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应用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改变病人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防病治病意识。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10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对照组按传统常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病人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病人掌握更多与疾病相关的知识,遵医意识及行为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改变病人不良的生活方式,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邬茜 《青岛医药卫生》2013,45(3):235-236
目的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11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予以系统的健康教育及护理,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并观察6个月,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6.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O.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及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在结肠造口病人中的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帮助和提高结肠造口病人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方法:对52例结肠造口病人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26例,采用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对照组26例进行常规健康宣教。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率为88.46%,与对照组(65.3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日常自我护理能力评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因人施教,注重个性化和人性化,对结肠造口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中引入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就诊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健康教育,随访半年,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以及随访半年的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健康教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有助于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和糖尿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对患者和医院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无痛人流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路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无痛人流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9~12月在我院门诊行无痛人流或清宫手术的患者400例随机分为CNP组200例(试验组A组),常规护理组200例(对照组B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试验组采用临床路径标准模式进行健康教育。观察各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和对护理的满意度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1.5%,对照组为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6.5%,对照组为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P在无痛人流中的应用,提高了教育效果,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意识,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在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8例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对比2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100%(29/29)高于对照组的89.66%(2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患者实施精细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总有效率及满意率,还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情绪发生.  相似文献   

7.
樊凌 《中国实用医药》2014,(18):240-24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行健康教育,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的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癌症病人化疗的影响。方法将106例住院癌症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4例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42例进行常规护理和一般的卫生宣教。结果两组病人在完成治疗和病人满意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住院癌症病人进行有计划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可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提高病人的遵医治疗行为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方法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儿治疗采用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方案治疗。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规范用药、正确吸入气雾剂、记录哮喘日记以及定期复诊例数及临床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儿自我护理能力,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哮喘发作,维持长期稳定,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探讨孕期系统健康教育在产前检查门诊护理中对孕期健康知识评分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所接收的60例产检并于本院负责追踪分娩的孕产妇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孕期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孕期系统健康教育,将两组护理前后孕期健康知识评分、情绪评分、分娩时疼痛评分与总产程、分娩结局、孕产妇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孕期健康知识评分、抑郁与焦虑情绪评分比较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 0.05),护理后观察组孕期健康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测评结果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在分娩时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总产程短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孕产妇分娩结局发生羊水粪染、会阴侧切、胎儿窘迫等情况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孕产妇对于本次护理实施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孕产妇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系统健康教育在产前检查门诊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在我院实施产前检查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孕期系统健康教育)与对照组(50例,常规产前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两组患者健康知识和行为调查结果,对比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健康知识和行为调查结果、SAS评分、SDS评分、护理效果均比对照组有优势(P <0.05)。结论 在产前门诊中,采用孕期系统颊囊教育模式,有利于提升护理效果,促使患者了解健康知识,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使患者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DSA检查患者进行护理时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进行DSA检查的患者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护理,给予进行DSA检查前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检查后的健康教育和预防并发症的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护理(非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11%,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2.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为5.66%,对照组为17.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护理,使进行DSA检查的患者树立信心,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在骨外科的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10年1月的80例骨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40例和观察组(常规护理+健康教育)40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及健康教育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及健康教育效果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健康宣教在骨外科的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健康教育告知书对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9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4例)和对照组(46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健康教育告知书对患者进行面对面宣教,观察两组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合格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规范的健康教育告知书能显著提高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最佳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将1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按传统常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按系统实施健康教育。结果应用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能提高COPD患者防病治病意识,病人掌握疾病相关知识、遵医行为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及自我保健能力,改变病人不良的生活方式,对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面综合性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8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全面综合性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遵医行为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达标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遵医行为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综合性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对心脏介入导管治疗患者开展系统化健康教育所发挥的护理作用。方法 对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108例开展心脏介入导管治疗的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对不同护理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96.36%)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8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GAD-7和PHQ-9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的GAD-7和PHQ-9评分效果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14.55%)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33.96%)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改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通过系统化健康教育干预能帮助患者提升健康知识的认识,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肝硬化患者健康教育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40例经过确诊的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对健康教育的整体认知程度、教育效果、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对健康教育的整体认知程度、相关知识掌握率、调整自我心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改变遵医意识和行为等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为整体护理提供了更有效的指导方案,提高了患者的认知程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类风湿关节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8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8例,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采用视觉模拟( VAS)评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关节疼痛程度。观察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情绪(紧张、抑郁),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评分。结果护理后治疗组VAS评分、心理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护理中,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子宫肌瘤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将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2组比较健康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和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子宫肌瘤患者的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更好的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