细胞期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心理干预后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结论:对白血病化疗后低细胞期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减少和消除白血病化疗后低细胞期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实施温馨护理、人性化护理、排解和优性情绪、寻求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实施心理护理,指出白血病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赵雅兰 《工企医刊》2014,27(4):920-92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疗法对泌尿系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程度。方法 将确诊为泌尿系恶性肿瘤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全部为初次住院,既往无精神病。对照组实施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支持、社会支持、患者互助治疗和行为训练等综合心理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程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保持平衡适应的心理状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手术及围手术期的其他综合治疗,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住院肺癌化疗患者进行正念减压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2月-2019年2月之间在南阳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肺癌化疗患者共107例,按照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4例).对照组实施肺癌化疗期间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实施正念减压疗法.分别采用采用中文版的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UPPH)、癌因性疲乏量表(RPF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癌因性疲乏和睡眠质量状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UPPH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干预后的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RPFS量表中行为疲乏维度、躯体感知疲乏维度、情感疲乏维度及认知疲乏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PSQI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研究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正念减压疗法可有效提高肺癌化疗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及睡眠质量,减轻癌因性疲乏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药物联合认知行为及放松疗法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精神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5月某地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在封控、管控区的居家精神障碍患者9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观察组予常规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放松疗法干预;对比两组事件影响程度[事件影响量表(IES-R)]、抑郁情绪[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 两组干预2周后IES-R、SDS、SA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障碍患者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采用药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及放松疗法干预可减轻事件影响程度,缓解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就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及观察.方法:选择我院近一年收治的104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52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人性化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参照组更高,均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结合生物反馈疗法对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状态及A型行为模式的影响。方法纳入80例择期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加用认知行为结合生物反馈疗法。分别记录两组在干预前后不同时段A型行为评分、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对两组数据进行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两组测量指标均有随时间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时间因素与分组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因素检验结果显示,A型行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SAS、SDS及A型行为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结论认知行为结合生物反馈疗法可降低冠脉搭桥患者的负性情绪状态及改善患者A型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86例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排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其中43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另43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疲乏改善程度及心理状况等.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BFI、SAS以及SDS评分均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BFI、SAS以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效果较好,有效缓解患者疲劳感,改善心理不良情绪,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正念训练提高更年期妇女幸福指数及改善抑郁症状的效果,探索更年期妇女心理保健新方法。方法将160例因更年期综合征接受治疗的围绝经期妇女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正念训练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治疗8周后,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自评抑郁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的幸福感、抑郁和焦虑状态。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GWB、SDS评分和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两组患者的GWB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训练可提高更年期妇女的总体幸福感,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扩张性心肌病住院的患者焦虑与抑郁情况,评价护理心理干预措施对焦虑、抑郁的效果。方法:69例3次以上住院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入院2天内进行焦虑(SAS)、抑郁(SDS)首次评分后,分成观察组、干预组。对观察组予常规的治疗护理,对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进行护理心理干预,各组2周后再次进行测评。护理心理干预是通过交谈评估患者的心理反应,配合实施合理情绪疗法及放松技巧,加强疾病的健康指导,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及紧张心理,避免恶性刺激加重病情,通过两组的前后比较,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患者SAS、SDS评分均改善(P〈0.001和P〈0.005)。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5,(11):1511-1512
目的探讨认知护理干预对改善耳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耳鸣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认知护理干预,护理前后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并评估护理后对耳鸣的适应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DS评分和SAS评分分别为(35.26±4.29)分、(41.36±3.5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护理后耳鸣适应率为31.67%,显著高于对照组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护理干预可提高耳鸣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缓解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前综合心理干预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干预组实施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一般常规护理,然后比较2组SAS和SDS评分对手术后果的预测及对手术满意程度。结果干预后干预组SAS和SDS评分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评分(P<0.01),干预组患者对手术成功的预测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对手术满意的人数要显著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行手术室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其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肺癌根治术患者中选取58例,依照抽签法分组,各29例。对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行手术室系统性护理干预。计算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应激反应。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hs-CRP、Cor指标无明显差异性(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hs-CRP、Cor指标相比于参照组较低,组间差异性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3/29),参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4.48%(10/29),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行手术室系统性护理干预,应激反应明显减轻,负性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将预后效果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